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表现和控制
你可能对强迫症并不陌生,但你对这种疾病没有很专业的了解。强迫症不仅会控制你的行为,还会影响你周围的人。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行为是否是强迫症,你可以看看以下内容来比较:
如何立刻控制强迫症的发作
强迫症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对象,在任何人身上、任何情境之下都可能爆发。基于这一特点,这一类疾病的患者甚是恐惧和担忧,“我有强迫症怎么办?不分场合的病发怎么办?我该怎么努力进行控制?”,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您可以在下文中找到。
强迫症状虽然让患者出现异于常人的表现,但对待强迫思想和强迫动作,不要一味采取克制、压抑或忍耐的态度。因为这样做往往只能实现短时间控制,以后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症状反跳。那么,强迫症不分场合地爆发应该怎么处理呢?精神健康网专家主张,出现强迫症状时,千万不要紧张不安,而应利用现有条件去转移对这些症状的注意力,如做深呼吸、与人谈话、做别的事等。或者在出门前可用一条皮筋套在手腕上,如果感觉强迫症状即将出现,就弹自己一下,以疼痛的感觉来转移对强迫的想法和行为的注意。
另外,遭遇强迫症时不要挣扎。强迫患者之所以陷入痛苦,最重要的是他们内心涌起的一些念头,他们认为这些念头不对并反复挣扎。其实不必挣扎,任其发展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我们之所以认为不对,是因为我们内心还有一个正确的想法和概念,我们常常误以为自己会做出什么让自己害怕和出格的举动,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我们内心深处是存在这正确的想法的,内心深处是知道该如何去做的。
此外,越是空闭,强迫的症状就会越多,所以尽量让自己忙起来,不要让自己无所事事、冥思苦想,这也是可以预防强迫症状出现的方法之一。
总之,当强迫症不分场合地爆发,而您又想对其进行即时控制,最好是通过转移方法将对症状的注意力迁至其他事件上。换句话说,越是关注症状,症状越嚣张,只有忽视其存在其才能迅速消失。囤积,一种对未来的强迫性准备
老公是个IT(shou)达(ji)人(kong),有什么好用的手机应用他一定是第一个知道,他的手机里装了两三百个APP,琳琅满目。但我一直有点嫌弃他手机,很长时间他手机都非常非常慢,开个微信的时间都可以去喝杯咖啡了,终于,前两天他的手机不堪重负,彻底死机,死的妥妥的,连开机都不行了。他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面,在给他的手机治病,心烦意乱,嘴里还叨叨着“这搞的,一整天啥也干不了”。我在旁边看着他,默默地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跟他说:“手机的病不难医,你的病才得赶紧治啊。”他回头看我:“什么病?”我一字一顿的说:“囤——积——症。”
囤积手机APP算是囤积症里比较轻的类型了,但依然是囤积症的一种,那么多APP其实真正常用的就那么二三十种,但却保留那么多在手机里不删掉,还不停的下载新的APP。其实和所有的囤积症患者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焦点——“以后”,人们囤积的东西太多了,买一大堆书但几乎不看的,他们认为“以后会看的”;购物,觉得好就买一堆,堆在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旧的没用完,还在不停买新的,他们认为“以后会用的”;各种会员卡,优惠卡,那种哪怕真的只会去一两次的地方,也要办张卡,他们认为“总会用得着的”;出去旅个行,见啥拍啥,拍上一大堆照片,认后是美好的记忆,可过后再也没时间细看;还有囤积文凭的,各种证各种PASS,不管喜不喜欢这个领域,也要咬着牙去考一个,因为“以后可能会有用”。有些小小的东西囤积起来看起来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巨大影响,但所有的囤积都会造成我们注意力的牵扯,注意力就是生命力,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越多越琐碎,你的力量感就丧失的越多。
