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分析:性格外向好还是内向好?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分析:性格外向好还是内向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优劣判别,专家们的意见不太一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我们可以看出,外向的人对环境的变化比内向的人要敏感和迅速一些,但两者没有优劣之分。费洛依德则认为,外向性格是健康的象征,而内向性格者具有精神病的倾向。
另一位著名的研究个性的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内向性格者的大脑皮层非常敏感,即使是不太强烈的外界刺激,也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应。所以为了保护自我,他们会逃避周围的世界,控制自己的愿望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减少与他人的交流,同时减少产生冲突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而性格外向者的情形则相反,他们的大脑皮层相对来说不那么敏感他们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刺激,借以克服自身大脑皮层的迟钝性。如果艾森克是对的,那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从纯生理角度看,内向者比外向者要"聪敏"一些。
专家们的说法不一,谁是谁非难以分辨。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向者与外向者其实是各有短长。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极端的内向和极端的外向肯定都不是好事。从统计学上说,这两类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是处在内外之间的某一处,或者稍偏内,或者稍偏外。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对自己不满意。他们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希望自己能外向一点、活跃一点;他们并不知道,有许多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也不满意,也找心理医生,希望能变得稳重、成熟一些。所以对自己不满的原因可能不是因为内向或者外向,而可能是别的更深的原因。
据统计,在心理医院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人中,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总数大约相等,但是,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罹患一些特殊心理疾病。如常见的对人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
据毛毛说,她的父亲、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是一个内向的、沉默寡言的人。国外的领导人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一位说得少、做得多的伟大政治家。这很符合孔子所说的君子的标准:讷于言而敏于行。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健康的人格也许应该是,在说话方面显得有些"内向",而在行动方面却是"外向"的。
我们可以把内向性格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这样的人有着与他的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而且,牌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那份孤独,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的内向性格非但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有助于他成功。
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不自然、不和谐的状态,这样性格的人给人一些忧郁、压抑甚至悲伤。他们明显地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而且会为自己拙于言辞或在公共场所表现不佳而深深地自责。由于长期的退缩他们也会散失一些实际的利益,这同样也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表面看来,这样的人可能很安静,内心却冲突不断。一方面,他也渴望交流,渴望了解他人也被他人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在交流中受到了太多的伤害,他总是对交流的情景和结果心存畏惧。如果是这样的内向,就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大自然造物,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她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绝不雷同的。我们感谢她也创造了性格各异的人。人生在世,与人打交道是最有趣味的事。其中最大的趣味,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独有的经历和个性。对于每一个个人而言,他生活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全充会体验、享受和发展他的独一无二性。
拓展:胆子小性格内向怎么办
孩子恐惧阶段
0—6个月害怕大的噪声、坠落。因为恐惧来自本能,此阶段尽量避免突然发出很大的响声和噪声;怀抱婴儿要确保安全和平衡。
7—12个月害怕陌生人。此时孩子已经能识别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所以对于不熟悉的人会感到害怕。此阶段应该慢慢地、有耐心地让孩子结识新朋友。
1岁—18个月害怕分离。此阶段的孩子对父母或其他经常照顾他的人产生特别的依恋感。所以,请保姆要早一些时间到,给孩子较宽裕的认识、熟悉、习惯过程。
2—3岁的孩子害怕体形庞大、声音可怕的动物。此阶段的孩子日益增强的思考能力使他对所有看上去比他大的动物感到害怕。所以,当孩子和动物玩耍时,确保不要被动物伤害。
4—5岁的孩子害怕妖怪、戴面具的人。这些恐惧来自孩子处于萌芽状态的想像力以及对自己身体的强壮程度缺乏自信。要和孩子聊聊他们的恐惧和害怕,做些令他们感觉好的事情。
6—9岁的孩子害怕对自己或父母的安全会造成威胁的事物。因为这时孩子对不幸事件的发生已经有意识,然而在情感上还不够成熟,无法对此作出正确的观察和判断。
孩子们害怕动物、害怕自然现象,说明他们接触自然界少,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多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这样才能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成长为大自然的保护人、驾驭者。
如何矫正儿童恐惧心理
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
例如,儿童对黑暗处,要以先抱着或拉着他的手走过黑暗处(暗室或野地),同时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
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孩子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
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当孩子表现勇敢,不恐惧时就立即予以奖励和表扬。
如何预防
一、是不溺爱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是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
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三、是父母不可随便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对父母过分惧怕,会整日心神不定,看父母脸色行事,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无缘无故受罚,以致形成畏畏缩缩的坏习气。
四、是不要过分责难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可有节制地表示气恼,正确运用孩子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孩子学好,不能过分责难。过分责难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
【心理分析:性格外向好还是内向好?】相关文章:
考研好还是就业好03-20
简历:简单好,还是详细好?04-04
面试是热情的好还是低调的好?03-13
面试是热情的好还是低调的好03-15
简历制作简单好还是详细好03-20
还是单身好的句子01-23
读高中好?还是读中专技校好?04-21
买社保好还是商业保险好09-06
党籍转到村里好还是工作单位好07-21
还是山里空气好的心情说说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