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压力大,如何进行心理保健的方法介绍

时间:2020-10-06 08:05:46 职场心理 我要投稿

职场压力大,如何进行心理保健的方法介绍

  职场压力大,如何进行心理保健?

职场压力大,如何进行心理保健的方法介绍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每个身处职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压力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虽然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和上进,但是,压力过大或者这种紧张感过于持久则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常见的职场压力工作负荷当知识飞速更新要求你不断掌握的时候;当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任务的时候;当你每天都要加班,爱人出差,孩子又生病了的时候;当又一批年轻人进入公司,和你并肩竞争某项任命的时候,你只有两种选择:冲上去和退一步,你义无反顾地认可了前者,便不断自我加压,即使早已不堪重负。

  人际关系每个单位都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下属对上级授权的误解;同事之间互不信赖;领导方式偏误引起工作氛围不和睦等等。身在其中,只觉得心理疲劳。职位升迁当你业绩突出,被破格连升两级的时候,心负的压力紧跟着成倍递增。因为职业发展太顺利,同时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甚至超出了自己掌控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胜任,心理负担沉重。更多的时候是僧多粥少,眼前只有一个升迁名额,偏偏再次旁落,你感到被人忽视的压抑,对工作目标充满迷惘。

  环境压力许多大学生向往在抬眼就能看到蓝天白云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殊不知,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白领们却渴望逃离。国外研究证实办公楼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封闭的场所会使人精神紧张、容易疲倦。所以不少外国职业族选择在自然环境或空气流通的平房里办公。

  自我发现心理障碍

  生活中有许多细节提示我们,心理状态可能出现偏差。如频繁更换工作时,特别容易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耿耿于怀。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生活满意度和成就感下降,遇事易急躁,抱怨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工作被肯定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担心会被裁员。对年龄增长产生恐慌,对工作能力不自信。需要通过辛辣和油炸的食物来刺激食欲等等。专家还指出,性格与心理密切相关,性格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基础和生命过程。如自卑的人不容易控制外界变化,常常怨天尤人,一旦出现负面的生活事件便会触发心理障碍。

  心理保健和自救处方

  为自己构筑健全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疾患,不在职场竞争中输在心理环节上,是每个职业族的生存信条之一。

  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如正确地自我评价,合理地制定目标,量力而行;科学地安排时间,尽量减少工作量;生活有规律,体育运动适度,以健康的体魄来对抗压力。据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班上就有不少高级白领前来学习,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掌握心理学知识,教育子女,增进与工作伙伴的交流沟通。

  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及时调节情绪和宣泄不良情绪。心胸开阔,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处事态度,以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

  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红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不要过分依赖营养保健品。

  学点自我安慰和自我放松的技巧。譬如练习瑜伽和太极拳,对消除压力,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非常有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等,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朋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等。在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向他们“诉苦”,寻求心理帮助。如果精神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则需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或治疗。

  日常心理疏导的小方法

  抑郁症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是研究者早已发现的现象,但一项最新研究又显示,即便是没有达到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的轻度忧虑,也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这提醒人们要注意心理健康。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英国近7万人的健康资料进行了分析,这些人年龄都在35岁以上,平均被跟踪了8.2年。研究人员用量表对他们的精神状态进行分析,相关指标包括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社交情况和自信程度等。

  结果显示,那些重度抑郁患者的过早死亡风险固然很高,但即便是轻度忧虑者,也就是临床诊断上还没有达到抑郁症标准的人群,过早死亡的风险也要比普通人高出20%。

  对死因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轻度忧虑者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29%,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忧虑使得他们的生理机能出现某些不好的变化。此外,他们死于交通事故和自杀等因素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

  参与研究的专家说,这项发现提醒人们需要注意心理健康。但他也强调说,并不提倡人们有了心理问题就去服用相关精神病药物,主要还是应该采取在药物以外的心理疏导方式。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心理疏导方式。

  心理疏导情绪调节的7个小方法

  当烦心事很多感到很郁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教你几招,保你心情愉快:

  1。哭--适当的哭一场。

  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美国心理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讲,遇到该哭的事情忍住不哭就意味着慢性中毒。

  2、喊--痛快地喊一回。

  当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不防痛怜惜地喊一回。通过急促、强烈的、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积郁发泄出来,也是一种方法。

