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高学历女性易得强迫症

时间:2020-12-14 15:44:00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心理-高学历女性易得强迫症

  高学历女性易得强迫症,怎么办?

  “像反复检查门锁这种现象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曾发生过,如果强迫行为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就不算病态。”朱主任说,“而如果强迫行为干扰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就需要治疗了。”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最好到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也可以试试以下几种自我心理疗法。

心理-高学历女性易得强迫症

  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自我

  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处事原则,你是否对自己和他人的某些方面过分要求完美,这种唯美的心理是引起强迫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方法是对人对事不必苛求,凡事留有余地,这样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转移注意力

  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一出门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这一症状呢?可有意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那么现在就留20分钟,因为时间紧,出门前先用心看看门锁,出门后注意力都集中在赶时间上,也就没工夫去想其他事情了。

  内外结合减压法

  首先,找到可以倾诉的朋友,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把痛苦发泄出来。说出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其次,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同大家多交流,通过从事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解除生活的单调乏味,减轻生活压力和紧张情绪。

  如何摆脱强迫症

  在神经症病人中有这样一种人,在他们的头脑里,不由自主地、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些念头、幻象、情绪、冲动、意图。这些症状扰乱了他们正常的思想过程和情绪活动,或者使他们不情愿地做某些动作。

  这些病状是强行侵入病人的精神活动中,强迫病人接受的,为此被称为“强迫症”。病人虽然明知它们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表现,并极力抵制,但终归难以驱除或摆脱。

  患有强迫症的病人,有的脑海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往事、某一句话、某一段歌曲(强迫回忆);有的对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或日常琐事无休无止地思索(强迫性穷思竭虑);有的对业已完成的事情总也放心不下,疑虑不安(强迫怀疑);有的在想到、看到、听到一个词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外一个词或观念,甚至产生与原来相对立的词或观念(强迫联想及强迫性对立观念);有的表现出对某些事物不合情理的担心、厌恶等情绪反应,明知不必要如此,却无法克服(强迫情绪);有的反复体验内心里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如走到高处则产生往下跳的冲动(强迫意向)。

  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和情绪引起的焦虑,病人会做出某些强迫行为,比如反复不断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检查、计数。有的病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对称,要遵循固定不变的仪式顺序,比如,出门时一定要左脚先迈出家门,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强迫性仪式动作)。

  这些仪式程序对他们来说往往象征着凶吉祸福以及能逢凶化吉等意义。病人明知这样做很可笑,却不做又不行,否则焦虑不安。可是,做了之后虽然紧张焦虑消除了,却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大部分强迫症病人在发病之前有性格上的缺陷。他们过分拘谨,做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力及创新精神,往往过分注意细节,力求十全十美。在处理事物时,往往有不安全感、不确实感、不完善感。当处境困难或遇到挫折时,就有可能诱发出强迫症状。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强迫症状与脑中的基底神经节及前额叶的病变有关,也有通过颅脑手术而成功治疗顽固性强迫症状的病例。必须指出,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可有强迫症的表现,因此,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患有强迫症状的都是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的治疗可以用心理治疗,也可以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有发掘病因的领悟疗法及针对强迫行为的行为矫正疗法。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使用具有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回收阻断作用的药物,以及某些抗焦虑剂,但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

  焦虑症之我总想拿剪刀刺瞎双眼

  初次见面,小妹坐在我的对面。手中的资料表上并没有写名字,年龄二十二岁。

  我看着小妹说:“我该怎样称呼你?”

  小妹想了想说:“你叫我小妹吧。”

  小妹说,医生已经诊断她为焦虑症。她只要看到陌生人她就会紧张,甚至会晕过去。她在工作中看到同事也会紧张,甚至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手足无措。

  于是,我问她:“你看到我,紧张吗?”

  小妹不假思索的说:“紧张。”

  我说:“为什么呢?”

  小妹说:“不知道。如果我知道也不用到你这里来了。”

  我说:“嗯,但是我们要学会分析情绪,这样才可以有所改善。”

  小妹想了好久说:“也许是习惯吧。”

  我说:“很好,这也许就是原因之一,还有呢?”

  小妹皱着眉头说:“也许我是同性恋吧?”

  我有些惊讶,“你是吗?”

  小妹说:“应该不是吧。我总是想自己就是同性恋,因为看到女人我就紧张。”

  我说:“还有呢?”

  小妹说:“也许,要告诉你我的情况,我会在意你怎样看我吧。”

  我笑着鼓励她,“我如何看你,重要吗?”