我们不仅会囤积看得见的东西,看不见的东西更容易囤积,比如囤积信息,我导师班有个准导师敏,她跟我分享过她发现自己的一个模式,她在家带孩子很久,曾经儿子还没上学时她总觉得自己很忙,急匆匆地做很多事情,她总觉得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看书等,那时她每次在微信上看到一些不错的文章,被标题吸引之后,每次都打开只看看前面一小部分就直接把这篇文章放进收藏夹,告诉自己现在没时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好好看。而现在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一整个白天她有很多时间,她发现她还是看文章看一半然后就点击进收藏夹,现在收藏夹里已经有很多很多文章了,可没几篇她有认真安下心来从头读到尾,她发现内在已经形成某种习惯了,在翻看那些文章的时候似乎并不是为了去看文章本身,而是以判断这篇文章是否有收藏价值为动力在阅读,当有一次我们导师班的课程谈到关于突破“没有时间”这种匮乏的幻觉时,她突然意识到她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一直活在对未来的焦虑当中,虽然这种焦虑感是自己的一种习惯性思考路径创造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虚假的,但因为这种焦虑感而错失掉的却是每一个实实在在的当下。
还有更隐蔽的囤积症,比如囤积关系,囤积关系的人关注的当然也是“以后”,所以当他们和面前的任何人相处时从来都没有真正关注过眼前的这个人,去感受对方,或者去感受大家在一起的感觉。他们只是关注对方做什么事,认识什么人,开什么车,然后判断要不要把这人放进自己的收藏夹。可眼前这个人有什么天赋,有怎样的梦想,正在如何突破自己的障碍,有怎样的才情……这些关乎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身上真正重要的东西却被忽视了。你会发现喜欢囤积关系的人你很难单独和他/她安心吃顿饭,你见他/她时,永远都是一大桌子人,囤积关系的人可能真的看起来人脉很广,三教九流无所不识,微信通讯录里有几千个好友,可是凌晨三点突然醒来无法入睡时,手机里却找不到一个号码能无所顾忌地拨过去说说心里话。忘记生命本质的人就会得到这样讽刺的人生,越是囤积关系,越感觉孤独。
这就是囤积带来的最大问题,当我们总在关注以后时,我们就不停地错过现在,错过这一刻的美景,一篇美文,可爱的食物……更可惜的是,错过来到我们身边的人或事,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想着工作,和同事在一起的时候又惦记着孩子,吃饭的时候想着报告,写报告时惦记着逛淘宝,总之好像在做一件件事情,但总是在急着把这件事做完,好做下一件,哪件事情都没有真正享受过。
很多父母常常很急,对孩子总是不停地催催催,总嫌孩子磨蹭。但并不是孩子真的有多慢,而是自己心里好像有个人在拿着鞭子抽着自己往前赶,可似乎怎么赶都到不了头。
囤积时间大概就是人类最严重的囤积症,很多人都把工作当做换取收入的工具,可是,我的老天,你一天有八个小时在工作,如果你没办法让自己真正地享受工作,常常在妥协、煎熬的感觉中度过,试图用这样的煎熬换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如果买了一箱苹果,老人总是先挑烂的吃,可是往往原来的烂苹果还没吃完,新的烂苹果又出现了,所以就永远在吃烂苹果。
你想囤积好苹果,可最后得到的只有烂苹果。无论你在囤积什么,都要记得,越囤积,越匮乏。
而现在我会做的是,永远都先挑好苹果吃,所以我永远都吃好苹果,我不焦虑未来,我只享受当下。如果你问,如果过去生活中已经有烂苹果了,怎么办?
