内心的冲突和情绪化

时间:2024-10-13 04:59:12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内心的冲突和情绪化

  情绪化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容易因为一些或大或小的因素发生情绪波动,喜怒哀乐经常会不经意间转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内心的冲突和情绪化!

  

  第一,“童年经验确实重要,但是人们的生活最终会受到更大范围的影响。”

  大学时期我非常推崇心理学作者武志红的博客,也是因为武先生,我开始审视那些从小到大的童年阴影,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周围环境、人的关系。那个时候的我,就好像一直在黑暗里行走刚刚找到一丝光亮的人一样,拼命的往前跑。我耗了非常多的时间在图书馆里,用笔记本写信,想象所有的信都是给母亲写的,因此写的格外真诚。

  在笔记本里我梳理了从小到大那些对我影响深刻,却让我没有勇气再次揭开的事件、写了那些我从小到大厌恶甚至痛恨的人,既有对母亲的埋怨,也有多父亲的怨恨。那是非常负面的一本笔记,后来被我烧掉了,因为我不会想要打开第二次。后来的后来我就因为压力的加大开始真的控诉母亲,我永远记得母亲在我面前委屈的流泪,也记得她只要说起我在笔记本里觉得小时候对我的亏欠就会眼红。

  可奇怪的是,尽管父母已经意识到了童年时代对我的冷淡或者简单粗暴,我并没有因为他们对我越发的宽容或者说理解而变好,也并没有因为直面了自己童年记忆以来就不愿意提及的事物、冲突而变得更加勇敢,宽容。再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有了男朋友,我开始忘记了大学那一段歇斯底里的时光。大学毕业以后,我重新开始阅读卡伦霍妮,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接触事物多了,我反而能够理解或者说整合系统化接受霍妮的想法。

  也是因为霍妮,我开始重新审视性格的缺陷无法逆转,无法面对的冲突和痛苦统统都是童年的经历造成的看法。我必须承认,是武志红先生让我第一次有去看自己内心冲突的勇气,让我去寻找内心痛苦最本质的源泉。可是,说实话,到现在这个时候,我已经不大看得进去武先生的文章。因为我逐步从自己的经历中了解到,你内心的那些矛盾、冲突、痛苦,在成长的过程中来源于更大的范围、更大的世界。

  卡伦霍妮提到:“如果孩子没有受到严格的束缚,顺其自然的发展,那么以后的经历,尤其是青春期的感受,能影响他的人格发展。”换而言之,和父母的童年关系造就了你最初面对世界的态度,可是在面对社会成长的社交中才是你性格的直接模型。

  第二,不同于盲目的乐观主义或者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和悲观主义思想。

  卡伦霍妮提到:“人具有发展的潜能而且能发展良好。我相信只要人类继续生存下去,他就可以改变且正在改变。这一信念随着我对人性理解的深入而日益增强。”

  这一点,我和霍妮抱有相同的想法,与其悲观的接受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不可逆转。我更相信人有改变自己的欲望和潜能,只要付诸实践于正确的方式,那么,人是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缓解自身的冲突。

  卡伦霍妮一生著作不多,却本本精品,但涵盖的思想却始终如一,只是在每一本中对一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看了一本,对于其他本也就能了解个大概。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其中一两本来看,我是从《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入门,以后我又看了两本霍妮的书,还是觉得《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写的最好,语言最为清晰通顺。本文并不涉及《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而仅涉及《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理想化意象章节,用来对霍妮进行介绍。

  (一)理想化意象

  在女性中,“经常会创造出一种自以为是的意象,这种意象是她觉得自己能够或者应该的形象。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种心目中的形象与实际状况相去甚远,而这种想象中的形象无论有多少异想天开的成分,对于她本人来说,却坚持它的真实性,这就是理想化意象。理想化意象越不现实,患者就越敏感脆弱,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承认。我们具有的品质,是不需要旁人来确认的,正是我们坚持自己根本没有的品质,在受到他人的怀疑时,我们才会表现得极其敏感和小气。”

  理想化意象使人能够抗衡他所不能接受的真实形象,但是由于太过于高估自己,他甚至开始怨恨和鄙视真实的自己。达不到自己设定的大而全的形象,他就会焦躁不安。于是,他在自我欣赏和自我鄙视之间摇摆,理想化自我和真实自我让他左右为难,找不到什么中间地带可以容身。深陷理想化意象的人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他可能会非常的“好”,但如果没有找到舒服感,便会来个180度大转弯,疯狂地反对“好”。其实,让人自我鄙视的形象跟理想化自我形象一样远离真实自我,这是被贬低的形象。

  有一些深陷理想化意象的人在遇到现实的挫折后会立刻疏远人群,回避到自己的小空间中呢?这是因为在自我的小空间里,矛盾被稀释化,正如在真空中不会感受到冷热一样,无法与外界产生矛盾的关系让他觉得安全。

