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下面我们来看看学前儿童心理学书籍,仅供大家参考!
学前儿童心理学书籍
1、《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这本书主要针对3~8岁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和“问题”,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成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家长找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且给予专业的方法指导。
3~8岁是孩子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独立、自由。孩子的这些要求,如果家长没有注意,或者不加理会,孩子就会出现诸如暴力、反抗、叛逆等等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家长如果简单地加以压制的话,必然会遭遇孩子更大的反抗,更加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
所以,3~8岁孩子的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需要做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原因,运用科学的办法加以引导,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
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如果你的孩子内向、胆小、敏感、害羞;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尝试,不能融入新的环境;如果你不知怎么纠正孩子的性格弱点,完善孩子的性格;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它将帮助你:
1.了解你的孩子,读懂他的内心;
2.认识幼儿心理发展曲线,引导他的成长;
3.学习符合儿童心理学的教养方法,科学育儿;
4.借鉴成长心理学方法,纠正孩子的成长偏差。
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有一个懂教育的母亲。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谁对0—6岁阶段的孩子影响最大呢?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父母一职比任何岗位都重要!没有谁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岗前培训”和学习,否则你就只能把孩子养活、养大。
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A.注重案例,而且是作者自身的案例。书中记录了超过240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这样读起来显得有趣而不枯燥。
B.引入文学的创作手法,如哲理小品文字一般,通过叙事一件小事,让人领悟到某个育儿道理。
C.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作者是一位真正把教育融入到生活小事中的细心妈妈,而这些生活小事,是每一个家长都有可能遇到或经常遇到的。在和孩子的亲身相处过程中,作者几乎记录和发现了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非常好的家教契机,作者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为我们培养孩子,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标本式的案例集合,有很强的实用性。
4、《爱在左,管教在右》
本书中写到“我以理性的左脑,作为受过专业养成训练的心理治疗师的身份;以感性的右脑,作为一个看见儿子健康成长的母亲的身份,谦卑地述说我的教养理念。由此诚挚地希望,因为我的分享,而为许许多多的孩子,带来更宽松而美好的成长经验。”
金韵蓉老师是一位心理学家,尤其擅长芳香疗法,同时她也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的妈妈,有一颗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温暖而又充满力量。
这本是延续了金老师以往细腻、感性的'文风,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解析孩子的心理,诠释有效的教子方法。书中内容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碰到的普遍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还穿插了有趣的能量色彩学和芳香疗法。
5、《你很重要——破译青少年健康成长密码》
“人们都固执地认为孩子们是美好而单纯的,其实,并不总是这样。就像一条鱼,对于它一生相依为命的水,又能了解多少呢?孩子对痛苦的体验甚至比成人来得更丰富、更强烈、更沉重……”这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创作《你很重要:破译青少年健康成长密码》时的有感而发。而如何破译青少年成长的密码,毕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了12个有针对性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最能使他们放松的游戏中,不自觉地敞开心扉,流露出心底最真实的自我。《你很重要破译青少年健康成长密码》里看似简单的游戏,却充满着深入浅出的智慧导引,让青少年朋友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能够战胜各种心理问题,发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
儿童心理学研究法
1、观察法
瓦龙认为,儿童心理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观察法,并且正是依靠这个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观察法是反映客观的方法,但是也极易混入主观因素。为了全面而确切描写,观察时就要有所选择,同时也要使用“参考体系”,即那些能加以说明并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体系相配合的现象。另外,他还要求观察者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方法要结合观点。只有正确的观点,才能保证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2、实验法
瓦龙认为,对3岁前的儿童不能使用实验法,因为实验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观察法。为了便于观察而改变儿童生活的自然条件,会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不自然的变化,这样做毫无疑问是得不出正确的结果的。他认为在有的实验中,可以不改变对象而只改变观察的工具,这就是把观察法和自然法结合起来,即自然实验法。
3、临床法
瓦龙指出,临床法在处理病态心理的儿童时,可以根据结果来倒推原因;研究病态儿童的某种典型行为。就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机能的发展速度。临床法有助于诊断发展不正常的儿童,预料他们能够适应哪些生活,并且在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导上,具有重要意义。
4、测验的统计法
瓦龙认为数量上的统计虽然有局限性,但可以运用。在统计任何一个心理特征的数量时,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仔细观察。如果是进行智力测验,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要把儿童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利用统计法来补救测验法的不足,进行一些核对和校正。在瓦龙看来,测验和统计法对分析个别心理特征或许可以作出某些贡献,但对于综合地表现一个人的心理整体,则是无能为力的。
应当指出,瓦龙的研究方法,其特色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统帅其方法的观点,即在运用研究方法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现实的不断形成的及其变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客观现实的本质。因此,瓦龙坚决反对在研究儿童时与其周围环境相脱离,也反对A·比纳制定“发展的阶梯”,只从智力和单纯数量方面去研究儿童的做法。