该扔的扔掉,该送的送走,把已经发生的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东西清理出自己的生活,无论是某样东西,还是某个人,某段关系,某种过去的自己,统统都送走。带着祝福和感激,因为那是你的历史,厌恶曾经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就是在厌恶曾经那个阶段的你,送走的意思就是连这种厌恶感都送走。也不必担心他们,没有人需要你的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节奏和想体验的东西,那可以和你不同,但并不意味着你选择的就是他们想要的。
当然更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担心就是在关注“以后”,而我们真正要学会的是关注“现在”,哪里有什么未来,所有的未来都是以当下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当中的,我们真正能拥有的永远只有此时此刻。当下是没有烦恼的,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要么我们活在对过去的懊恼和不甘当中,要么活在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当中,一旦掉进这种状态,自信,开心,美,行动,享受……所有可以带来创造性改变的力量就消失掉了。
我非常喜欢电影《重返地球》中威尔·史密斯所饰演的父亲对儿子说的话,“你必须意识到恐惧不是真实的,恐惧是对未来的一种自我暗示。虽然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恐惧与否是你的选择。”
不要因为对未来的恐惧而消耗现在的生命,去为一个虚假的未来做囤积,每时每刻你都站在生命的分叉路口上,这一刻不同的选择,就决定了你下一个此刻所待的地方。
如何治疗强迫症
俗话说久病成医,很多被强迫症纠缠已久的朋友对它脾性的了解一点都不比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少,轻而易举地就能说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在自己身上的表现。可是为什么对强迫症的认识已经这么清楚了,还是无法逃离这个漩涡、反而越陷越深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之间的关系,看看是什么让我们不断毫无意义地重复。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强迫症包含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其中强迫思维是那些反复地闯入头脑、引起强烈焦虑或痛苦的想法、冲动意向或想象;而强迫行为指的是为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或痛苦而被迫做出进行的行为或心理活动。90%的强迫症朋友告诉我们,他们的强迫行为就是为了预防强迫思维的出现或是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说,这些我都知道,那又怎样呢?别着急,下面我们通过一些问题更全面地勾勒出更多强迫症的细节,花点时间把答案写下来。
1. 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特别想做出强迫行为(如洗手、检查、数数等)?
2. 为什么这些时间、地点、场合对我来说很特别?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
3. 我担心、害怕的是什么?如果担心发生了会怎样?
4. 想到这些真难受,我必须做些什么来让心里舒服?
5.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时间、地点、场合会出现类似情况呢?
下面是一位受困于反复洗手的中年女性跟我分享的经历:
我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洗手的愿望最强烈,那种地方的动物太多了,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我想那些死的动物一定是得了什么病,那些病毒随着雨水流的到处都是,出太阳可能把它们蒸发到半空中、吹吹风更是飘散在每一个角落,我根本不知道那里会有什么样的细菌和病毒。要是我去散步的话,分分钟都有可能被感染,这种说不清楚的病毒一旦跑到我身上肯定会生重病的。除了洗手我真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一定要用酒精洗、洗上半个小时才可以,这样我才能稍微确定暂时不会感染病毒了。对了,有花圃的街道、有小花园的小区我也不能去,那些地方跟公园差不了多少。
这个心理行为过程,想必朋友们都很熟悉吧,我们来梳理一下。首先,接近公园或看到死去动物的时候(具有威胁的线索),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死动物身上的病毒会跑到我身上,我会生重病”(强迫思维)。接着,因为相信这些想法,产生强烈的害怕、紧张、焦虑等情绪,难以忍受,于是一定要用酒精洗手(强迫行为),这样心里就舒服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强迫行为的功能是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这就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强迫思维-强烈情绪-强迫行为-缓解情绪”的怪圈。
强迫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于是,下次具有威胁的线索出现、强迫思维来临时,我们会重复这个过程,让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快速下降。可它也埋下了始料未及的隐患,慢慢的,这个过程越来越自动化,强迫想法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花在强迫行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不敢去的地方越来越多,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强迫行为就是这样一种包着糖衣的MiHun药,刚开始放在嘴里,甜甜的,忍不住想让它停留久一些、或者一次性多吃几个;可当糖衣褪去、我们尝到越来越多的苦味,而且这颗药丸让我们手脚发麻、无法自如地做其他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想要把这颗药丸吐出来,可惜它已经融化在嘴里、怎么都摆脱不了了。
现在,历经千辛万苦的我们终于了解了这颗MiHun药的真面目。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它长得再好看、表面再甜,都不要把它放进嘴里。
关于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虑,胡乱推理和判断,思维发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可伴有幻觉,但无其他明显的精神症状。
关于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症的病因是什么?