  (二)王巍的故事

  理想化意象缺乏能动性,不同于基于真实状况的自信和自豪,也不是人努力追求的目标。真实的理想具有能动性,能激励人们依靠努力不断前进,是促进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力量。而理想化意象仅仅是觉得自己应该是的形象,它可能在希望自己是美丽淡雅的百合花的同时也希望自己是妖艳热烈的玫瑰,在希望自己是聪明勤奋的天才同时又希望自己是派对、社团的主力人物。理想化意象的自我矛盾性让理想丧失了束缚力。暧昧不清的理想不可能给人指明清晰的发展方向。痴迷于理想化意象的人除了自己虚构的自我偶像之外,生命一片空虚。

  王巍是一所普通高校在读大四的学生,从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起王巍就听人说一定要进入学生会,如果要想在学校中引人注目,做出自己的一片成绩。后来一打听,学校最出名的就是校学生会秘书处,于是王巍果断的报名,在经过面试以后王巍幸运的被秘书处录取,王巍野心勃勃的要在秘书处大干一场。然而,第一次参加培训时他发现比他优秀的人太多了,比他善于沟通的人太多了。即使是个word表格的调整都有七八个人在争着做。大家都在积极主动的认识新朋友,互相交换号码。王巍从培训开始就选择了最后一排没有人的角落,于是没有人来跟王巍主动要号码,王巍就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心想这些人看上去真是心机重而且都很傲气啊,我不要跟他们接触,不跟他们接触也没有关系。第二次,王巍负责到团委和其他同学一起做excel表格,枯燥,乏味、简单,而且教做表格的人还盛气凌人的自视甚高。这是王巍心中的印象,他觉得这和自己想的怎么不一样,怎么这个工作那么卑微,想象中的大家一起解决困难,奋发向上,想象中的大家团结一致呢?王巍开始在心里产生了退却心理。再后来,王巍甚至连秘书处每周的例会都不参加了,秘书处的活动一概请假。终于,在第一个学期的中期考核中,王巍被委婉的要求退出秘书处,退出以后的王巍心中难受极了,我是多么差劲的一个人啊,居然会被退出。

  在这样的自怨自艾中王巍度过了大学四年,每次在图书馆看书或者上网看到名人采访,或者听说哪个同学荣获了什么什么奖励,王巍就开始觉得只要自己愿意,一定能做出跟他们一样的成绩。王巍在网上看到写出的著名评论,看到专栏作家们写的自己的求学经历与对写作的执著,就激发起试着去看大部头的专业著作的兴趣,他甚至幻想起自己每天在图书馆里刻苦的阅读,终于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但实际情况是他却每本都浅尝辄止,看不懂大部头著作决定先去找些杂志看看,看着杂志他心中的想法是,等看完杂志我一定能看。王巍去翻那些著名公司的招聘,看这些公司名人的微博,想象中自己的梦想就是到这些公司去做出自己的事业。然而在兴致勃勃的前往公司招聘会,看到里三排外三排围起来等待招聘的学生,王巍又觉得这简直就是民工招聘,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于是在招聘会的中途就走了。

  看见微博上的 nike running 就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将来有一天一定能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于是搜集了N多的和跑步有关的微博,视频,甚至买了跑鞋,有一天,王巍终于下定决心去操场跑了一圈,却发现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啊,说好的微风呢,说好的舒适呢,而且操场上跑步的人怎么个个长得不是丑就是胖的。这一次以后王巍再也没有去跑过步。终于大学毕业了,身边的同学有的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名企,有的也脚踏实地的去了小公司上班,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进了银行,只有王巍没有任何收获,这个时候的王巍又开始自怨自艾,我好差劲哦,我的能力差,我沟通能力不强......

  (三)我们时代的理想化意象

  理想化意象是霍妮在神经症探讨中提出的概念,可是我觉得也同样适用于普通人,只是普通人的理想化意象不像神经症患者的理想化意象那样会达到偏执甚至毁灭人格的程度,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叫沉迷于幻想。在这里就普通人探讨理想化意象,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理想化意象广泛的存在于女性群体,或者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之中,信息化科技在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给予人类更多的野心与欲望。我们被更多人的成功吸引,网络上散播着各种各样关于一夜成名的故事,关于冒险家的幸存的故事,关于如何成功的观点和言论。有太多的文章、媒体、领袖出来发言我们该如何做如何做。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来不及吸收就已经遗忘。

  我们来不及停下脚步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何为梦想,何为可行,将对梦想的渴望付诸实践,而是容易花更多的时间在幻想上面,毕竟幻想最容易,既不需要付出汗水,也无需面对挫折,只需要付出发呆的时间就足够。流行的励志书籍和心灵鸡汤也并不能让我们行动起来,因为流行的观念,并没有内化成我们的思想。流行的思想不会导致冲突和内心的挣扎,但同时,也很难帮助我们做出抉择。

