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为什么会带来快感

时间:2024-10-09 23:51:00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欺骗为什么会带来快感

  几年前,住在休斯顿、30岁出头的玛丽·安(MaryAnn)和德鲁·西拉吉(Drew Szilagyi)夫妇做了次常规体检,他们不必等待医生打电话通知血检结果。只消两天,银行家西拉吉先生就能登陆网站,仔细阅读他的体检报告。他长舒一口气——一切正常。

  可是当西拉吉夫人,一位高档厨具销售员,也上网去查自己的结果时,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倒是一条留言在屏幕上闪烁:联系医生。

  她身体里的小警报旋即铿锵作响。

  当天她就给医生留了4条留言。均无回复。第二天,有家族乳腺癌史的西拉吉女士恳请接待员帮忙。接待员抽出了她的病例并告诉她:“我不能告诉你到底怎么了,不过我觉得你没必要担心。”

  现在,西拉吉夫人既愤怒又害怕,她依旧惴惴不安。第三天,医生的护士打来了电话——究竟是什么结果如此神秘,让她纠结不已?

  西拉吉夫人最终发现,她只是有点儿缺乏维生素D。

  “多晒点儿太阳,吃点儿好的——就这些,搞得我那么大压力,”现年35岁的西拉吉夫人说。

  每个病人都经历过重要检查后的焦心时刻。医生时常对病人的焦虑视而不见,直白地传达坏消息,不及时打电话通知,甚至能把体检报告整个弄丢。

  随着医院将病例上传到网上以及州法规的放松,很多病人无需等候医生来电就能快速通过互联网和应用程序从化验室直接获得诊断结果。而2012年年底之前,新的联邦法规也许能将此项权利授予所有病人。很多专家担心让体检报告如此唾手可得会造成严重后果:病人愈发不明就里、被大量不知其意的信息搞得手足无措。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调查,2007年全美共做了大约68亿次化验,在当时可提供4000多种诊断性测试,并有1420例疾病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

  有研究证明等待体检结果给病人带来的焦虑是不可小视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做过乳腺癌活检的病人、不孕不育病人和进行了基因检测的病人等。结果显示,单是心理压力一项,就能延长康复时间、恶化药物副作用。同时,它也给病人家属带来了严重的精神负担,特别是对于成员处理问题方式迥异的家庭而言——比方说,某个家庭成员特别乐观,而其他人倾向于做最坏的打算。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温斯顿-塞勒姆的维克森林浸会医学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er)进行的一项探索性研究于2012年春天发表在《美国放射学会会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上。研究发现,80%以上的病人表示自己更乐意在三天内从网上获取结果。无论医学术语有多么晦涩,也要好过等上一周甚至更久让医生来解释。2012年9月底,该医学中心的病人可以在医生签字后三天直接读到检查结果,有些情况下还可能更快。

  “一旦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你就可以开始着手规划了,” 在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任教的放射医师埃尔维拉·V·郎(Elvira V. Lang)说。她曾研究过精神压力对等待活检结果的病人体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她说,知道结果之前,你可以想象最坏的结局,“但你无法对下一步做打算。”

  尽管有些检查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得出结论,但很多高成本检测,像病原体培养或组织培养,仍要几天甚至几周时间。2011年12月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发表了关于病人直接获得检查结果一文的哈迪普·辛格(Hardeep Singh)医生认为,医师们在反馈信息这方面做得不怎么及时。

  辛格医生是休斯顿退伍军人事务研究中心(Houston Veterans Affairs Research Center of Excellence)医疗质量项目的主管。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很多研究都发现,被医生延误或压根没有通知给病人的异常检测结果高达36%,包括暗示了恶性肿瘤的诊断。

  他说,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可靠的跟踪系统,而一个忙碌的医生基本上一周能拿到几百份检查报告。