儿童心理学分析
一、存在严重自卑自闭症状
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一般人的不同,非常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也逃避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盲童、聋哑等本身有交流障碍的孩子,他们总是因为自己交流上的缺陷而逃避和别人相处,长期以往他们就难以融入社会,很难和别人交流沟通,然后就表现出一些自闭症的症状。
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在当今社会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非常重要。重点是对师资队伍进行心理健康和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打造出有爱心、有耐心并且有教学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用爱感化学生,用寓教于乐、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
2.引导特殊儿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特殊儿童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是由自身认知能力和调适能力不足造成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比如“特殊儿童怎样正视自身缺陷”这个问题,有些融合学校的教师鼓励普通学生不要嘲笑和歧视特殊儿童,不要用“聋子”、“瞎子”、“白痴”等字眼来称呼他们,这固然对特殊儿童是一种保护方式,但是也应该引导鼓励特殊儿童正确地认知自己在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勇敢地使用助残仪器、配合教师、医生等的训练,才能勇敢地去接触社会。正如周婷婷在“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中”所说“: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健听人世界里,这20年来,从意识到自己是聋人,到忘记自己是聋人,再到面对自己是聋人,最后到忽略自己是聋人、同时也正视自己是聋人,经历了一番颇为矛盾、痛苦的心理历程”。
3.要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对待特殊儿童。(1)用爱心抚慰特殊儿童受伤的心灵。对待特殊儿童的爱心要时时刻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爱护关心学生并不需要说多少大道理,有时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能表达对特殊学生的关怀、肯定、鼓励,使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实际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班内每个特殊儿童的性格、思想,并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差异和每个孩子本身的缺陷,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综合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每个特殊学生身上的长处,不吝于给他们的任何细小进步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进步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2)用爱心感受特殊儿童敏感的心灵。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特殊孩子的心灵都比较敏感,任何人、事、物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反应。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需要能够时刻洞察到特殊学生的每一个内心的变化,用爱心来体会他们的内心情感。并利用现实中的具体实例、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引导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判断和应对各种事件。(3)用爱心理解并感化特殊儿童叛逆的心灵。特殊儿童由于自卑而敏感的心灵,容易有叛逆的倾向。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并经常以鼓励、表扬的话语,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就感。还要充分理解他们身体或心理事实,不因他们本身的缺陷阻碍学习而责怪他们。比如有些在听力上存在障碍的儿童,他们听课主要依靠视觉等感官,使得他们眼睛等器官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进度比较慢,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教师只有认识并理解了这些,才能从他们实际情况入手,为他们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有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设计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体验、合作和自我反思的活动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能力教育融入到科学的文化知识教学中。促使学生尽可能直观地感受和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为特殊儿童创造出轻松、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这对帮助减少特殊儿童的自卑、厌学、敌对等情绪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5.注意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所有的特殊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让特殊儿童更好地生活和适应社会,所以需要注意将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不但设置各种教学活动来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在学生住宿或家庭中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特殊儿童才能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主动自发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实际情况。
三、结束语
最近几年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关注,使得教育质量和教学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进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更要用爱心、耐心给予特殊儿童心理上的关怀、理解,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充满爱的、积极向上的环境,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同步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书籍】相关文章:
儿童心理学的书籍08-19
小学儿童心理学书籍08-19
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08-27
《学前儿童心理学》推荐09-05
儿童心理学书籍:《儿童心理学手册》09-14
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籍08-19
儿童心理学专业书籍08-19
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08-19
儿童心理学书籍有哪些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