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爸妈不见了就哭闹,6招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爸妈不见了就哭闹,6招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6招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4岁的小倩曾接连好几次因睡着而被妈妈短时间留在汽车内,醒来后看不到妈妈而大哭大闹,从此极度没有安全感,常常担心父母会不见。后来上幼儿园,每次总是跟妈妈在幼儿园门口哭闹半天,“十八相送”到妈妈上班都快迟到才肯罢休。此外,小倩每次午休都需要老师陪着睡才肯闭上眼睛,而且很难入眠,一有动静就焦躁不安,让老师、爸妈都很头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友缘基金会执行长、亲子婚姻关系专家,也是东吴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廖清碧表示,孩子因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以及脱离熟悉的人事物而产生分离焦虑的情况非常普遍,若放任不管,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失序的行为。
当孩子和长期照顾自己的人分开,产生极度恐惧、焦虑、哭闹不休的情形时,有哪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减轻孩子焦虑,父母能做什么事?
友缘基金会专任老师詹纯玲及林慧芬教授表示,要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减低分离焦虑,建议父母可以这么做︰
1.让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的爱
常陪孩子玩游戏、讲故事给他听、带他出去玩、通过谈话了解他的想法,加强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的关怀与支持。
2.不在旁边时,给他代替品
给一张孩子想念的人的照片,比如说,把孩子从祖父母身边带回来自己照顾时,可以给他祖父母的照片,告诉他想念时可以看看照片。
3.离开孩子时要表现温暖而坚定
暂时离开孩子身边时态度要温和,而且明确告知什么时候一定会回来,千万不要偷偷跑走。
4.准时接送
一旦和孩子约好何时要接他,就要信守承诺。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无法准时接他,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事先知道,并告诉孩子何时会去接他。
5.玩躲猫猫的游戏
父母可以通过玩“躲猫猫”游戏让孩子体验,就算父母临时不见,但最终还是会出现。
6.对孩子有同理心
当孩子因焦虑而哭闹时,千万不要责骂孩子,而是抱着同理心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上幼儿园会紧张,如果是妈妈,刚到一个新环境也会紧张,但是幼儿园好好玩,而且还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慢慢地就会习惯了喔!”
藉由上述这些方法,一步步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继继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分离焦虑的危害
分离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因此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一周左右会生病。
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
患儿因而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专家指出,生活上的过分娇惯会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活动上的过多限制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会影响孩子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上的欠缺,又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使他们在面对一个新环境时,比别的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恐惧和分离焦虑。
如何化解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它会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因此,父母要尽量让宝宝感受到爸妈的爱,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大概两岁以后,宝宝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轻,借着探索环境的方式发展自我独立的能力。
如何化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培养宝宝独处的能力
在喂过奶、换过尿片之后,把孩子安顿在妈妈的房间里,或客厅中,让他自己玩。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搅他。万一孩子遭遇挫折,也尽量让他自己面对。
给宝宝适当的协助
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知识性的教育,用渐进式的引导,协助他们认识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给宝宝立即的回应
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随时做出回应,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存在,没有消失;当你在浴室洗澡,或是上厕所时,你可以将宝宝放在门口,他会先看你是不是在那边,然后再去玩自己的游戏。
这样来来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确认妈妈一直都在的事实之后,你就可以关上门,但记得要跟保持宝宝沟通哦!
在必要时坚定地离开
离开时要告诉宝宝:“妈妈等一下就回来,宝宝要等等哦!”并且一面走一面跟他说话,坚定宝宝等待的决心。
给予认同和拥抱
当孩子有分离焦虑症哭得很伤心时,接替者可采取拥抱的方式,抱着孩子、拍拍他的背,和他说说话,让他了解你知道他很伤心,你可以陪他、帮他打电话给妈妈,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转移宝宝的目标
当宝宝有分离焦虑症出现时,接替者可采取转移目标或进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转移对父母的思念,如抱他去找他喜欢的动物,外出散步,进行游戏等等,总之要让宝宝转移目标。
值得提醒的是,妈妈自己也要放松心情。婴幼儿会模仿好的行为,也会模仿不好的行为,因此如果爸爸妈妈常有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跟着仿效。
例如:妈妈经常担心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种紧张的气氛,也容易反应在宝宝的身上,大人必须先调整自己的情绪。
母子分离的后果
“母子分离”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如下:
阻碍幼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母子分离,若从幼儿1岁开始持续3年以上,那么,一般说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智能、语言以及人格障碍。
造成难以恢复的人格障碍
