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论文

时间:2022-12-12 00:17:13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论文

  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论文一:

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论文

  生活中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分析

  ——浅谈“罗森塔尔效应”

  摘要: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待和被关注效应。由于对某件事的特别期待,而

  给予特别的关注、照顾,从而使期待成真,创造奇迹。这是由人的期待与被关注的心理导致的。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 期待 被关注 心理

  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的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 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慧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

  段时间,学生普遍会变得优秀。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一天天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这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期待使教师对学生,不由自主地另眼相待,倾注更多的关注和爱,而学生由于受到关注从而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并通过努力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所以,罗森塔尔效应这类奇迹的发生有两个原因:期待心理造成特别的关注及照顾;因被关注而努力去实现被期待的事。

  (一)期待心理

  当一个人对某些人有特别的期待时就会不由自主产生强烈的关注及爱护。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的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致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

  由于老师的关注和爱护,使他们全面客观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过去、现在以及他们的理想,并对所期望的学生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而且教师对学生有独特的示范性,将给予学生赞许和认可。

  (二)被关注心理

  人都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被关注的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大多数人认为,因为自己有关注的价值,所以会有人抱有期待,这也是一种被承认的成就感。所以,当受到关注的期待时,人们除了喜悦,还会自然地对关注自己的人产生好感,并自主地努力、拼搏,以争取赞扬和进一步的关爱。就是在争取进一步关爱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来不可能的事,即完成期待,创造奇迹。期待和关注是引导学生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前奏”,学生对教师的不同对待也有区别地作出反应。

  学生会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期待,来了解自己在学校和班级的地位、作用、责任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并把这种期待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使自己按照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表现出学习刻苦努力,品德行为良好等特质。学生因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期望,并不断努力去实践这一期望。

  期待有种神奇的力量,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只要有意识地寄其以厚望,对方往往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王国海军司令纳赛玛奇耀公爵有一次作战惨败,不少大臣都认为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会严厉处置这位败将,但女皇却写信给他说:“人的一生中谁没有过重大的失败呢?难道最伟大的统帅就没有经历过不幸的战斗吗?„„公爵,请记住您在南方和北方取得的胜利,您一定会跨过最近的种种事变,重新去迎击敌人,不要要求另外任命一位海军司令。”读着女皇的来信,公爵深受感动,决心万死不辞去夺取胜利,以报答女皇的高度信任。

  这就是期待产生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尊重与关注的需求,作家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个无限的美好的世界在等着开发。因为有了教师的期待和关注,学生努力拼搏着,来完成那份期待。

  教师关爱学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发展,让学生的生命更好地绽放,让学生的生活更加的幸福。

  结束语:罗森塔尔效应是期待与被关注心理造成的双方共同实现明显效果的效应。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够多关注一些,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周宏《对罗森塔尔效应的审视与反思》

  当代教育科学报《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合理应用》

  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论文二: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它必然是来自生活的;它最终又会回归生活,指导生活。下面不妨来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六个心理学效应。

  (一)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常常体现在人们的家庭教育中。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就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五次地重复对孩子做出同样的批评。孩子一开始可能会感到内疚和不安,逐渐便会变得不耐烦,最后甚为反感。孩子一旦受到批评,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从心理不安中恢复过来;受到重复批评时,孩子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便逐渐高涨起来。

  总之,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教育要在一定的限度内,注意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即使非要再次批评,那也要换种说法或角度,不应简单地重复。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小辫子被“揪住不放”,逆反心理也会得以避免或减轻。

  (二)3对1规律

  你应该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就是当你自己想说服别人或提出令人为难的要求时,别人可能一口回绝;如果几个人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他可能就乖乖就范了。那么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奏效呢?实验表明,能够引发对方同步行为的人数至少为3~4名。

  当两个人统一口径诱使某人采取趋同行为时,他一般会支持己见。如果人数增加到3人,趋同率就会迅速上升。如果5个人中有4人意见一致,此时趋同率最高。人数增至8名或者15名,趋同率则几乎保持不变。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

  有一个希腊传说,说的是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皮格马利翁雕塑了一尊少女像。他十分钟情于自己的得意之作,整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它。爱神阿佛洛狄忒见他感情真挚,就给雕像以生命,使两个人结为夫妇。

