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之谈心理

时间:2020-09-19 11:47:12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胡慎之谈心理

  大好人与慈善背后 是病态利他

  我有个个案,每次来我办公室走过办公室前面的天桥时,总会有一种感觉,她会对我感慨,那些乞丐很可怜,她很想帮助他们,但又担心他们是骗子。又半年多的时间,她每次与我见面都抱怨。

  看某些卫视节目的调解节目,看到过又为老太太,为了收留流浪猫狗,把自己的养老金全部拿出来,并且把自己的子女赶出家门,为的是给猫狗腾地方。如果子女不拿钱出来给她的猫狗买食物,会被指责为不孝。

  当然,“感动XX”也经常会在媒体上被报道出来,让人唏嘘不已。前些天,还有某位善于作秀的“大善人”被报道出是大骗子。

  人们总是内心有善意,有愿意为他人做点什么的“利他”心理。

  利他,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不图报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人们通过采取某种行动,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不惜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的愿望。这是度娘的解释。百度没有做出解释叫什么某种极端情况。

  人类因为是群居动物,所以,物伤其类,维护一个群体种其他人的利益,也是因为害怕孤独的感觉,只有维持一个群体的存在,在与他人的关系种,我们才能感觉到存在。所以,利他行为,是我们植入基因种的本能。就好比是狼群的围捕战术,这就是因为种族繁衍,经过很多年演化,并且存在在基因里的。

  可是,超过一定程度的利他,必然成为病态。心理疾病分类的标准,就是程度。  一个有点强迫性的人,你不能诊断他为强迫症;一个人因为失恋或者工作受挫,有点抑郁或者郁闷的情绪,你不能随便诊断为抑郁症。

  那,什么才是“病态利他”呢?

  见到“可怜”的事情,内心总会泛滥同情,但是,没有任何利他行为。这是因为,你从别人的可怜那里看到了“可怜的自己”。就好像我的来访者一般,见到天桥上的乞丐,内心总会被激发出某种“可怜情结”,乞丐,可怜的事情,都只是“扳机”,激发的是自己的自怜情绪。

  这样的情绪又会激发期一些利他的愿望,可是,理性的自己马上开始分析,如果我去帮助了他,他就成为一个获得照顾的人,而我那个“可怜的自己”没有获得很好的照顾,那更感觉可怜了。所以,用理性判断,那个人是骗子,直接阻止自己的行为发生。

  从上面的整个过程来看,这一切只是意识和无意识的一个心理过程,而那个“可怜”的乞丐收获了什么呢?什么都没有,甚至是还会得到他人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心理过程带来的内心冲突而投以鄙视和冷漠的目光。当然,有些可怜的人,可能会收获到一些廉价的同情和因为同情流下的眼泪。

  所以说,同情心泛滥,或者容易同情他人的人,之是自怜和自恋的结果,不值得认同。如果我们能与这类人共情,才真正能体会到他们内心的那个脆弱的部分。

  因此,这是假性利他的表现之一,没有利他的行为,但满足了“假性利他者”的自怜部分的心理需求。

  老太太养了很多猫狗,或者是收养很多孤儿,但自己恰恰是没有能力,需要他人无条件满足和照顾的“弱者”。

  人类在社会中生存,需要两种必然的感受,一种是价值感,一种是存在。自我价值体验,更多来自于对他人和社会又什么用,核心部分是自尊的需要。而自我价值的来源,是幼年获得父母的肯定,接纳,尊重而形成的。自我价值的核心是自尊自爱和自信。

  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很容易会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获得自我价值体验。病态利他者,就会用一件“伟大”的事情,来获得这样的自我价值感。

  我可以拯救全世界。很多的生命,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这就是病态利他者内心对自己的自我肯定。这一切,恰恰是来源于自己的自我价值低,如果没有这样伟大的事业,那我的自我价值也会随着事业的消失而消失。因此,伟大的事业之是工具,是满足我的工具。

  一个人是不会去爱工具的,也不会去体会工具的感觉和需要的。老太太的猫狗,她的孩子,只是工具。所以,老太太的孩子很痛苦,他们在充当工具的角色,因为亲情和血缘,在满足着老太太的需要,可是,老太太直接冷漠的剥夺了孩子的存在感。

  存在感,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获得。存在感是被他人特别关注和注意才会产生的体验。而被冷漠和忽视,恰恰是剥夺存在感的一把利剑。猫狗把我视为上帝或者衣食父母,没有我,他们就会消失。这样的存在体验,是很多病态利他者的认知。

