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女性形象广告误区
纵观各种媒体广告中的人物形象,其中塑造的最多的莫过于女性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促销和审美价值。但我们看到,大多数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定位极不恰当,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性形象广告误区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女性形象广告误区
误区一:女性形象的客体化
广告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应是广告整体创意与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她与广告的主题及所要宣传的产品大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或是产品的使用者、购买者,或是推荐者,而绝非风马牛不相及的无关之物。因此,女性形象出现在广告中,不仅应该以女性的魅力实现广告所追求的瞬间注目效果,而且应该传达出足够的商品信息,加深消费者对所要宣传的产品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近几年来广告存在的一个普遍性偏差是——根本不顾产品本身的属性和使用对象是否与女性有关,动辄以女性形象作为招徕物。在酒类广告中,经常出现的画面是酒瓶加美女袒胸露背的形体特写,或者是设置一个豪华的宴会场面,让穿着时髦礼服、富有诱惑力的女角端着酒杯,周旋于一大群男性中,引起注目与惊羡的焦点自然不是酒。
在一些轿车广告中,傍着轿车乃至极不雅观地坐在轿车上的多是外貌美丽的女性。上海曾举办过一次大型的国际名车展览会,展览其间的除豪华的轿车外,还有就是无休止地在轿车边上摆弄各种姿态、比轿车更招人的女模特。此外,与前些年挂历和卡拉OK碟片全部变成女性的澡堂或游泳池的现象一样,在一些与女性相去甚远的商品广告中,也不断出现刻意以女性三点式泳装形象抢人耳目的广告画面。
诸如此类,女性形象在广告中完全是作为客体和对象:即观赏物的方式被表现的,除形象与外壳,毫无主体的生命力。其容貌与形体之美仅具观赏价值和装饰性意义,与同时被观赏的广告产品并无二致。因此她可以如花瓶随便装点在任何商品广告中。而观赏的主体,也即广告的宣传对象则大多是男性,把女性客体化、物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特别是男性消费者的注意力。
对女性形象作如此利用和描绘,传统文化中那种把女性视作客体、视作男性审美对象,物化为“如花似玉”,可摘之采之、攀之折之、弃之、把玩之的意味也就隐然可见了。
而这种任意物化女性形象并使其成为整个广告焦点的技法,不仅没有增强广告效果,反而造成了广告所宣传的商品与传递信息手段之间的某种隔离,把消费者的注意力从商品身上拉走,使他们在第一时间内注意的不是商品,而是美女,并最终使广告处于一种低信息的无效状态中,其最本质的功能难以实现。
误区二:对女性传统角色定位的强化
在中国,传统的男女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家庭几乎是专为女性而设的特殊强制系统,它具有显而易见的性别针对性和性别专制意味。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被认为是女性的天职。
这种传统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在女性为寻找自我和自我价值、为获得男女平等作出巨大的努力之后,日益被冲破,女性不再受困于家庭和家务,其角色定位的变化已成现实。然而广告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却很少带给我们这方面的信息,反而依然把女性置于传统的观念体系中,让其继续承担传统所定义的家庭职能。
在那些固体饮料广告、食用油广告、小家电广告、洗衣机及洗涤用品等广告中,广告设计者是如此自然地把女性塑造成乐于做家务,惯于照顾、服侍别人的角色。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出现在这些广告中的男性却很少参与家务,他们一个个悠悠然地不是在听音乐、看报看电视,就是在和儿女嬉戏,其角色定位多为旁观者、享用者、被侍候者。
在“老板牌”吸油烟机广告中,一个女性忙于做菜,一群男子说笑着享受劳动成果;在“梦神”床垫广告中,出现了男性舒适睡大觉,醒来即有女性端着托盘,“服事于夫”的细节描绘。这些广告对女性传统职能的强调,传统行为模式的框定,如出一辙。这绝非单纯表现技巧上的雷同,而是反映着深层文化心理上对女性传统家庭角色定位的普遍认同。
与此同时,广告对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描述也存在着明显的贬抑倾向。现实生活中,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只有男性占有的职位或从事的行业现在已有了女性越来越普遍的参与。
