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相关内容

时间:2020-09-15 08:35:16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焦虑症的相关内容

  信息焦虑综合征,也叫知识焦虑症。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严重的还会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这种疾病流行于每天都要面对高度压力与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或职业中,如外企、淘汰率高的企业,而记者、广告从业人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IT从业人员等都可能是该症状的高发人群。知识成为焦虑的新来源。

  一种紧张的心理状况

  上海的夏天依旧显热难耐,下午6点整,在中山东一路上海浦发大楼门口,祝宏杰正在焦急地等待的士。正是下班时间,车不是那么好等,焦急的祝宏杰不时看看表,在7点之前他还要赶去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上课,如果运气好的话兴许能赶上在学校小餐厅要个盒饭。

  每周二、周四以及周六晚上,祝宏杰都会去那里上课,今年的10月,他要参加软件硕士在职研究生的考试,时间一天天在迫近,工作,上课,应酬……每天晚上回家还要花几个小时看书,有时真的觉得很累。就像现在,他感觉白天的程序还在脑子里转来转去,又要想着上课的内容,加上颇有几分饥肠辘辘,这种感觉让他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他现在最希望做的事情是马上回家倒在床上,什么也不想,不过不行,祝宏杰一直告诉自己,生活就是这样,你在这里松懈,别人就会跑到你前面。

  祝宏杰在上海浦发总行电脑部任软件工作师,有不错的工作环境,工作三年,年薪也靠上了6位数。在旁人看来,他这么拼命有点自虐,但他没法不这么想:“在软件业,似乎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东西出现,我有时想,也许有一天早上,我醒来,那些曾经熟悉的程序突然变得如此地陌生,我被这个行业拒之门外,再也无法跨入。”

  烦躁、急促、莫名的紧张……这些情绪困扰着现代社会中的大部分人,特别是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人,几乎成为他们惯常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人曾在新浪和网易的BBS和北京百盛购物中心门口做了一次小型调查,一共回收了40份有效问卷(指年龄在20岁—40岁,学历在本科以上)。100%的被访者表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应付这个社会,80%的被访者表示一直打算给自己充电或正在充电,被访者普遍认为社会的压力之大,知识更新之快,时常使他们有莫名的急躁,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但许多人却苦于迟迟没有时间。

  一个群体的职业病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部的孙彼得教授曾归纳了一种精神病学疾病———信息焦虑综合征,也叫知识焦虑症。他认为,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收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严重的还会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

  这项研究同时表明,这种疾病流行于每天都要面对高度压力与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或职业中,如外企、淘汰率高的企业,而记者、广告从业人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IT从业人员等都可能是该症状的高发人群。

  在被访者中,从事上述职业的人有着更为明显的焦虑倾向。如一直令祝宏杰无法释怀的软件业的高速更新,一位在高科技企业工作的姓廖的被访男士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经常裁员,所以即使在正常时期,他也时时有要被裁掉的紧张感:“在公司的office,我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同事们的脸部表情僵硬起来,是不是又要裁员了?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多提高自己,才不至于被淘汰。”

  而职业是记者的彭先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有的时候我会感到我什么都要明白一点,这样才可以冷静地分析我想报道的事件,从容地面对我所采访的对象。可是要了解的东西那么多,所以我会突然地感到自己很渺小,觉得再也无法胜任这个工作了,我每天拼命地读报、看杂志、上网、看书,满脑子都是信息,关键词,事件……但越是如此,我越觉得慌张,好像被一种深不可测的东西慢慢淹没。”

  简单八戒 立即摆脱年关焦虑症

  虽说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凡事应有个尺度,切不可杞人忧天,终日忧心忡忡、无端悲愁。即使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令人烦恼、焦虑的事情,我们也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而不该整天闷闷不乐地就此消沉下去。职场也要八戒“过度”!——yjbys.com

  一戒“忧虑过度”

  虽说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凡事应有个尺度,切不可杞人忧天,终日忧心忡忡、无端悲愁。即使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令人烦恼、焦虑的事情,我们也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而不该整天闷闷不乐地就此消沉下去。

  二戒“高兴过度”

