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销售中不可不知的心理效应:羊群效应
销售心理学其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主要是需要销售人员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销售中不可不知的心理效应:羊群效应,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销售中不可不知的心理效应: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现象: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只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
“羊群效应”最主要的指导意义在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
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跟随。
同样,在推销工作中,如何寻找客户,寻找什么样的客户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常见的形式是:公司给出一些准客户名单或者大家从一个资料来源中寻找准客户,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个客户出现了,会有很多的推销员一哄而上,而其他很有潜力的客户却无人问津。
多年以前,一个年轻人询问一个名叫豪雷斯·格瑞雷的报纸编辑,问他哪能寻找到机会。格瑞雷回答到: “向西走,青年人,向西走。”这一回答现在已家喻户晓。如果格瑞雷是一个销售经理,那么他的回答可能会是: “搜寻一下,年轻人,搜寻一下”。
搜寻在推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很明显,如果要进行销售,一个推销员必须能吸引潜在顾客。但是,潜在顾客从何处来,他们会主动送上门吗,有时候可能是这样,例如,对于一家零售店的推销员而言。但是,对于保险、复印机、机器设备和大百科全书的推销人员来讲,仅靠等顾客上门则几乎什么都卖不出去。这些推销人员必须走出去,主动寻找顾客。
即使在个人素质和外表上有所欠缺,推销技巧有些问题,并且知识比较贫乏,但如果能拜访到足够有潜力的客户,则仍然能获得一定的销售额。换一个角度讲,如果没有任何潜在顾客,那么即使拥有超人的素质、突出的外表、理想的表现和丰富的知识,你也不可能销售出一件商品。因此,必须主动找出潜在顾客,这一过程被称为搜寻。对于一个推销员而言,寻找顾客就如同过去一个淘金者寻找黄金一样重要。
潜在顾客是指对产品或服务有需求或购买愿望的个人或公司。很多有经验的推销员认为,寻找到相当数量的潜在顾客是他们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搜寻”不仅增加了销售机会,而且对于维持一个稳定的销售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有的推销人员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失去一些客户。
那些不持续寻找新顾客的推销员将发现他们的销售额与日俱减。
搜寻如同操作一个“费氏转轮”。这就如同在一个游乐园里,一个大转轮旁边等着想要上去的人。操作者每隔一段时间停下转轮,让坐在轮上的一些人下去,并让另外一些人上来。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转轮始终是满的。一名好的推销员必须用类似的方式来不断地寻找新顾客以替代失去的老顾客。
如果你未能找到充足的新顾客,那么你将面临一个类似于“费氏转轮”操纵者所要面临的局面,即允许乘坐者离开,但又不代之以新的乘坐者,最后转轮上很。陕便空空如也。
搜寻新顾客的方法有很多,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你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所要接触的客户类型。例如,挨家挨户上门推销适用于推销百科全书但却不适合推销飞机发动机。
你所在的公司是最容易使用的资源而且它肯定能为你提供帮助。销售人员应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的各种对搜寻有帮助的信息、人员和手段:
当前顾客。公司的其他部门可能正在向你不知道的一些顾客进行销售。你可以从这些部门获得顾客目录清单以及与这些顾客有关的有价值信息。这些目录清单可能包括一些你以前忽略掉的潜在顾客。由于这些顾客是你公司的老主顾,所以非常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对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感兴趣。
财务部门。公司的财务部门能帮你找到那些不再从公司买东西的从前的顾客。如果你能确定他们不再购买的原因,那么就有机会重新赢得他们。这些潜在顾客熟悉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而且公司的财务部门对其信用也表示认可。另外,公司的财务部门可能还有与这些潜在顾客签订信用合同的各种记录。现在正是利用这一资源的大好机会。
服务部门。公司服务部门的人员能向你提供新的潜在顾客的信息。因为,他们经常与从公司购买产品并需要维护或维修的顾客进行接触,因此,他们更容易识别出哪些顾客需要新的产品。专业销售员要学会鼓励服务部门的人员提供有关潜在顾客的各种信息,并且当在他们帮助下销售成功时,要给予一定的回报。公司的送货员也容易发现潜在顾客的需求。最后,别忘了与非竞争对手企业的服务部人员进行合作。
公司广告。很多公司订货增加是因为它们做了大量电视和广播广告,或是在报纸杂志上做了大量宣传,要么就是在特定区域内寄送了大量优惠卡。人们对这些措施的反应值得注意——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一般地,有这些反应的人被称为活跃的潜在顾客。要在你的销售过程中尽量发挥公司广告所带来的好处。
展销会。每年要有成千上万次展销会举行。有汽车展销、旅游用品展销、家具展销、电脑展销、服装展销、家庭用品展销等,名目繁多。公司要记下每个到展销柜台的参观者姓名、地址和其他有关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交给销售人员,以便他们进行跟踪联系。公司一定要迅速找到并吸引这些潜在顾客,因为展销会上的其他公司同样会对这些潜在顾客感兴趣。所以,你一定要争取先拥有他们。
电话和邮寄导购。很多公司寄出大量的回复卡片,或是雇人进行电话导购联系。用这一方法可以获得大量潜在顾客,而且,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可以用这一方法吸引感兴趣的潜在顾客。因此,要努力使你能通过应用这一方法获得好处。
除了本公司内的资源以外,在公司外还有很多资源可以用来寻找潜在顾客。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你所销售的商品或服务。
其他销售人员。其他非竞争公司的销售人员经常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在与他们自己的顾客接触时,可能会发现对你产品感兴趣的顾客。如果你与其他销售人员有“过硬”的关系,那么他们会把这些信息通知你。所以销售员要注意培养这种关系,并在有机会时给他们提供同样的帮助。
名录。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带有姓名和地址的特殊目录或数据资料出售,你可以买到需要的名录。例如,你可以买到所有幼儿园名称和地址的目录,全国所有水产养殖场的名称和地址的目录,以及所有汽车销售代理商的名称和地址的目录,等等。很多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有其成员或下属机构的名录。
很多商业名录将公司按照规模、地理位置和商业性质进行分类。这些名录是你寻找新的潜在顾客的一个绝好出发点。包含公司管理人员姓名和地址、工厂地址,财务数据及其相关产品的大型名录在大型的公共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中都可以找到。并且,请注意不要忽略地方上出版的人名或商业的名录。像从名录手册中获取信息一样,我们现在也可以从电脑中获取信息。使用计算机数据库非常简单,一旦你进人系统,只要指出想要查询信息的关键字即可。