女性自身对其发展的期望也是多元化的,几乎每一阶层、每一类别的职业女性对当代女性形象的选择和描述都不是单一的。然而广告中出现在职业环境中的女性,其经济身份及具体行为,却依然多为传统女性特质的延伸,所从事的职业很单一,且大多与传统的文秘工作相关,抑或是服务性行业。
一些广告中步入画面的女性不是来提醒总经理“别忘了吃药”,就是来告诉“谈判的时间到了”之类的事,本质上还是以服侍照顾他人为主。而享受此等服务的都是男性,他们都被塑造成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的人物,女性则似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附属于这些男性领导的配角,很少是作为权威者、领导者的形象出现的。
这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两性刻板印象的一种夸大和强化。这种性别角色被定型的倾向在一些招聘广告中暴露得更为显著,许多招聘广告要么拒聘女性,要么职业层次很低,有的则专门招聘年轻女性且条件苛刻。
有一广告声称:“诚聘女秘书一名,月薪3000元”,要求其有“出色的面容、姣好的身段”。女性的社会角色、地位受歧视被贬抑的倾向在这些广告中是显而易见的。从中或隐或现、有意无意地暴露出的还是“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世俗观念。
误区三:利用女性传达色情意念
广告宣传中对女性形象的损害与污辱莫过于把女性单纯当作一种“性”对象,进行肆意描绘与演染,借此传达某种色情意念,以迎合社会上一些人的低级趣味及追求感官刺激的阴暗心理。
在一些商品的名称商标、店名招牌、广告语中,充斥着那种把女性视作男性玩物、视作性对象的陈腐观念。白酒名之曰“二房佳酿”;店名悬之以“孙二娘黑店”的牌匾;酒楼制作“老娘豆腐”,并堂而皇之地以“老娘又白又嫩”,“男的受不了,女的挡不住”这种刺激感官、令人作呕的词句来推销;更有甚者,为求新求奇、媚俗惑众而丧失起码的社会良知,以“泡姐”来命名儿童食品。
这种用良知换取冲击力、注意力的现象在一些书刊广告及电影海报中表现得更为严重。近几年来,书刊以灰色、庸俗、污秽的语言加以包装已成一种通病。就连一些品味较高乃至一些文学名著,也被灰色语言“包装”得面目全非。如果作家地下有知,非再度气绝不可。
同样,一些电影院为招揽观众、增加票房收入,在电影海报的制作上也常利用女性作色情文章。根据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烟雨长河》,在上映时竟被海报概括为“妻子送郎上战场,丈夫送妻去当娼”,“喋血春风欲火人生,二十年代河上妓女风情画”,严重违背了原作严肃的内容、丰富的意蕴和健康的格调。
扩展资料:
女性广告的发展与现状
女性广告指的是以女性为广告表现主题的广告。自从广告诞生以来,女性就成为了广告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一)发展:从性暗示到被支持
(1)50到60年代,女性还未从传统思想中脱离出来
近代广告兴起的时间是在50年代,说起最早的近代广告兴起的国家肯定是美国,但即使是发展快速的美国,在广告兴起的阶段,仍旧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此时的美国正是经历了二战,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时刻,女人们还只想着相夫教子,男性产品的广告受众是男性消费者,女性产品的广告受众是能给她们买东西的男性消费者。因此,五六十年代的广告,女性被物化是常态。就连那时的中国,也逐渐披上了性暗示的外衣,许多男人受香烟广告的诱惑,忍不住购买。
(2)60年代开始,女性意识逐渐觉醒
从60年代开始,西方女性国家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美国建立了国家妇女组织,开展女性独立活动,一些商家也开始意识到女性地位的变化,性暗示的风格逐渐抓变为展示女子力量与独立的一面。比如1968年,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女性香烟,上面写着“我们特地为女人设计了这款香烟,因为她们生来就比男性强“。
(3)90年代开始,鼓励与支持女性
到了90年代,为女性发声的广告已经越来越多,女性不在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二)现状:尊重与肯定女性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女性广告在内容和形式上总体上呈现出对女性的肯定与尊重。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话语权,广告商们也更加认识到了女性的力量。
女性市场是正在进一步扩大但尚未完全开发的最大的、最具时尚性的消费市场之一,从长远考虑,女性消费者的加乘效应和逐渐形成的家庭购买决策地位,将带来比男性市场更多的获利空间。
有人称21世纪为“她”世纪,既是说女性身份地位的崛起,又是因为女性消费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新世纪新女性消费主义在女性主义之后悄然登场。国际广告协会主席卡·波尔说:“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正在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现在消费市场中女性的掌控力。