  高兴本来是好事,但要防止“乐极生悲”,特别是当生活中有突如其来的好事降临时,例如:“久别亲人团聚”、“摸彩中了大奖”等等。

  高兴过度会引起大脑中枢兴奋性增强,使交感神经过度亢奋,这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其不利。

  三戒“悲伤过度”

  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应当学会调解、控制自己的情绪,故友离散、亲人谢世、朋友反目、恋人分手等等,都会给人心理上造成严重打击。

  此时我们切勿钻入牛角尖,更不要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要学会摆脱,用向好友倾诉、向心理医生咨询等方法,尽快使自己走出心理危机。

  四戒“猜疑过度”

  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五戒“过度愤怒”

  工作中出现矛盾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此时,最好避免激烈的争吵,更不要三句话说不到一起便“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况且,发怒就像“双刃剑”,既伤别人也会伤及自己,正如人们常说的“气大伤身”。

  此时不如先冷静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对矛盾的双方都有好处。

  六戒“过度消极”

  当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可能会导致有些人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或极其消沉的`情绪,严重者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做法实不足取,因其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七戒“过度焦躁”

  有些人脾气很急,做事情总想一步到位、一举成功,有些急功近利的心理趋向。

  当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一下子不能如期实现时,他们便会产生焦躁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并有损身心健康。

  八戒“过度关爱”

  有些家长对孩子可谓爱到极致,他们的爱呈现一种令人费解的分化状态:在生活上对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事必躬亲,在精神上却对孩子过于专制、强加于人。

  不少父母将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堆积起的这份“厚爱”,不但给孩子造成过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也给自己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有损自身的心理健康。

  4种运动打开心灵钥匙做快乐美人

  1.慢跑:知性美女的历练

  “心”作用力:消除急躁,耐心净心

  20~30分钟的慢跑,能促进大脑分泌一种类似于吗啡的物质,它使人精神愉快。

  长时间坚持慢跑,能帮助你戒骄戒躁,消除莽撞的坏习惯。这个礼拜六的早晨,你拿起Mp3,去楼下社区或公园里享受一段“路漫漫兮”的耐心旅程吧!

  2.游泳:成就释怀的美人鱼

  “心”作用力:消除忧郁

  水,让我们有着回到母体般的安全感,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忧愁,却不知道如何与内心对话?尝试一下去做一次深海的鱼。

  在一个阳光可以照耀得到的蔚蓝泳池,让我们重温内心深处的亲水性。你可以闭上眼睛感觉水对身体的亲近;你可以仰望蓝天,念念海阔天空,感受与水的交流带来的坚实后盾感。让运动和内心交流,让杞人忧天和抑郁寡欢成为被你前进的手臂拨开的水花,你要做最开心和释怀的美人鱼。

  3.高尔夫:带你进入心灵氧吧

  “心”作用力:减轻压力、排解苦闷

  绿色不但让你的视神经放松,而且有一种很强大的镇定作用,能进一步疏解内心的压力。

  许多国家的医院,墙壁被刷成了淡淡的粉绿色,这对排解苦闷有一定的作用。高尔夫球运动被称作“健康的绿色运动”,大幅度地挥杆动作、全身的扭转协调和举目远眺把重压下的心灵带到一个全新的绿野仙踪里。

  4.网球:让你远离怨妇

  “心”作用力:发泄愤怒、减轻自我压抑

  网球运动消耗大,排汗多,是一种发泄情绪、重新振作的理想运动。深深呼气后尝试着把球用力击出去,像是把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怒气重重地打开。

  关注眼下的每一个击球点,调整心态以做好目前最简单的一个动作,全力以赴地击中每个球—如果我们用同样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它们不也会迎刃而解吗?抛开自我压抑—你准备好球拍了吗?

