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考试我们该如何免于恐惧

时间:2024-10-16 22:06:33 考试心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对考试我们该如何免于恐惧

  面对考试时,我们为什么会有恐惧感呢?我们应该怎么避免呢?面对考试我们该如何免于恐惧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对考试我们该如何免于恐惧

  

  今天读到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老师的文章,他提到一名北大新生的案例:“……他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到恐惧。19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而在我的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在致辞的最后是这样说的:“如果生命是棵生长的树,青春就是开花的时节。如果一些人活着是在追寻肤浅的表象,是为世俗的浮华,是为心理与生理的需求;那么,这儿有人真正地生活过,他明白所有问题的答案。”

  这儿有人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这儿也有人真正地生活过。我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书架,左边是双语版的《1984》,右端是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

  上周请老板对我的实习进行评价,他说:“当我告诉你要做1、2、3的时候,你可以快速理解1、2、3是什么,并且把它们做好,这一点很突出。”

  他接着说道:“但是你自己找不出4、5、6,很难给我惊喜。”

  他继续说道:“但是这又很正常。因为这是个实习,不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的幸福和价值不定义在这上面。”

  那我的幸福和价值定义在哪上面?需要搬的砖是导师给的,需要交的作业是课程布置的,高考是必然要经历的,工作是早晚要找的。

  我不禁回想起之前曾被问过另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情,会让你幸福到忘记吃饭?

  我能列出许多事情,是可以让我忙碌到忘记吃饭。但我却并没有很多选项,让自己幸福到忘记吃饭。

  如果没有“自己的事情”,那我们在忙碌的是什么?当我们在说“工作”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和几位同学聊天,发现大家喜欢的行为模式非常一致:先明确决胜准则是什么,再说好竞赛规则有哪些;剩下的别说废话,大家手底下见真章。

  比如高考,决胜准则就是分数,竞赛规则是不能作弊。那就怒刷三年题,考试甩开后面人几十分,万事大吉。

  比如选举,决胜准则就是票数,竞赛规则都写在候选人自律协定上。那就打好群众基础,开出票来一骑绝尘,发表一个胜选演讲就完事了。

  比如打擂比武,决胜规则是站着的赢,竞赛规则是不出人命、不用兵器、不能投毒。那就练到王重阳的地步,把其他人叮咣四五一顿乱揍,《九阴真经》收好即可。

  比如拍卖,决胜规则是价高者得,竞赛规则是有钱才能参加、不能没钱乱喊。那就赚够钱,到时候出价比全场都高,交钱拿货走人。

  老板听完之后给上述场景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字:考试型人生。与之对应,拥有“自己的事情”则可以叫做“自定义人生”。虽然我们最擅长考试,但是现在突然之间,题不见了。这是否可以倒逼我们从“考试型人生”转型到“自定义人生”?

  当然不能。因为大家都很聪明,既然没有题,那就自己出题。第一题是绩点,第二题是学工,第三题是交换,第四题是实习,第五题是保研/工作的选做题。卷子答完不算,大家还得横向比,看谁答得又快又好。第五题答案都是银行,那我去了四大行,你去了股份制,你不行;我本科就去了,你还读了个专硕,你不行。

  简言之,在没有考试又没有自定义的空窗期里,我们发明了“考试类似物”。

  其实在夜阑人静时我们总会有时间醒悟,这种“考试类似物”不是自己发自内心想要的,我们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定义”。毕竟只有极少数人,会愿意把自己的幸福定义成沿着鄙视链向上爬、把其他人都踩在脚下。

  但第二天一觉醒来,生活还要继续。该拿什么来激励自己,继续把这套奇怪的题答下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自己吓唬自己。

  比如在脑子里一遍遍回放:拿不到户口买不了房,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到那时身边围绕着的人,现在扫一眼他们朋友圈就会感到绝望;还要挥别北京的姑娘,荷尔蒙只能在边陲小城释放。

  比如解决了北京户口、家里可以赞助买房的人,又开始担心在正处岗位上退休是自己的宿命。做学术、成果颇丰的人,谈起本土博士的前景就摇头,感觉拿到211高校的教职是一种奢求。

  还有一些看似与此无关的状态:好朋友和他的女友无比恩爱,但每天都在担心分手,而且越恩爱就越担心。另一位师弟有心怡的女同学,但就是不敢表白,因为担心表白不成连朋友也没得做。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我们却又惑又忧又惧。更荒谬的是,即便没有值得恐惧的事情,我们也会努力找出一些问题,以之作为标的来恐惧一番。

  恐惧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

  有趣的是,大家对这种恐惧没有回避和隐藏,而是频繁地公之于众。像祥林嫂一样不断重述,可以给自己一种“我已直面恐惧”的假象,从而将打破恐惧的任务无限推迟。一个直接结果是,朋友圈的风景像是秦淮河沿岸,充盈着风姿绰约的自嘲与群嘲。

  感觉自己要失业了,感觉自己蠢哭了,感觉自己要去刷盘子了。

  张par求带飞,张总666,张总去高盛刷盘子请带上我。

  面试一塌糊涂,笔试啥都不会,月薪只够吃土。

  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给我们留份工作吧,我连土都吃不起。

  自嘲是成本最低的回避恐惧的方式。我已经甘拜下风了,我已经自叹不如了,我已经五体投地了,可以了吧?

  回到开头引用的文章,徐凯文还在同一篇文章里写道:“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但是,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我的老板告诉我,应该过“自定义人生”而非“考试型人生”,要拥有“自己的事情”“幸福到忘记吃饭的事情”。

  而早在1999年德鲁克就说,我们应该问自己“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而且“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

  此刻站在24岁生日的节点上,我对自己在北大5年半的时光进行全复盘,发现一直以来在求索的,依然是上面三段引文中的问题。

  我想用一个更容易懂的方式来表述:自己最擅长的打法是什么,自己最想要的活法是什么。

  有的人打法和活法是一回事,谋生之道便是自己的一生所爱之事;有的人打法和活法截然分开,在红尘中腾挪翻滚,在天地萧条中自我观照。

  当然也有人还没找到自己的活法,还可以慢慢找,朋友圈刚出了个广告叫“致25岁还一无是处的你”。但至少需要知道,这个问题还有待回答,而不是在“自定义考试”里继续狂飙,然后用恐惧来自我激励,用自嘲来掩饰恐惧,靠接受膜拜来抚慰自嘲。

  这么说来,我的生日愿望可以这么表述:夯实打法,找到活法。找到并专注于能让自己幸福到忘记吃饭的事情,成为一个免于恐惧的人。

【面对考试我们该如何免于恐惧】相关文章:

如何克服考试恐惧04-03

面对工作 你该如何选择03-25

初步创业该如何面对压力09-27

职场人士该如何面对自己08-10

职场支招:减薪,该如何面对03-28

有考试焦虑症的我们该如何调节12-07

考生如何克服考试恐惧04-04

面对危机企业该如何处理09-18

地震来了我们该如何自救?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