  自2003年起,病人就得到了30天内从医生、医院和医疗保健项目获得个人病历的权利。不过进行绝大部分检测的化验室除外,他们必须将结果报告上交给医生。

  现在有7个州允许实验室直接将结果提供给病人,7个州要求须有医生同意,23个州对此保持缄默,其余13个州要求实验室的报告只能递给医生。不过,一项正在审核的新提议可能对联邦健康隐私法规作出调整,即允许所有病人直接从实验室索要检测结果,30天为上限。

  更快捷地获得结果就能减轻焦虑么?抑或是,缺少了医生的背景介绍和专业解释,此举将引发病人更严重的焦虑,甚至是错误的信心?

  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al Center)巴克斯鲍姆临床规范研究所(Bucksbaum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的研究员贾森·波斯顿(Jason Poston)医生对此举的感觉称得上五味杂陈。

  “对于病人来讲,他们是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波斯顿医生说,“但任何异常都会用红色或粗体字标出,有些是随机的,有些不代表你生了什么大病。所以当信息太少或来得太迟时你会焦虑;信息太繁杂又来得太容易时,你还是会焦虑,因为你应付不了了。”

  体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持续增长。很多检查结果确实指出需要对病情做出重要干预。而对于仅仅暗示统计学上的可能性的那些结果,可做进一步的测试,也可模棱两可地“继续观察”。这类结果所需的精细、复杂的解释,通常与一个普通病人首次读报告时理解的意思相去甚远。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允许病人直接获取体检报告,医生和实验室应当确保为病人提供相应信息,帮助他们理解报告上的数字——同时医生需要立刻予以跟进。

  身为重症监护专家的波斯顿医生,让医学生们在进行检查之前就教病人如何理解检查结果。他告诉学生:病人应该对结果能说明和不能说明的问题抱有较为现实的预期,以及为什么有些检查需要花一定时间来分析。如此,不仅病人的焦虑能有所减轻,波斯顿医生说,医生在病人护理中作为关键引导人和合作者的角色也加强了,甚至是应病人需求参与重大决定的举措也更被支持。

  波斯顿医生补充道:充分知情、情绪镇定的病人亦更能接受体检结果、手术和用药,进而改善预后。但是,医生照顾病人的心理需求是要花时间的,而他们又不能为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收费。波斯顿医生说:“我们的医疗系统怎样才能既满足病人所需、又能长期盈利呢?”

  那位来自休斯顿、被网上的结果吓得够呛的西拉吉夫人曾经历过两次麻烦的怀孕。那时候,她还无法直接得到体检报告,所有结果都是由一位遗传专家仔细讲解给她的。

  与众不同的经历使她得以通过新旧不同渠道理解重要的医学信息。

  她31岁时第一次怀孕。在做前三个月例行超声和血液检测时,筛查实验发现了异常情况:胎儿患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的概率为1/191。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School)产前遗传咨询项目主管珍妮弗·M·霍斯科韦茨(Jennifer M. Hoskovec)医生与西拉吉夫人见了面。西拉吉夫人决定做羊膜穿刺,她知道这样做可能对胎儿有危险。

  做手术要等两周,结果出来还要两周。西拉吉夫人紧张的不得了,又是偏头痛又是吃不下饭的。霍斯科韦茨医生对此进行了干预。她试图用提供不偏不倚的信息的方式打消西拉吉夫人的担忧,而且她并没有将这种焦虑当成小题大做而忽视。“怀孕确实压力大,”她告诉西拉吉夫人。担心和害怕都是正常的。

  终于,霍斯科韦茨医生带来了好消息:肚子里的男婴一切正常。第一次筛查是假阳性结果。

  然而,第二次怀孕时,西拉吉夫人的三个月例行检查又出了状况。她再次做了羊膜穿刺。

  霍斯科韦茨医生打电话告诉她:在一些胚胎细胞里,10号染色体的一小段片段丢失。这种变异也许是正常的,她说,但也可能意味着危险。

  怀孕18周时,西拉吉夫人第二次羊膜穿刺。“我担心极了,充满自责,”她回忆道,“我丈夫觉得风险不大,但我不行。我怎么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能扮演上帝,想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我刚刚对肚子里的孩子都做了些什么?”