  中国夫妻为何难觅忠贞

  在离婚问题上,80%以上的情感关系最终宣告破裂,是因为第三者的介入。60%以上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身体出轨或精神出轨。5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的出轨是“鬼使神差”,虽然对出轨的后果表示后悔,认为自己是稀里糊涂的婚外情了,但与此同时,他们承认出轨给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感。说到“是不是会再次故伎重演”,大家普遍表示沉默,认为“说不准”。

  于是,周围有朋友聊起这个问题时不无悲观的说:“中国夫妻,难再寻觅忠诚。”

  其实,现如今两性间的情感忠诚度低,从心理和社会角度看,不外乎几点:

  “不忠”是通过交友圈子传染的

  有位读者曾经来信说“不知为什么,好像结婚离婚都是扎堆的事情,同一个朋友圈子里,一个人结婚了,大家就都跟着一窝蜂的结婚;一个人离婚了,大家心里也都蠢蠢欲动的想跟着‘改旗易帜’。老公最近就出轨了,可他说,这是为了迎合朋友圈子的氛围,别人都搞婚外情,他若不搞,似乎就‘脱离集体’了!你说这是不是太荒谬?!”

  的确,听起来是挺荒谬,但道理却真是这个道理。

  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看似开放,实则是个密闭的环境,不论哪个人、投入何种情绪进去,这种情绪都会隐隐的在这个圈子里流动,进而对其他人造成心态上的影响。就比如说,大家都在出轨,话题全都围绕在“出轨”问题上,当每个人都把“忠贞”数落得一无是处之际,那个还未出轨的人,心里面不自觉的就会去思考自己的婚姻,由着他人对婚姻的指责,他会不自觉的去挑剔自己的婚姻。

  罗德岛布朗大学的罗丝·麦克德莫特博士自1948年开始跟踪调查新英格兰弗雷明汉1.2万余名居民生活状况,结果发现离婚也具有传染性,每一起离婚事件都会在朋友圈中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如果被试者的一名好友遭遇婚变,那么这名被试者的婚姻触礁的可能性便会增加75%。这种效应被称为“离婚聚类”。

  而这种“传染”,其实是一种模仿。人终归是趋同的动物,人会不自觉的倾向于去模仿更大多数人的行为。现如今夫妻的忠诚度低,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模仿效应”。

  “不忠”是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的表现

  身边有位朋友说“现在出轨率高了,不是因为大家都不正常了,相反是因为人越来越‘正常’了!”

  这话从人性角度来看,却也不无道理。这透露出,当今社会,人对自我的感受和追求越来越真实了。

  现如今男性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之前有更大提高,越来越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日益开放的文化氛围,让大家越来越开始关注“自我”。要知道,当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便会降低其在生活更方面的协作性,尤其在情感上,每个人都更追求“跟着自我感觉走”。而当一个人不在对欲望有约束要求,出轨,当然是随时随地可发生的事。

  前段时间,都市中不少白领群体间流行一种做法:“用出轨拯救婚姻”。

  不少白领女性认为,“长时间的婚姻进程让生活变得乏味,爱情永远是喜新厌旧的。但家庭又需要彼此去承担责任,所以,又不想离婚,又希望活得激情,便可以通过出轨去获得正常的激情发泄口径。”

  可见这是陷入在自我感受中的一种极端体现。为了追求自我感官上的快乐,不惜离经叛道、甚至不惜损毁人生中的长远利益。毕竟,所有的不忠,到最后都只是一时的欢愉,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代价毕竟是沉重的。

  “不忠”源自中国的性文化处于“似开未开”之际

  另外工作中还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女性读者:恋爱史极其纷繁丰富,用她们的话说“这是个开放的时代,女人也可以勇敢追求身体的自由”。

  但通常这样的女性,在真刀实枪去寻找婚姻的时候,会屡屡碰壁,因为男人会对她说“我还是希望能有个单纯些的妻子,情史太多的爱人,我受不起世人的白眼。”

  可见一个现实:大家认为这个时代是开放了,但实际上,这个时代却远远要比世人想象中要保守得多。

  但也正因为这种有所保留的“开放”,让世人对于“性文化”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中国目前的性教育一直处于滞后于时代的状况,很多人从小便对“那件事儿”有强烈的好奇欲。这样一群没有真正接受过系统健康性教育、但又对此事极感兴趣的人长大后,当他可以独立行为之际,会对儿时好奇之事想尽办法去满足好奇和渴望。而这也是造成现如今感情忠诚度降低的重要因素。

  忠诚,体现的是的自律性;不忠,体现的是人的动物性。

  在这个宣扬个性独立解放的时代里,很多关于“道德”“自律”的说法越来越被人忽视,人们转而去更加关注“内心”,去解放“欲望”。虽然这体现了人对自我的尊重,但欲望的泛滥背后,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连锁反应。