  3、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动,越不动注意力就越不易转移,情绪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改变不良情绪。

  4、找人倾诉

  俗话说“快乐,友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友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心理,会增加心理负担。如找人倾吐烦恼,心情就会顿感舒畅。还可以找心理咨询员进行心理咨询,让他们帮助消解烦恼。

  5、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还可以外出旅游,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6、纠正认知偏差。

  “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认识。”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知,主动调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多从光明面看问题,就可减弱或消除不良情绪,变阴暗为晴朗。

  解梦:船翻了,我丢开妈妈独自逃生——武志红

  我们一生中至少要经历两次“出生”。

  第一次是分娩,我们离开妈妈温暖安全的子宫,来到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上,接受种种挑战。

  第二次是离开父母,组建自己的家庭,这次“出生”让我们最终拥有一个独立的人生。

  第一次出生是痛苦的,妈妈要遭受肉体的强烈的阵痛,新生儿一样要遭受肉体的折磨,这被称为生命中的第一个重要的挫折。但痛苦之后是欢欣,是新生命带给一个家庭的欢欣。

  第二次“出生”一样有痛苦。当孩子奔向自己独立的人生时,父母要承受分离的折磨,孩子一样要承受离开父母的阵痛,并常为离开父母而内疚。

  对于第二次“出生”,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这种分离所带来的痛苦,但实际上这种痛苦经常会严重阻碍一个人走向独立。

  梦者

  Susan,女,31岁,未婚。

  梦境

  1.我和妈妈乘一艘游船去游玩,我一人去卫生间的时候,游船进水了,先是左边进水,接着是右边。很快,船翻了。

  虽然是灾难,但场面并不凄惨,船上的人一个个顺利游上岸,我也一样。到了岸边后,我开始想,妈妈在哪里呢

  这时,我突然看到爸爸救了妈妈,从水里带着妈妈游向岸边,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很开心。

  2.我要坐电梯上一栋高楼。在一楼的大堂,陪伴我的是一个高中女同学,我们同龄,都单身。不过,我还谈过几次恋爱,只是未嫁出去,而她条件虽然还不错,但一次恋爱都未谈过。

  电梯很宽大,升到二楼的时候,很多人涌进来,我隐隐有些紧张,并且还发现我的高中女同学不见了。不过,令我开心的是,我看到读心理学研究生时的一个女同学也进来了,并站到我身边来陪我。她的感情生活很顺利很幸福,读书时我见过她的男友,人非常好,也很爱她,毕业后两人结了婚,生活也很美满。

  我本来是打算去26楼的,但到了5楼后,我却很自然地和这个女同学一起出去了。

  3.我独自一人在一个狭窄、黑暗的隧道里,有窒息的感觉。隧道的尽头隐隐有些光亮,但非常遥远,仿佛怎么爬都爬不到那里。

  4.我一个人上了一个很小的电梯,电梯疯狂上升,没有墙壁,没有护栏,电梯飞速地攀升到半空中,这时我的心脏跳得很厉害,仿佛就要从嗓子眼中跳出来了。

  渴望独立,所以迫不及待地恋爱

  选择恋爱,有时仿佛是对父母的背叛,Susan这一系列梦所反映的主要是这个意思。

  Susan最初给我写的是梦境1,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讲述了后面的三个梦。

  其中,梦1和梦2都是最近几天做的,而梦3和梦4则是以前做的,而且是以前经常出现的梦境。

  除了梦1,其他三个梦都和男人有关。以前,每当碰到她心仪的男性时,她常会做梦3或梦4,而做梦2的那天晚上,她见了以前的男友D。

  梦2的细节最丰富,也最容易理解。那个晚上,D约她出来吃饭,她也同意了,而以前她一直在逃避D,因为她觉得自己无法面对他,其实就是无法面对他们过去的那一段情感。

  在饭桌上,D主动谈起了他的妻子。这让Susan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以前她偶尔也会答应和D见面,但D从不会向她谈起妻子,由此,她觉得D心里还是离不开她,这让她很有压力。现在,显然D可以平静地面对已经失去的那一段情感了,Susan的压力感因而消失大半。