  可是,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的,要想获得这样的'自我价值和存在感,必须有他人为我服务的。这时候,亲情,善意,道德,都可以成为绑架他人的手段。而绑架的对象,往往是身边亲近的人,因为陌生人或者不亲近的人不好绑,这会是很失落的。

  外面老好人,家里是恶人的原因就在这里。那么多“感动xx”的人,去问问他们亲人的体会是什么?他们都很痛苦,然而,无法诉说。因为他们是被绑架的工具,如果诉说是一种背叛,会愧疚的。

  从某种角度看,利他又极度自私,似乎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前段时间,有个好人,因为要帮助别人没有钱,所以跑到陈光标公司门口去下跪,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绑架呢?

  民众也会绑架胡忽悠这些“病人”,而方式只需要给予肯定和一些荣誉,这肯定和荣誉背后,其实是民众的利他心,投射到这些人身上,一个掌声,一滴眼泪,就完全可以又绑架了他们。就好比是民众是观众,看着舞台上的演员在表演,他们的痛苦其实是体会不到的,我只需要看到我想看的就行。冷漠,也与热情同时存在。

  病态利他是病,是因为无法在正常的人际网络里获得存在和价值体验,因此,就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去获得,也很符合中国式的价值观:牺牲自己,满足别人。  而这样的价值观下的民众,只需要发出一个肯定和点赞,似乎自己也圆满了。

  所以,有那么多的人看到了病态利他者的痛苦,但还是在那里喝彩。因为

  民众需要这样的人来满足自己,哪怕用最原始的意淫方式。  同时,因为我做不到,我要看着那些这样做的人死去,这就是最基本的妒嫉,也就是隐藏在人性背后的邪恶。

  正是有了民众这样的心理,病态利他者在病中越来越严重,像被架上了半空,不允许落地,在民众的呐喊助威下,直到身死力竭。  至于他们死后怎样?也许被后人写上一个碑或者一个牌坊,然后利用这个再忽悠后面的人。而那些病态利他者内心的感受,谁在乎呢?这和鲁迅先生笔下看人被看透的群众一般,毫无生气,就想着再那一刻获得一点鲜血,沾馒头吃治肺痨。

  中国秉承需要个体服从群体的社会规则,许多人的价值和存在来自群体他人的眼光。这样的社会规则下,盛产病态利他者,也盛产自我牺牲,满足他人者。

  然而,病态利他者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从小没被关注,接纳的孩子,在父母那里渴望获得一些肯定,可是,无力冷漠的父母,更渴望获得是来自孩子的照顾。要孩子听话,要孩子去满足他们的面子,要孩子替代他们,成为照顾孩子的人。要孩子没有自己,要孩子为他人考虑,在很小的时候,就担负起照顾他人的责任,然后会得到一点点可怜的赞赏。

  这样的孩子,无处存在,一开始就是个工具,没有自己,当然,如果不那样,可能会被威胁抛弃。这样的成长过程里,一个利他者出现了,在旁人的起哄中,似乎获得某种很有价值的满足感,从此,一条看似光明的黑路,一去而不复返。

  有谁会真正去看到他们呢?他们也无法与人建立真正的关系。然后,他们本人或者旁人开始用美化和修饰的方式,把很不合理的事情看似来更合理。大爱,善良,似乎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但是,这里有爱吗?爱是成全和成就,而对于病态利他者,他人都是工具,成全成就他人是副产品而已。虚无的自尊感,价值体验和被人看见的存在,才是真正的需要。

  可是,这些人也会被解读为慈善,公益。并且,这个社会的统治者和民众也需要,就像战场上的敢死队一般。

  我为这些人难过,也会为这些人委屈,一个有自我,有自由活着的人,才是有尊严的。可是,他们很难有一个合适的形容词去形容,因为他们的自我,被别人剥夺了。

  伪善即大恶,到底是谁伪善?

  yjbys小编:以上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胡慎之谈心理】相关文章:

谈高二学生心理问题09-05

谈“乖乖孩”的心理问题09-01

名人谈如何避免创业心理失衡09-12

专访摩拜创始人胡玮炜:谈盈利还早11-09

试析从审美心理要素谈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10-15

谈单亲孩子最常见的心理问题09-01

谈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探微09-18

精选过来人谈面试心理问题04-01

简谈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12-23

面试谈薪时的4大心理技巧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