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时间:2023-06-02 09:00:20 进利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压力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心理压力是如何导致疾病的呢?至于某些具有心理压力相关疾病遗传倾向的患者则更应注意加强心理预防工作。一起来学习吧。

  根源

  由于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引发的心理压力,作用到了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应对的方式,最终通过大脑调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这种病理生理反应如果作用到了生理或心理存在一定薄弱环节的个体身上,就会引发生理或心理的疾病。为什么同样的心理压力,有人患病,有人不患病,以及患不同的病,就与每个人存在的薄弱程度与部位不同有关,这就是目前医学科学对心理压力导致疾病的解释。

  面对疾病背后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总的来说,作为现代人,我们要知道,现阶段人类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往往常见的疾病背后,心理压力都在其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到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中有75.4%的患者存在心理压力,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有60.3%的存在心理压力,呼吸内科的有55.6%,普通内科的有30.8%,皮肤科的至少也有26.6%的患者存在心理压力。

  既然很难有人能在心理压力的问题上独善其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及其带来的疾病呢?治疗疾病背后的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心身同治。作为医务人员,在采集病史的时候,应该对疑有心理压力的病例,特别注意收集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材料,例如个体心理发展情况、个性或行为特点、社会生活事件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家庭或社会支持资源、个体的认知评价模式等资料,分析这些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体格检查时与临床各科体检相同,但要注意体检时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有时可以观察患者对待体检和治疗的特殊反应方式,恰当判断患者心理素质上的某些特点,例如是否过分敏感、拘谨等,以及不遵守医嘱或激烈的情绪反应;注意进行心理行为检查,应结合病史材料,采用晤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或必要的心理生物学检查方法,还可以采用适当手段评估心理应激、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等;最后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以上程序中收集的材料,判断疾病是否与心理压力有关,有哪些心理社会因素起主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等问题做出恰当评估。

  疾病治疗的目标是: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例如因某一事件引起焦虑继而使紧张性头痛发作的患者,通过心理支持、认知治疗、松弛训练或催眠疗法等,使其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发生改变,减轻焦虑反应,进而在药物的共同作用下,缓解这一次疾病的发作。

  消除心理学病因:例如对冠心病患者,在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心理学因素;消除生物学症状: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患者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采用长期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

  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对于急性发病并且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过程的患者,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例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外,应重点做好心理和行为指导等各项工作。心理干预手段,应视不同层次、不同方法、不同目的而决定,支持疗法、环境控制、松弛训练、生物反馈、认知治疗、行为矫正疗法和家庭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均可选择使用。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例如有易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健全其人格;对于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等,用心理行为技术予以指导矫正;对那些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或消除心理刺激;对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至于某些具有心理压力相关疾病遗传倾向的患者则更应注意加强心理预防工作。

  职场女性的心理压力来源

  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女人的压力已经和男人的压力不分彼此了。尤其是没结婚的女人压力更大。女人要认识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要适当地安排时间去缓解自己身上的压力,免的让压力压垮了自己。

  职场女性心理压力源

  现代社会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但是女性的所遭遇的压力却并未减少,反而增多了。除了来自自身,家庭,孩子的压力外,还要面临职场上的压力。究其压力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压力和对前途的担心最为沉重

  有人说工作着的女性是美丽的,然而在当今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工作也是增加女性压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华坤女性调查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压在职业女性身上有“六座大山”。

  最大压力来自经济

  调查结果表明,30.57%的女性认为,她们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经济,其次是工作压力,占28.55%。其他依次为子女教育、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婚姻与情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近3成女性怕落伍

  调查表明,女性不但积极筹划着今天,还为将来担忧。从调查结果来看,害怕“不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是大多数女性最担忧的事,占 27.67%。其他依次为孩子的前途、失业、知识落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钱不够花。

  倾诉是女性减压秘诀

  尽管女性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但有59.25%的女性回答:我们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女性最常用的减压办法是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有 56.6%的女性表示她们会向“家人或朋友倾诉”,13.58%的女性则选择了“闷在心里”,12.96%的女性认为“运动”是她们排解压力的最好办法,还有9.81%的女性表示一有压力,她们就会“逛街购物”,另外选择“发脾气”、“找心理医生咨询”和“借酒消愁”的也占了一定比例。

  95%女性自觉有压力

  另外,华坤女性调查中心的调查报告还显示,94.47%的女性都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其中,认为自己压力“很大”的女性占 14.47%,认为压力“比较大”的占43.4%,认为自己的压力“一般”的占36.1%。另外,还有5.53%的女性表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压力”。

  29岁-50岁最感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大都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选择此项的中年女性的比例很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年女性承受的压力普遍要比其他年龄层的女性大。有80.75%的女性认为人到中年压力最大。这个时期的女性,在家是顶梁柱,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操心孩子,在单位又大多是中坚力量,事业和家庭都需要消耗她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另外,青春将逝、更年期的来临以及婚姻情感的不稳定等因素也是造成她们压力过大的原因。

  31%女性认为压力大过男人

  尽管有58.62%的女性表示,她们承受的压力是“永不休止”,但她们并不因此认为自己的压力一定大过男人。有57.74%的女性表示,她们承受的压力“不一定”比男人大,还有10.57%的女性认为自己的压力比男人小,只有31.45%的女性认为自己的压力大过男人。

  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女人的压力已经和男人的压力不分彼此了。尤其是没结婚的女人压力更大。女人要认识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要适当地安排时间去缓解自己身上的压力,免的让压力压垮了自己。

  如何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

  (一)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

  (二)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三)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四)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焦虑、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五)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侯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孩子直面挫折,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心理压力是如何导致疾病的】相关文章: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02-02

如何缓解求职的心理压力10-10

如何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04-07

如何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的方法03-08

父母吵架易导致孩子心理疾病08-17

如何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04-19

家长应该如何疏解孩子的心理压力03-25

社保重大疾病如何申报10-28

心理疾病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03-19

如何预防抑郁焦虑的心理疾病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