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时间:2024-08-07 20:18:22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一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紧密地联系着,同时也依赖于心理学的具体研究的发展,并常受到邻近学科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原理的研究,而随着心理学的科学材料的积累,某些心理学基本原理也将发生变化。以下是小编带来大一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一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大一普通心理学知识点1

  研究领域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从整体上看,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达到心理发展的高级水平,体现出人类心理活动的特征,具有典型性。但是,普通心理学并不研究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顿域中的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而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如有关感受性的测量和各种感知觉的机制,学习与记忆的形式和过程,思维的各种操作,言语的知觉和理解以及能力的测量、人格的结构等。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适用于人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的活动领域。可以说,普通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研究方法

  系统观察法

  指在自然或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观察它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很多实证性课题都是通过对心理活动的观察确立的。研究者只有观察到某种现象,并对现象产生的内部原因发生兴趣,才会着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心理活动的表现总是带有主体的个人特点的:学习时,有的人学得快,记得牢,有的人则学得慢,忘得快;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却思维迟缓;有的人善于运算,有的人却善于文辞。这些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就构成了有关实验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心理的调节和支配下实现的,因而通过对人的外部言行的'观察去了解人的心理是可能的,观察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探索心理活动内在规律的研究手段使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单向玻璃观察了解儿童游戏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通过观察人们在街头偶发事件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利他行为的产生条件。

  用系统观察法研究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由于它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正常生未来受到干扰,被观察者也不知道自已在被观察,活动比较自然,因而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切合实际,这是系统观察法的优点。系统观察法作为研究手段运用的缺点是,研究者不知道他要研究的心理活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他必须长时间地等待它的发生,带有一定的被动性。

  个案研究

  指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对一个个案的全面系统研究,研究者希望发现隐藏在那些表面现象后的一般规律,例如,S.弗洛伊德通过对其病人的个案研究,建立了心理分析的理论体系。个案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手段的缺点在于它很容易把人导向以偏概全的误区,弗洛伊德从少数几个维也纳神经症患者身上得到的结论是否代表了所有人类的人格特点就很值得怀疑。出于这个原因,心理学家不把个案法作为一种获得可靠结论的研究手段,而只是把它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对于许多偶发事件或非正常状态下,如遭遇龙卷风、水灾、脑损伤时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个案法就是唯一可用的研究手段了。

  实验法

  在科学发展的早期,非实验的方法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知识的积累,自然界中自然发生的事件已不能满足人类对规律的认识的要求,于是就产生了在特殊的条件下,在科学观察能够进行的地点引发我们所希望的事件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就是对某种假设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检验的研究工作。在实验研究中,实验者在引发事件时扮演了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通过引发待研究的心理现象,可以让它在预定的时间内发生,使实验者能作好充分准备,加以精确的记录和测量。心理现象在精确的条件下产生,使实验者和其他人能够随时加以重复。通过主动产生特定的心理现象,实验和控制条件能够加以系统变化,从而可以判断测量的因变量是否也随之发生了系统变化,找到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与非实验方法相比,实验研究最大的优点在于,一个假设由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比非实验方法更可靠,实验方法对结果解释的逻辑关系也更清楚。

  心理测验法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1、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对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么相应的量表就会说完善。另一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对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是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经常用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情况。

  常见的调查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测查法、评价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大一普通心理学知识点2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psychology)

  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问。

  Psyche + logos = psychology

  灵魂 词语、语言 心理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F.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

  “魂不附体”现象

  《红楼梦》里写道:“凤姐吓得魂不附体,不觉大声地‘咳’了一声,却是一只大狗。”在一些地区,当小孩受到惊吓时,便点燃一堆火,拿着孩子的衣服,边烤边为孩子“喊魂”。人真的有灵魂附体吗?心理-灵魂有道理吗?