  小妹淡然的笑了,“不重要。”

  “那么,你现在还紧张吗?”

  小妹坦白的说:“比刚才好点,但还是有的。”

  我和小妹的刚开始谈话,就让她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有所分析,对我的紧张一点点消除,这样对我们的谈话和治疗有帮助。为了对小妹有多方面的了解,我鼓励她画画想象中的自己。

  当我看到对面的小妹画自己的时候,她的手上有伤痕。小妹的自画像上只有一张脸,一双没有眼珠的眼眶。没有嘴唇,没有鼻子,没有耳朵,没有头发,没有身躯和四肢,而眼眶下有几滴眼泪。

  我说:“这是眼泪吗?”

  小妹的解释让我的心有些震动,“不,是血!”

  我说:“血??”

  小妹愤愤的说:“是。我总是想着拿剪刀刺瞎我的双眼。流出的就是血。”

  我说:“为什么想这样做呢?”

  小妹说:“这样就可以死去了。”

  我说:“你刺瞎双眼就是为了死去吗?”

  小妹想了很久说:“好像不全是。”

  我说:“也许你想逃避,你不想看这个世间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不好。”

  小妹说:“是的!”

  小妹一直都没有哭,她说,她的眼泪早已流干。

  我说:“既然你找我做心理咨询,为了解决和治疗你的焦虑,我需要了解你。你能告诉我你的经历吗?”

  小妹很不客气的说:“没有必要。我不想谈,我也不想回忆。你就不能不问过去,给我做治疗吗?你就不能不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我吗?”

  看来,她对心理治疗还是有了解的。我看着小妹说:“好的。但是你要记得,焦虑情绪的产生更多原因是逃避引起。”

  第一次和小妹的谈话并不顺利,甚至是极其的不顺利。我给她的建议是每周来一次。坚持一个疗程的心理治疗。她听完只是说好的。

  小妹离开时,我并没有把握她是否还继续做治疗。

  第二周的星期六她还是来了。

  小妹说,她服用药物并没有多大的改善,而那天和我谈话之后,她感觉好一点。所以她想继续做心理治疗。

  我说,“你躺在沙发上吧,我们做一个意向分析。”

  小妹的意境从她的嘴里描述出来,我看到了她的内心世界。音乐响起,一阵放松之后,我带她走进了心灵深处。

  一个黑暗的屋子,她害怕走进去。我问她害怕什么,她说,里面有让她害怕的东西。

  我说:“那你觉得会是什么?”

  她说:“人,女人还有鬼。”

  我说,“门的左手一个开关,你打开。房间会亮起来。”

  小妹说:“这个屋子是空的什么都没有。”

  我看着小妹的睫毛抖动的厉害,眼泪顺着她的脸庞滑落。

  “小妹,你为什么哭?”

  小妹说:“不知道。”

  我说:“在你的正前方有一扇窗户。你来想象。”

  小妹说:“我看到了。”

  我说:“你的窗户是关闭的还是开着的?”

  小妹说:“关着,而且上面还有铁栏隔着。”

  我说:“想象你走到窗户边,看看窗外的风景。无论你看到了什么都告诉我。”

  小妹说:“外面有很高的楼,但是我只能看到楼的一角。下面有很多人的人,匆匆忙忙。车也很多。天空是灰色的。”

  我说:“回头再来看看你的屋子,有变化吗?”

  小妹说:“没有。”

  我说:“门上有一面镜子。”

  她说:“看到了。”

  我说:“你站在镜子面前看看,你能看到什么,无论你看到什么,都告诉我。”

  小妹说:“看到自己。小时候的自己,怀里抱着一个洋娃娃。”突然她声音颤抖起来,她说,在她身后有一个女鬼,浑身是血。女鬼来抓她。

  我告诉她:“你不要怕,这是你的世界,你可以阻止她,你也可以战胜她。你要面对,不要逃避,我们来战胜她。”

  小妹说:“嗯,奇怪。她变了。”

  我等着她告诉我,她却很久没有说话。我耐心等待着。

  终于她说话了,女鬼变成她的妈妈。

  我说:“你看到妈妈,心情是怎样的?”

