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你该学学这些心理法则
如果在职场中,能带着自己的思考,用质疑的眼光对身边的问题进行关注,那么职场的境界发生变化之后,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未来。初入职场你该学学这些心理法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对于身在职场的人们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人都离不开。
初入职场,面对刚入职的困难期如何调整自己?无人问津时怎样保持动力?想成为职场专家需要做些什么?……
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有时或许身不由己,但你的情绪不能被工作所左右。与其郁闷、烦躁,倒不如找一些办法来调整心态。
人在职场,想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学点职场心理法则!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是由陈浩写的一本书,它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于一个个妙趣横生、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深入浅出地提炼了心理学法则给我们的启示,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趋利避害。我读了之后,觉得很受启发,下面我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一、飞轮效应:不要害怕刚入职的困难
“飞轮效应”是指飞轮从静止状态到转动起来的起始阶段,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到达一个临界点后,用很小的力气便能容易地将其转起,后被人们总结为:人们在做事情的始阶段,总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如果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在以后的阶段,做事情才会更加容易。
人在职场,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在刚入职的那段时间,看看这个,不懂,瞧瞧那个,不会。
困难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你,那些轻易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便会因此失去了获得成功的机会,而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则能够进一步登上成功的阶梯。
“万事开头难”,战胜最初的坎坷,成功便离你不远了。
在职场上,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在初入职场的阶段,都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努力地将事业之轮转动起来,中间不能有任何懈怠,当事业渐渐有起色之后,再操作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坚持到最后,事情自身的惯性会让你更轻松地将其做好,也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蘑菇原理:教你如何应对无人问津
“蘑菇原理”这一说法源自20世纪70年代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的自嘲。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工作,并更多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这些程序员就经常说自己“像蘑菇一样地生活”。因为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境遇,只有努力长到足够高大的时候,才被大家关注。
“蘑菇原理”最终演绎成一种管理方法,通常指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即被安排无足轻重的工作,接受无端的批评、指责,或是充当“替罪羊”角色,而得不到关注、赏识或是提拔。
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这个“美丽的象牙塔”里生活了十几年,对社会就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这些幻想遭遇残酷的现实,他们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变得消极怠慢。这时候,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改变心中原来的一些想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娜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地产公司的电话接线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字、复印、收发文件、整理文件等杂活。虽然父母和亲戚朋友对她的工作感到不满,认为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不应该做这些,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继续边努力工作边学习。一天,公司的经纪人问她能否帮忙写点文稿,她点了点头。正是这次撰写文稿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后来发展成为惠普公司的CEO。
每个人都希望工作如鱼得水、一帆风顺,但没有谁会白白送给你这一切,只有忍辱负重、坚韧不屈,并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专精定律:破解成为职场专家的密匙
“专精定律”是指做事情要全神贯注,集中于一点,后被人们总结为:如果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专精在一个领域,并不断地在该领域努力、探索,那么他在这个领域将会有所发展,更易取得惊人的成绩。
专精定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很多人善于选择却少有人坚持。不管是做职业经理人,还是自己创业,最终成功的人都具备一种特质——专注。这正是很多人说到却做不到的。而成功者正是做到了这个看似简单,实际不容易做到的专注,才成就了事业。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
现在网上还有个词叫斜杠青年,即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但你要知道,斜杠青年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自我介绍后面的每一条斜杠,都是要用10000小时的付出换来。
那怎样才能做到专精呢?
1. 不要为别人的成功所诱惑
干事业,最忌见异思迁。造成见异思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别人的某些成功所诱惑。正确的做法是认准自己的目标,执著地追求。
2. 不要因一时不出成果而动摇
许多人一心想有所成就,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急切地盼望成功,则容易走向反面。事实上,干任何事情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也有个水到渠成的问题。
3. 不要怕艰辛
有些人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羡慕不已,却很少琢磨他床下几麻袋的演算草纸;有些对NBA球员的成就津津乐道,却很少人去想他们每人究竟洒下了多少汗水。因此,千万不要只羡慕别人的成果,要准备下些苦工夫才行。
四、卢维斯定律:谦虚地听取周围人的意见
“卢维斯定律”是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提出的。他曾指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早,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后来人们在此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将其归纳为:每个人都有展现自我的心理,但在展现自我的同时,仍然要细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保持谦虚的品质。
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都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那些有着真才实学并受人尊敬的学者和成功人士往往具有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心态和作风;而那些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会摆出骄傲自大、高高在上的架势。
五、权威效应:别被“权威”迷惑了双眼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并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让他们坚信其正确性,正可谓“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此效应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存在“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就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同社会规范相一致,如果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就会容易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职场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支持那些权威人士所持的观点、意见、行为,并认为他们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但事实上权威人士也有不足之处,也有失误之时,太过追随他们的观点必会阻碍自身的'发展。
相反,如果在职场中,能带着自己的思考,用质疑的眼光对身边的问题进行关注,那么职场的境界发生变化之后,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未来。
六、霍桑效应:适度发泄自己的情绪
“霍桑效应”也称为“宣泄效应”,原为霍桑电气公司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最初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目的,后被人们归结为心理学效应。它旨在说明: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因不如意的事情情绪低落,但要学会适当倾诉、合理发泄,这能够将心中滋生的负面情绪扼杀在摇篮中,进而更好地做其他事情。
霍桑效应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工作中,但却没有被人们证实,直到1924年的工厂实验。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的情绪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了解决问题,工厂一直在竭力地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研究试验。这一系列试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达两万余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为什么?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诸多不满,一向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充分地发泄,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通过霍桑效应,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委屈、不平、失意的事情,如果遇到这些事情后得不到及时的发泄,内心深处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自己在其他事情上的发挥。反之,如果这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能够通过不同的发泄方式发泄出来,就能够激发人们的激情,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其他工作中。
在《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一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许多适用于职场的其它法则,希望有兴趣的书友自己去翻阅,认真领会,相信每个职场人都会有所收获。
【初入职场你该学学这些心理法则】相关文章:
初入职场你要知道的职场法则07-20
初入职场的职场法则11-20
初入职场生存法则02-26
十条法则给初入职场的你10-17
女人初入职场的生存法则12-12
初入职场如何调节心理11-19
这些职场法则你不得不懂04-16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八大生存法则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