  后来,霍斯科韦茨医生电话告知西拉吉夫人:她会如期产下一个健康的女婴。

  在西拉吉夫妇居住的德克萨斯州,病人可以直接得到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前提是需要征得医生同意。不过如果新修订的联邦法律生效——在2012年下半年,可以删除这个先决条件。

  整个美国的病人和提供体检报告的人都将面临着如何应对这项新法规的问题。理解检查结果的责任会不会从医生转嫁到病人身上?医生如何确保病人明白网上看到的报告?医生怎样处理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病人紧张兮兮的电话求助?

  理论上,毋庸置疑,病人应当尽快得知结果。然而,在等候过远多于她乐意记住的信息后,西拉吉夫人觉得有时专家的讲解要比及时获悉结果更重要。

  “如果你只做了普通筛查,上网看报告很好,减少等待时间。”她说。

  要是当时她在网上读了自己的第二次羊膜穿刺报告呢?“我绝对崩溃了。”她说:

  “我需要珍妮佛,需要她的知识和经验帮我渡过难关。”

  小准备应对大局面

  当病人等待结果时,焦虑逐级升温,而时间变得极其缓慢。不过专家说,病人完全可以夺回主动权。

  从体检前开始准备:

  由于恐惧会阻碍人们回忆当时与医生谈过些什么,所以应当做笔记。如果可能,带个朋友去,帮你记录一些可能漏掉的细节。

  检查前可以提的问题:

  这个检查的结果准确性有多高?有什么不足?

  出结果要多久,为什么那么久?医生会打电话通知,还是应当由我打电话过去?

  如果需要我自己打电话,那么什么时间、问哪个人最好?

  医生建议我在网上阅读检查报告么?

  最为忐忑不安之时,“很多人都会尽量往坏的想,”在西奈山医学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任教的心理学家盖伊·H·蒙哥马利(Guy H. Montgomery)说:“因此当他们拿到报告的时候就可以说‘我早知道会这样。’或是——彻底放心了。”

  最纠结的人可能会顽固地抱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地直视可能刚发生的最坏情况,没准儿这个最坏情况自己就眨眨眼睛溜走了,然后就只剩好消息了。

  “担心有用吗?”蒙哥马利医生说他会这样告诉病人:“如果你需要一天时间大哭一场,可以。但如果担心使你都不能自理了,我们就得找个别的解决办法。”

  专家说,病人还可以使用他们在其他高压事件中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比如自我催眠和瑜伽。很多病人都感觉祈祷能令人安心。

  还有些人让自己保持忙碌而不必深陷焦虑。很多人避免无助感的办法是帮助别人。或者干些自己特别享受的事情来击退担心。(疯狂购物,有没有人这样做?)

  若是焦虑导致了严重后果,有人建议用药物治疗。教医务人员如何减轻病人压力的埃尔维拉·V·郎医生认为最好还是不要吃药。

  “你服了药以后,不能开车,不能操作机器,不能细致地整理文档,”她说,“我强烈建议病人们做深呼吸,吸入正能量,呼出没用的负面想法。”

  蒙哥马利医生则认为,人们对意志力的评价过高了。“有人会说‘坚强点儿!’”他说。但是等候重要体检结果“是个不寻常的经历,是生活中的大事。寻求帮助是理所应当的”。

【欺骗为什么会带来快感】相关文章: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快感03-14

抱怨会带来灾难06-26

教育孩子的快感原则和现实原则10-23

自贸区会带来哪些便利10-24

为什么我们会哭01-08

为什么硬盘会损坏08-01

航班为什么会延误06-27

为什么纹眉会失败06-02

电脑为什么会黑屏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