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有哪些对策可以应对的呢?现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下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承受的压力逐步加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有: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1.适应问题
大学生适应问题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新的大学校园环境及生活不能从心理上很好地适应,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一新生中。据一项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的比例约占25%。从高中到大学,面对环境的巨变,一些学生会产生内心冲突,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生活上的不适应,包括对环境的不适应,独立生活的不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大部分新生都是从一个生活多年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因此会感觉到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主要是因为高中时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老师、同学的相伴,而到了大学以后没有了奋斗目标,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因而感到迷茫、困惑。
2.学习问题
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奋斗的目标暂不明确,对专业的了解不全面,以及对大学学习方式方法的不习惯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考上大学。到了大学以后,一些学生没有了学习目标,失去了学习动力。另外,中学教育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听课、做笔记,再到课后作业都是老师安排,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大学阶段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和复习,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对大学的学习方式表现出不适应。
3.人际交往问题
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有三种问题: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
第一种是认为人们之间不需要交往,孤独、孤僻;
第二种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绝;
第三种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现交往技能障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备将来立足社会之需,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大学生由于性格和交往能力的局限性,不敢交往和不善于交际,导致人际关系不好,心理上孤独,情绪上压抑,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可能会导致极端行为的产生。
4.恋爱和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性发育基本成熟,感情处于冲动期。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欠缺,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对性心理和恋爱方面的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因而陷入困惑之中①。大学生中常见的恋爱问题有单恋、暗恋和失恋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容易给人带来痛苦。
5.就业问题
我国实行大学生自主就业、双向选择以来,使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激励,甚至出现一些困难,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更突出,在大四毕业生中表现尤为明显。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理问题就凸显出来,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严重。
(二)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成长的道路非常顺利,很少遇到挫折。因此,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差。加上他们正处于心理的相对稚嫩和生理的相对成熟期,对恋爱和情感问题往往躁动不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武汉大学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显示:在抽查的“90后”800名新生中,有72.3%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新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组数据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②。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外部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也是最重要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缺少集体锻炼和生活的影响,加之祖辈、父辈的过分呵护,导致他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弱,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淡薄,等等。学校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管理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很多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便会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本来就很脆弱的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看法。
(一)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防和干预体系,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事件。
建立高校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一级预警:寝室,充分发挥室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用多种方式积极了解同寝室的同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诉班主任和辅导员。二级预警:班级,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关心同学,广泛联系同学,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和心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三级预警:院(系),各学院任命专人做兼职心理辅导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问题高危人员预警库。辅导员、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一旦发现重要情况就立即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报告,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四级预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素质测量,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另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全校师生开放,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从寝室、班级、院系到学校的四级危机预防体系,可以迅速反映心理危机,有利于及时发现心理危机并及时干预。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必修课程,让学生都学到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除了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外,还需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达给每一位同学。学校每学期可以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通过讲座、班会、征文、摄影、绘画、发宣传单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另外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开2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通过收集本班学生近期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在班会上讨论,最后由班主任提出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
(三)开展心理问题专题教育,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开设专题教育。
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一样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区别对待,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一方面,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成几个板块,对这几个板块开展专题教育,比如本文提到的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大学生学习方法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如对大一学生应注重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辅导;对二、三年级学生,重点应该放在目标教育、德才教育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正确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大四毕业生则应该进行择业观教育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树立自信、坚强的品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在遇到挫折后能够用自我调节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重大,以上提出通过建立心理危机四级防预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教育三项措施,减少和预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注释:
①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②党光磊.“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人力资源,2013.11.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家庭教育的影响
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人的心理素质是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们过去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加强高等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只有心理素质提高了,大学生才能正视社会不良现象,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更好地争取和把握社会机遇。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时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相关文章:
大学生几大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03-26
孕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对策的分析11-28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09-14
播音常见的问题及对策11-04
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分析12-11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03-19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0-24
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12-01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参考文献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