鉴于女性消费对整个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广告在表现过程中,寻找一种适宜的表现方式吸引女性消费者作出决策和行动,从而为女性消费者提供更人性化、更舒适、更方便、更完善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当代的女性广告在总体上呈现出对女性的尊重与肯定。
例如2019年年初,滴露在过年期间做了一波关于“松木妈妈”的形象宣传,推出了“爱,不妥协”的微电影。影片中的“不妥协”既有原则性母爱的不妥协,也有女性的不妥协,并提出“女性可以兼顾家庭事业”的理念,指出女性不是附属品。从中可以管窥现代女性广告对女性权利的一种呼唤。
现代女性广告的出路
美国营销大师赖兹说:“别担心你的客户不被注意,如果你不去注意你的客户,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去注意。”所以我们要像注意与我们最亲近的女性一样注意我们的消费者,否则,在“她”的世纪里,很可能广告费全部被浪费了都不知道为什么。路就在脚下,只要我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一切尽在掌握。
(一)正确定位女性形象
广告所借助的任何形象,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诠释产品的内在意义,都与产品或品牌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并以此来加强和拓展产品的附加意义和品牌精神及个性。
女性形象作为广告普遍采用的形象之一,企业和广告创作人员首先应该把产品与女性形象的共性和关联找到,并以此来创作广告,而不是借女性形象,用与性有关的东西来吸引受众的眼球。现代女性自信、自我、自恋、自强的性格,使女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向时代性、健康性、公平性方向发展,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善解人意、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将成为广告的必然趋势。
同时,这也是我们创意应该突出的、现代女性本来具有的时代形象,从而形成差异,打破同质化、恶俗化的现有女性广告创意格局。
(二)找到适合女性形象的独特创意
广告产品与女性形象的契合是创意的前提和关键。我们要展示令人信服的创造性和利益,而不是把女性形象物化、性符号化或者眼球化,要找到适合女性的独特创意,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价值创新和利益相关是创意的原点,而女性独特的心理特征则是创意的落脚点。我们的创意要达到教育消费者、驱动市场的目的,吸引消费者了解产品是关键,了解得越多,消费者对品牌的兴趣就越大。所以任何女性广告如果不能与女性产生共鸣,结果只能是失败。
(三)文化生态下的女性形象
文化生态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显露的美好的生动的姿态。女性形象是美好的、生动的,但绝对不是我们可玷污、扭曲甚至牵强附会的表征。广告要在传播中使女性形象自然、贴切,加强与企业的契合,提倡高尚行为,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评价体系相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广告的视点、卖点,为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将一些色情、低俗的女性形象充斥到广告宣传中去,其实这种所谓吸引力强的广告,最后只会有损于企业形象,损害商品信誉。
小结
细数女性广告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女性由受男性支配的附属品蜕变为独立自主的个体,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仍然不乏一些贬低与物化女性的广告。
在越来越强调女性平权的当下,相信这样的广告会越来越少,就如这次的优思明一样,每一次这样的广告的出现,都将受到大家的口诛笔伐。女性广告只有真正懂得和尊重女性的需求,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女性形象广告误区】相关文章:
女性职场礼仪形象12-30
关于女性的形象礼仪12-07
研究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形象的成因与对策03-19
IT女性 如何塑造职场形象11-11
女性形象研究开题报告11-30
论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03-06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形象03-06
女性创业走出心理误区!03-11
女性创业 走出心理误区03-18
女性创业三大误区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