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禁给学生贴“心理疾病”标签
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近日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指南》明确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管理规范,在“辅导伦理”一项中规定,在辅导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心理教师等同班主任待遇
《指南》规定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管理规范,就开放时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成长记录、辅导伦理、危机干预等多个方面作出规范。在开放时间上,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可视学生数量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开放时间。
在人员配备上,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心理辅导要严格保护隐私
在辅导伦理上,《指南》强调,在辅导过程中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但在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并记录在案;谨慎使用心理测评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并在学生及其监护人知情自愿基础上进行,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此外,在危机干预上,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心理辅导室应与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建立畅通、快速的转介渠道,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能够识别并及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转介过程记录详实,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贴心理标签”容易误导学生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表示,教育部这个文件下达得非常及时,因为在基层通过所谓心理学来矫正学生、指导学生还是有好多误区的,但是“做教育要特别慎重”。
李希贵表示,心理学这个学科目前还处于“幼儿期”,远远没有成熟,如果用这样一个特别值得商榷、还没有达到非常成熟的科学去给学生贴标签,会有误导作用,危害非常大。我们都是有隐私的,不能贴标签。“人一旦知道自己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特别危险。”李希贵说。
【教育部:禁给学生贴“心理疾病”标签】相关文章:
不要用职业测评给学生“贴标签”11-27
seo标签优化08-16
Nofollow标签怎么用08-12
黑白标签简历封面10-07
心理疾病会有哪些症状10-14
留守儿童的心理疾病07-16
WEB教程标准应用标签11-12
个性幽默笑话qq标签10-21
网页Meta标签优化教程11-11
进口食品标签要求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