  1、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物种发展史也可看出,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个体发育过程来看,人的心理是随着脑的发育而逐渐发展的。

  从临床研究成果来看,人的某种心理活动与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密不可分割。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如果没有客观刺激,也就不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以及相应的心理活动。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按其反映的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因为它反映的是外界事物和现象,是由外界事物决定的,同时又是通过脑的神经过程实现的,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它又是主观的,因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个人或主体进行的,是通过主体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进行加工折射而产生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4、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作为心理源泉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有健全大脑的人,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发展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机能的。

  例:印度狼孩

  第二节 心理科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W.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在心理学独立之初,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构造心理学

  structural psychology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W.冯特和E.B.铁钦纳

  研究对象:意识经验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研究任务: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心理学

  functional psychology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它代表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

  先驱人物:W.詹姆斯

  代表人物:杜威、 安吉尔、卡尔

  研究对象: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方法:内省法、客观观察法、实验法、文化产物分析法

  研究任务: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创建人:J.B.华生

  研究对象: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研究任务: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1849~1936)

  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849年 9月26日生于梁赞,1936年 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单纯给狗听铃声,狗不分泌唾液,铃声是无关刺激物,此时对唾液分泌没有影响!

  给狗听铃声并喂食(食物是强化物),狗分泌唾液。

  给狗吃食物,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

  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狗只要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形成条件反射。

  新行为主义

  neo-behaviorism

  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后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E.托尔曼、C.赫尔和B.F.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操作主义哲学思潮对新行为主义者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B.F.斯金纳(1904~1990)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萨斯奎纳,1990年8月18日卒于波士顿。193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两种条件反射形式的比较

  区别:经典性条件反射是通过训练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联系起来建立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通过训练将奖赏与“随意”反应联系起来建立条件的。

  联系:都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后都必须用无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才能巩固,否则便会消退。

  条件刺激

  用奖赏对特定“随意”

  反应进行强化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也涌现出另一个心理学派别——格式塔心理学。 创使人: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基本主张: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心物同型论:在人与自然的网络中,物质的物理活动机制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机制,与人的大脑的心理活动机制之间存在着同一性的关系。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奥地利医生西格蒙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疗法),也是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在医疗实践中建立的一套心理学理论,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其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

  ——潜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Fruid的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现实原则)

  超我

  (至善原则)

  本我

  (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求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它是仇恨的动机,表现为侵略的倾向。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组成。

  回顾与反思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派心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对心理现象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尖锐的分歧。一方面,它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形形色色的现代哲学,学派间的争论表现了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混乱。此外,心理学家们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使他们爱用一种片面性去反对另一种片面性,也加剧了各派间的争论,使刚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心理学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机。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后,学派纷争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各派间就出现了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新局面,新的心理学思潮相继产生。这种思潮不是以学派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范式、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去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一般假设: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能够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如,他们可能会用你脑细胞中确切的物理过程来解释你是如何阅读这句话中的词语的。

  研究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脑电图法和生物化学方法等。

  行为主义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的研究在某些应用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程序学习:将学习材料分解成一些小的片断,并按顺序一步步学习,对学习结果予以强化,成功地学会了一个片断之后,再继续学习下一个片断。(计算机教学)

  ——行为治疗:应用于具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或成人的临床环境,帮助其改变或消除不需要的行为或不适应的行为,代之以需要的或适应性行为。(系统脱敏)

  ——生物反馈:通过训练让个体自行控制自己的身体过程。

  心理分析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如A.弗洛伊德、克莱恩、艾里克森等,将精神分析的理论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不再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是作为对行为主义的局限的另一个挑战而出现的。认知观点的中心是人的

  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S-O-R)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其观点是,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观察和对一些人物传记的研究,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加以系统整理,提出了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类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的多种需要,有主导性需要和辅助性需要,人的行为是由主导性需要所决定的;人的需要很难得到全部满足;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人们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客观地对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并进行客观地分析,决不能附加任何主观臆测、揣度和设想。

  系统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用系统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研究问题,把人的心理现象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来进行探讨,反对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发展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着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任何心理现象,并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坚决防止和反对把心理现象看作是静止的、凝固的和僵化的东西。

  在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时,必须遵循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虑到研究的教育意义,看其是否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大一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劳拉金普通心理学12-12

普通心理学论文3000字01-19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11-03

普通心理学心得体会07-03

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06-15

心理学书籍推荐:《津巴多普通心理学》11-29

大一新生寄语大一新生寄语01-29

物理知识点总结04-05

整式知识点总结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