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读书笔记
《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主要介绍了关于童话故事对于孩子的影响。《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读书笔记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是一本厚达475页的书。
作者布鲁诺·贝尔特海姆是美国心理学家、儿童自闭症经典研究的发起人,在心理学界与童话研究界均享有盛名。
他1903年生于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著有《空虚的堡垒》《梦幻的儿童》《爱得不够》《与母亲们的对话》等。1977年《童话的魅力》一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奖。1990年去世。
1、解决了一些困惑。比如:
为什么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好书?
第3页中作者说:当儿童阅读或者聆听的故事空洞无味时,他就会感到读书识字可以丰富他以后的生活这一说法是空洞的许诺。这些儿童读物最遭糕的特征就是它们骗取了儿童应当从阅读文学作品中获得的东西:接近更深的意义和在他的发展阶段对他富有意义的东西。
为什么有些故事会特别吸引孩子?
同样是第3页,作者说:一个故事要真正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就必须给他带来欢乐,激发他的好奇心。为了丰富他的生活,故事还必须激发他的想象力,帮助他发展智力和澄清感情:使他的忧虑与志向相协调,完全认同他的困难,同时提出办法解决烦扰他的问题。总之,它必须同时涉及他人格的所有方面一这从来没有小看儿童所处困境的严重性,相反,充分认同这种严重性,同时增强他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
为什么童话故事有巨大魔力?
第5页中作者说:(童话)它们以一种儿童不知不觉就能明白的方式谈论他们严重的内心压力,而且丝毫没有轻视成长所必定经历的最重要的内心斗争,为孩子暂时和持久地解决紧迫困难提供模式。
为什么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总是非黑即白,性格简单如简笔画?
这与儿童的体验有关。
在第110页及111页,作者说:在俄狄浦斯冲突阶段(大约三至六七岁)后期以及以后的时期,儿童时时刻刻都处于矛盾情感的漩涡当中,体验到内心的爱与恨、愿望与恐惧的混乱情感,不能把握自己身上发生的矛盾状况:他感觉自己是懂事的、听话的,同时又是邪恶的、叛逆的。
童话故事中一维的人物,有助于儿童理解这个人物的行为和反应。通过简单、明了的一项帮助儿童澄清复杂而充满矛盾的情感,从而使它们各自归于独立的所在,而不是搅成一大团乱麻。
弗洛伊德甚至发现,要从那些共存于我们内心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充满矛盾的混合体中发现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为人格的各个独立的方面建立象征物。他把这些方面成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对于成人都是如此,所以对于孩子,更是需要将各种矛盾简化成简单的人物,使儿童能够体会和感受。
为什么一般来说童话故事总是happy ending?
作者一直在反复强调:童话故事清楚地表明,尽管有艰难险阻,一个人是能够获得回报、过上幸福生活的——只要他敢于面对充满危险的头正,而没有经历这一斗争,他就绝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由于童话故事必定有幸福结局,儿童用不着对她无意识中出现的与故事内容相吻合的情形感到害怕,因为他知道,无论他从中发现了什么东西,从此以后他都会“幸福地生活下去”。
为什么一家两个或者三个孩子总是性格差异特别巨大?
通常一家中两个或者三个孩子,往往意味着未得到整合的人格。
而通常最弱小的那个,代表着儿童对自我的认识。
为什么总是有一个凶恶或者残忍的后妈?
凶恶或者残忍的后妈,实际上是母亲形象中“坏”的那一面。
按照儿童体验事情的方式来看,尽管母亲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有求必应提供一切的保护着,但是如果她突然变了,拒绝给予孩子所渴望的什么东西,她也可能变成一个残酷无情的继母。
幼童有时候需要把他们心目中的父母裂变成慈祥善良和充满威胁这两个方面,从而感受到来自前者的全面呵护。
童话故事中的坏继母,可以使孩子宣泄对于坏继母的愤怒,而不损害亲生母亲的慈爱深情。
2、粗浅地知道了一些“心理分析”的方法。
还没有好好的整理一下。
如果有时间,希望能整理一下相关要素,再借用这些方法(或要素)来解读一些以前读过的图画书或少儿小说。
3、进一步了解“阅读”的意义
一个人的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的人,都可以从通话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力量。
【《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童话丑小鸭的读书笔记07-20
关于安徒生童话的读书笔记10-14
夏洛的网童话读书笔记09-11
初二的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10-14
格林童话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11-10
格林童话的读书笔记(精选9篇)11-10
《格林童话》的读书笔记(精选17篇)11-10
格林童话的读书笔记(精选20篇)11-02
《格林童话》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11-01
《格林童话》的读书笔记(通用13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