  出轨大军日益庞大,离婚问题日趋严重。一个家庭,需要的是责任;而责任,就要求夫妻双方有更多的协作意识。仅仅是关注自我,永远不是婚姻幸福的救命草。

  但不论如何,一个人人,仅仅从自我的快乐出发,永远无法获得真正感情上的安宁。

  摘自《华商报》

  中学生的反复心理

  一、情感反复

  中学生情感摇摆不定的原因是,随着身心各方面的迅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他们对这些需求的合理性认识不足,于是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另外,由于性逐渐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会通过反馈增强下丘脑部的兴奋性,与大脑皮质原有的调节、控制能力发生矛盾,使大脑皮质与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这是中学生情感反复的生理原因。

  中学生遇事就要尝试,全然不顾后果,他们看问题容易片面,往往以好奇心作为认识事物,探究事物,寻找根源的一种“内驱力”,但总是难以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同时,中学生缺乏毅力,开始雄心勃勃,满怀豪情,一旦遇到困难,缺乏解决困难的办法,便改变兴趣。

  三、动机反复

  产生动机反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学生思维过程的稳定性不足,缺乏周密推理;二是中学生兴趣广泛,缺乏兴趣的稳定性。

  四、意志反复

  意志反复即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和自觉性。原因是:

  1.中学生对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缺乏明确和深刻的认识。

  2.抽象思维能力水平有限;容易产生表面性、片面性,缺乏预见性。

  3.意志的磨炼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由于中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这种磨炼机会较少。

  大学生出家谁该反思

  杨树华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大学毕业3年后,他突然选择出家——遁入空门。QQ空间最近的日志里,留下了一篇《给我生命继续的理由》,讲述了他小学到大学的“艰辛”生活,他觉得是天意使然,让他没有退路。面对“大家承受的痛苦”,面对毕业3年来找工作的不顺利,杨树华最终选择了出家。

  这其实是一个极度孤独的灵魂。一个孤独的灵魂最需要什么?他人的安慰、关心、爱护。而无论这种关心和爱护来自何方何时何人,都将对孤独者起到关键的作用。

  人们不能也不会忘记马加爵,马加爵其实也是一个灵魂的孤独者,他企图冲破所有的世俗牢笼以找回自尊,但在一个集体中却完全失落。他得不到他想要的爱和尊严,因此才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就灵魂的孤独来说,杨树华与马加爵有相通之处。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九,谁都可能在人生的路途中遭遇不测、困难、窘境,关键是你怎么去应对。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杨树华是一个懦弱者,他不应当抛下他的家庭、父母而遁入佛门而了之,也不该放下大好前程而不顾反而去到佛门找清净。

  关于家庭的不幸,谁都可能遇到,甚至连单亲离异家庭当前来说也并非稀有,因此仅仅以此作为遁入空门的理由,显然不足成为理由。而当初小学六年级时遭遇小学同学性侵害一事,为什么小杨不去找老师或者家长制止处理呢?人性的懦弱以及忍让,怎么可能制止他人的性侵害呢?其余所有的高考不如意,找工作不如意,以及农村孩子就业“没有竞争优势”的论调,显然是在为自己遁入空门找理由。

  人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最需要社会拉他一把,因此才存在是谁将大学生推入了佛门这个问题。即便小杨始终有一个心理上的阴影,即便他存在毕业后找工作的不顺利,只要有一只关爱的手拉他一把,杨树华就不可能最终选择出家。其中,小学时老师学校的失职,大学时家庭矛盾带给他的痛苦、以及心理教育的缺失,毕业后始终没有顺利找到工作,种种因素将一个孤独的灵魂最终推向了佛门,而这样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恰恰是因为谁也没有在杨树华的人生转折点上伸出一根使其逃离苦海的稻草。

【焦虑症的相关内容】相关文章:

焦虑症的迹象10-21

缓解焦虑症08-20

焦虑症散文08-31

战胜焦虑症的方法08-21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08-02

克制焦虑症的方法10-21

考试焦虑症的表现07-25

签证的相关内容11-22

处理分离焦虑症的办法08-21

焦虑症可以自愈的吗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