  小妹皱着眉头说:“我恨她。”

  我鼓励她继续看镜子里还能看到什么,她说,有一把剪刀。

  我说:“你看到剪刀,心情会怎样。”

  小妹说:“我害怕,我怕自己会用剪刀刺瞎双眼。”

  我说:“我们不怕,这是你的心灵世界,你可以面对,甚至让剪刀消失。”

  为了消除小妹的紧张,我带她去了一个风景美丽的草地,让她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大草原上,天空湛蓝而明亮,阳光温暖,草地上有野花在风中绽放,小妹的心终于感到了安静。

  小妹睁开眼后,我看到她眼角有泪水。我说:“你哭了?”

  小妹说:“最后的看到的场景是最美的,是我最向往的地方。”

  对于小妹的潜意识我分析给她听:你没有安全感,所以你的心灵是黑暗的。你的心灵是封锁的,所以你没有窗户,即使有了窗户,你都会设立一个铁栏杆阻挡外界的一切。

  你的心理一切来源于你的童年,所以你看到的还是抱着洋娃娃的你。你的心理一切都和母亲有关,你对她的情感极其复杂,所以她会是鬼。

  也许你经历了心灵创伤之后,你对于外界的一切就犹如你画中一样,不想看这个世界,你也就不想听,不想说。你的心灵全部的封锁起来。

  小妹听完我的分析很久都不说话,她只是低着头看自己的衣服。终于,她说:“那又怎样?”

  我说:“无论你的意识是怎样的想逃避,但是现实还是现实。你要工作,你要接触人。你的内心没有解决好这样的矛盾和冲突,自然会引起情绪上的反应,也就是焦虑和恐惧。也会影响到你的生理反应,比如出汗,头晕和胸闷。所以,解决你的焦虑,你需要面对你该要面对的问题,找寻解决方式!”

  小妹说:“嗯。我知道了。”

  在我看来小妹的焦虑泛化了,从开始单纯的紧张到对剪刀和尖锐物体的恐惧,到生理反应,这些都需要及时的心理治疗。

  她只字不谈她的过去经历,而我也只能对于她的焦虑情绪给予解决。我教会给她肌肉放松训练,这样可以减缓焦虑。对于她所焦虑的问题,比如和人交往,要对自己情绪给予分析,不要逃避。

  对于她恐惧的尖锐物体如刀子剪刀之类的给予她分析。剪刀和刀子伤害的是最深处,也就是伤及内心,所以她的自我保护就是怕自己内心受到伤害,她恐惧的并不是刀子或者剪刀之类的表面之物,而是有其象征意义。所以当她看见刀子或者剪刀时,需要告诉自己并不是怕刀子或者剪刀,而是怕伤害自己的内心。给予自己分析,也就可以减缓恐惧,逐渐认识和分析,就会消除恐惧。

  对他人的紧张产生焦虑情绪,首先要看你是在意他人的看法,还是把他人看得太可怕。而我对小妹的分析,小妹的心理并不是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是把他人看得很可怕,对于人性的理解处在一种消极和悲观的看法中。所以要客观现实的看待人,这样才可以解决好情绪的反应和人之间的相处。

  小妹听完之后,淡淡的说:“好的,我会按照你所教我的方式去试试。”

  我告诉小妹,“你可以每天给我邮件,告诉我你的心理感受,这样让我及时了解你,才可以更好的帮助你。”

  小妹只是点点头,这次的离开,我感觉到她不同于第一次。我相信她还会来,而打开她的心结还需要慢慢来。

  小妹在离开我这里的第三天给我发来邮件,说对剪刀的恐惧少了很多,注意也减低了。焦虑也好多了。她的文字让我欣喜地看到她细微变化。

  第三次,她如约而来,我终于看到她绽放的短暂笑容。

  我说:“第一次看你笑哦。”

  小妹有些羞涩,“我很少笑的。”

  小妹有一双漂亮的丹凤眼,江南女子皮肤都很细腻白嫩,只是表情有些冷淡甚至是冷酷。

  她和我说:“我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让我自己都难以接受。第一次和你说我是同性恋时,我记得你惊讶的眼光。而我总是在想,我是不是同性恋,所以我看到男人我就会想,我喜欢男人吗?看到女人我就不自在。”

  我说:“哦,这是引起你焦虑的原因吗?”

  她说:“不全是啊。在没有这想法之前我就看到人紧张了。”

  我说:“为何你觉得自己是同性恋呢?你有喜欢的同性吗?”

  小妹说:“没有的。其实,如果我是同性恋,我就不活了,怎么可以接受呢?可我总会这样想。”

  我说:“那我们来分析分析。”

  小妹说:“很早以前,我对异性是期待的,可是慢慢的我开始害怕异性了。对于女性,我一直都有些紧张,而我找不到紧张的原因,我以为就是对同性的喜欢吧,这样时间久了,我自己就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但确实不是啊。”

  我看着小妹说:“你有朋友吗?男女朋友?”