  不过,Susan的内心深处,并未如她所说,她早已不再爱D。披露这一秘密的细节就是“我本来想上26楼”。原来,她和D分手的时候,恰恰是26岁,“我本来想上26楼”的意思就是“我想回到那段感情上”。当然,梦中她并不是特别迫切地想去26楼,这也就是说,她并非是特别想回到那段感情上,她只是有些牵挂而已。

  当然,刚认识D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子。Susan说,一开始,她觉得D是一个独立的男子,有气魄,有魅力,她有点迷他,而刚相识后的没几天,她也做了一个关于电梯的梦,即梦境4,她待在一个飞速攀升的小电梯里,满怀恐惧地看着这个小电梯把她带向云端。

  这其实恰恰是Susan的心境的写照。Susan说,以前每次遇到让她心动的男子,她都会奋不顾身地迅速投入,并很快与对方卷入一场风暴式的、充满激情的爱情,然而当一旦等关系确立并开始深入时,她就先是莫名其妙地用各种方法要么伤害情人,要么伤害自己,最终两人都伤痕累累,关系也由此而断。

  小电梯的梦,反映的就是她渴望卷入的心情。电梯迅速攀升,正如感情的迅速卷入;电梯的失控状态,正如她迅速卷入后的心态;电梯上只有她一人,也显示这种激情更像是一种自恋式的感情,她投入,她伤害,她逃走,多数都是她自己的表演,自己的需要……

  这种卷入方式是不成熟的、有些病态的,现在的Susan,已明白这一点,并放弃了这种方式。这种放弃并不彻底,当再次见到D时,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这样的悸动,所以,她想去26楼,也就是想回到26岁那种状态。

  不过,毕竟是有了很大的转变,所以一个人的、没有护栏和墙壁的、失控的小电梯,变成一个有很多人的、有防护的、安全的大电梯。不仅如此,在上到5楼的时候,Susan还从容地离开了,这也正是她现实状况的写照——尽管有一点情感的躁动,但她仍可以从容地离开D。

  《能量朗读》读一遍能量就上升,身体发热!

  我知道,我不是因为偶然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我是主动想来的',我是为了继续前生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而来的,我是为了通过各种苦乐顺逆的体验来历练自己而来的,并由此完善、成长和提升。

  我是因为爱这个世界才来的。所以,我将用全然的爱来接受这个世界,并用全然的爱让世界更加美丽。

  我深深地知道,物质不能让世界美丽,唯有美德、智慧与爱才能;物质不能拯救人类,唯有美德、智慧与爱才能。

  我要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我知道,我所有的长处都是源于父母祖宗的优秀,但它不是我炫耀和自私的资本,它是上天与祖宗赋予我利益众生的工具;它是我展示生命的伟大、美好和无私的途径。

  我知道,我的缺点和不足不是我的自愿,那是因为,我是从有缺点和不足的爸爸妈妈而来的。但我知道,选择这样的爸爸妈妈,是我的自愿。我选择的目的,是要来到这个世界,与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和提升。所以,对于这些缺陷,我不抗拒,我全然地接受,我要通过今生的忏悔、忍受和努力来弥补。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来到你们身边,就是希望帮助你们改变,也希望你们接受我、容忍我。我愿意从今天开始,不再用完美要求你们,也请你们不再用完美苛求我。我是你们的一部分,我们是一个整体,让我们一起改变,改变才是力量!让我们一起用包容让生命美好,让我们一起用爱让世界美丽!

  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知道,决定我生命的主因是我自己。没有命运,只有选择,选择我的念头、语言和行为;没有命运,只有创造,创造生命的喜悦、美好和神奇!命运是一个个选择连接起来的轨迹,命运是不断创造累积起来的总和。

  我活在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我知道,爱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对待今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株小草,每一粒石子……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美好的明天!。

  每个生命都是由身体、大脑和心灵组成的。就像一个礼物,里面比外面珍贵,内容比包装珍贵。我的大脑里装着什么,比身体的长相和穿着珍贵,而我心灵的美德、胸怀、智慧和境界,比大脑里的更珍贵!所以,我要重视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从今天起,我要高高地放飞自己的梦想,积极乐观地生活和学习。

