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职场新人欠缺这种能力对你是致命的

时间:2020-10-28 16:01:12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90后职场新人欠缺这种能力对你是致命的

  曾经被老一辈批评的90后有一半的人也开始步入职场了,那么身为90后的呢还缺少什么能力呢?90后职场新人欠缺这种能力对你是致命的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0后职场新人欠缺这种能力对你是致命的

  先说这样一个案例。

  实习生A和实习B同时接到老板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整理工作,并要求他们把整理好的文档写好后发到他的微信上。

  A用word写好文档后,直接把word文件发到了老板微信。B写好后,多花了半个小时把内容编辑成了公众号图文信息,再推送给了老板。后面几次类似的工作,A和B均如此操作。

  虽然整理的内容差距不大,但很快所有重要的整理工作都交给了B,优先级低的任务交给了A。对A来说,这是好事吗?当然不是。B后来的薪资很快就上涨了,A只能原地踏步。

  为什么?先说下A和B两个人的推送方式这个工作细节。如果你在微信上看过word文档,你就知道,由于适配问题,word里的文字即便你排好版,也都是挤成一堆的,极难阅读。而用公众号图文页阅读就很清爽。

  难道一个老板会因为这个细节就更重用B?是的。

  对于一个老板来说,最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这是一个很多职场新人并不知道的一个事实。

  如果一样物品对你来说是稀缺的,你就会极其重视这样物品的消耗,避免任何多余的浪费。雇主聘请雇员,本质上就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能力短板,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另外一点,B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主动使用图文推送方便老板阅读。这一点足以看出,B拥有很强的需求理解能力,这才是B被重用的真正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推送方式这个细节。

  老板只会跟你说,我要这个文档,但不会跟你说,我要简洁易读的文档,我要很快能看完这个文档以便决策,我还会将这个文档发给其他重要的人员。

  虽然给A和B的明确需求只是一个文档,但只有B理解了隐含需求。

  职场上的需求

  表面需求和隐含需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需求。对于很多职场新人来说,理解完整需求的能力是欠缺的。而且,这是一种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提高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

  在上述的案例中,对A来说,老板会花时间跟A讲为什么不重用他吗?不会,这样的细节老板很少会管,时间投入产出比很低,老板的精力基本都放在公司经营上。另外一点是因为实习生的岗位可替代性太高了。

  老板是否愿意往你这个人身上投资时间,取决于你的不可替代性。

  B会告诉A吗?B怎么可能开口去跟A讲我为什么拿的工资比你高。虽然对A有好处,但现实中B真这么做,不仅显得自己情商低,还会得罪了A。

  中国人都是腼腆而好面子的,这导致很多情况下,你都很难得到正面反馈。

  所以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老板是对人严厉苛刻的。真正的好同事,是会直接指出你的毛病的。

  可惜大部分情况下,你不能等到别人来指出你的错误再改,如果真要到这个时候,雇主隐含的意思是,你随时可以被替换掉。

  在职场中,协作随时都在发生。只要有协作,就一定有需求传达。不具备理解完整需求的能力,意味着你跟任何人协作都会出现问题,这将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致命的影响。

  那么,如何提高理解需求的能力?一共有三个阶段。

  段位一:理解自我的需求

  消费者行为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消费者黑箱。它的意思是,我们只知道消费者在外部接受了哪些消费刺激,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及购后行为。至于消费者如何决策的,就像黑箱一样不可见。一旦搞清楚了这个黑箱如何运作,也就知道如何正确地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也就能区分伪需求和真实需求。

  实际上,这种黑箱根本不局限于消费者行为领域,在人类决策行为范畴呢内随处可见。

  你跟女神表个白,女神就一直瞪着你不说话,这个时候她的决策行为对你来说就是个黑箱,你根本不晓得接下来她是要上来拥抱你还是会胡你一巴掌,你表白的时候,她是否对你有需求对你来说根本是两眼一抹黑。

  很多人都试图通过研究客体的方式理解真实需求,但他们没意识到,研究客体真实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自己,因为只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对自己来说不是黑箱。

  人类的决策行为,在大数概率下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适用于你的规律,大数概率下,也适用于别人,这意味着不要假设你自己是特殊的1%。认可这个前提,本文所要阐述的提高需求感知能力的方法才适用于你。

  顺便插一句,你也许会反驳并举出各种“万一”、“还是有可能”。这不重要,只要是这个前提适用于50%以上的情况,都是值得采纳的。你之所以会这样反驳,恰好是因为一条适用于大部分人的决策特征:少数异常的情形总比大体普遍情形更引人关注。