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母子分离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分离的时间越短,则各种发展障碍的恢复越具有可能性。1岁以后,母子分离时孩子的年龄越大,分离时的痛苦体验程度越轻,孩子身心障碍越容易消失。
但是,在刚刚确立起依恋关系的特殊时期——生后第二年母子分离的话,则可能导孩子人格障碍,且难以恢复。
给幼儿带来不可可复原创伤
只是因短暂的母子分离而导致的孩子身心障碍,会在良好的环境条件的作用下较快地消失。但若在母子分离的时间内,孩子经历了极度的痛苦体验,那么,即使终止母子分离,也难以恢复原状。
如何让孩子适应“母子分离”
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妈妈要尽量多陪孩子玩耍,让宝宝感到自己在妈妈身边是安全和快乐的,对妈妈充满了爱、依恋和信任。重逢时,亲昵的接触和游戏会印证妈妈爱我,妈妈要他。
让孩子看着妈妈走
在妈妈外出时,一定要让孩子看着妈妈走,千万不要不告而别,否则孩子会觉得:妈妈消失了,妈妈不要我了。一定要当面和孩子告别,告诉他妈妈干什么去,别忘了强调一会儿妈妈就会回来。
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
在妈妈准备上班前,可以自己创造分离的机会,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比如开始妈妈可以用一两分钟外出买东西,走前告诉孩子:“妈妈出去买点东西,一分钟就回来,宝贝等一会儿。”一分钟后,准时回来,宝宝相信了妈妈的话。
让孩子熟悉新环境
在妈妈上班以前,要让宝宝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照料人,如果孩子对环境和照料人都很陌生,就充溢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如果要请保姆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一起游戏,慢慢延长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待宝宝熟悉信任保姆后,妈妈再去上班;
如果想直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妈妈一定要提前带着孩子去那里参观、参加活动、和老师和小朋友们交往,让孩子熟悉并喜爱上那里,并逐渐延长在幼儿园的时间。
让孩子带上一个心爱的玩具
如果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或不很熟悉的人家(如保姆家),可以让孩子自己带上一个最喜欢的玩具,如娃娃、小熊等,在陌生的环境中,可以给宝宝一种安慰和温暖,让孩子感到家的气息。
体验重聚的快乐
妈妈下班后,要尽量多带孩子玩玩、抱抱他、亲亲他、和他们进行交流,满足他爱的需要,让他充分释放压抑了一天的情感,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让他体会到:妈妈是爱他的,妈妈是因为要上班才暂时离开他。
让孩子多交朋友
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尽量要让宝宝结交认识更多的人,让孩子信任别人,克服认生。
避免不良的暗示
当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或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等。这些话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并让他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
1、确信分离环境的安全性
如果要安排宝宝独睡,必须先确认睡眠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适。如果要将宝宝托给保姆或托育中心来照顾,也应该先确认替代照顾者不要超过2人以上,而且能经常陪伴在宝宝身旁,另外托育环境的安全也不容忽视。
2、让宝宝觉得安心才离开
在必须和宝宝分离的情况下,最好给宝宝一点适应的时间,建议父母先陪伴宝宝,直到他比较放松后再离开。当然,如果能预先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就更好的,如果能早早建立起“预告”与“预先熟悉新事物”的习惯,就能让宝宝在未来的生活历程中更为顺利。
3、记得和宝宝说“再见”
父母要记得在分开时与宝宝说“再见”,这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承诺,也是对大人产生信心的基石。即使已经处在焦虑的分离情绪中,也要记得跟宝宝说“再见”,因为这是与宝宝建立信任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宝宝分开。
4、慎选临时照顾者
如果父母要外出一段时间,务必要将宝宝托育给自己和宝宝都信任、都熟悉的临时照顾者,这对于减轻分离焦虑非常重要。
5、带上喜欢的物品
有些宝宝独爱他自己的玩具,有些宝宝则更依恋自己的小被子。因此,在宝宝与父母短暂分离的时候,不妨让宝宝带着这些能为他带来安定、信任感的物品或玩具,可让宝宝舒服许多。
影响宝宝分离焦虑的因素
1、对儿童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儿童依赖性增强。
在生活中对儿童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孩子的独立性变差,生活技能缺失,自理能力差,一旦要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亲人,便不知如何应对,这是产生儿童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2、朋友多的孩子,分离焦虑较轻。
在大家庭长大的宝宝,日常接触的人多,容易产生对别人的信任,依恋的对象广泛,分离焦虑较轻。反之,在小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亲友走动少,每天只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外界接触少,容易认生,对爸爸妈妈往往产生强烈的依恋。
3、性格开朗的孩子,分离焦虑轻。
平时活泼开朗、乐呵呵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分手时,也不免大哭几声,但很快就会适应;性格内向、独立性较差的孩子,一般焦虑较严重,注意力难以分散,焦虑持续时间较长。
4、照料人的改变,会让孩子产生分离焦虑。
新照料人和宝宝关系亲密,孩子容易适应分离。如果宝宝是在宝宝妈妈爷爷奶奶的共同照料下成长,妈妈上班后,宝贝由爷爷奶奶共同照料,孩子很容易适应。如果宝宝一直是爸爸妈妈自己带,妈妈上班了,将宝宝托付给陌生人(如保姆)照料,孩子往往容易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具体表现
1、大声哭
哭的声音很大,影响到他人,伴随有眼睛红、面红等现象,发生地点及时间不定。
2、哭泣
哭的声音很轻或几乎听不到,不影响他人,伴随有眼睛红等现象,发生地点时间不定。
3、默坐
把椅子搬到人不多的地方坐着或者坐着时面向无人或人少的方向,不参与活动,不关注他人活动,也不发出声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门口及窗口的方向)。
4、依恋老师
特别依恋某位老师,要牵老师的手、衣角、裤子等,老师走到哪里跟哪里,要求坐在老师旁边,要老师喂饭或陪着午睡等。
5、依恋自带物
主要是对自己从家中带来的物品(玩具、书包、书籍、水杯、照片等)特别依恋,长时间地将这些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怀里、挽在手臂上、抓在手里或紧贴自己放着。
【爸妈不见了就哭闹,6招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相关文章:
克服孩子的学习焦虑问题的方法08-12
如何帮宝宝克服陌生人焦虑症05-25
怎么帮孩子排解考前焦虑症05-27
帮孩子克服假期10个坏习惯05-09
教你如何克服考试焦虑09-22
焦虑症状怎么克服05-18
面试如何克服紧张焦虑08-02
面试如何克服紧张焦虑07-24
怎么帮孩子消除开学焦虑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