  小妹说:“没有很知己的。”

  我很小心的问:“那你和父母的关系如何?”

  小妹看着我说:“这和他们有关系吗?”

  我认真的回答:“有关系,而且很深的关系。今天你的性格受他们的影响,你对男人和女人的看法也来自对母亲和父亲的看法,所以这点很重要。就像剪刀意味这伤害,而其实你怕内心伤害。就像母亲对你影响,也会影响你对女性的看法,父亲对你影响,也会影响到你对男性的态度,这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小妹说:“如果要治疗我的焦虑,一定要要谈我的父母和家庭吗?”

  我说:“至少对你有实际的帮助。当然,我尊重你的意见。”

  小妹说:“你知道回忆是什么?是痛苦!”

  我说:“我能理解,虽然回忆有痛,但是就像伤口,我们需要消毒,需要清创,需要缝合,我们会痛,但是最终它会重新愈合,虽然留疤,但你已经忘了曾经的痛。所以,我们需要面对自己曾经的痛,我会和你一起把伤口缝合,重新让它生长,这样,你才可以完全恢复健康。”

  小妹说:“好的,我要去卫生间。”

  小妹在卫生间呆了很久,我在静静等她归来。

  小妹终于再次坐到我的面前,显然刚刚哭过,她平复自己说:“我没事。”

  小妹的年龄只有二十二岁,可她的经历却让我震撼了。

  一、小妹的经历

  小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她有记忆起,父亲就常常不回家,母亲总是和父亲吵架。在小妹看来多数怪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总是和父亲找事吵架,甚至母亲会打父亲,常常父亲脸上挂满伤痕,衣服总是被撕破。

  第一次看见父母打架,母亲并没有安慰他,反倒是父亲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闹了。”母亲歇斯底里的说:“你还会顾及孩子吗?如果顾及,你会这样对我?”母亲回头对小妹大吼:“你滚出去!”小妹抱着洋娃娃跑了出去。那时,她五岁。

  父母的关系日益冷淡,最后他们之间只剩下冷漠。有一天,小妹放学回家,看到父母的房间有声音,她看到了让她惊呆的一幕,母亲和一个不是父亲的男人在床上滚动着。小妹吓坏了,她跑出去的时候还是惊动了母亲。母亲严厉对她说:“不许和别人乱说,更不许和父亲说,否则,我就会打死你。”

  小妹把这个秘密一直留在了心理。也许她怕说出来,父母又要打架,或者又要离开。

  九岁那年,父母还是离婚了。小妹跟随了母亲,父亲始终对小妹很好,但是母亲不允许父亲来看小妹。小妹对父亲始终是期待的,但是他的父亲最后还是远离家乡去了美国。

  和母亲生活的日子应该是相依为命的,可是母亲总是责怪小妹。小妹一有不满意母亲心意的地方,母亲就狠狠的打小妹。小妹开始还会哭,逐渐的她开始用冷漠来面对母亲,而母亲看到她的冷漠和倔强更是生气,手里抓起什么就来打她。小妹说:“我记得她生气的时候,就拿起了剪刀向我扎来,还有一次是拿起切菜的刀子向我砍过来。”至今,小妹的胳膊上还有一道疤痕。

  母亲总是说,是小妹告诉了父亲她和那个男人的秘密,毁了她的生活。小妹从开始的解释到最后的应对:就是我说的,怎么,你杀了我啊!

  小妹对母亲越来越恨,她甚至认为自己并不是母亲亲生的孩子。她渴望着见到父亲,可父亲在遥远的异国,渐渐的,她失望了,也不再渴望见到父亲。

  十五岁那年,父亲的家人告诉小妹,父亲重病去世,小妹哭的很伤心,小妹的心也随着父亲离去了。小妹的母亲在得到父亲离世的消息时,先是冷漠后是大笑,最后是哭。以后,母亲再也没有了力气打小妹。因为她已经思维混乱。她总是说:小妹的父亲来找她了,看见小妹的父亲浑身是血站在她的面前。而小妹看着母亲没有任何安慰,她说她的心早死了,母亲该有报应。