  回到正文。在认可“人类的决策行为,在大数概率下基本是一致的”这个前提后,提高理解需求的能力,就可以先自己入手。

  例如,我经常会在群里看到大段不空行不分段的长文字。直观上来讲,我自己根本看不下去。而另外一种长文字是空行并带有序号列表的,我很快能找到重点。

  我相信这样的感受也适用于其他人,为什么?因为人是按组块的方式来识别视觉信息的。组块越小,认知负载越轻。

  这让我想起小学时,我的数学老师说了一句话:你们以后写字时,段与段之间一定要空一行,这会让你们受益一生。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

  所以在跟对方交流时,随时考虑到认知负载问题,你就知道该如何组织信息。这样的隐含需求,对方是不会跟你提出来的。

  你会问了,如何区分这到底是个人喜好,还是适用于大部分人的行为规律呢?这就需要用心理学、认知科学、决策科学的知识来做判断标尺。具体方法就是将理论与个人体验进行联系,在知与行进行对比和修正。因为触及到了心理黑箱,这种研究方法比起研究他人更容易获得隐含需求的理解能力。

  那如何进行自我训练呢?

  就研究自我来说,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元认知。强大的本体感,和时刻保持的情绪心理监控感,是元认知的一种标志。元认知就是要求你能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快照记录。坚持沉思反省以及肌肉本体训练(无论是思想还是肉体的),都有助于提高对自我的监控。

  接下来就到了第二阶段。

  段位二:理解他人的需求

  理解自我的需求,能极大程度上提升理解他人需求的能力。将理解自我需求获得的感悟,套用到对方身上,再根据具体情形做出一些修正。这里需要的能力,就是共情。

  你能通过对方的描述和言行进入到对方的情感世界中吗?我认为这有个前提。如果你没有为交响乐而沉醉过,你如何与一个古典乐爱好者共情?如果你工作清闲没有被时间压得喘不过气,你怎么能理解一个日理万机的人不秒回你的原因?

  共情力,就是自我感受与他人的感受相互映照的过程。

  举个栗子🌰,你觉得一个你讨厌的人,在公众场合跟你表白是什么感觉?注意,是你讨厌的人,不是喜欢的人。我曾经有过这种感觉:真TMD丢脸!我直观认为这适用大部分人。

  看到那些狗血的校园表白新闻,我想问那些男孩子们,你声势隆重地来一场公众表白,有没有想过这是不是让女生很丢脸?为此我特地咨询过一些女生,得到回答是,岂止是丢脸,简直就像咽下一坨热腾腾的屎!

  看吧,这可真不是个人偏见。

  另外,创业后接触了互联网圈很多厉害的人物,我发现他们非常善于捕捉对方的需求,跟他们沟通也印证了我的判断:高共情力的人,都是极其了解自我的人。

  那么理解他人需求后的第三阶段是什么?

  段位三:理解群体的需求

  理解群体的需求,这是一种高维度的能力。因为群体的需求绝对不是个体需求的简单加总,为什么这么说?

  QQ用户只会告诉你,他需要更好地聊天,需要更多的表情,但他不会说,我要一个QQ群。微信用户只会告诉你,他要时刻和朋友保持通畅的沟通,但不会告诉你他需要公众号。

  群体的需求是一种涌现现象(Emergence Theory),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种高层次具有的属性、特征、行为和功能还原到低层次就不复存在。

  自然界中,涌现现象无处不在。

  蜜蜂个体的.智力极低,但蜂群会涌现出极高的工程智慧和生存策略。大雁列阵飞行并不是因为他们故意为之,是因为前面大雁拍打翅膀造成的尾波乱流,能让后面的大雁获得更多的升力,于是大雁群体自然涌现出了一字型雁阵。类似的还有鱼群、鸟群、羊群等。

  回到现实中,对应的就是人群的需求。品牌的消费者个体只想买到自己需求的商品,消费者群体却会涌现出对价值观、文化、逼格的需求。参与组织协作的个体,只想要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和目标,而整个协作体系却需要共识和方向。

  理解群体的需求,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沉淀,涉及学科较多,篇幅有限不再赘言。

  最后补充一下。理解自我的需求,理解他人的需求,理解群体的需求,分别对应了职场的三个发展阶段:管理自我,管理他人,管理团队。

  在第一阶段,你的工作主要是计划和执行。

  在第二阶段,你的工作主要是指导与授权。

  在第三阶段,你的工作主要是战略制定和组织管理。

  你想走到什么阶段?