这种病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及性格特点,外因就是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及脑部器质性变化。 资料显示,在我国,被害妄想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三。但令人担忧的是,人们的知识水平比过去提高了很多,精神卫生知识却相当贫乏,相当一部分人感到恐惧、焦虑、郁闷时找不到恰当的排解方法,精神方面出了问题,家人或朋友都不会把它当成病,本人也不愿承认自己有病。轻则沉闷于心偏离了正常生活轨道,重则危及社会治安,造成严重的社会事件。
什么原因导致患上被害妄想症?
“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虑,胡乱推理和判断,思维发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可伴有幻觉,但无其他明显的精神症状。
为什么会患妄想症?
1.主要障碍为缺乏对其他人的基本信赖,其特点在于使用“否定作用”、“外射作用”来处理其心理困难,而导致系统化之妄想。
2.性格多敏感、容易猜忌,且比较自私自利并以自我享乐为目的。
3.通常毛病是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看法,也缺乏认识自己动机与态度的能力。
4.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内心可能有一些其他人认为是不可告人之秘密,内疚感和恐惧感非常强,很怕人知道。
5.妄想内容除受个人因素影响,有些病人发病还因为所处于特殊环境或长期紧张状态,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此外,物质生活富裕且子女配偶都不缺失的老人,在家太寂寞也会患妄想症,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家人和社会忽视。这种长期精神孤独的“空巢老人”应引起家庭和社会关注
要避免患病,人们要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多种有益爱好,保持思维开阔。除此之外,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交治疗也是需要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如果患有“被害妄想症”,请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强迫思维的表现与克服
人世间最痛苦的是什么?绝症?战争?生离死别?不,是自己与自己的战争,是一个自己与另外一个“自己”的战争。而且,很多人战斗一生,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患有强迫思维的人就是自己与自己斗争,他们不时的有刻板的不随意地反复闯入个人脑海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常令人不快,患者经常徒劳地努力加以抵制。尽管如此,病人仍将其认作是自己的思想。这只有患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这番痛苦的感受。
强迫思维的表现与克服
强迫思维的表现有:
(1)有冲动思想,反复的闯入头脑,引起的烦恼。
(2)这种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并不单纯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3)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
(4)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头脑的)产物(并不是被强加的思想插入)。
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强迫思维,他们为什么老是害怕事情没有做好?
他们的“怕”无非有两类:1、怕“万一”。往往盯着万分之1的可能,而忽略另外万分之9999的不可能。为“万一”、“可能”、“也许”找出种种的理由和借口,逃避现实,想入非非,想象出 “纸老虎”吓唬自己。2、怕“不完美”。要求自己一定要十全十美或严格按照社会伦理或道德的规范去想、去做,否则,就自责、痛苦。实际上,这些“万一”和“完美”事实上都是不现实的!
如何克服强迫思维?