  沉迷于幻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沉迷于幻想的人往往给自己树立了一个高大完美的形象,但是就好像吸毒一样,神经的麻痹永远只是暂时的,在清醒的时刻,人永远要面对自己。面对自己需要得到他人认可和尊重的需要。只要无法分清幻想和现实,在面对真实自我时就无法接受有人喜欢自己,有人讨厌自己,无法接受自己身上也有瑕疵与缺点。无法接受自己只是普通的人,只能感到厌恶和不可接受。就好像永远在幻想要减肥的胖子当真的意识到自己真真切切是个胖子的时候对自己无以复加的厌恶,就好像动了千百次刀仍然对自己不满意的整容美女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整了千百次还是没有成为最完美的人,为什么身上还是会有如此多的瑕疵,似乎自己的每一个瑕疵都成为了不可饶恕的,直到把自己整成怪物。

  (四)情绪化与理想化意象

  我发现有一种类型的人最容易沉溺在理想化意象之中——情绪化的人,在我看来,容易情绪化的人都很敏感,敏锐的感觉或许能让情绪化的人更快更容易的接受新事物,体验万事万物的乐趣与情感,可是也让情绪化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恶意、冷漠,更容易让情绪化的人感到无聊和乏味,甚至对于最小的冲突和潜在的他人不愉快都能敏锐的知觉。

  情绪化的人基于敏锐的情感情绪,更容易在心目中为自己树立起完美高大的形象,从而满足自己的情感体验。为了满足自己完美的理想化意象,情绪化的人在开心的时候更容易将自己伪装成心目中的高大全的形象,在心情很好,很开心的时候情绪化的人容易迫切的想得到他人的欢心。他迫切的渴望尊重和赞美,于是容易表现出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然而这种伪装只是暂时的,当直接面对现实、面对冲突时,大量的情感力量就会爆发,情绪化的人就会失控,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表现为烦躁倦怠。也许情绪化就是沉迷于理想化意象最典型的表现。

  在豆瓣的情绪化小组,我搜到了我看过的对情绪化最精准的描述:“一个人过于敏感,容易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发生较大较明显的情绪波动。情绪化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非大喜则大悲,他们容易因小事而大发脾气;不過,同样的,也极容易因喜乐而手舞足蹈。他们快乐时的天真浪漫,固然让人感染了喜悦,满心欢喜;但是,他们愤怒时的火暴脾气,却也令人走避不及——周遭的人,很难适应这种大起大落、摸不著边际的情绪发泄,纷纷敬而远之,故使他們的人际关系很难维持。情绪化的人不是不愿控制他們无端的情绪,而是根本难以控制,所以,喜怒哀乐對他们來說,往往是身不由已的。”

  在豆瓣的情绪化小组中,名为霓虹为线的网友提供了不再情绪化的8个小招。尽管在结尾霓虹表示这八招对他没有太多用处。可是配合着理想化意象的理解,我仍然找到了我觉得十分有用的建议:

  一是如果经常觉得精疲力竭,高兴不起来,如果你总像太阳一样,努力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最后才想到自己。那么这种看似伟大的牺牲有时却是“双刃剑”。不仅会榨干你的精力,到最后还会伤害到你周围的人。

  二是学会说不,在施予援手前先问自己:“我是不是有能力帮他”,情绪化的人为了满足内心高大健全的理想化意象,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因为觉得拒绝就是对自己友善的否定,很害怕引起别人的反感,害怕心中理想化意象的破灭,因此在别人的请求时往往不加思考的答应,事后却又往往对别人的请求感到吃力,力量不足以帮助别人的情感体验又让情绪化的人感受到自我的否定。

  在王菲《给自己的情书》里有一些很好的歌词:“你要强壮到底再去替对方设想,你要别人怜爱请安装一个药箱,做什么也好别为着得到赞赏。”简直就是情绪化人群面对理想化意象的真理。

  相传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中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这也就是在理想化意象中我想说的,不要仰望的太高,那样,贬低的只是自己。专心的记住你所热爱和让你开心的,不要贪心的四处游荡。

  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有明确清晰的理想,可是为什么要有清晰明确的理想呢?

  你每天清晨看见的第一缕阳光,脚下踩着的每一寸土地,就是你的生活,你的希望。

【内心的冲突和情绪化】相关文章:

职业方向为我化解内心冲突10-30

SATA硬盘和光驱冲突的原因10-13

内心纠结和挣扎的说说07-04

志趣和专业冲突埋下求职隐患09-12

如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冲突04-01

交行和农行的面试冲突,去哪个?08-29

新农合和社保冲突吗07-13

论法律和道德冲突的利益衡量10-15

电影艺术研究-从“冲突”和“悬念”说起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