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学看点

时间:2022-04-19 17:09:09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学看点

  在日常生活娱乐中,大家都看过电影吧,电影根据不同的划分形式有不同类型。如以题材划分,有亲情电影、爱情电影、友情电影等等。但你们能读懂电影里面的含义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学看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学看点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学看点

  心理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有关人性、心灵、希望和人生的电影。影片主要通过一个被害入狱的银行家的心路历程变化,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渴望自由生活、救赎内心而不堕落的一种思想。电影虽说是上个年代的,但是却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有很多人将其当做励志影片,看了一遍又一遍。让笔者最为震撼和感到的是男主角从排污管道中爬出来后仰天大笑,很多人渴望自由,却不敢逃离监狱,是因为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于外面,而在于内心!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主要演员: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鲍勃·冈顿

  影片简介: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年代较老的电影,但它的经典和意味深长却不因年代久远而颓废。《肖申克的救赎》是根据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 金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改编成电影的,其思想性、人物特性和剧情故事让观众一看再看。影片主要讲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妻子出轨被杀而自己被陷害入狱,在肖申克监狱里让他重新感悟人生,获得了心灵的救赎,最后抱着对自己向往的生活信念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排污管道成功越狱,开启了他新的人生。

  影评与心理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心灵越狱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救赎;一个真正的人的诞生;一个自由的人的新生。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安迪的自我救赎之路,不仅影响了瑞德,也影响了整个肖申克监狱:安迪锲而不舍地要求、筹钱、志愿工作,建起了监狱图书馆,给监狱里那些永无身体的自由的可能性的人们一个机会去获得心灵的自由。光明透过书页照亮了监狱里艰深的黑暗,自由之风偶尔掠过监狱狭小阴暗的天空,让身在狱墙中的人们可以短暂地感受下心灵的自由。

  安迪在监狱里苦苦挖掘,在由高高的狱墙所围建的真实的监狱里,在防范森严、狱警残忍、资讯匮乏的监狱里因为希望而坚持活着、因为希望而在漫长的黑夜里一寸寸地掘进着。我们虽然生活在世界中,看似自由,其实也是在另一种“监狱”里:人格的监狱、模式化反应的监狱、思维的监狱、社会规范的监狱。只要我们的心没有“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我们就不是自由的、解脱的。只要我们做不到“不将焦点集中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逍遥自在’”。我们就是处在各种各样的监狱之中。

  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当他凭自己的专业和智慧帮自己和“同事们”赢得片刻闲暇,看着“同事们”喝着啤酒,潜入播音室播放音乐时的情态,则一点儿也不像是在监狱里:他的心灵是自由的。让我突然想起了美国心理卫生运动领袖比尔斯,曾经写过一本《自由之心》,让无数颓废沉沦的人再次燃起了对生活和人生的希望!安迪的心灵越狱就是获得自由之心的过程。

  安迪的自我救赎起因是什么呢?片中有句台词说:“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活,要么赶着去死。”安迪是银行的副总裁,年纪轻轻爬到副总裁之位,说明他入狱之前就生活在另一个监狱里:工作。他埋头工作之中、努力奋斗向上爬,却忘记了生活、忘记了妻子、忘记了爱。他不是“忙于生活”,就是“赶着去死”。若安迪一直生活在工作的监狱里,身心的救赎,还会发生吗?!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强烈的负面情绪,在盛怒之下买醉,挣扎于“to be or not to be”?!这些无形的要素构成了安迪在现实生活中的狱墙。安迪在工作的“监狱”中,自然与妻子是疏离的,妻子的出轨,也就不再是一个人的错了。而之所以叫《肖申克的救赎》,是安迪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对妻子的死,是需要负一大部分责任的——向内看,看到自己对生命的责任,就是救赎。

  若安迪不经过肖申克炼狱一般的淬炼,他的一生,可能会耗竭在工作的“监狱”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救赎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电影让安迪的一生戏剧性更强、冲突更强。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戏剧性和冲突呢!善加利用,就是救赎。从这个角度来说,苦难是一份包装丑陋的礼物!包装虽然简单丑陋,却实实在在是生命送的一份大礼!

