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生活的洞察力
拥有洞察力对于我们的成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呢?下面如何培养生活的洞察力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1/追寻真相的两种人
第一种人,我称之为“睁眼瞎”。并不是说他们真的看不见,而是不会去主动观察和思考,对周遭的一切事物熟视无睹,看不到背后的机理。
就像卷福的一句名言:
You see,but you do not observe.
你看到了,但是你没有在观察。
就像我的那位亲戚,凡事一定等到,最后酿成灾祸,才能察觉的到。进而又难以接受,到处发疯,把罪过推到别人头上。
李笑来老师讲,有一种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人。对他们来说,寻求真相就是刚需,他们不满足于做成一件事情,他们还希望知道事情背后的原理,以及对应的逻辑关系。凡事若是不弄个水落石出,他们就难受的很。
这种人是有洞察力的人,他们把主动思考、分析当作刚需。你会发现无论时代再怎么变换,每个浪头上,总有他们的身影。
其实对这两种人来讲,生活的真相,都是他们渴望的,但是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追寻方法。
第一种人,选择坐在家里等,然后根据常识和经验做一点判断。就像一个傲慢的宅男,等着姑娘来追自己。
第二种人,把真相当成一座山,靠近它的唯一办法就是向前走过去。爬上山,点亮一个一个烽火之后,他们培养起了对生活的洞察力。
有没有洞察力,常常是生活中的一道分水线。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睁眼瞎”,像卷福那样观察生活呢?有一种能力,船长认为是最为关键的。
2/用定义来思考
这种能力,我称之为拆解能力。就像小朋友喜欢拆钟表、去观察学习一样,去拆解生活,揉碎了掰开了来分析思考。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对生活的洞察。
下面举几个例子,先说明一下我们常见的误区。
李教授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船长甚至觉得有点可爱,如果你听过他的课,观察过他讲话的语气和表情,你会相信这个耿直的boy是认真的。
这个习惯就是:不要轻松的给自己一个答案。
有一次我在参加一个咨询会的时候,有个高端电商导购APP叫“调调”,主要是各种发烧友在用,正好遇到“产品形象模糊不清”的问题,大家正在讨论。
当时讨论的主流观点是:应该定位高端、有面子。
是啊,我脑子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也这么认为。然后我就想:今天上午有个来我们公司送快递的小哥,如果是他,他会认为怎么做?
我想快递小哥肯定也觉得,高端品就是要主打面子需求,定位成奢侈品。
嗯,这样就要警惕了(如果快递小哥都能凭直觉提出的方案,为什么要拿到这个会议上讨论)。
你幻想出一个你最鄙视,认为最不学无术,最平庸的人,看到同样的问题,会给出什么答案。
一旦这个答案跟你现在想的一样,你就要警惕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大多数人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在真的思考,他们会给出一些答案和解释,但内心并不是真的理解。《清醒思考的艺术》中,把这称为:用定义思考。
什么意思呢?
小马宋在他的品牌课上,叫营销人有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把方法当作方案。
就是你随便去翻一个新媒体营销公司的提案,里面的方案一定是:
找准行业定位,占领用户心智!
打造爆品,做粉丝经济!
写走心文案,H5+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用病毒视频引爆全网!
怎么做呢?没有写,不知道。
他们只是在把自己的目标、期望的结果一遍又一遍的喊出来,然后就把这当作解决方案了。
这种思考方式其实非常普遍,我称之为鸡汤式的思考方式。就像很多人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和挫折,最后都会得到一个万能解:我努力不够,要提升自己。
额,这真是无懈可击的废话。
真正要找答案难道不应该是,我的努力哪里不够,差多少,方向是否存在问题,哪里可以优化,哪里是无用功,哪部分最高效可以放大?提升自己的哪方面,方法是什么,顺序是什么,有谁可以帮到我,投资产出比怎么样,适合我的节奏是什么......
