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青少年心理的知识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引导不当,容易产生心理变态自我意识有时称“独立人格”,就是对人生、对自己形成一定形式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识能力,为此不断探求人生道路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小学生踏上初中校门成为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突变的主观因素和迈入新的社会大门客观因素联合作用下,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心理上产生“离乳期心理”,思想意识上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具体表现为不断地探索自己存在价值和未来人生道路,开始自我人生设计。学习上、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意识,选择自己认定的正确发展方向。逐渐脱离孩提时期那种天真、幼稚和服从听话的心理特点。不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父母和教师平等对待,企图或要求摆脱大人管束,自行其事,独立地作出决断。希望父母和教师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多数中学生在该时期心理上产生“代沟”现象。
电影《红衣少女》描述的安然,可谓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典型形象。她要求每个人都用自己一双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大脑看待世界上一切事物,主动进行思考、判断和评价,并作出自己的决定。她反对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意识。她对待班级评“三好”,班长不敢讲真话,老师念错字,父亲的错误做法等,都是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很有用的心理机制和宝贵的心理品质。只有通过健全的自我意识发展,才能达到人体化与社会化心理协调平稳发展,身心全面健康,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人的独立性与创造性紧密相连,如果没有独立心理,生活完全陷于模仿、服从,以后不可能有创造性和自立能力。
由于受到生理限制,知识不足和缺乏社会经验,可能产生自我意识的片面性、幼稚性。如:抓住一点,怀疑一切缺乏科学根据;喜欢争论,看法偏激,论据不足;缺乏虚心请教精神,过分自信自尊;行动上带有盲目性,常容易与周围人发重生矛盾冲突。因此,引导不当,自身缺乏自制自控能力,容易导致心理变态,如逆反心理等。
二、大脑神经系统迅速发育,脑功能基本健全,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但是耐力不足,如不注意科学用脑,容易发生脑疲劳、脑衰竭。
12岁青少年的脑身重量已接近成人,平均为了1400克(成人是1427克)。至18-25岁与成人一样,以后不再增加。但是大脑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有了飞跃发展,联络神经纤维数量增加,信息贮存量达到高峰,感觉器官完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期(人类智力发展高峰期为18-25岁)。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奠定物质基础。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的“黄金时期”。
但是青少年期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兴奋有余,抑制不足。缺乏成人的持续耐久的脑功能特点。故学习方法不当,容易导致脑衰弱,必须强调青少年期科学用脑,要劳逸结合。青少年期常见的脑衰弱病症:大脑疲劳综合征、应考综合征、神经衰弱、失眠等。这些常是造成多种学习障碍的重要因素。
三、思维活跃,思路敏捷,操作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很快,反应灵敏;缺乏鉴别能力,难以恒定和持久。
青少年期的中学生具有发展迅速的联想、推理、抽象、概括、逻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向纵深和横向发展,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对新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很强。反应灵敏,如果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教育培养下,自身又具备健全心理素质,必定能学有成效,独立成才。例如我国不少青少年近年来在国际数学、物理、科技、音乐大赛中屡屡得奖,为祖国取得荣誉。又如少年大学生宁铂,13岁高中毕业,19岁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辅导三年级大学生“电动力学”专业课程。
青春期逆反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特别是处于青少年阶段,青春期少年已经拥有成人感的意识,他们不再把自己当儿童来对待,并试图打破对家长的依附关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逆反心理就产生了。青春期逆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发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
1.强烈的好奇心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做尝试。
2.企图标新立异
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上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
比如,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遇事唠唠叨叨。有些爸爸(爸爸食品)妈妈(妈妈食品)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缺乏感情沟通。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家长式的作风。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因而便以反抗来回答爸爸妈妈。
【青少年心理的知识】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普及07-22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02-09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知识点整理资料06-25
青少年心理健康03-30
论青少年心理训练09-17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12-14
心理书籍之青少年心理学10-04
青少年自护教育知识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