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销售心理学:9类客户心理诊断

时间:2024-08-05 18:51:53 诗琳 销售心理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战销售心理学:9类客户心理诊断

  营销人员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使出浑身解术,口干舌燥后,才发现他根本不是“真正顾客”。怎样瞬间认清顾客并一举攻下,下面我们将实战营销中常见九种顾客进行分析,让我们更有效率的进行现场营销讲解。

实战销售心理学:9类客户心理诊断

  1、随身附和型的顾客

  症状:这类顾客是对什么都不发表意见,不论营销人员说什么都点头称是或干脆一言不发,

  心理诊断:不论营销人员说什么,此类顾客内心已经决定今天不准备买了,换言之,他只是为了了解产品的信息,想提早结束你对商品的讲解,所以随便点头,随声附和“对“让营销人员不在推销,但内心却害怕如果自己松懈则营销人员乘虚而入,令其尴尬。

  处方:若想扭转局面,让这类顾客说“是”,应该干脆问“先生(小姐),您为什么今天不买?”利用截开式质问,趁顾客疏忽大意的机会攻下,突如其来的质问会使顾客失去辩解的余地,大多会说出真话,这样就可以因地制宜的围攻。

  2、强装内行的顾客

  症状:此类顾客认为对产品比营销人员精通得多。他会说“我很了解这个产品”“我与该公司的人很熟”等,他又会说一些令营销人员着慌或不愉快的话,这类顾客硬装内行,有意操纵产品的介绍,常说“我知道,我了解”之类的话。

  心理诊断:此类顾客不希望营销人员占优势,或强制于他,想在周围人前显眼,但是他知道自己很难对付优秀的营销人员,因此,用“我知道”来防御和保护自己,暗示营销人员他懂,你不要来骗我。这种情况营销人员要认为他们几乎是对产品没有任何了解。

  处方:应该让顾客中圈套,如果顾客开始说明商品功能特性时,你可假装顺同点头称是,顾客会很得意,当因不懂而不知所措时,你应该说“不错你对产品了解真详细,你是否现在就买呢?”顾客为了向周围人表示自己了解产品装了不起,故此一问顾客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而开始慌张,这时正是你开始介绍产品的最好时机。

  3、虚荣型顾客

  症状:此类顾客渴望别人说自己有钱。

  心理诊断:此类顾客可能债务满身,但表面上仍要过豪华生活,只要营销人员进行合理的诱导便有可能使其冲动性购买。

  处方:应附和他,关心他的资产,极力赞扬,假装尊敬他,表示要向他学习,明白他会顾及面子会咬咬牙买下商品,但他不会把表情写在脸上,因此,这类顾客很容易中圈套。可通过产品时尚外观或某些特殊的功能卖点,可给其带来某方面虚荣心的满足。

  4、理智型顾客

  证状:此类顾客稳、静、很少开口,总是以怀疑的眼光审视商品,显示出不耐烦的表情,也正因为他的沉稳,这样会导致营销人员很压抑。

  心理诊断:此类顾客一般都注意听营销人员的讲解,他同时也在分析评价营销人员及产品,此类顾客属知识份子发烧友较多,他们细心、安稳、发言不会出错,属于非常理智型购买。

  处方:对此顾客销售过程中应该有礼貌,诚实且低调,保守一点,别太兴奋,不应有自卑感,相信自己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在现场销售中应多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功能。

  5、冷漠型顾客

  症状:买不买无所谓,不介意商品优异,喜欢与不喜欢,也并不是太有礼貌而且很不容易接近。

  心理诊断:此类顾客不喜欢营销人员对他施加压力和推销,喜欢自己实际接触产品,讨厌营销人员介绍产品,表面上什么都不在乎,事实上对很细微的信息也非常关心,注意力比较集中。

  处方:对此类顾客,通俗的产品介绍方法并不能奏效,低调介入,通过产品最独有的特点来煽起顾客的好奇心,使他突然对产品感兴趣,顾客就自然愿意倾听你对产品的介绍了。

  6、好奇心强的顾客

  症状:此类顾客没有购买的任何障碍,他只想把商品的情报(信息)带回去,只要时间允许他都愿意听产品的介绍,那时他的态度就变得谦恭,并且会礼貌的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

  心理诊断:此类顾客只要看上自己喜欢的商品,并激起购买欲则可随时购买,他们是一时冲动而购买的类型。

  处方:应编一些创意性的产品介绍,使顾客兴奋后时机仍掌握在你手中,一定让此类顾客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7、人品好的顾客

  症状:此类顾客谦虚有礼,对营销人员不但没有排斥,甚至表示敬意。

  心理诊断:他们喜欢说真话,决不带半点谎言,又非常认真倾听营销人员对产品的介绍。

  处方:此类顾客应认真对待,然后提示产品的魅力,营销人员应用稳重的态度向顾客显示自己专业方面的能力,展示讲解时,一定要有理有据。重视服务质量及细节,心态平和,不卖弄。

