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我们心中的大象

时间:2022-09-23 09:04:16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学与生活:我们心中的大象

  《心理学与生活》揭示的其实是世间万物的产生必有其原因, 只有找到根本的原因,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与生活:我们心中的大象,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学与生活:我们心中的大象

  心理学与生活:我们心中的大象

  乔纳森.海特把人类心理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我们分裂的“自我”,就如同大象与骑象人。大象显然是一只动物,而骑象人具有理性。骑象人手握缰绳,可以指挥大象前进、停下或转弯。从骑象人的角度说,大象许多时候都是“自动”的:比如到了悬崖边,它会因为害怕而自动转弯,无须你控制。但这种“自动”并不是为骑象人而存在,它有着自己的主张。骑象人只有在不和大象的欲求发生冲突时,才能轻松指挥大象。如果大象真要做什么,很难拉得住它。

  大象是我们感性的一半,它在意识之下自动运行,并产生各种情绪和直觉——就像一套自动化处理系统;骑象人是我们理性的一半,他在意识层面运行,具有计划、逻辑和自控能力——就像一套控制化处理系统。

  我们以为是骑象人在引导大象,其实是大象引导着骑象人。比如在面对选择时,若有两三种我们一眼看不出对错得失的选项,骑象人可以运用理性,作出分析和决策。但生活并不是这样一张试卷,我们常常要面对无数种可能性:现在该做什么?下一句话说啥?衣服要选哪件?上豆瓣要看哪里?如果每一个可能的选项都交给骑象人一一分析对错,他非得死机不可。而大象随时自动评估种种可能性,进行超高效筛选和判断,于是我们有了喜恶。我们大部分的心理历程都是自动发生,无需理性去关注和思考。而理性只有在充满感性的脑中才能正常运作。所以,是大象带着骑象人走,而骑象人帮助大象变得更聪明。

  大象的语言很简单,就是喜欢或不喜欢。比如我们在作审美判断时,大象喜欢就是美,大象不喜欢就是丑。你若问我为什么觉得美?骑象人就开始编理由:你看这个色彩多么圈圈,线条多么叉叉……但是说实话,骑象人并不太清楚大象为啥喜欢。他只是抓住自以为的重点,以某种自以为体面的形式对大象的判断诠释了一番。

  人们在作道德判断时,其实也差不多,谁对谁错是大象的感觉在先,然后骑象人再想出一套合理化的说辞。简而言之,大象喜欢就是对,大象不喜欢就是错,你问为什么?骑象人又开始瞎编了。比如A说:我跟她在一起七年了,但没有结婚。B说:你这就不对了啊,对她太不负责。A说:她也没打算结婚。B说:什么啊,你们真是把感情当儿戏!A说:不,我们感情很好。B说:肯定有哪里不对……哎,你们父母没意见吗?即使A驳倒了B的每一条理由,B也不会服气,因为他的大象早已决定了对错,而那些理由不过是骑象人找来的辩词。

  大象总是大大咧咧地发出指示,比如“老子要吃香蕉”、“楼主傻不解释”,骑象人则充当大象的顾问和辩护律师。但骑象人不能事事纵容大象,本着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他时常要对大象说NO。假如你面前有一块巧克力,大象说我要吃,骑象人说不许吃,双方就开始僵持。这时的大象是一个可怕的对手,它的欲望自发而不息,骑象人的意志力却很费神,就像使用肌肉一样,过一阵就累了。当骑象人稍有松懈,大象已经剥开巧克力塞进了嘴里。那么骑象人该如何应对呢?废话,当然是不要让巧克力出现在大象眼前。

  虽然骑象人的力量较小,但在大象离刺激源较远的时候,他更容易控制局面。所以骑象人可以预先采取制约措施,避开刺激,也就是避免与大象正面冲突。比如去超市的时候绕开零食区,准备考试的时候屏蔽豆瓣,约会之前打个飞机,去赌场不要带信用卡,等等。此外,还可以想办法分散大象注意力,或把诱惑与恶心的事物联想到一起。高超的骑象人,通常靠的是技巧,而不是跟大象比力气。

  除了技巧,我们还需要时间。大象的喜恶是由每个人的先天倾向与后天习惯培养而成,若想要改变,只能做长远打算,一点一滴地重新训练大象,直到养成新习惯——也就是创造新的自动化处理程序。不然老是人象交战,很累的。