第一步,分清是非真假。即认识清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对的、是的,坚决去做,非的、假的,坚决地丢。丢了自己会感到难受,但只要辨别清楚了,难受也要去做,真正按照“习以治惊”的决策做。当你分不清是非真假时,那就随“大流”,若遇到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或怎么处理的,我就向大家学习,也这么想或这么做。如果真正能按照两个“坚决”去做,并坚持下去,不但能够克服“怕”字,而且同时也改造了个性:改造犹豫不决、不放心,树立起果断的个性。
第二步,少想多做。即少想病态的东西,多做“正常的”事情。除了病态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如工作、学习、娱乐等等。只要是正常的,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不等病态思维出现,就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紧凑,做到事先转移。通过转移把病态思维消灭在萌芽之中。临床上,很多病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空闲下来或情绪不好时,病态思维出现较多;而工作忙时或情绪好时,病态思维出现的较少甚至完全消失。但这种情况只有不逃避的患者才能做到,逃避者往往会退缩不前。
第三步,想到就做。当想到正常的事情时,就立即去做,不要有过多的想象或假设
过多的想象只能使自己退缩、逃避;当出现病态思维时,立刻转移思路或中断病态想象,不要使自己无限制地想下去,而去做正常的事情。例如,不少患者“怕”出现病态思维,而实际上越“怕”越出现。这时,不要硬顶或者想马上就中断或要求自己不能受到任何干扰,更不要紧张,而是不要理会它的存在,带着症状继续做“正常的”事情。这时,它可能对你所从事的事情的干扰会很大,但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这些干扰就会越来越少。 在采取上述“三步曲”克服“怕”字的过程中,对于强迫思维,可以采取“四不”策略逐步消除——“不怕它、不理它、不硬斗、不刻意注意它”。
不怕它——实际上,很多人总“怕”强迫思维的出现。实际上,这类思维在正常人也是会偶尔出现的,只不过大家不在意它或偶尔思考一下也就过去了。而强迫思维患者往往由于对于这种谁都可能会有的思维出现“闪念性”的恐惧——“怕”,接着,就怕这种思维的再次出现,结果是,越怕出现越出现,越出现越紧张,不断把这种“怕”强化和巩固下来。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思维,而强迫症患者导致了病态呢?还是“树根”——个性缺陷在作祟。试想,如果没有对自己要求完美、伦理道德观念过强……等一系列“过”的个性,而是对什么都不在乎,能够见怪不怪,还会有这种恐惧感吗?还会有这种思维吗?因此,对于强迫思维,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大家都也可能会有这些思维或担心,只是大家不在乎它而已,自己有也是正常的,之所以自己怕它出现,反而强化了它,为什么要求自己一定不能出现呢?出现就出现吧,我不怕你!”对它采取不在乎的态度,不要怕它。只有改变“强迫思维一出现,自己就紧张,还没看清‘纸老虎’的样子,自己就先被吓得瘫倒了”的习惯化病态思维方式,才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心。有了这个自信心做前提,自己在“纸老虎”面前才能站得住,才能和它进行“韧性”和“策略性”战斗。韧性说明它很顽固,策略性说明斗争时要采取策略,不要硬斗。如果怕它,就说明自己的个性改造还不够——树根还没彻底挖掉——“正因为自己的个性还是太严谨、要求太完美、太……,所以它才出现,还要进一步改造这些个性缺陷”。所以,认清“怕”字——“纸老虎”“欺软怕硬”的脾气很重要。否则,被纸老虎吃掉了,自己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对待强迫思维要做到“顺其自然”,不管它、不理它,忽视它的存在,这样才能不被它纠缠,才能摆脱它。
暴饮暴食强迫症的原因
在短短的时间内,吃下大量食物,即使很饱,对食物还是没有抵抗力,总是不可控制地会把眼前的一切都放进嘴里。这种暴食的场景如果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出现,那么你可能已经成为病人,你患上的是以暴饮暴食为典型特征的暴食强迫症。
暴食强迫症患者暴饮暴食的原因并非出于满足食欲上的需求,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缓解心理纠结和压力。
每当他们心情不好、孤单寂寞或是感觉疲劳时,就会想要一次性大量进食,把所有好东西都吃下去。而且,每次明明都吃得已经很胀了还会强迫自己不停地往嘴里塞,感觉无法控制自己,就这样一直吃,吃到感觉把自己的胃快胀裂了再把吃的东西吐出来。
虽然吃完东西又后悔又难受,但吃东西的过程中他们会体会到满足感,而且感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释放自己。
除了通过暴饮暴食来发泄自己、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求。暴食强迫症患者的内心常常感觉自卑、觉得自己见不得人;有些完美主义色彩,看到满足于暴饮暴食的自己就觉得很不堪;他们内心脆弱,外在一有压力,就很容易感受到焦虑;低自尊,对自己没有信心,处事萎缩,而且越是这样认为,他们越是感觉心理上有压力,越是令暴饮暴食变得频繁化。
总之,暴食强迫症不只使当事人生理上经受折磨,心理上也备受矛盾的煎熬,令他们的生活一塌糊涂。
专家建议,暴食强迫症患者要改善暴饮暴食的情况,调节心理环境、提升自尊是一个根本的工作,这项工作可以从改变吃东西的模式、解决心理压力和改变偏差想法做起。
一、焦虑强迫症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而言,强迫症病人有两类不同的症状成分,一类是引起焦虑不安、恐惧的强迫想法。这些强迫想法是不随意,不能由自己的意志所控制的。例如很多强迫症病人有怕脏、怕污染、怕用刀剪伤人、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念头,这类强迫想法引起焦虑不安是十分自然的。
焦虑强迫症患者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的焦虑强迫症时常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