  8、粗野疑心重的顾客

  症状:此类顾客莫名其妙的找麻烦,他的行为似乎在指责一切问题都是由你而起的,故与其关系很容易恶化,他完全不想听你的说明,对于商品的疑心很重,任何人都不容易应付他。

  心理诊断:此类顾客是有私人的烦恼及心理压力,因此想找人发泄。

  处方:应以亲切的态度应付他们,了解顾客背景,稳健不与其争论,避免说一些让对方构成压力的话,否则会更加急燥,介绍商品时应轻声,有礼貌,应留心他的表情,让顾客觉得你是他的朋友。

  9、挑剔刁难型顾客

  症状:此类顾客对产品功能外观以及服务等具体要求非常苛刻,对营销人员有一种排斥心理。

  心理诊断:此类购物向来谨慎小心,担心上当受骗,所以尽量多的提出一些超出别人正常思维的问题和细节,以消除内心的顾虑。同时满足自己心虚的心理。

  处方:耐心解答顾客提出的所有问题,打消其顾虑,语言一定要强硬,并在讲解过程中将其思路引导到产品的功能、卖点、前卫性以及售后服务的完善性方面来,可以以反问的方式直接发问“先生,小姐:您觉得这个产品的外观(功能、音质等)怎么样?”一个一个的消除顾客的疑虑,拉近和顾客距离。

  实战销售心理学:9类客户心理诊断

  1.互惠效应:先付出一点让客户产生亏欠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免费的商品或者免费的服务往往总是心存芥蒂,无法心安理得、踏踏实实地接受,反而生怕其中有什么"阴谋让自己讨不着好不说,还要遭受额外的损失。这样的担心是不元道理的。这其实就是因为在人们心中,有一种互惠的力量在"作祟"。因为对方给了你好处,在你的内心深处感觉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对方,如果不这么做,内心就会感到不安。销售,其实就是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打的一场 心理战、情感战,如何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不仅要斗智斗勇,还要善于从心理上占据优势, 让对方心悦城服。如帮对方一个小忙,给对方一些zan美等,当对方受到了你的恩惠, 也就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你一定的回报, 这对促成销售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放栗。

  2.权威效应:让客户对你信赖有加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 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要想方设法让客户成为信赖你的人,因为这样你就能为客户提供建议,并且客户也愿意接受你的建议,那么你就更容易把产品推销给客户。这里的信赖是你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让客户在作购买决定时都先想到你,离不开你;你给客户提的建议,客户都会欣然接受。这样,客户就会成为你的终身客户。

  3.损失厌恶

  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尽可能让损失风险降到最低甚至消失。而免费的物品和服务正好消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契合了人们避免损失的这种心理,但恰恰因为免费受到人们偏爱的特征,却经常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从而诱使人们做出非理性的购买选择。

  4.从众心理

  在销售过程中,如果销售人员能够首先影响到一部分客户,再转由这些已成功的案例来影响其他的潜在客户,就能辐射到整个目标群体。在销售工作中,学会借用权威的号召力,达到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是销售者必须掌握的基本销售策略之一。

  5.诱饵效应

  是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被“诱饵”帮助的选项通常称为“目标”,而另一选项则被称为“竞争者”。我们司空见惯的“降价促销”活动中,也有幽灵诱饵的成分:商家常常会提到当前并不起作用的“原价”,那就是一个“被压倒”的诱饵。更有甚者,商家在使用“诱饵诱应”时,比人们想像的更“不惜血本”。

  6.得寸进尺(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登门槛技巧)

  你对你的顾客先提一个小要求,在对方答应后,再继续提一个更大的要求。牛逼的推销员很明白,如果他能说服顾客开门,并成功进门开始交谈,顾客买东西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乐纯有个长期都有的新客户活动——5元换60元,便是用了上述的FITD技巧。顾客只要付出5块钱,就可以换取60块钱奶票(i.e. 优惠券,包括20元的无限制奶票加40元包月奶票)。

  7.以退为进(Door-in-the-face technique,留面子技巧)

  指的是你先提出一个很大的对方不大可能会满足的要求,在对方拒绝后再提一个稍微小的需求,对方往往很可能会答应。举个例子,比如你的一个普通朋友想跟你借1万块钱,TA如果直接跟你借你可能会拒绝,不过如果TA一开始先跟你提出要借10万块,你拒绝了后,TA再提出要借1万块的时候,你可能就愿意考虑考虑了。