  小妹的母亲开始低语,时常处于恐惧中,医生给予最后的诊断:精神分裂。经过住院,母亲有所好转,人却已经变了。小妹总是看着母亲,想哭却没有眼泪。

  十八岁的小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母亲给她做了很多好吃的,小妹很惊讶。母亲对小妹说了很多对不起的话,不该打小妹,也不该怪小妹,是自己不好,和父亲离婚也是她的错,因为她实在是受不了其他女人和父亲交往,可现在看来是那么的正常。而母亲为了报复父亲,自己也和其他男人发生了婚外情,被父亲知道提出离婚,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父亲临死之前,希望母亲能培养小妹上大学,母亲说她做到了,心可以放下了。

  那天,小妹还是冷冷的看着母亲,心却稍稍有些温暖。小妹晚上入睡的时候,还在想,以后我要对妈妈好点,毕竟她是我妈妈。

  第二天,当她看到母亲时,母亲手里握着剪刀,鲜血流了一地……

  从此,她成了孤儿。以后,她再也没有了欢笑和眼泪。而她的心理和情绪在一年后越来越明显的出现波动,她怕自己也和母亲一样疯了。而她的心灵自从那天之后,就关闭了。没有再打开,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没有人知道她的家庭。她断绝了家乡所有人联系,只身到上海读书。

  小妹回忆往事没有流泪,只是说到自己从此成了孤儿时,哭了。我看着眼前这个肩膀微颤,细弱的女孩,我的眼睛湿润了。

  小妹的心结终于打开,我们终于找到了所有的原因,对剪刀的恐惧,对尖锐物体的恐惧,为何封锁自己的内心,为何对人的惧怕和恐惧,当她的内心对一切回避和遗忘时,负面消极的情绪就产生了。

  随后的日子,我们探讨了父母对我们的深远影响,我们找到原因时,就好去应对。我和小妹探讨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谈及的爱的需要,是人的本能需要。当你失去了爱,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所以,我们还是要勇敢来面对过去,面对此时,把握未来。既然,我们渴望自己好起来,首先就要对父母的情感重新认识,对父亲的渴望,对母亲情感复杂的内心分析。我们保护自己的内心,却封锁了自己,那么最后就是自己伤害自己。

  小妹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对于父母的态度,小妹最后说:“人都不在了,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我说:“有意义。就像母亲最后的明白,父亲最后的无奈,都是没有珍惜当时所拥有的,而你,小妹,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我们还拥有的。”

  小妹苦笑着看着我说:“我还有什么可珍惜?”

  我眼角湿润,声音有些哽咽:“你!你就是可去珍惜的,你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和幸福,你还能拥有友情,爱情,你的孩子,一切都可以珍惜。”

  小妹握着我的手,放声大哭,而我没有递给她纸巾,只是让她好好的释放久藏于心的泪水。

  小妹焦虑的情绪缓解很快,慢慢的她学会了和同事相处,开玩笑。慢慢的她看到我的助理和工作人员,也会绽放她的笑容。直到有一天,小妹对我说:“姐姐,你可以把我当作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去写,我没有什么可报答你的,所以,我同意你写我。但不要写我的真实名字就好。”

  我开心的说:“太好了。谢谢小妹你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你终于敞开你的内心,把你的情感交给姐姐了。”

  小妹说:“是的。其实,当我说出自己的心结时,就已经对你敞开我的内心了。而我看过你很多文章,也许你需要我这个案例吧。”

  我和小妹最后一次咨询后,小妹伸出手和我拥抱。

  时间已经过去半年,小妹的工作很出色,被上调到北京去培训。

  春天的脚步来临时,小妹电话告诉我,“我恋爱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早晨,我正在家中浇花,花园里开放的杜鹃娇艳夺目,喷洒的水珠被阳光折射犹如珍珠,耳边传来黑人阿姆斯特壮沙哑的歌声,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精彩的世界)……

  二、小妹的案例分析

  1、逃避引发的不确定

  “真实的焦虑或恐惧是最自然、最合理的事,是人们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及期望中的伤害的知觉反应。”弗洛伊德如是说。的确,预期的或正在进行的威胁性事件会叫人感到不安,人们本能的会开始保护自己,而当这种保护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即此事件不能解决或无法面对的时候,焦虑的情绪就有可能会随之而生。这里弗洛伊德所提的“真实的焦虑”并非精神官能症的焦虑,也就不是我们所说的焦虑症或精神疾病,它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反应,也是下面所要分析的内容。