社团和组织。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只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社会团体,例如,青年人、退休人员、银行家、广告商、零售商、律师或艺术家。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些人可能属于某个俱乐部或社团组织,因此,它们的名录将十分有用。
报纸和杂志。只需留意一下宣传印刷品,就会发现许多潜在顾客的线索。报纸刊登的工厂或商店扩建的新闻对销售人员会很有帮助。在商业杂志以及其他一些杂志上,你可以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专业杂志对于许多产品的销售人员有重要意义,销售员应了解一下本行业的杂志并从中寻找潜在顾客的线索。
定律释义:
我们并不却少合适的客户,只是缺少一双发现客户的眼睛。
羊群效应理论简介
“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羊群效应相关故事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动物如此,人也不见得更高明。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当然,任何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性,羊群效应并不见得就一无是处。这是自然界的优选法则,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看别人怎么做确实是风险比较低的(这在博弈论、纳什均衡中也有所说明)。羊群效应可以产生示范学习作用和聚集协同作用,这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人们有一种从众心理,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随大流”。持某种意见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压力是另一个决定因素。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孤立,甚至受到惩罚,因而团体内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并不是谚语说的那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人们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群众的目光还投向资讯媒体,希望从中得到判断的依据。但是,媒体人也是普通群众,不是你的眼睛,你不会辨别垃圾信息就会失去方向。所以,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是让人们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
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可以创建区域品牌,并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利大于弊的较佳效果。寻找好领头羊是利用羊群效应的关键。
对于个人来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难免被吃掉或被淘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走寻常路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捷径。不管是加入一个组织或者是自主创业,保持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息优势。“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例如,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或者遵守交易规则的限制,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割仓卖出。
在目前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致,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映,纷纷恐慌出逃,这样跳水时量能放大也属正常。只是在这时容易将股票杀在地板价上。
这就是为什么牛市中慢涨快跌,而杀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但我们需牢记,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不是出局的时候。
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其实正是进行投资布局,等待未来高点收成的绝佳时机,不过,由于大多数投资人存在“羊群效应”的心理,当大家都不看好时,即使具有最佳成长前景的投资品种也无人问津;而等到市场热度增高,投资人才争先恐后地进场抢购,一旦市场稍有调整,大家又会一窝蜂地杀出,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无法克服的投资心理。
如何尽量避免跟风操作呢,我们的建议是:投资人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度等因素,设定获利点和止损点,同时控制自己情绪来面对各种起落,加强个人“戒急用忍”能力,这样才能顺利达成投资目标。
基金投资虽然不应像股票一样短线进出,但适度转换或调整投资组合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风险基金是无法避免的,如市场周期性风险,即使是明星基金也必须承担随着市场景气与产业周期起伏的风险。
设定获利点可以提醒您投资目标已经达到,避免陷入人性贪婪的弱点,最终反而错失赎回时机,使获利缩水。
设定止损点则可以锁定您的投资风险,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更大损失。当基金回报率达到损益条件,您就应该判断是否获利了结或认赔赎回。设定获利点和止损点的参考依据很多,一般而言,投资人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度、获利期望值、目前所处年龄阶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所在的市场特征加以考虑,同时定期检查投资回报情况,这样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投资组合的获利及止损区间。这里特别强调每季度的定期检查,基金投资适合懒人,但仍须每季度检查基金表现、排名变化、投资标的增减,为最终的赎回或转换提供决策依据,以免错失最佳卖点或过早出局。
需要指出的是,当基金回报达到自己设定的获利点或止损点时,并不一定要立刻获利了结或认赔卖出,此时应评估市场长线走势是否仍看好、基金操作方向是否正确,以及自己设定的获利点或止损点是否符合当时市场情况,再决定如何调整投资组合。如果是因为市场短期调整而触及止损点,此时不宜贸然赎回,以免市场马上反弹,您却因为耐性不足而卖在低点。如果基金业绩在同类型基金中表现突出,同时所在市场长线也看好,只是因为短期波动达到止损点,此时如果能容忍继续持有的风险,或许您应该重新设定警示条件,甚至可趁机加码,达到逢低摊平的目的。
反之,当市场由多头转为空头已成定局,或者市场市盈率过高,市场风险增大时,无论是否达到获利点,都应尽快寻求最佳赎回时机。
【销售中不可不知的心理效应:羊群效应】相关文章:
销售心理学之羊群效应11-11
销售心理中的印刻效应10-13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05-05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11-14
爱情中的心理效应10-10
生活中的心理效应12-10
心理效应--暗示效应11-08
销售中的权威效应04-27
销售心理学中商店位置的心理效应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