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23-05-08 19:57:14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姓名:小S   性别: 男   年龄: 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他知道答案)。

  2、自身的生活也很没有规律,生活懒散,自己的物品总是随意摆放。晚上就寝后,很难入睡(有时会到户外走动),起床却很早。

  3、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4、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5、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易走极端。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6、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看别人的物品。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错。读初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其溺爱有加。初中以后,其父亲经常外出,难得回家,这种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被打破。经常单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逐渐变得不愿和父亲交流。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胡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成绩一直都很好,他父母也经常以他们为例数落他,责怪他不争气,他慢慢变得话少了。

  2、个人成长历程

  小S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从中学开始,由于学习任务加重,他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但这时尚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尽管注意力已不集中。作业能按时完成,但质量很低。

  小S平时极少和老师、同学交往。当有同学惹他的时候,开始忍着,后来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把别人的好东西弄坏或偷偷的扔掉,和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僵。

  3、学校教育

  小S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不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抓学习上,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对象他这样的学生注意很少。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不但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教会他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反而拼命的对其施加各种压力,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经常在课堂批评或不正确地评价他,说他脑子笨,没有上进心,一天到晚只知道发呆消磨时间。同时班级同学也经常取笑他,老师也要求学习好的同学不要和他交往。由于教育的大环境使他觉得越来越不被人重视,这更加剧他对学习的厌倦,进而会转化为对周围事物的厌倦。

  四、分析与诊断

  1、诱发因素

  儿童抑郁症即儿童神经症抑郁,病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失望和精神痛苦,有时还可表现为具有攻击性。儿童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因心理遭受长时间不良刺激后而诱发的。

  2、行为表现

  儿童抑郁症的行为往往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离群,对同伴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冷漠,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容易自我贬低、自我责备,甚至产生自虐,性格极其古怪。有的患者会变得固执、焦躁不安,易发脾气。另外还具有周期性的喜怒无常,有时患者还会表现出爱挑衅、有破坏和攻击行为出现。此外,这类儿童还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腰痛、失眠、食欲不佳、消瘦、全身游走性疼痛或搔痒等。

  通过几次与小S的谈话和对诱发因素、行为表现的分析,确定小S患有轻度抑郁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从小S这一个案可以看出形成其抑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上受到过重大打击(这主要指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由于家庭原有的稳定人际关系被打破,他长期和不爱说话的母亲生活,缺少父爱,对于他的早期心理发展影响很大,易形成内向性格。这为他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母亲不爱讲话,更使得他也会使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且长期积累在内心深处,这就导致了他不良的身心发展。

  第二,自尊心、自信心曾经受到过严重挫折。小S的挫折主要来自于父母、老师及同学的讽刺、挖苦,在这种情况下他逐渐失去和周围人交往的信心。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习困难进行教育,经常在班级中批评他,挫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他的自尊心。进而形成不良的情感认识,即厌倦学习,从而加快其成绩下滑,同学们也不愿和学习成绩不好的他(所谓的差生)接触,让他缺少跟别人交往的机会,便使得他更加封闭自己。很明显这是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第三,心理防御的过分表现。我们都知道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压抑。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这种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不会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小S就在这种情形下,把自己的抑郁转化为胡思乱想,经常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想法。

  第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较严重的偏差,进而形成不良的认识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意志的指导下使他去行使一些不合常理或不正当的事情。

  五、心理辅导策略

  根据小S的实际情况,采用认知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对策。疏导过程要求形式多样化,例如个别疏导、集体疏导等。个别疏导是利用个体(包括同学、任课教师、朋友等)单独给予帮助。集体疏导是利用集体(包括班级、学校、社会团体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给予帮助。心理疏导过程要考虑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争取到家庭和任课老师的支持尤为关键,也是辅导工作中的重点。

  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缓解小S情绪入手,引导其摆正目前自己的位置,从而解决其自我责备、自我贬低的古怪性格。第二阶段从帮助他明确其错误认识态度及长期如此的后果着手,促使他积极配合老师和周围人对他的帮助,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转变。第三阶段则指导他逐步去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去。第四阶段则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辅导,直至他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地踏上社会。

  六、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

  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主动找到了我。请他坐下以后,他看起来很紧张,两手捏着衣襟,大约沉默了一分钟。我问有什么心里话,你可以讲,我会替你保密,以取得他的相信。当然他还是将信将疑。他开始讲话,但我从他的讲话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而且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这是人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表露出他既想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次谈话主要问了一下他对新学校的感觉和原校的情况,以及他的一些兴趣爱好,为下一阶段的诊断治疗打下基础。在谈话过程中他显得比较激动。我也察觉他看问题的方法与一般学生有很大不同。

  从谈话中我了解他的情绪变化和认知困惑。在谈话中一方面和他交换我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利用谈话帮他树立信心,找回自尊,慢慢地他不再会责备自己没用,没人瞧得起,因为我已经给他最多最直接的关心。他逐渐喜欢我去找他谈话,后来他跟我讲,每一次谈话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放松,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我也鼓励他主动找我聊天。应该说这一阶段的策略实施还是比较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第二阶段