  与同龄人相比,小妹的童年是不幸的,这尤其突出在母亲对待她的方式和态度。在她的记忆中,父母的情感关系并不是很好,经常吵架打骂,尽管不清楚原因但印象里父亲每每被母亲打得挂伤,不但如此,母亲往往还会无缘的将其对父亲的不满迁怒到自己的身上。当她看到母亲和其他男人发生不洁行为的时候,母亲竟然以死来威胁她不要将这件事情说出。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幼年时期里,安全感绝大部分来源于母亲对其的关怀和爱护,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母性也一直起到保护子女不受外界危险伤害的形象作用。然而,对于小妹而言,非但没有得到母亲相应的关怀爱护,反而受到来自母亲的威胁,也就是说,小妹的童年成长一直处于没有安全感甚至是时时存在危险的状况中。

  面对危险时,人们本能的会去远离或寻找庇护以得安全。这一点对小妹也不例外,起初她小心谨慎的避免犯错,然而发现即便这样也不能摆脱母亲的打骂责罚,母亲仍将尖锐的剪刀朝她身上刺来,比起身体所受的痛苦,内心经历的创伤让小妹更难以忍受。于是,她渐渐的变得冷漠,冷漠于母亲的所作所为,冷漠于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这种精神上的逃避成了她减缓心理创痛的最有效方式。直至母亲手握剪刀自杀的那一刻,小妹感到剪刀不再是可怕的利器而是能够让人摆脱痛苦的工具,她不想再面对这不得不去接受的事实,她不想再面对自己对父母的真实情感,她不想再面对整个世界,她甚至想用剪刀刺瞎自己的眼睛来逃避一切。然而生的本能让她意识到剪刀刺向自己的危险,于是她没有这样去做。可是,对于剪刀或是其他利器上存有的潜在威胁,在小妹心理开始变得无法确定起来。事实上,如果说曾经母亲朝她刺来的那把剪刀是让她感到恐惧的话,那么现在的剪刀已经开始令她焦虑。也就是这种不能确定的模糊的威胁,使恐惧转变成了焦虑。

  那么另一种小妹与同性接触时产生的焦虑,同样也来自母亲对她的影响。可以说,母亲是小妹最初接触的,也是最亲密接触的同性,对母亲复杂的印象和情感最直接的导致了小妹对其他同性的感觉,让她紧张、害怕甚至恐惧。为了逃避这种情感的持续,曾经的经验和认知给了小妹一个合理解释——同性恋。可另一方面,小妹并不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她宁愿死也不想和同性相恋。这种矛盾又开始让她无法确认,无法确认自己对同性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第二种焦虑就这样产生了。

  2、正视恐惧才能摆脱焦虑

  人们对客体的恐惧大多是由于对客体有一定的认知但不足够,有一定的了解却不充分才导致的。这就好比一些人恐惧艾滋病,他们知道艾滋病能够相互传染,知道艾滋病是不治之症,所以他们害怕,他们一旦听到有人得了艾滋病或是和艾滋病人接触过就会躲得远远的,甚至连艾滋病人碰过的东西都不敢再动。但治疗艾滋病的医生整天接触患者,他们却并不感到恐惧紧张,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艾滋病,知道并确定其传播的途径。

  无论是面对剪刀还是同性,小妹的焦虑中最初都有恐惧的成分。通过咨询师对小妹的意象分析、认知调整,小妹知道了自己害怕剪刀或利器是因为想要通过它们摆脱内心的痛苦,是希望获得安全感的表现,自己紧张同性是由于母亲形象的映射,是习惯性心理所致,同时自己也并不符合同性恋的条件。

  当然,想要小妹真正的好起来,做这些调整还是不够的,她必须要正视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小妹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认识了解大多都是负面的,曾经,恐惧和害怕完全占据了自己的内心,以致根本没时间、没机会去好好的感受母亲的心情,在她伤害自己女儿的同时,她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内疚和痛苦。当小妹慢慢转变她对母亲的态度、看法的时候,她的安全感也一点点的寻找了回来,即便无法抹去从前的不愉快回忆,但她已经接受了母亲。最终,在咨询师的细心帮助下,小妹渐渐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生活、工作、情感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小孩子为何会患上厌食症

  1、首先,大多数的厌食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零食过多、餐前饮用大量饮料、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如边听故事、边看电视边吃饭)等等不良的'习惯,可以扰乱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使患儿食欲减退。

  2、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

  3、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心功能不全以及消化道淤血。

  4、缺锌也可导致厌食。若厌食的小儿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释的原因时,可做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