  若不从痛苦中觉醒,我们的心就会处于各种各样的牢笼,而不自知。

  无论我们身在何种监狱之中,不要忘记了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希望在于,我们每个人至少都可以成为坚强的人。

  生活中何尝不是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呢。很多人的生活是一天重复一天,一年重复一年,每次遇到同一件事,都会怒火万丈,从7岁一直到70岁。

  若我们内在没有力量去享受自由,自由也会杀死人。

  拥有的人往往看不到所拥有的事物的美好,更不知道去珍惜:50年之后,老布终于自由了,可是他却不知道如何过自由的日子,在墙上留下“Brooks was here”,自杀了。瑞德在从“体制化”中被释放的时候,抬起头,就看到老布的留言。若不是安迪给他的希望,瑞德也会步老布的后尘:用死亡给自己营造一个永远的体制化的监狱。

  我们需要内在的力量去享受自由——这句话值得深思。各位父母,若包办代替孩子的生活,就是把孩子禁锢在某种“体制”中,当我们不得不撒手的时候,这种漫无边际的自由,也许会杀了孩子。

  “Brooks was here”,老布曾经在这里。“I am here”,“我在这里”。监狱是一种限制,对那些没有力量的人来说,监狱也是一种“保护”。老布留恋监狱,希望呆在监狱里老死,而不是来到摸不着边际的社会之中。所以,他希望一直待在肖申克监狱,无法做自己,做自由的自己。

  父母们若整天想着如何保护孩子,有时候一不小心,保护就变成“监狱”。智慧的父母明知孩子会跌跤,还要让他找寻自己的道路。因为他们知道,一不小心,父母的爱就会变成孩子的牢笼。

  安迪和老布相比,他走过了自我救赎的漫漫长路——20年。完成了老布根本无力去迈上的一个艰难的.旅程。因为在安迪的心里,“有些东西是关不住的”。

  安迪给瑞德留下的钱和信,让瑞德发现了指月之指和手指后面的月亮,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他“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万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的一样蓝;我希望……”此时,希望对于瑞德再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了,而是前方一汪像梦一样碧蓝的海水,是一方吹拂着温暖海风的自由的天空。

  “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那个意大利娘们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我像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美妙的让你心痛。告诉你吧,这些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

  自由,不在外面,在心里。

  内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解脱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解脱状态。”感觉到自由与美是生命的真义所在。自由与美,是心灵的营养,是意识的营养。没有什么可以捆绑一个人自由的意志和心灵,当心灵飞得够高,再遥远的时空也能到达。

  《肖申克的救赎》写作背景

  《肖申克的救赎》起初其实是一部中篇小说,它的作者叫斯蒂芬·埃德温·金,生于1947年,算算现在也有七十大几了。小说出版于1982年,那一年作者刚好三十五岁,到了完全有能力与智慧思索人生的年纪了!有意思的是,这个人专事恐怖小说的创作,是一个畅销惊悚小说名家。而《肖申克的救赎》是作者展现自己另一面精神世界的无意之作,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了作者最永恒的代表作。要不然作为一个过气作家,谁会在意他的存在。不过因为这部电影,人们又打开了作者尘封的生平。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导演叫弗兰克·德拉邦特。他是法国人。当年拍摄《肖申克的救赎》时,他已经小有名气,当他找到斯蒂芬·埃德温·金,说自己要将《肖申克的救赎》拍成电影时,金是有些犹豫的。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人类灵魂的救赎小说,里面多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并没有多么丰富的情节与多么激烈的冲突,他是很怀疑德拉邦特能否将这部电影拍成功。但德拉邦特还是执意要拍成电影。

  九十年代的美国,监狱题材电影并不流行,但德拉邦特“吾意已决”,他花了八个星期的时间,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当有名导向他表示有意拍这部电影时,并且可拉来赞助。德拉邦特果断拒绝了,他要亲自执导这部影片。德拉邦特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原来小说中有好几位典狱长,但德拉邦特只让一位典狱长出现,使诺顿成了剧中的大反派。小说中的布鲁克斯,就是那个老图书馆理员,是在养老院去世的,但德拉邦特使他在旅馆里上吊了,增加了原著的冲突性。就这样,这部电影在94年与观众见面了。

  一个身陷囹圄,但神态自信的人。是的,这个银行家,安迪,开枪弄死了他的老婆和情人。其实他就是想吓唬一下他们,结果给弄假成真了,因为有人恰巧杀了他们,结果他背了锅!瑞德说,看见安迪在监狱里面散步,就好像看见一个自由人在公园里面散步。话说回来了,我们谁能走出那种步伐,我们谁心中没有一座监狱?

  阳光下的碑酒,那个令人震撼的女高音,那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个唱段,莫扎特非常著名的一部歌剧。当你长期处于精神生活匮乏的生活中的时候,你就知道偶尔来这么一段天籁之音,你有多幸福了。还有那风骚的大波浪美女,电影中的,如果一群男人被长期禁锢在一个地方,见不到女人,那美人就是他们朝思暮想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毒品。男人就是男人,男人爱女人!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学看点】相关文章: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08-10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影评08-17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12-17

《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重构10-08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03-31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大全11-19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500字04-13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经典台词10-29

肖申克的救赎9句经典的台词12-11

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