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淘汰率高强迫症成年轻白领阶层的高发病

时间:2020-12-26 17:35:28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压力大淘汰率高强迫症成年轻白领阶层的高发病

  24岁的王小姐在天津市某合资企业做秘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起草完一份合同文案她总要看数十遍,要逐字逐句甚至标点都要念出声,经常躺在床上还觉得文案中写了错别字,好几次甚至半夜回到办公室看文案。

压力大淘汰率高强迫症成年轻白领阶层的高发病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王小姐的感受和经历:走到小区门口突然不能确认自家防盗门是否锁好,于是返回检查一番;刚刚整理好的手包又觉得东西没带齐;上班时总想自家的煤气没有关掉等。

  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李永志指出,这些行为是强迫心理所致,严重的会发展为强迫症。目前,强迫症发病率约占人口的0.05‰,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年轻的白领阶层发病率越来越高。

  李永志说,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障碍,精神因素是强迫症的主要发病诱因。王小姐是都市白领阶层的代表,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具有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偏执性人格或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强迫症。此外,自幼胆小怕事、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谨慎的人在长期的紧张压抑中会焦虑恐惧,为缓解焦虑恐惧就会产生诸如反复洗涤、反复检查等强迫症行为。

  李永志认为,强迫症(非病态程度)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患者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自我心理疗法可以帮助白领人群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造成的强迫心理,预防强迫症的发生。

  首先,顺其自然法。任何事情顺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不再评价。特别是完美主义人格者,要学会肯定自己,少与他人攀比,要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

  其次,宣泄疗法。对家人和朋友说出心理创伤和紧张恐惧心理,把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

  第三,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地把时间安排得紧凑,使自己没有时间去实施诸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行为。同时可以选择运动锻炼和户外活动来充实生活,减轻强迫心理的干扰。对于少数强迫症(病态程度)可以用心理治疗也可以用药物治疗,但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

  广州日报消息:人们通常认为,面对父母离异的事实,男孩比女孩更加坚强。然而,在心理辅导者看来情况恰恰相反。研究表明,男孩受到的伤害要比女孩深。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父母离异,女孩还可以从母亲身上学会如何扮演女性的角色,而男孩则因缺少父亲的示范,受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变得缺乏阳刚之气。成年后更易成为所谓的娘娘腔。

  11岁男孩害羞爱哭

  记者从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获悉,就在半个多月前,一个11岁的广州男孩波仔(化名)被外婆带来接受心理辅导,由于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他竟然异常激动地冲着劝说他的外婆和妈妈喊让我去(军训)我就死给你们看。外婆很担心:这孩子平时和女孩子一样乖,怎么这次不听话?

  这番话却让儿童心理专家戚元丽博士听出了蹊跷。原来,波仔8岁时父母离异,父亲根本不来看他,他和外婆、妈妈生活在一起,彼此感情很好,喜欢跟着她们,走路时还要拉着妈妈的手。尽管波仔长得个头高高、白白胖胖,但性格、行为具有女性倾向,此外,他的心理成熟度也明显比同龄人小了三岁。戚博士表示,造成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父母离异后他由母亲抚养长大,缺乏父亲的影响,因而使他产生了性别角色认同上的障碍。

  角色错乱可致同性恋

  广州市脑科医院郭扬波博士告诉记者,儿童三岁开始有性别意识的觉醒,儿童的性别认同既与先天素质有关,又与后天环境密不可分,会模仿自己所熟悉的性别行为特征。据戚元丽介绍,3~4岁的儿童以父母为模仿对象,如果父母缺位,就有可能出现性别角色混乱。

  郭扬波指出,单亲家庭的男孩经常与母亲相处,可能培养女性心理、模仿女性行为,缺乏男性特质,甚至认同女性,厌恶男性。如果情况严重,长大后还有可能产生同性恋倾向,有的则发展为异性癖,喜欢打扮成女性。

  离异家庭男性易暴力

  除了产生性别角色认同障碍,来自离异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更容易走向暴力。国内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出现上升趋势,其中相当大比例的人出自离异单亲家庭,男性更是占了多数。

  研究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学者认为,父母离异会对其心理造成严重伤害,3~5岁的儿童会变得易发怒、打人、无故责备自己的情形。5~6岁的儿童变得具有攻击性,容易发愁。7~8岁的儿童容易害怕、悲伤,期望父母和好如初。9~10岁的儿童出现失落感,拒绝成年人的帮助,变得孤独,不喜欢接触人,易愤怒,甚至仇恨父母。

  如果这种心理危机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发展为心理疾病,身体健康也将出现问题,还可能诱发犯罪行为。和女生相比,男生更缺乏对家庭的归属感,当他们向朋友寻求关心和温暖时,很容易交上坏朋友而误入歧途。

  如何解决

  林崇德教授指出,国际上称青春期为疾风暴雨期、危机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阶段,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林崇德教授介绍,美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处理离异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抚养权问题时,采取男孩原则上跟父亲一起生活,女孩则归母亲抚养,但另一方家长必须每周定期探望。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性别角色错乱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山西省太原市一家医院心理科儿童心理障碍疾病已占日常门诊量的15%,上海市调查了3000名儿童,其中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南京和北京儿童精神科门诊中儿童情绪障碍分别占21%和11.6%。

  著名儿童心理健康医生蔡益明介绍,儿童多动症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如果长期不治疗,孩子长大后便会遗留有人格障碍和情绪障碍,甚至会有反社会行为。目前,患儿童多动症的孩子数目不断增加,5年内已上升两倍,达到了数万名。

  心理专家和社会学家分析,儿童出现心理障碍人数的增多,由几种因素造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儿童每天花在电脑、电视、vcd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过度地接触恐怖片、武侠片以及电脑游戏,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切实际地空想、上课开小差,甚至旷课、逃学等,同时还表现出一些明显的个性缺陷,如暴躁、嫉妒、任性和狭隘等。如果严重的话,就会心思混乱,产生幻觉,精神异常。

  随着社会竞争力增强,家长对儿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填鸭式地让孩子不停地学习各种事物,这些过高的期望致使儿童身心负担过重,造成心理压力,反而对学习厌烦,失去信心和兴趣。

  父母下岗,在许多孩子眼里是不光彩的事,不愿意同学知道,惴惴不安,自卑自抑;另一方面,经济状况的改变,由孩子的生活波及到心理,不稳定与不安全的情绪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

  父母亲离异率增加也是导致孩子精神受到打击和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的孩子要么成了父母倾诉的对象、仲裁者或出气筒,要么成为双方的遗弃物,像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孩子由于忧郁过度而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变态、精神扭曲,从而对家庭失去信心。

【压力大淘汰率高强迫症成年轻白领阶层的高发病】相关文章:

如何应对高淘汰率的MBA入学面试10-17

关于成考学士学位通过率高吗09-24

专升本通过率高吗04-04

丢包率高怎么解决05-26

就业率高的专业分析09-16

工资少工作压力大 导致幼儿教师流动率高01-08

加拿大就业率高的城市08-17

咋投简历命中率高?01-14

如何让自己的简历命中率高08-21

高转化率的网站推广运营方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