  5、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

  6、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7、家长长期强迫进食的恶果。这些家长他们常常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体重增长不快,进食量过小等,强迫小儿进食。大大影响了小儿的情绪,产生了进食等于受罪的错觉,并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拒食,最终发展成厌食。

  8、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等。

  9、情绪变化引起的厌食;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溺爱态度,反而引起小儿神经性厌食。

  所以,首先做家长的对孩子的关心有时候不仅仅表现在衣食住行,心里上的也要引起重视,小孩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放任孩子不管,以便预防厌食症或者让厌食症远离我们的身边。

  如何护理具有冲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对于具有严重冲动攻击行为的患者,用当到医院住院治疗,由医生和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但在住院前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护理,防止患者由于突然冲动攻击行为而产生伤人、毁物等现象。

  (2)把有冲动攻击行为的患者安排在单独的房间内,家属应每日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清除房间内一切危险物品。

  (3)注意患者的饮食,应给予患者高搪易消化的饮食,并给予足够的水分,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4)具有冲动攻击行为的患者,在这些症状缓解前,应禁止外出活动,防止其对别人造成伤害。

  (5)对冲动攻击行为严重者,应给予保护性约束,约束的带子要宽大,不要太紧,其时间要能过去两个指头,要定时让患者变换体位,查看保护部位是否有擦伤、过紧,并及时给予处理,并给保护约束的患者饮水和喂饭。

  (6)对于冲动攻击行为的患者,有时医生需要给患者较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此,家属应认真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各种反应,如果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待患者药物副作用消失后,及时疏导患者对药物的恐惧心理。

  孩子出现梦游怎么办

  有的孩子常常从深睡中惊叫起来,有时候还会梦游,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出现梦游怎么办呢?

  一、青春期及以后,梦游可自行缓解或消失

  睡惊症是儿童和青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孩子在入睡后突然坐起尖叫、哭喊、瞪目直视或双眼紧闭,表情十分惊恐,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等,对周围的事物毫无反应,这时很难唤醒他。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30秒-5分钟,次日并不能回忆起发作的经过。

  “睡惊症通常出现在入睡后两小时左右,即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出现,多见于3-7岁的孩子,而3%的发病率说明它其实并不少见。”寇聪指出,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睡惊症到了青春期就会缓解、消失。

  二、睡惊症与睡行症、梦魇易混淆

  睡眠问题中,睡惊症、睡行症、梦魇,是儿少心理门诊中出现最多的三种睡眠情况,由于特点类似,不少人将三者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睡惊症与睡行症(梦游)的异同:睡行症就是平常所说的梦游、夜游。它也是表现在孩子熟睡的时候突然起床走动,眼睛可能是睁开的、也可能是闭上的,但此时孩子还能做一些较复杂的活动,比如开门、打电话、拿东西,甚至还能避开障碍物。大概持续数分钟,然后自行上床躺下,恢复正常睡眠。

  与睡惊症一样的是,孩子对这些也是没有记忆的,第二天问他昨夜在干嘛,他自己却并不知道。另外,梦游一般也是出现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的阶段,与睡惊症相同。因为表现有些类似,加上有的小患者这两种表现都有,所以有时候睡惊症和睡行症容易被混淆。

  睡惊症与梦魇的异同:孩子的梦魇可能会在一个阶段天天出现,梦见威胁安全、危及生命的恐怖事件,这很像做了个噩梦,但比做噩梦的程度更重,因为醒后会有短暂的心慌、紧张、面色苍白、出汗等,甚至四肢都不能动弹。但与睡惊症不同的是,孩子在梦魇时很容易被叫醒,而且醒后能清楚地回忆刚才所做的梦。

  三、病因虽不明,但并不是中邪

  虽然目前人们尚不是很清楚睡惊症、睡行症的病因,但寇聪指出,科学界对此已有些共识:它与心理因素有关,如果孩子在白天看到一些恐怖的事,或受到批评、惊吓、与父母分离或吵架,以及一些意外事故等,易诱发睡惊症;另外与性格特点也有关系,睡惊症的孩子通常都比较敏感、胆小。

  “由于睡惊症和睡行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缓解,所以有些专家认为,它们的出现与大脑发育有关系。另外,患者的家族中往往有人有类似的病史。”寇聪说。

  但有些家长令人哭笑不得,认为孩子睡梦中出现这些异常举动是不是中了邪?这在一些潮汕、客家的家长中尤甚,他们甚至把孩子带到老家找人辟邪。

  “还是要相信科学。这肯定不是中邪了。检查均显示孩子的大脑结构正常,说明孩子出现这样的睡眠问题并不是脑子没有长好,而可能是大脑有些功能的发育尚不是很好,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成熟,进入青春期后,这些情况就会缓解甚至消失。所以家长不必太过担心。”寇聪强调。

