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之嫉妒心理
相信很多人都嫉妒过别人也被比尔呢嫉妒过,到底什么是嫉妒心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心理学之嫉妒心理,欢迎大家分享。
见不得别人好缘于忌妒
忌妒情感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中孕育,其根源在于占有欲没有得到满足。在面对“人好我差,人有我无”这样的现象时,心里便不是滋味,潜意识中希望占有属于别人的东西。当无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时,便去破坏别人的东西,力图把别人拉回到和自己一样的起跑线上。忌妒人的人常有挫折感和忿忿不平的情绪,这种情绪很容易互相感染,所以,他们很容易抱团去对付那些优秀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原因。
由忌妒而产生掣肘、造谣中伤、孤立他人等种种行为,都属于消极行为,对人有害,于己无益。忌妒别人的人往往把精力用于对抗而不是发展,最终自己也得不到发展和进步,害人害己。战国时期军事家庞涓就是因为忌妒,加害自己的同窗孙膑,使孙膑手足残废。但在最后的魏齐之战中,急功近利,丧失了正常的判断,结果死于孙膑手下。庞涓之妒,可谓达到疯狂,结果害了别人,也送了自己的性命。
忌妒的心理机制
忌妒和对抗的心理基础是占有的欲望,而不是发展的欲望。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通俗地讲,占有的欲望是关注如何去占有一块蛋糕中更多的份额,而发展的欲望是研究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好妒者认为,人只要占有了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能获得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感觉,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好妒者往往是属于自我评价很低的人群。忌妒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但正确认识自己的忌妒情感,自觉避免消极行为是可以做到的。好妒者应该把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好”视为对自己的鞭策和挑战,从自我发展中提升自我价值感,而不是试图以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
被人忌妒怎么办
好妒者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不良行为。那么,被忌妒者该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呢?当优秀的人遇到来自周围的流言、诋毁和排挤时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你要把被人忌妒、被人孤立看成是成功的副产品,你若一无是处,岂会有人忌妒?这样想,遇到委屈时便不会着急上火,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其次,永远不要试图与好妒者们进行论战,这是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拳击赛,你无法得分,更无法赢得比赛。第三,遇到他人对你的工作进行干扰、搞小动作时,不要和他计较,不要报复,宽容和高姿态会给你赢得更多的分数。
上述方法可以让你做到以理性的方式应对忌妒者的攻击行为,但最佳的应对却是摆脱这些忌妒你的人。摆脱不是指离开他们或逃避,是指努力做得更好,拉大与忌妒者的距离,这样,别人的忌妒就转化成为对你的钦佩。举个例子,女生常忌妒别人的容貌,在学生宿舍,漂亮的'女同学常常无端被同学孤立,更容易遭到流言蜚语的袭击,这是忌妒心在作怪。而同样是这些女生,却对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超级影星或歌星狂热追捧,哪个普通女生会去忌妒孙燕姿呢?如果说有人忌妒,也是那些和孙燕姿成就接近的女星。
有智者说,如果你被人忌妒,说明你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在忌妒自己时,我们一方面应当高兴,因为这证明自己很出色;另一方面,别忘记更加努力提高自己。你只比别人强一点,别人忌妒你;当你比别人强很多,并让众人望尘莫及时,众人只能佩服你。在心理上高姿态的同时,记得保持谦逊的举止,这对那些见不得你好的人,也有一定的安慰作用。
用心理学的方法剖析“嫉妒”并能坦然相待
(一)什么是嫉妒?
心理学认为,在社会比较中,个体因为意识到别人拥有自己试图拥有、但又缺乏的东西时,体验到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受,表现为自卑、敌意和怨恨的一种混合情绪。
嫉妒分为“特质嫉妒”和“情境嫉妒”,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其中,特质嫉妒,是指对同样的事件,有的人更倾向于产生嫉妒之心,也即我们常说的“柠檬精”,通常与抑郁症、神经质、焦虑症、恐惧症和强迫症都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二)为何会产生嫉妒之心?