  8.投射效应

  宋朝著名才子苏东坡,与一位叫佛印的和尚相识。有一天,东坡在路上碰见佛印,见他身披黄袍袈裟,身材魁伟,遂灵机一动,笑呵呵地对他说:“佛印啊,你知道你看上去像什么吗?”佛印一下楞住了,傻傻地问他:“东坡兄,你看我像什么?”东坡哈哈大笑一声,说:“你呀,看上去像一堆大粪。”佛印微微点头,说:“东坡兄,你知道你看上去像什么吗?”东坡闻声,以为佛印要以牙还牙,忙收敛了笑容,很小心地问:“你看我像什么?”只见佛印一字一句地说道:“东坡兄,你一袭学士长袍,满面红光,活像一尊佛啊!”话毕,深深一鞠躬。东坡听完,好不高兴,心里揣摩:“这和尚傻不傻,连我对他的贬损之言都听不明白,还修行个啥呀!”东坡找来苏小妹“分享战果”,小妹听完直跺脚,连声说道:“哥哥,你上当了,你被大和尚涮了!”东坡一惊,忙问“到底怎么了?”小妹娓娓道来:“哥哥呀,你真糊涂!难道你不知道佛教里有句话叫‘心中有佛,见人是佛’;‘心中有大粪,见人是大粪’吗?”东坡顿时满面羞愧,无言以对。

  这就反应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所谓“投射”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一位心理大师曾说,人们往往错误地以为我们生活的四周是透明的玻璃,我们能看清外面的世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是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反射着我们生命的内在历程、价值观、自我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另0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对推销来说重要的一条启示是:保持与客户思维的同步,只有你的想法、你的行动与客户的想法相一致,才能让客户更容易接受你。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与人之间亲和力的建立是有一定技巧的。我们并不需要与他认识一个月、两个月、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建立亲和力。如果方法正确了,你可以在5分钟、10分钟之内,就与他人建立很强的亲和力。优秀的推销员懂得,其中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是:在沟通时与对方保持精神上的同步。

  首先是情绪同步,也就是你能快速地进入客户的内心世界,能够从对方的观点、立场看事情、听事情、感受事情,或者体会事情。做到与客户情绪同步最重要的是“设身处地”这四个字。

  许多平庸的推销员也明白,每天都要保持活力,要有自信心,笑容常挂在脸上,碰到客户一定要兴奋,要有活力,一定要保持笑容。可为什么有时不奏效呢?优秀的推销员会告诉你,因为你所碰到的对象,未必也是常常笑容满面、很兴奋、很有行动力的人。当同一位客户谈事情,发现这位客户比较严肃、循规蹈矩、不苟言笑,若要和他建立亲和力,你需要和他在情绪上比较类似。假设碰到另一个人,他比较随和,爱开玩笑。你在情绪上也要和他同步,同他一样比较活泼,比较自然。

  另外,在语调和速度上也要同步。这要求先学习和使用对方的表象系统来沟通。

  所谓表象系统,分为五大类。每一个人在接受外界讯息时,都是通过五种感官来传达及接收的,他们分别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及味觉。而在沟通上,最主要的乃是通过视、听、触三种渠道。由于受到环境、背景及先天条件的影响,每一个人都会特别偏重于使用某一种感官要素来作为头脑接收处理讯息的主要渠道。

  a.视觉型的人

  这种人的头脑在处理讯息的时候,大部分通过视觉画面的储存来处理。所以,视觉型的人特别容易回忆起图像或在头脑里看到的画面。因为视觉图像的变化速度一般较说话速度快,所以视觉型的人说话为了能跟上头脑的图像变化速度就会比较快。视觉型的人第一个特征是说话速度快;第二个特征是音调比较高。因为,通常当一个人说话速度越快,相对的音调也就比较高一些了;第三个特征是胸腔起伏比较明显;第四个特征是形体语言比较丰富。

  b.听觉型的人

  这种人的头脑在处理讯息的时候,大部分通过声音来处理,声音变化没有视觉画面变化快。相对来讲,听觉型的人比视觉型的人讲话速度慢,比较适中,音调有高有低,比较生动。听觉型的人对声音特别敏感。另外听觉型的人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并不是专注地看对方,而是耳朵偏向对方的说话方向。

  c.感觉型的人

  与以上两种人都不同。感觉型的人第一个特征是讲话速度比较慢;第二个特征是音调比较低沉、有磁性;第三个特征是讲话有停顿,若有所思;第四个特征是听人讲话时,视线总喜欢往下看。

  对不同表象系统的人,优秀的推销员会使用不同的速度、语调来说话,换句话说,就是用客户的频率来和他沟通。以听觉型的人为例,如果你想和他沟通或说服他去做某件事,但是却用视觉型极快的速度向他描述恐怕收效不大。相反,你得和他一样用听觉型的说话方式,不急不缓,用和他一样的说话速度和语调,他才能听得真切:否则你说得再好,他也是听而不懂。再以视觉型的人为例,若你以感觉型的方式对他说话,慢吞吞而且不时停顿地说出你的想法,不把他急死才怪。

