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格》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4-07-19 19:31:12 炜玲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学《人格》知识点整理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人格》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人格》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人格》知识点整理

  1.人格,指表现于不同情形中的,持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人格心理学家既研究人格结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组织或模式),又研究人格维度上的个体差异。

  2. 与人格有关的其他术语有:性格、个性、气质等。它们的含义有共性,但略有区别。

  3. Freud的心理动力学认为,诸如愿望、害怕或意向这样的心理力量决定着行为。他的地形模型区分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心理过程。Freud认为,心理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情绪,即冲突的感受或意向,是人类经验的原则而非例外。人们努力最大程度地同时实现矛盾冲突的动机,这种解决方案称为“妥协形成”。

  4. Freud的驱力或本能模型将性(libido)和攻击视为人类的基本动机。他的发展模型提出了一系列心理性阶段,即人格和性发展的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一个阶段的问题体验会导致固着(即混乱的冲突或关注某个特定阶段的愿望),或者导致退化(以前阶段的问题再次出现)。在生殖器期,儿童经历Oedipus情节,即希望与异性的父母一方有感觉/性关系的愿望。

  5. Freud的结构模型区分出:本我(性和攻击能量的蓄水池),超我(良心)和自我(心理的理性部分,必须在愿望、现实和道德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6. Neo-Freudians继承了无意识过程和心理力量之间冲突的观点,但是,他们放弃了Freud的驱力理论,更多地强调文化的作用。Jung的分析心理学强调集体无意识;Adler的个体心理学强调人性自主、追求卓越等积极力量。客体关系理论,强调自我和他人表征在人际功能方面的作用,早期经验在塑造亲密关系、以及发展成熟爱的能力方面的作用。

  7. 心理动力学观点一般用生活历史和投射法评估人格,例如Rorschach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他们也用经验的程序检验假设。

  8. 认知-社会理论突出编码、个人价值、期望、能力和自我调节对人格的作用。人们用于编码和提取社会信息的图式在人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人价值,指个体对各种结果或潜在结果赋予的重要性。期望,是对所盼望的结果的期待。行为-结果期望,是认为某种行为将导致特定结果的信念。自我-效能期望,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采取行动去产生某个想要的结果的一种信念。能力,指用于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自我调节,指设定目标、评定自己的表现、在不断反馈的情形下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这些目标。认知-社会理论把人格看成是解决问题以实现目标。

  9. 认知-社会理论能解释多种行为,有很多实证支持。但是,它显得过于理性化,认为人能够报告自己人格的绝大多数方面。

  10. 特质理论,依据的是特质这一概念。特质,是构成个体差异变化的人格维度背后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倾向。Allport是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既相对独立,又彼此重叠。按照概括性和弥散性的大小,他将特质区分为枢纽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他还假定有一个叫“统我”的人格组织者。

  11. 用因素分析的办法,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人格构成因素理论。Eysenck认为主要的因素(他称之为type)有: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目前特质理论学者基本一致认为人格由五种特质构成,被称为“大五”理论(外向、愉快、正直、神经质和开明)。

  12. 人格特质的遗传性千差万别,多数特质同时受天性和抚养的影响,但有一些特质是高度遗传的。

  13. 有关人格的一致性的争论持续了近三十年。如今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人-情境交互作用的复杂性,有些人格过程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会显现。

  14. 特质人格理论走的是实证测量之路。由此产生了大量人格量表和遗传性的经验研究。但是,他们显得只是描述而非解释人格。

  15.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认为,个体内部是主动具有创造性的力量或“自我”,它们寻求表现、发展和成长。Rogers的“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在了解一个人的“现象经验”,即他们如何认识现实存在,如何体验自身和世界。按照Rogers的说法,个体有“真实自我”、“虚假自我”和“理想自我”。从心理学探讨这些内容需要移情。

  16. 存在主义人格理论,强调主观体验和个体探求生活意义的重要性。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恐惧”,即认识到生活没有绝对的价值或意义,死亡不可避免。人们处理意义、死亡和存在恐惧的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方面。

  17. 人本主义理论对理解人格的某些基本方面有所贡献,但是,它们不如其它理论那么好理解。

  18. 人格有些方面可能是普遍的存在,有些则可能只在特定文化存在。Marx将人格归溯到经济,Freud则将文化归溯到人格。从文化的角度,人格首先是文化的附属。按照互动的观点,人格是经济和文化需要塑造的,而文化和经济过程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满足心理需要而存在的。

  人格的定义

  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由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稳定性:人格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尽管会受到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其核心特征相对稳定。

  统合性:人格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心理特性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选择乃至命运。

  社会性:人格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形成的,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人格的结构

  人格主要由三个子系统组成: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其中,性格是核心系统。

  人格的主要理论

  1. 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提出了人格特质结构网络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大五人格理论:塔佩斯等人通过词汇学方法和因素分析法,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开放性(Openness)、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神经质(Neuroticism)。

  2. 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如弗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分为T+型和T-型。

  对立类型理论:如A-B型人格和内-外向人格。A型人格性情急躁、成就欲高、外向;B型人格不温不火、容易满足、内敛,有耐性。

  多元类型理论:如气质类型学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性格类型学说(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3. 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认为自我是现象场中一套有组织的、为自我所意识的知觉整体,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气质与性格

  气质:与生俱来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个体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区别: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无好坏之分,可塑性小;性格受后天环境影响大,有好坏之分,可塑性大。

  联系: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而气质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在行为活动中,性格与气质是融合为一个整体的。

【心理学《人格》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最新整理国外名人格言10-14

荣格心理学:人格面具和人格06-28

《人格心理学》04-03

人格心理学03-12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整理07-28

心理学书籍《人格心理学》04-06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03-04

心理学书籍:人格与认知12-11

人格心理学与生活12-11

关于人格的心理学论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