心理学认为,一般在满足以下4个条件时,就会产生嫉妒之心。
(1)二者具有相似性
被嫉妒者与嫉妒者越相似,则会产生越强烈的嫉妒之心。比如,我们一般不会嫉妒自己不如马化腾有钱,但我们往往会因同事一日突然升职,心理更容易出现一丝“不爽”。
(2)自我相关的重要性
如果是一项自己并不看重的技能,比如自己不注重绘画,有个同事画画很好,这时,我们往往出现的是与嫉妒不相关的情绪--羡慕或者为有这样的同事而自豪;
相反,如果自己一直也非常喜欢画画,并潜心研究画画技能,但同事的画画水平比自己强,就会产生嫉妒的情绪。
(3)没有办法控制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让自己象对方那么“好”时,也就是越低控制感的情况下,越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潜意识里会产生疑问:如果我们是相似的,那么为什么我不如Ta?
比如:我们面临老板凭个人喜好提拔员工、抽签中彩等,在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境当中”吃亏“,会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凭自己努力可以改变,比如考试成绩等,则更多地会产生“振奋精神”、“提升自我”的正面情绪。
(4)比较当中的不公平性
当嫉妒者认为他人的优势来源于不公平时,就会产生“对方享受到的那些好处原本可能是属于我”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嫉妒者会对被嫉妒者产生强烈的气愤和怨恨,并且很快地转变为仇恨。
比如,发现同桌是靠作弊考取了高分,同事是靠“关系”获得了提拔,很可能会让我们仇视对方、甚至采取行动攻击对方。
(三)嫉妒心理会有哪些利弊?
(1)嫉妒行为可能造成伤害
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嫉妒情绪的产生大多来源于嫉妒者本身的主观感受。事实上,被嫉妒者通常是无辜的、甚至都丝毫不被察觉,却受到了伤害。同样,嫉妒者本身,也不会从嫉妒中获得任何好处,甚至还会自毁形象。嫉妒造成的伤害是双方的。
(2)嫉妒是一种心理免疫行为
如果说嫉妒一无是处,那么嫉妒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那么为何要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嫉妒“的情绪呢?心理学认为,这是个体心理维持平衡而启动的心理免疫系统。
举例说明:如果今天输了一场球赛,你可能会沮丧、难过,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如果你此时对获胜队伍产生了嫉妒,恰恰说明在潜意识里,你并不认为自己很差。心理学认为,“人,具有维持积极自我评价的根本需要”。
嫉妒这个过程,通常是自动化的,“心理免疫系统”会在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自发地与外部消极事件展开搏斗。比如你会发现自己在嫉妒他人时,常常不自觉冒出以下列举的念头:
①在其他方面拔高自己。如“虽然他在学习上赢过了我,但我为人比他好呀!”
②将失败归因为除自身能力以外的其他原因。如“他不就是运气好而已吧!”
③从他人处获取社会支持。如故意对其他人展示自己的友好或主动帮助他人,希望从他人口中获取夸赞。
④努力提升自我并企图达到和对方一样的水平或超过对方。“我绝对不比他差,我一定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下次赢过他!”
⑤贬损或攻击嫉妒对象。包括破坏对方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名声等间接攻击,以及辱骂、找茬、讽刺和针锋相对等直接攻击。
可见,嫉妒是一种复杂且多面的情绪。嫉妒时的心理防御要么是通过抬高自己,不断洗脑让自己觉得“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差”;要么则是通过贬低他人,找别人的毛病,来补偿和防御自己的不足和自卑。
(四)如何不被嫉妒伤害呢?
这里说两个方面:
一是被嫉妒者。被嫉妒,是一种令人讨厌、并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一种他人的情绪或行为,对被嫉妒者而言,有的时候甚至是无妄之灾、受尽委屈。所以,要不断的加强自我心理建设、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从根本上去除被嫉妒的温床;友善对待所有同学、同事、领导和部属。
二是嫉妒者。嫉妒他人会使自己陷入自我挣扎,甚至变得面目可憎,不招人待见。但当我们还会嫉妒时,至少证明我们还在与那个”消极的自我“在作斗争,还在努力地维护着自尊、自己还有越变越好的可能性。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嫉妒心理】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泡菜效应08-30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保龄球效应08-30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登门槛效应09-01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清官人格08-28
心理学书籍之《股市中的心理学》08-24
生活中的心理学10-19
生活中的心理学11-03
心理学书籍之《心理学与你的生活》08-26
心理学与生活之佯笑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