  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四)贝勃规律

  有一个关于“诱敌深入法”的有趣实验。如果报纸售价上涨0.5元,人们会十分敏感;而如果房价涨了100甚至200元,人们都不会觉得涨幅很大。这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也就是说,新刺激要比以前的情况多出相当的比例,人才会有所反应。所以,要想辨别出刺激间的差异,差额必须足够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贝勃规律”。

  这种现象经常用在企业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活动。例如,一家公司想裁掉一些员工,但这些人逆反、报复心理很强,首先拿来开刀很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应该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对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受到历次冲击之后,这些人已经麻木了。

  再比如,在谈判中,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不好的细节并使对方接受,这种“诱敌深入法”基本上也是以“贝勃规律”为基础的。

  (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可能会存在这种情况:就是当你对一个人产生好感时,此人身上就好像出现了积极的、美妙的、理想的光环。出于这种光环的照射,此人外貌、心灵上的缺点就会忽略,更甚者你还会主观地赋予他很多根本不具有的美好品质,正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光环效应”或“晕轮效应”。

  其实,“晕轮效应”就是以偏概全,是一种评价偏见,甚至会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比如,所谓的“追星族”,或称“粉丝”,常因喜欢某位歌星或影星的某一特征而盲目模仿。模仿明星的发型、胡须、穿着,整容模仿明星的长相,甚至不惜代价去搜集歌星使用过的物品。晕轮效应也常常成为行骗的工具,比如有些人刻意将自己打扮成某人的外表,从而行骗,屡屡得手。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恐怕无人不知,但却英年早逝,都是晕轮效应惹的祸。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垣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垣丽虽然长得很美丽,可与普希金的志向、兴趣相去甚远。每当普希金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她总是捂着耳朵痛苦地叫:“不要听!不要听!”她喜欢交际、玩耍,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玩或出席豪华晚会、舞会,而这些都是普希金所不喜欢的。但普希金还是为她丢下创作,搞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娜垣丽的漂亮蒙蔽了普希金的双眼,他觉得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可是他错了。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随处可见。年轻人选择恋人,往往很看重外表,全然不去考究人的内心,从而做错误选择。总之,晕轮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见,对人们的人际交往以及生活的许多方面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这种效应。

  (六)巴纳姆效应

  有一位著名杂技师,名叫肖曼·巴纳姆。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过,因为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的表演很受欢迎。他能使“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人们却常常认为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算命,很多人算命后都会觉得算命先生说的“真准”。实际上,那些诉诸算命的人本身情绪低落、失意,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安全感。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大大增强,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很快就能觉察到求助者的感受,说些稍加安慰的话语,求助者立刻会升起一股暖意。算命先生接下来的似是而非、无关痛痒的“人生预测”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了。

  我曾深受(一)超限效应的毒害。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跟我们讲起为躲避日本鬼子轰炸逃难的往事,(称为跑老东),一开始总是很能引起我心灵的共鸣,她哭我跟她一起哭,她笑我跟她一起笑,苦笑。可是她那十几年前的故事,重复说了一遍又一遍,渐渐地我就麻木了。听了几十遍以后,她再跟我诉说那些过往时我甚至能睡着!很悲哀,奶奶跑不完的老东在“超限效应”的作用下贬值了。在这种情况下能说我不孝吗?

  我还中了(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的招。以前喜欢上一女生,看到了她很多好的,也看到了些不好的,而我包容了她的一切,对一些很显然的缺点视而不见,有很多疑问和不确定也不敢提出,更别说一起讨论。我总以为我不认为那是坏的,它就会变成好的。在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时就一味“包容”,这种想法很是自欺欺人,所以,我自始至终都无法深入了解她。为此,我还自责了很长一段时间。

【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论文】相关文章:

工作生活中的几种心理学效应08-10

生活中的3种常见心理学效应12-02

生活中的五大心理学效应10-24

鼓励因素在艺术教学中的效应论文11-23

销售心理学中商店位置的心理效应04-22

活动中的情感效应初等教育论文12-12

爱情中的心理学论文04-21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06-19

心理学及生活的论文12-07

爱情中的心理效应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