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之保龄球效应

时间:2024-12-02 10:57:11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保龄球效应

  健身房有两个明星教练。一个喜欢打击人,“你怎么还这么胖啊?”“不行,你再不减都不能见人了。”一个喜欢鼓励人,“哎,你比上次又瘦了。”“体型更好了,看,都有肌肉了。”他们俩身边,总是围着一堆人。过往案例在那儿摆着,想不被追捧都难。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保龄球效应

  时间久了,我发现,在“毒舌”教练面前,一个人的自信总是被踩在脚底,就算你一步一步在变得更好,教练看到的,仍然是你没达到的那部分,所以他的会员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每次聊天都说自己这个很差,那个不行,就算你觉得他们已经很好了,他们还一脸苦相:“差得远呢!”

  在“巧舌”教练面前,一个人的自信总是被捧得高高的,就算你停滞不前或进度很慢,教练看到的,仍然是你已经达到的那部分并不断强化,所以他的会员总觉得自己怪不错的。每次你都看到他们斗志昂扬地来,欢欢快快地走,有时还会自我吹嘘:“同事都说我变了一个人!”

  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人面前,遭遇如此不同。“保龄球效应”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很多人都有过打保龄球的经历,投掷的对象是10个瓶子,一个球过去,打倒7个。如果有人说,“手气不错!打倒了7个。”那么,相信你肯定愿意努把劲儿,争取下局把剩下的3个也打倒;如果有人说,“怎么搞的,还有3个!”相信就算你想知耻而后勇,心里也一定不痛快,可能还会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女友说,自己本来挺愿意做事的,可老公总看到她的不足。她忙忙叨叨打扫一整天,老公没个体己话,还说,“这里没弄干净”、“那里还没收拾吧”,搞得她很崩溃。她辛辛苦苦准备晚饭,几菜几汤费尽了心思,突然勺子打破一个,老公不去想饭菜如何,劈头就说,“怎么做事毛毛躁躁的”。

  总之,10件事,只要有一件没做好,老公盯住的肯定是这一件。现在,她也不乐意做事了,家里干脆请了小时工,干吗呀,不做还好,做了错事一大筐。

  职场也一样,你遇到了一个挑剔的上司,对你的成绩不吱声,对你的错误却较了劲,相信你的体验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学校里,你遇到了一个爱挑错的老师,总是看到你的弱项瞅着你的短处,你也很难发狠成长为一个好学生;还有你的父母,如果总是对你挖苦讽刺,在他们眼里,你就从来没做对过一件事,你是不是一肚子怨气恨不得离家出走?

  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积极鼓励和消极鼓励(主要指制裁)之间具有不对称性。受过处罚的人不会简单地减少做坏事的心思,充其量,不过是学会了如何逃避处罚而已。所以,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真是干得越多错误越多”。没错儿,很多事情,你如果干脆不去做,错误率是零,你只要开始着手,总有错误率诞生。所以,为了避免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干脆避免工作。

  邻居总是抱怨保姆不靠谱,这个就知道偷懒,那个没有效率,仅有的那个好的又总是嚷着涨工资。所以,他们家保姆换了一任又一任,从来没有持续两个月不换张新面孔的。那天我开门,正好听到老人抱怨:“怎么搞的,又没给孩子带水就出门?”保姆一路小跑回去拿水壶,老人还在絮叨。遇上一个如此严厉的监工,你说哪个员工愿意安心干?

  一位作者,尝试了很多写法,最后自成一派。可是她告诉你,几年前,她还不知道自己会写,不过是身边有个伯乐,不断开辟她的优势,并把优势发扬光大罢了。

  现实就是这样,需要你用点心思。爱之深,千万不要责之切,那只会把人推得更远;你希望别人把事情办利落了,千万不要盯着差错,那只会还你一个适得其反;你揪着别人的小辫子,千万别指望别人就此服从你,那只会让人想尽快挣脱。

  当然,如果你不幸是那个被挑刺儿的人,也千万别就此消沉。如果轻易就被一个人打败,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刚强。很多时候,你不能选择自己的环境,但你可以先适应它,在适应的过程中寻找反击之道。

  比如家务女友的老公,在格局改变之后很快发现,其实是自己的眼光有问题;如果这人换做你的上司,也可以明确暗示你的底线,别人会因为你有界限而去尊重你,一味妥协,那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保龄球效应

  10件事,只要有一件没做好,老公盯住的肯定是这一件。

  如果轻易就被一个人打败,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刚强。很多时候,你不能选择自己的环境,但你可以先适应它,在适应的过程中寻找反击之道。

  别人会因为你有界限而去尊重你,一味妥协,那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保龄球效应】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泡菜效应03-14

生活中的心理学之登门槛效应03-15

生活中的经典心理学效应03-15

生活中的心理学:超限效应03-13

生活中的心理学:诱饵效应03-14

生活中的心理学:晕轮效应03-13

销售心理学之销售效应06-10

销售心理学之羊群效应08-28

销售心理学之投射效应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