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还有,皮肤颜色是否已经改变,为此而情绪紧张。检查时患者焦虑,双眉紧锁,肌张力增加,反射活跃,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
二、得了强迫症以后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自我疗法:患者自主积极的消除焦虑情绪,要建立起坚强的意志力来克服不符常理的行为和思想,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并且持之以恒,但在没有药物和心理治疗的辅助下很难见到效果。心理治疗: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解释性心理治疗,找出患者的发病原因,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但往往都是采取单一的心理治疗时间长,需要患者密切的配合,费用较大。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强迫症最基本的治疗手段,由于目前强迫症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不能因为疗效的好坏而擅自加减药物。而且患者药物治疗的疗程是比较长久的。而长期服药毒副作用大,损害肝脏,从而导致了病情反复。要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让患者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在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
三、强迫症的危害有哪些呢
对患者的家庭功能产生较大危害:强迫症对家庭功能存在着明显的不良影响,如,强迫症患者会要求家庭成员为避免受污染而重复洗涤等,家庭成员可能会因为不能达到患者的要求而出现愤怒或言语上的辱骂,特别是患者的配偶或父母,可能会因为不理解患者的病情而斥责他们,又因他们出现焦虑抑郁而感到内疚。导致误入歧途由于强迫症患者的存在不良的心理环境,是一种畸形的人格,很容易导致强迫症患者误入歧途。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其在一定环境中形成,受周围环境影响。
长期思维纠缠强迫症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学习和工作,严重的可以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疾。患者想摆脱,但都是以失败告终,自己无力摆脱,造成内心的极大痛苦。莫名紧张焦虑强迫症患者会产生莫名的紧张焦虑,专家说强迫症患者不仅将自身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别人,而且还会强迫自己进入某种不良状态。如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
四、强迫症的原因是什么
1、心理素质因素:主要表现为患者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办任何事均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患者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判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拧折不弯及脾气急躁。
2、社会心理因素:这是本症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协调,或由于亲人丧亡,突然惊吓,遭受迫害等等都可能诱发神经症的发生病人病情严重时,常有中度甚至重度的社会功能受损,成为休学或不能工作的原因;但一般病人始终有自知力,积极求医及治疗。
3、内心矛盾冲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变化的日新月异带来的是青少年学生们内心矛盾冲突的越发强烈,加上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受或应对,于是各种心理问题开始出现,如强迫症,这也是青春期强迫症的原因之一。
强迫症注意事项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症的一种,人们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会不停的做一件事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那么强迫症怎么治疗呢?强迫症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强迫症治疗的介绍吧。
强迫症其实是一种情绪的表现,他们明知这件事不必要去做却又无法摆脱反复去做的心理。
往往具有强迫性格缺陷。特征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处理事务一丝不苟,井井有条。与人交往严肃刻板,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想要治疗,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2、轻松面对强迫症。
3、主动进行心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表现
1、强迫思维
强迫性怀疑和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如:出门后总是不放心门是否关好,睡觉前总是在想门有没有关好,考试完成后总是担心会不会忘记填写姓名,写快递单的时候总是反复检查是不是地址和电话号码正确。患者明知这些想法毫无意义,但又非想不可,因此焦虑不安,非常痛苦。
2、强迫行为
比如强迫性反复洗手,洗手完成后一定要擦手多少次;强迫性计数,有人每次进卫生间一定要用3张手纸,每次关门总要检查3次。强迫性礼仪动作,有人每次穿衣服时一定要左袖伸三次,右袖伸三次,然后才肯把衣服套上身。 不过这些动作和思维如果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不会因此而产生焦虑,仍属正常心理的范畴。而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现象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维持时间也比较长,患者常为之痛苦焦虑。