  当我们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也要知道,你面对的首先是一头大象,然后才是骑象人。前几天我在豆瓣看到有人说:“掌握了一个社交技巧:如果准备和某友邻讨论问题,要先点赞,再留言,这样就能在友好的气氛中对话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你先给对方大象喂了一个香蕉,于是大象为你营造了正面的沟通情绪。类似的例子,当你要向对方讲一个道理,如果这个道理在某种程度上与对方的主张吻合,那么你可以用“你是对的”来开头(香蕉),对方就会抱着放松、接纳的情绪来听你要说的话。即便后面你提出了一些批评,对方也不至于太反感。

  反之,如果你一开始就惹毛对方大象,可能说什么都没用了。大象如哨兵一般搜寻着各种威胁,你说话的时空、身份、外表、神态、语气和字眼,对方情绪在一瞬间就会做出反应,此刻理性还没来得及整理出你到底说了啥。比如,你的说法方式流露出优越感,对方大象马上发出警报:注意!面子受到威胁!于是进入防卫状态,骑象人接到报告说你是个烂人——脑中的杏仁核将负面情绪向上传递到额叶皮层,骑象人被导向负面思考,这时他可能和大象同仇敌忾,开始帮大象寻找你的错误和恶意,以证明你确实是个烂人——负面思考又向下唤起更多负面情绪。那么不管你说什么,都显得“别有用心”了。特别是中国这种高语境文化下,大多数交流关键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如果想要和骑象人说理,就别激怒大象,哪怕你是对的。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你想要煽动大象,就别跟骑象人说理。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广告,优秀广告都是给大象看的。假如我要宣传手表,就得找个高端大气的帅哥戴着它,用画面让你感受一下:“这是上等人的选择”,而不会长篇大论跟你的骑象人解说我有啥功能、设计多么合理,性价比又有多高。如果我要说点什么,那一定是对大象喊口号:“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生活艺术唯你独尊”、“just do it!”

  真正技艺高超的骑象人,不仅懂得驾驭自己的大象,还能用大象的语言驱使别人的大象。就像埃里克.霍弗所说:领袖必须是个现实主义的务实者,但说起话来,又得像个理想主义的梦想家。

  【拓展】《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碰到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也有可能会碰到莫名其妙讨厌我们的人,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偏见产生呢?

  刚刚阅读完了《心理学与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偏见。文中指出,偏见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一种习得性的态度,它包括支持这种态度的消极情感(厌恶)和消极信念(刻板印象),以及逃避、控制、征服和消灭目标群体的行为意向。如果一个人在面对证明他是错误的证据面前,还不愿意对自己的信念加以改变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一般来说,人们会对那些不属于他们同一“群体”的人,人们很容易表现出偏见。表现出较高偏见的人在做出谁是属于哪一类人的判断时更细心。那些在一致性趋向量表上得分较高的人更倾向于赞成这样的观点,如“当我遇到某人时,我倾向于注意我和别人之间的共同点”,他们不赞成像“我能通过一个人的性别来了解他的许多特点”的这种观点。这样看来,一些人似乎有一种能去克服内团体和外团体偏见倾向的本能。

  人们倾向于忽视与他们以前观点相矛盾的信息,偏见很容易产生却很难消除。研究表明,要克服偏见还必须促进在追求共同目标时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心理学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消除全部的偏见,然而他们确实在一些小的方面提供了消除偏见不良影响的方案,这需要时间但很有效。研究表明,社会分类将陌生人变成了一个有着内聚力的小组,使得人们对自己组内成员比对组外成员有更积极的态度。偏见能通过追求共同目标来减少。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不同组的成员之间产生了友谊时,偏见就会减少。

  我们经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上那么多人,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类型的人都有。亲人也好,同事也好,朋友也好,我们尽量不要与周边人产生摩擦,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尽量着眼于彼此的共同点,有不一样地方的时候,尽量看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偏见也就没那么多了。对于家而言,家和才能万事兴,对于同事而言,平时和和气气的,工作中办起事来才能更加的顺利,对于朋友而言,多一个相处很好的朋友,也就等于多了一条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也会倾囊相助。

【心理学与生活:我们心中的大象】相关文章:

认知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04-09

颜色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微妙应用10-28

心理学与生活03-24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06-19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11-03

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12-20

【荐】心理学与生活心得11-12

【推荐】心理学与生活心得11-12

【热】心理学与生活心得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