  随着彼此信任关系的逐步建立,小S开始跟我谈了一些自己看问题的方法。他说,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正看得兴致浓浓,突然附近有一个人的手机响了,他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这样没道德、没修养,真是社会的渣子,像这样的人应该给予严惩,甚至应该判死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有人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他都会认为这样的人会破坏改革开放,会阻碍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应该在社会存在等等。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出,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进而形成适当的情感意识,从而导致他用不适当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客观事物和突发事件。正因这样,长期的不当情感积累,给其内心造成极大压力。

  为此,我主动去发现他生活、学习中每一处闪光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还刻意的安排一些额外劳动给他。有一段时间我安排他每天负责打扫教师办公室,他打扫的很认真,每天还帮老师摆好桌椅放好物品,办公室的老师都夸这个小孩不错。我也借此机会在班级大大表扬了他,看得出来他虽略显羞涩,但内心是很开心的。除此以外,我针对他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第一,每个星期要能够举手发言一次。第二,能够很工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他的作业慢慢能很好完成,虽然正确率不是很高。可是举手发言他却一时很难做到,为此我还特意关照任课老师,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逐渐引导他主动发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周的引导,才有了他的第一次主动举手,就这件事我还特意打电话给其父母,要求给予他表扬,他父母也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了。事后他别提多开心,还特意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这件事,我也鼓励他做得更好。

  3、第三阶段

  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父母经常不在一起,父亲因业务关系经常外出很少能见面,一般都和母亲在一起。他母亲不太爱说话,喜欢看书,经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但他总是看些根本看不懂的书(对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而言)。例如,上晚自习经常自己的英语书不看,却在看大学生才看的新概念英语,有时看一些哲学书或者还没有学过的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他还谈到一件事,有一次到表哥家做客,看到表哥的飞机模型很漂亮。他就说了一句,这个模型做得真好。结果他表哥说这不算好。为此他就一直不高兴,也不讲任何理由。回到家里,他就一直想为什么模型很漂亮,而表哥说不漂亮?是不是表哥瞧不起我?甚至想,我为什么要去他家呢?要不去该多好啊?这个模型是不是他买来的?我真想把这个模型踩得粉碎,等一系列问题。从这次谈话可以看出,他已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一旦失去自尊或受到重大挫折便会发作。但这种攻击性通常又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把攻击冲动转化为抑郁倾向,越是想攻击,抑郁也就越深。

  针对这种情况,这一阶段我引导他逐步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因为有了前两阶段的基础,他已经能够和班级一些同学交往,但话还不是很多。在进一步树立信心的同时,我特意安排班级内几个信得过的同学,主动和他交往并在一起玩。刚开始他有些不习惯。慢慢的他能做到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打篮球。有了这样一个开始,以后只要学校有活动就尽量让他参加,引导他逐渐融入集体,得到更多同学的关照。开始他还是不太情愿,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做得越来越好。这其中,我还特别抓住两次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机会,启发他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温暖。记得有一次到外地秋游,我特意把他和几位要好的同学编在一组,一路上我们谈学校生活,谈今后打算,能够从谈话中感受到他不再有偏激的看法,可以用正确的观点思考问题,在中午自由活动时我们还在一起野餐,一起打牌,一起拍照,整天都玩得很开心。在回来以后,他在秋游感想中写道——我觉得自己已经属于集体,不再感到孤独,这次秋游是我有生以来最愉快的一次,我要用更好的表现、更好的成绩去报答老师对我的关心。

  确实,我在辅导中无时无刻都融入对他的关心,对他无私的爱。在假期,我安排几位同学到他家做客,使他在家中也能感受得到来自同学的关爱。他的父母也热情的接待了同学们,这也让他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小S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他的孤独、离群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4、第四阶段

  在小S的情况已有很大的改变的前提下,我的疏导工作重点放到行为规范方面,从小S的家庭着手,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多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其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移情来解决他的胡思乱想。主要是将生活安排的很满,通过忙碌丰富的生活来代替胡思乱想。有时还带他出去散步。长此以往,通过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实践,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地改变。

  七、成效与反思

  通过前后近8个月的心理疏导,小S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抑郁症的主要特征都消失,平时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没有明显的人格缺陷。目前,小S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工作中表现很好,带班师傅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最近他打电话给我,很高兴地告诉我:他现在正在学电脑办公自动化,还利用工作之余读夜高中,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顺利毕业。有时他还会在休息日到学校来看看几位老师,谈笑中能够感觉到他已能适应现在的生活。

  通过跟踪调查,我认为对小S的辅导是基本成功的,效果也很明显的。从中可以认识到,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破碎动荡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害,孩子的情感在这样的家庭中得不到补偿,很容易造成人格方面的缺陷。虽然小S在得到老师帮助的情况下有了变化,但社会上其他的错位群体、弱势群体,是否应该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帮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相关文章: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案例01-15

学生考试心理辅导04-05

抑郁症的案例分析(精选12篇)06-07

销售心理案例11-30

抑郁症心理测试08-04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01-0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之讲诚信(精选5篇)11-18

抑郁症测试:抑郁症心理测试题04-02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12-11

导致抑郁症的心理常识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