  延伸阅读:

  90后职场新人的通病

  1)消极自卑的大雄

  特征:性格懦弱,非常自卑,不擅长学习,畏惧挑战。

  案例:刚入职上海某广告公司的新人小赵说,“进入公司后,我参与了一个市场创意活动。由于种种原因,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的心情一直很压抑,因为这是个能表现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可我却没能好好把握。现在,我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90后总是心高气傲,认为没什么不可能的。但是校园生活和职场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在工作上会遭遇比在校园更多的挫折和挑战,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需要开始承担责任。这种角色转变需要时间来适应,进行心理调整。如果不完成这身份的转换,步入职场后遇到问题,及遭遇失败,领导和同事的指责,很容易消极自卑、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辞职的念头。

  小编诚心建议:我们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做好迎接万难的准备。渐渐地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为适应职场的状态。失败不可怕,我们会逐渐积累经验。

  2)粗心冒失的小丸子

  特征:缺乏耐心与细心,粗心大意,工作中经常小错误不断。

  案例:深圳某集团公司新来的秘书静儿外形娇好,能力出众深得老板喜欢,可就是有个粗心大意的毛病。她在做备忘录或留言条时,常有错别字出现;上司每回问起一周的商务约会时间、地点或联系人时,她经常答不上来,然后只能猛翻记录后再向老板汇报。有一次她正在整理一份机密文件归档,工作进行到一半因为老板召唤让其接待一位访客,她来不及收拾就冒失地离开了座位,结果等她回到座位时发现文件不翼而飞。此后,老板再也不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她。

  粗心大意、冒失鲁莽不仅是职场新人的大忌,同时也是很多老员工无法晋升的绊脚石。大多数人的工作谈不上有多少创意,更多的是靠细节和耐心。细节决定成败,刚参加工作,领导都不会把一些很有难度的工作交给你,一些简单、容易的工作给你都做不好,他能重用你吗?

  小编诚心建议:在同等条件下,老板通常会垂青那些注重细节的人,他们工作必然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细节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职业生涯能够走多宽,走多远。工作最基本的不是干多少活,而是每件任务都能正确地完成。

  3)懒惰混日的懒羊羊

  特征:懒惰,没有上进心,只顾自己的活,其他部门的任务推给别人。把该做的事总是推到明天。

  案例:在北京某保险公司做核保的小林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懒惰的坏毛病,工作中做起事情来总是一拖再拖,能躲就躲,每回都是等到业务部门催得不行了,他才会极不情愿地强打起精神来处理。他自己也很痛苦,感觉是被他们逼着做事,这样事情做不好,难免会招致老板和同事的不满和批评;他自己也想改变,但就是难以坚持。

  同样的一个工作环境,同样的一份工作,积极主动的人总是能又快又好的把工作做完,从来都不用担心加薪和晋升;懒惰的人总是在工作的时候三心二意,慢慢腾腾的,他的工作永远是最后一个完成,你是领导更看好谁呢?

  小编诚心建议:职场和校园不同,很多工作内容都是有时间限制等要求的。如果我们改不了拖沓的毛病,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将会令上级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直接影响你的职业发展,甚至还可能面临着要被炒鱿鱼。我们不仅要勤快,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你的内容。此外,新人小白的我们还要主动要求领导布置给我们新的工作。此时不表现更待何时?给领导留下勤奋努力的印象非常重要。

  4)自恋张扬的小新

  特征:自我、标新立异,个性张扬。

  南京某设计公司有位才子唐某,性格张扬与他的才华一样“冒尖”——成天扮酷,还自我感觉超好地在办公室晃悠。哪个女同事多看了他一眼,他就认为对他有意思。开会时,经常高谈阔论,唯我独尊,不把同事们的意见放在眼里。有同事提醒他改改这习惯,反倒引来了他一堆数落,觉得人家是在妒忌他。为此,同事都对他敬而远之。

  有才自然是好事,但太过张扬、恃才放旷就是给自己树敌。不仅是在职场中,任何社会活动中都是如此。偶尔的特立独行可以让周围人感觉新鲜,但无时无刻的标新立异只会让人反感。职场中不可太自恋太轻狂,求同存异的做法虽然中庸,但却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准则。

【90后职场新人欠缺这种能力对你是致命的】相关文章:

职场新人要必备的能力07-24

你需要的是这种团队精神08-17

总裁研修90后新人职场需知道的三大潜规则10-08

职场英语面试遇到这种问题你有权沉默01-18

90后是如何创业的08-26

职场新人如何提升工作能力09-28

测试你打败职场小人的能力06-17

职场新人如何对工作快速上手07-20

90后大学生职场法则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