谈到这里,就引出了拆解能力的第一个方面,量度的拆解。
3/用咫尺丈量生活
拆解能力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量度的拆解。用定义去思考、把方法当方案、鸡汤式的思考,本质上都是拆解的量度不够。
什么意思呢?就好像海平面上有一块冰山,露出来50米。一个旅客,指着冰山大叫说:“哇,这个冰山有50米。”
你不能说他没有看到冰山,但他真的看到了冰山的全貌吗?并没有。海平面下可能还有几千米。
这些人的问题在于,可能做一件事情需要一百步,他们只了解开头的几步,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我努力不够,要提升自己,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它只是你要找的答案的起点,并不是答案的终点。
很多人其实身在起点,却误以为已在终点。
谈到这里,引出了一个必备的思维方式:流程化思维。
做任何事,都有三个环节:开始----过程----结果。这点谁都知道,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这样思考的。
大多数人的思考,都跳过了中间的过程,直接从开始跳到了结果。
黄有璨在谈高阶运营人员必备的4个思维方式时提到两个思维: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举了运营上的例子,非常的形象,推荐大家下去看一下。这里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船长现在大四,仍处于校招季。大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去投简历。
很多人简历投出去之后,没有收到回复,然后就认为是自己的简历不够好。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去购买一个简历修改服务,改一改排版和表达,然后再继续投。
这个做法没有错,但并不是这个问题的全部解。投简历是开始,最后的回复是结果,很多人跳过了中间过程。如果你是一个具备流程化思维的人,应该怎么操作呢?
首先是对过程进行分解。看一下在简历投递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面临哪些问题。下图是我对一般简历投递过程的简单分解。
可以看到在评估简历质量之前,至少还有存在两道关卡:
1.HR愿意打开你的邮件
2.HR愿意下载你的简历附件
事实上,很多简历甚至都没有活着见到HR,就死在了前两关上。在“标题”区域的淘汰率,远远高于“简历内容”的淘汰率。但几乎所有求职者,都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
分解完之后,就开始进行逐个环节优化。这里以第一个关卡为例,你的邮件标题应该怎么写?
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李明应聘市场营销实习生职位,通过邮件方式应聘。如下哪一个邮件标题,会最大化他获得面试的概率:
A:市场实习、精通Excel、英文能力良好、王小明
B:王小明、市场实习、精通Excel、英文能力良好
C:市场实习、王小明、精通Excel、英文能力良好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是A。
企业HR,通常是通过诸如Outlook之类软件,进行邮件查收。在标题预览区域,并不能保证显示标题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前面部分。
因此,你标题最前面的内容,应该是最容易激发HR兴趣,让他们愿意读下去的。通常也就是你匹配职位的关键优势。
大多数人喜欢把名字放前面。但是…没有人会因为名字面试你。在邮件标题中放上名称的原因,是为了在决定面试你之后,查找邮件的方便。
这里只举这一个例子来说明流程化思维的应用,其实每个环节还可以继续分解成更多的步骤,船长这里不再赘述。
事实上,技能(skills)的定义,就是做一件事的步骤。你要掌握一项技能,就要掌握全部的步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这就是拆解能力的第一方面,对量度的拆解。下面来看第二方面。
4/世界不是钉子
如果给世界上所有在世的人评一份洞察力榜单,查理芒格一定排在榜单的最前列。
查理芒格称自己的思维方式为多元思维框架。也是船长将要谈到的,拆解能力的第二个方面,从维度上进行拆解。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方法。
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同一个事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只凭单一的视角去分析看待,必须熟练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和视角。
只有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一个事物。
一个常见的多维视角,就是创作者和消费者的视角。下面仍用船长自身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船长很喜欢写作,非常想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但是苦于市面上,没有非常系统的写作课程和培训,所以只能自己到处取经钻研,去分析别人的文章。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想提高写作能力,那么你就不能单纯用读者的视角去看一篇文章,而是应该用创作者的视角去看。
怎么讲呢,以看小说为例,读者在读的时候,视角是非常聚焦在内容上、情节上的,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而创作者的视角是什么呢,应该是跳出具体的内容去看。去分析作者这个情节是怎么设计的,用了什么手法,人物的性格是怎样刻画的,这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2.jpg
船长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写作框架,去学习别人的文章的时候,都会带着这套框架去分析。
我把一篇文章分为三个层次,这里简单的提一下:
第一层:基本元素是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等等,影响着一篇文章的感觉。
第二层:基本元素是句子,包括长句、短句、零句等等,影响着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第三层:基本元素是段落,包括文章的叙述方式、情节、冲突的设计等等,影响着文章的结构。
可以对比一下船长最近四篇文章,和之前的差别,会发现最主要的突破,在于第三层次结构上的突破。这也是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我单纯用读者的视角,所领略不到的一个点。
同时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也都会站在读者的视角,不断的来问自己:我的读者看到这句话会有什么感觉,理解上有难度吗,我解释的足够清楚吗,有哪些必要知识其实是读者并没有掌握的,我现在写的东西读者真的感兴趣吗等等。
带着这样一个多维视角去写和分析文章,会发现提升真的会很快。
船长这里仅是两个维度,查理芒格在分析投资的时候,会用到十几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就是说有十几个维度的视角,他全部融会贯通,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可怕。也难怪,他会具备远超常人的洞察力。
讲到这里,拆解能力就讲完了,一方面是从量度上进行拆解,一方面是从维度上进行拆解。
有了拆解能力,也就有了对生活的洞察力。但我们并不是查理芒格,又该怎么做呢?