3、强迫现象有三个特点
1、自我感觉有受强迫的体验。
2、自己有意识地去加以抵抗。
3、自己知道自己的症状以及在做什么自知力。如果这三个特点同时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是强迫症;如果这三个特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那么就不是强迫症。
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很多时候是自身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导致的,比如性格内向、敏感、做事谨慎等,一旦他们在生活中有了一点小小的过失就会产生联想,以至于无力抵抗这种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正面观点,减轻负面看法。
2、有最大的潜力取得成功,但别让您成为自己最坏的敌人。
3、若完美型的人不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计划上,就不会迫使我们毫无准备地行事,事后又要花功夫去补救。
4、世事难以尽善尽美,放松些。
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敏感、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认死理、钻牛角尖,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
不做完美主义者。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
有时候遇到明明知道不会发生的事,还总要去担心,还要不停的想这种情况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自己陷进去,多找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之上时,莫名其妙、烦躁不安的心理自然就会从您的身上悄无声息的溜走,如参加文体活动、写作、画画、制作工艺品等。
加班不要太多。加班太多,工作压力太大也是强迫症的诱因哦,记得学会放松。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帮您摆脱困扰,及时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您更快恢复。
注意事项
1、强迫症一般都是不严重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器质性疾病,经过治疗可以治愈和好转,没有必要太担心。
2、学会放松和不要完美主义。
3、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经常和朋友聊聊天。
结语:强迫症说到底就是由心理波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的重复行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稳定自己。看了文中关于强迫症治疗的方法,相信大家对强迫症自我治疗方法也有了一点的认知,究竟强迫症怎么怎么治疗,不妨跟着文中介绍的方法试着做一下。
早期表现
概述
强迫症是现代人常会出现的心理健康,严格的说,强迫症是一种心理健康,往往是因为忽视心理保健而引起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出现强迫症后,都会给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积极防治强迫症。下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强迫症的早期征兆,帮你及时发现强迫症,及时解决它。 有相当一部分强迫症患者是因完美主义的个性而引起的。完美主义者往往具有比一般人认知要高的价值观念。他们往往会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要求非常高,无法接受自己犯一些和自己要求完美个性所冲突的低级错误,也无法接受其他人的错误或缺点。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强迫症的早期表现
1 第一: 强迫症,是一种明知道没必要去做,但是自己无法摆脱,心理反复去想的这种情绪,或者在行为上,明知道事情无意义,还要反复去做而无法自我停止的一种心理障碍。据悉,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可达到2.5%,而按发病率来说,几乎七成以上的人都多多少少有强迫症的想法或者行为。目前来看全国有将近4000万的已确诊强迫症病人,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强迫症的症状,这是比较危险的。
2 第二:患有强迫症的人,主要特点就是过分的追求完美,过分的优柔寡断,喜欢凡事钻牛角尖。而这种心理疾病的危害就是,患者经常会感觉焦虑重重,主观上想挣脱自己的强迫思维,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3 第三:久而久之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进而演化成焦虑症。因此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应提高对强迫症的警惕。
注意事项
这些症状都是强迫症的早期征兆,是你要引起注意的。专家发现大部分有强迫症的人,都会凡事追求完美,喜欢自己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喜欢假手于人。如果你有这些习惯,就要引起注意了。
强迫症表现和控制
有数据统计,如今有强迫症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中青年人偏多,这主要都是因为社会的竞争、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和过度的压力造成的。
强迫症——自己使自己“被逼无奈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体验到的冲动和观念来自于自我,意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又无法摆脱,也就是自己使自己“被逼无奈。