  所以优秀的推销员对不同的客户会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对方说话速度快,就跟他一样快;对方说话声调高,就和他一样高;对方讲话时常停顿,就和他告诉也时常停顿,这样才不会出现“各说各话”的尴尬情景。因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优秀的推销员很容易和客户之间形成极强的亲和力,对各种客户应付自如。

  定律释义:

  要想快速地进入客户的内心世界,就要从对方的观点、立场看事情、听事情、感受事情,或者体会事情。做到与客户情绪同步最重要的是“设身处地”这四个字。

  9.焦点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他们让一位大学生穿上一件名牌T恤,然后进入教室。该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身上的名牌T恤,但是最后的统计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总认为别人对我们会倍加注意,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我们对自我的感觉的确占据了精神世界的重要位置,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且通过自我的专注,我们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焦点效应”。

  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也是心理学中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其实,这在销售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销售人员应该明白,每一位客户都是唯我独尊的,他们永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购买,而不是因为你的原因去购买。如果想和一个客户成交,就应该善于利用客户心理上的焦点效应,不仅仅要以客户为中心去寻找他的需求,然后满足其需求,还要让客户在整个过程中感受被重视、被关怀。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甲、乙两个销售人员到同一个客户那里推销商品。

  甲到了客户的家里,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商品的质量多么的好、多么的实用,如果不购买的话会多么的可惜,结果客户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甲的介绍,说:“不好意思,先生,我不需要,因为它不适合我。”甲只好很尴尬地说抱歉,然后离开。

  而事实上,很多销售人员总是一味地关心自己的商品是否能卖出去,一味夸赞自己的商品多么优质,而不考虑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客户、客户喜不喜欢。这样给客户的感觉就是你只关注自己的商品,只注重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没有给他以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客户的“被重视”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也就很难接受你的商品。

  销售人员乙到该客户家里推销时,却是另外一种状况。

  乙到了客户的家里,边和客户闲聊边观察家具布置,据此揣测客户生活档次和消费品位,并和客户家的小孩玩得很好,似乎小孩已经喜欢上了这位叔叔。同时乙在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商品时,先询问的是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款式和档次,并仔细地为客户分析商品能够给客户带来多少潜在的利益。比如,会给客户省下多少开销等。最后乙并没有把自己的商品卖给客户,而是说公司最近会推出一款新机型,特别适合客户的要求,希望客户能够等一等,自己过段时间再来。

  客户非常感动,不仅仅是因为销售人员乙跟自己家人处得很好,更是因为销售员乙所说所做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为自己考虑了很多。客户感受到了销售员的真诚,销售员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当然还有订单。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这种重视自我的心理,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自己对自己的关心和保护。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重视。

  不要怀疑,在销售的过程中,所有的客户都具有这样的心理。他们会特别注重商品对于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希望得到销售人员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如果商品不错,销售人员又对自己表现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客户就会很乐于购买其商品。

  在一次大型食品展销会上,一家食品公司的展位非常偏僻,参观者寥寥无几。公司负责人急中生智,第二天他就在展会入口处扔下了一些别致的名片,在名片的背面写着“持此名片可以在本公司展位上领取玩具一个”。结果,该展位被包围得水泄不通,并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展销会结束,当然迅速带来的人气也为这家公司带来了不少生意。

  这家公司之所以在展销会上取得了成功且为公司带来了巨大利益,原因就在于其抓住了人们都只关心自己利益、自我重视的心理。

  应该注意的是,许多客户为了掩饰自己想得到优惠的心理,经常刻意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时销售员就要善于观察和分析,通过客户的表现抓住其心理的本质,毕竟把握好客户的心理才是终极的制胜法 宝。每个客户其实都只会关心自己的利益,无论他会说出多少堂而皇之的理由。

  因此,销售员要想提升自我,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要知道,让客户满意的根本,是让客户感觉到销售人员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感受到销售员是在为客户谋利益,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他口袋里的钱,这样才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销售人员只有真诚地为客户考虑了,让客户感受到了关心,客户才会和你达成交易,甚至和你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实战销售心理学:9类客户心理诊断】相关文章:

实战销售心理学,9类客户心理诊断04-02

实战销售心理学 7类客户心理诊断11-27

引爆客户的销售心理学实战训练04-04

销售心理学 对9类客户的心理诊断03-18

实战销售心理学06-20

引爆客户销售心理学实战训练营12-03

销售人员实战心理学12-09

销售心理学:客户心理分析12-13

销售心理学客户心理分析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