下面进入最后部分,看船长怎么兑现5分钟培养洞察力的诺言。
5/随身携带工具箱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船长提到要具备工具化思维,这里就派上用场了。
在那篇文章中,我写到,很多人都有学了就忘,知识用不上的问题。这是因为学习有三个环节:输入----处理----输出。大多数人只是在输入,并没有进行处理,也自然就不可能输出。(流程化思维)
下面这招,是我跟一位导师在新疆考察时学到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你一定会忘,但手机不会忘。
要对知识进行处理,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把知识做成一个工具,比如说做成一张图片、一个图表,随时带在身上。
下面还是来举两个我自己的例子说明一下。
李教授有一篇文章《5种社交币》,谈用户转发的动机,当时非常的火;另外知乎之前也有一篇文章《我有7招写标题的秘籍,价值300万,但今天免费》,也是非常的火。但很多人可能看完就看完了,并不能真的用上。
我把这两篇文章综合,另外结合了一些技巧,做了下关于标题套路的图,我称为“标题卡尺”。
分类虽然有些粗糙,但并不妨碍使用。我把这张图存在手机上,每次刷朋友圈之前,打开看一下这张图。然后在看朋友圈里转发的那些文章都用了“卡尺”上的哪个技巧(创作者的视角),就通过这种方式,我的标题写作能力也不断上升了。
之前在刺猬的一次新媒体训练营中,有一项当堂作业,是对一篇文章的标题进行优化。那篇文章是就是为了销售那次的训练营。我优化之后的标题,被评选成了最佳的标题。
原标题:《最后5个名额,来不及了,快上车》
优化后:《搞砸了几十个公众号,终于1夜涨粉10W》
一般坐地铁的时候,我都会用kindle看书。但是总有一些时候,忘记了带kindle,或者是没有电了。这个时候,我就会掏出手机来,找出图。观察别人穿的衣服,来分析他的性格特征等等。
互联网上很流行的一种文体就是清单体,列出一堆要做和不要做的建议。我曾经最恨这种文章,因为缺乏深入的讲解,看的时候觉得十分过瘾,关上电脑就会忘掉。
直到后来,我把一些清单记录下来,用电脑做成一张图片存在手机上。我并不需要记忆清单的具体内容,我只需要知道具体的使用场景就好,碰到要用的时候,掏出手机找到对应的东西,就可以拿来分析或者是拿来使用,十分方便。
如果说一张图就是一个知识工具,那么船长则随身携带着一个知识工具箱。我随身携带很多把钥匙,能够解开很多的问题。而我只需要知道哪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哪一个锁就好了。
把学到的东西,做成一张图片保存在手机里,遇到相关联的场景,就拿出来看一看,这个过程用不到5分钟吧。但是请相信我,养成这个习惯,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洞察力的人。
就像是沙漠里的一阵风,它引起的变化在一个小时里对某一个沙丘来说并不大,这里变一点,那里变一点,可是时间一长,整个沙漠的地貌就发生了改变。
【如何培养生活的洞察力】相关文章:
测试你的洞察力10-04
如何将大数据变成企业的洞察力和行动力06-26
测试你的洞察力很准07-25
如何培养餐厅店长09-04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才07-16
如何培养快乐的心理04-23
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01-15
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04-01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