专家说,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有的人总是不停地洗手;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数大楼的窗户,数错一个,又从头数,反复进行;有的人做事怕出错,反反复复地检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不觉得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不算病态,也不需治疗,而有些人的强迫症状每天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干扰了正常生活,对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影响,就需要治疗了。
易患者——完美主义者
到底哪些人容易得强迫症呢?专家表示,心理压力大、情绪长久处在紧张状态、个性上存在某些缺陷等都会引起强迫症。
患有强迫症的人有其特定的人格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完美主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同时也易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常因无法接受自己及他人引发内心强烈矛盾,最终导致心理崩溃。
战胜它——试试以下疗法
“强迫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患者可试试以下几种自我心理疗法。
听其自然法任何事情听其自然
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如好像有东西忘了带就别带它好了,东西没收拾干净就脏着乱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会大大克服焦虑情绪。
宣泄疗法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
比如是自己的不幸遭遇,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把内心的痛苦倾述出来,发泄出来,就能有效的缓解紧张的情绪。
转移注意力当出现强迫症状时
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呢?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因为时间紧,怕迟到,出门后注意力都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再反复检查门锁了。
多参加文体活动从事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
可以解除生活或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
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敏感、急躁、好胜等性格
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认死理、钻牛角尖,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
不做完美主义者
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
有时候遇到明明知道不会发生的事,还总要去担心,还要不停的想这种情况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自己陷进去,多找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之上时,莫名其妙、烦躁不安的心理自然就会从您的身上悄无声息的溜走,如参加文体活动、写作、画画、制作工艺品等。
加班不要太多
加班太多,工作压力太大也是强迫症的诱因哦,记得学会放松。
强迫症表现
1、多次重复无意义行为
手机24小时不离身,尽管开着铃声,但每隔几分钟就要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唯恐漏掉了短信、电话;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网页几秒钟刷新一次,不放过任何一点更新;经常毫无原因地重复同样的话语几次;反复洗手,每次都要花好长时间……这些强迫行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
2、强迫意向:
轻度强迫症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这是轻度强迫症的症状。
3、芝麻小事也“亚历山大”
种种“忍不住”只是冰山一角。医学上,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而受此困扰的上班族不计其数。在一家美资企业担任行政工作的Emily自嘲为“邮件焦虑症”患者。她的工作邮箱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邮件,每当看到刷屏的“未读邮件”,除了涌起瞬间把它们消灭掉的冲动,Emily还有更深的忧虑。她不但检查收件箱,连订阅邮件、垃圾邮件、广告邮件都会时不时查收一番。“就怕丢邮件,万一重要邮件被邮箱自动归类到垃圾邮件或广告邮件就惨啦!”Emily坚信,自己产生“邮件焦虑”的根源,是学生时代因漏收一封面试通知而致错失良机的往事留下的阴影。
4、强迫性穷思竭虑。
长时间固定思考某一件事或某一个问题,不能自拔。例如,患者整天反复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结婚究竟是为了什么等等,明知这种思考意义不大或根本没有意义,有时也是无法考证的,但是不能自已,为此痛苦不堪。
【强迫症表现和控制】相关文章:
强迫症的表现和治疗10-25
强迫症病因和症状表现10-14
强迫症的表现和治疗方法12-01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和症状12-06
强迫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08-31
强迫症的表现11-22
强迫症表现及诊断09-30
手机强迫症的表现10-14
强迫症的主要表现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