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手机依赖症的诱因

时间:2024-04-30 19:15:52 美云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手机依赖症的诱因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比较常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手机依赖症的诱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手机依赖症的诱因

  手机依赖症的诱因

  1、压力过大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

  2、性格内向

  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还有一些人通过频繁接电话来向别人显示自己工作繁忙,以此证明自己在社会上的重要性,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专家支招预防手机依赖症

  专家说,“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只要能够正视它,通过一些方式去调整自己的生活就可避免或者缓解这种症状。如何才能防止对手机过度依赖,并且避免自己被手机“孤立”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1、把手机装在包里

  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2、注重面对面交流

  平时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密感,也可以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需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

  3、多读书看报和运动

  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真实案例

  石小姐是一家文化公司的企宣,由于工作的性质需要和外界频繁联系,手机便成为她形影不离的得力“助手”,使用手机的频率也远远高于他人。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石小姐被提升至管理岗位去从事行政工作。工作性质的转变使得接入电话骤然减少,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石小姐开始感到十分焦虑,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时不时地掏出电话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还经常把别人的电话铃当成是自己的手机在响,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诊断分析:

  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换言之,如果以上问题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不上网就睡不好觉、离开手机就坐立不安、不去上班就无所事事……在日常的都市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承担着重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存在空虚、缺乏存在感的心理反应,因而对身边的事物和事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精神依赖,严重时就发展成了我们常说的“依赖症”。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最困扰都市人的三大“依赖症”分别是“网络依赖症”、“手机依赖症”和“工作依赖症”,严重时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损害。出现“依赖症”的病人,往往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焦虑、空虚,他们的自控力也比较差,“如果觉得自己遇到此类情况时,应该转移注意力,尽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有事可做。”

  名词解释: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

  在我国,手机早已成为不同人群生活中的必需品,对于手机的使用也远远超过了“传递信息”这么简单。“早上,手机闹铃叫我起床;上班路上,用手机听歌、看电子书;出去玩,用手机拍照、发微博。要买东西,也用手机上网。”这是很多城市白领手机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家本来见面的机会就少,偶尔一起吃饭时,都各自玩着手机,似乎没有什么话说。”

  手机依赖症带来负面影响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中。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更便利,结果却使得人们更加孤独,手机带给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圈子变窄

  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沉溺于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2、孤独感增加

  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3、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

  4、丧失注意力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5、导致疲劳

  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手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烟酒一样严重。

  应对方法

  1. 意识到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存在手机依赖的问题。只有意识到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2. 设定目标:其次,我们需要设定目标,明确自己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目的和时间。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使用,专注于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3. 寻找替代品: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替代品,比如阅读、运动、旅行等,来替代过度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这些替代品不仅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和经验。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交流和互动。这样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增强我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能力。

【心理:手机依赖症的诱因】相关文章:

心理自测:手机依赖症的15个信号12-13

心理学与生活:浅谈手机依赖症04-03

高考只是心理问题发生的诱因03-14

心理疾病的九大诱因03-15

测试你有没有手机依赖症03-31

“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心理疾病02-23

怎么样才能戒掉手机依赖症04-05

心理疾病的十大诱因04-05

护士资格考点:心理疾病的诱因03-21

都市人引发心理问题的依赖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