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己的心理弱点

时间:2020-11-19 08:30:18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心理学与生活: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己的心理弱点

  提高和强化个人的信念系统主要包括:

  1.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磨炼意志、陶冶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心理素质,这是加强个人信念系统的心理基础。

  2.努力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开阔眼界,这是提高认识水平的关键。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断克服自我意识,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一个人如果能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多想他人,少想自己,烦恼就会减少,快乐就会常驻身边。

  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人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劣性刺激在不同人身上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对此,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卫生原则,叫心理卫生abc,其含意是:

  a:代表引发事件;

  b:代表个人的信念系统,即一个人对所发生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即反应的方式与程度;

  c:代表情绪反应的结果。

  直接引起情绪反应c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人对事件的认识和态度b。按照这个心理卫生原则,欲调整人的情绪,必须首先调整人的认识,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也就是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个人信念系统,这才是心理保障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事件都能看得准、想得开、认识正确,并采取适当的态度,那么,他就会对种种刺激(包括劣性刺激)做出适宜的情绪反应,而不会损害自己的身心。

  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卑心理

  (1)童年教育:

  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应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观地观察并承认子女的天赋条件。要着重培养其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并设法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成才需要坚定的毅力,应帮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格。

  (2)化不利为有利:

  自卑感既会使人羞怯退缩,也能使人奋发进取。某种意义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发现它,承认它的存在,并设法弥补它,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3)系列摆脱法:

  若是自己不能胜任的事,不要立即强制去做,而是先从较容易人手、获得自信后,再做较为复杂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这叫做系列摆脱法。

  (4)共鸣性理解:

  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5)行为矫正法:

  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如争取在集会上发言,主动接触陌生人;可以预先拟就话题,演练对话,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6)集体心理治疗:

  对于自卑感的克服,一般心理治疗中的说理开导、分析评价、讲授对策、鼓励劝慰等,都是用得上的。心理治疗时还把有同样经历的人组织成集体小组,相互慰藉,共同探讨,鼓励进取,消除自卑。对个人单独难以克服的自卑者,参加这类有组织的自助小组,开展自救心理治疗会有更多裨益。

  (7)伴同心理障碍的治疗:

  若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失眠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当求医辅用适当药物同时治疗。当自卑感伴同神经衰弱、抑郁症、心身疾病等时,最好短期住院治疗。

  另外再教你三招帮你克服自卑心理

  第一,你要首先克服你的这种心理暗示,不要总是在内心不断的暗示自己,“我不自信,我不自信”,而是相反的,说我能行!

  第二,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沟通技巧,知识的完善是沟通的基础,知识面丰富了,看的书和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会形成你个人的系统和独到的见解。而沟通技巧的学习能够让你与别人沟通变得更加的自然,沟通的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人在不断和社会、环境、周围的人不断互动而学习,积累来的,所以,你可以通过某些渠道去学习沟通技巧,让自己的沟通变得更加的轻松!

  第三,勇于实践,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的本能,这个是一个集体的潜意识,我们怕自己的观点被别人驳回或者攻击,有意的隐藏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我们总是在追求完美,这个是向你这样的人的内心的矛盾的地方,有渴望去表现自己,有怕遭受攻击!但是,我们必须得勇敢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对了,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错了,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改正自己的不足的地方,然后不断的完善自我的知识和视野!何乐而不为呢?

【心理学与生活: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己的心理弱点】相关文章:

心理学与生活关于情绪和情感10-04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效应09-07

心理学上如何接纳自己10-25

心理学与生活定律10-27

心理学与生活的距离11-02

心理学书籍之《心理学与你的生活》05-16

如何参透生活中的心理学11-10

心理学与生活:焦虑障碍11-02

心理学与生活之佯笑11-02

心理学与生活之害羞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