  上天从来没有规定我此生将是什么样的,国家也没有规定我,父母也没有规定我,老师也是一样。一切万物都没有规定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是什么样的人、不能是什么样的人。上天把一切的主动权交给了我,他从不控制我,从不决定我,他让我自己决定自己的梦想,然后慈悲而无私地帮助我、成就我。

  就像天地从来就没有决定一块土地里要长出什么。农夫播种了一粒苹果的种子,天地就会用全部的力量来帮助他长出苹果;农夫播种了一粒花椒的种子,天地就会用全部的力量来帮助他长出花椒。

  我知道自己的梦想有多么重要。它就是一粒种子。无论我有什么样的梦想,上天都会来帮助我、成就我。如果我是一粒小草的种子,天地就会帮助我成为一株小草;如果我是一粒鲜花的种子,天地就会帮助我开出一朵鲜花;如果我是一粒楠木的种子,天地就会帮助我成为参天大树。

  爱,也许被隐藏,却从未真正间断过

  一个人和父亲的关系以及对于父亲的认知程度,对他一生的成就的高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对于他的各种人际关系有着明显的关联;一个人看待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和谐程度,则很大程度决定了他自身内在的平衡感。

  然而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并不是代表父母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方式,而是代表我们如何看待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

  既然说一个人在六岁之前、甚至三岁以前原生家庭的互动关系对于他成人后的各种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个影响就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的:

  一、我们曾经受过的伤痛----来自父母对我们的方式,可能让我们感觉到的受伤害感,对我们各种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潜能的受限发挥;

  二、我们曾经得到的爱------在每一个表象恶意的批评、或者完美要求下,都有着同等份量的爱或者关怀。

  大部分的人对于第一点很容易感触得到,然而对于第二点却经常会有种“视而不见”的感觉。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力的受限是来自于家庭,那么我们的良好成长也同样和父母、家庭有关。然而客观来说,很多人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过于关注于自己的“失败问题”部分,而忽略了自己的“已经成功”部分,因而对于周边成长环境也不能够同时客观地看待和分析,其实这些在无意识中过于关注自己“失败问题”的心理,本身也是一个需要觉察和调整的部分。

  从众多家庭系统动力对于个人成长的个案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着不同的深深的爱,只是有的隐藏的太深太深,连自己都不能够简单地用意识觉察得到。而当这隐藏着很深的爱,一旦被真实地碰触到,涉及到的每个人都会同时得到疗愈。

  没有看到爱,不代表没有爱,只能说明我们对于爱的理解还有限。如果你愿意相信那些表象的家庭“暴力”下面都存在着各种被隐藏的关于爱和被爱的故事,并且发愿表明愿意相信和等待发现它们,也许当下你就已经开始进入疗愈的过程。

  当我们还是在用抱怨的方式来需要父母配合我们的时候,谁是我们内在小孩的责任人呢?是父母还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需要父母能够给与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看起来我们是在把父母当成神一样的来要求,是吗?然而事实是怎样呢?我们都只是凡人,这个“我们”包括父母,也包括已为人父母的我们!我们是否接受了这个事实呢?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着爱父母的一面,然而父母也同时是最容易被孩子投射自我不满足的标靶。事实上,每个对他人抱怨的背后都有至少一个对自己不满足或者不满意的责备,然而这些怨和恨让我们离爱更远、而不是更近,这个爱不但包括他人给与我们的爱,也包括我们给自己的爱,然而这份离爱的远近距离,永远都不能代表爱的消失。爱,一直在那里,等待我们回头发现和接受。

  男性衡量心理健康有四大标准

  作为支撑家庭与社会主体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并且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心理学界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努力的方向。作为支撑家庭与社会主体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下面四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了解自己

  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面对现实

  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到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善与人处

  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承担责任

  除了襁褓中的婴儿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儿童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在工作中获得谋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认和乐趣。所以,失业给成人的打击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会使人丧失价值感,带来心理危机。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职场压力大,如何进行心理保健的方法介绍】相关文章:

婴儿如何进行护理保健08-15

如何进行心理护理08-13

如何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08-02

IT职场面试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介绍11-29

如何应对职场心理问题07-13

如何针对顾客心理进行销售03-17

如何进行网瘾心理辅导11-15

强迫症如何进行心理测试09-21

谈谈如何针对幼儿心理进行早教10-18

初入职场如何调节心理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