  四、可以对症治疗, 也可以不治疗

  虽然病因尚不明,但治疗上却有科学的方法。寇聪指出,很多病目前都是找不出原因的,像常见的湿疹、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如此,但弄不清原因并不是不能治疗,这时人们可以对症治疗,就像通过服用降压药,能够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如果出现睡惊、睡行的次数频繁,影响到白天的学习,或者梦游的动作非常危险,这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服用助眠药,减少发生的频率。梦魇一般不需要干预,但有的小孩会因此不敢睡觉,这时也可服用些药物,改善睡眠节律。“服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对剂量、服用时间等作科学管理。”

  甚至可以不治疗。通常医生会对孩子做些排除性的检查,如果排除精神运动性癫痫(与睡惊症有类似的表现)或者脑肿瘤这两种问题,而只是单纯的睡惊或睡行问题,家长就不用过于担心,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育的完善,这些情况都可以得到缓解或者停止。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老是梦游、喊叫会影响智力,寇聪指出,他们可以放心,很多研究都表明,这些情况对智力并没有影响。

  五、最关键的是做好安全措施

  “梦游者真正的危险,往往是他们在梦游中自己制造的。”寇聪说,对睡惊症或睡行症的孩子,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家长一定要预先做好安全措施。如,睡惊症的孩子会喊叫、挣扎,这时要防止他摔伤、碰伤;睡行症的孩子可能会拿刀具、上下楼、走出门外、来到阳台,这些行为都是有些风险的,所以平时家里的刀具要放置好,阳台要装上防护栏,门锁也要锁好。

  睡惊症或睡行症的孩子,能不能叫醒?寇聪指出,医学界目前对此并没有一个说法。“有的百姓说,这时千万不能叫醒孩子,因为孩子醒来后会被吓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正式资料记载叫醒后被吓死的案例。其实叫醒后孩子也不会太惊吓,可能更多的是困惑、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则根本无所谓,继续上床睡觉。”

  孩子出现梦游怎么办?最好的方法是家长将孩子领回床上,让孩子继续睡,轻语安慰。但要注意的是家长自身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过紧张、担心,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神经衰弱心理治疗以自我调节为主

  神经衰弱心理治疗通常以自我调节为主,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通过患者的自我改变、自我放松,使之减少身心所承受的压力。那么,神经衰弱心理治疗的自我调节法具体要怎样做呢?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神经衰弱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步骤一:纠正态度。

  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很多患有轻度神经衰弱的人,很容易让自己处于一种极度恐慌的状态,总是担心现在的小问题会发展成为大问题,其实,这样的想法才真正会引发大问题。因此,患者应正视自己的现状,保持一颗平常心,将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并要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神经衰弱,找到病根,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神经衰弱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步骤二:快乐生活

  患有神经衰弱的人病前性格往往敏感、多虑,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儿引发过度的紧张、焦虑,使生活变得黯淡无光。作为患者的家人,应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祥和的生活氛围,逐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多想一些快乐轻松的事情,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给心放个假。

  神经衰弱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步骤三:积极锻炼。

  很多患者情绪低落了,就懒得动了,这样更加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调整身心健康。我们可以尝试着从较慢的运动开始,如:太极、瑜伽、爬楼等。

  神经衰弱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步骤四:适度宣泄。

  如果内心积郁太久太深,必然会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因此,神经衰弱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宣泄,找个合适的地点,大喊一声、狂奔一番,即使只是找个人简单的倾诉一下,也是很好的宣泄方法。

  就按以上的四个步骤去做吧,您的神经衰弱现象一定会有所好转的。神经衰弱心理治疗已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与认可,如果您也正在承受着神经衰弱带来的病痛,那么就赶快行动起来吧,祝您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心理-高学历女性易得强迫症】相关文章:

关于强迫症的心理调适11-29

恋爱强迫症影响心理健康11-03

强迫症如何进行心理测试09-21

心理学书籍之《强迫症》06-06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色盲色弱06-30

经典心理学书籍之《强迫症》06-28

办公室里你最易得罪谁心理测试12-21

心理学书籍之《人人都有强迫症》06-28

高学历女性做全职主妇是不是一种浪费?12-19

女性恋爱的心理分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