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

时间:2023-06-13 14:20:49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不好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

  1、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则: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

  2、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3、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

  2、孤独心理: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

  3、嫉妒心理:嫉妒者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但却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不合法的行动飞他人造成危害。

  4、报复心理: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式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

  5、交往困惑: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性交往时总感到要比同性交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

  解决对策

  (一)自身方面

  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代大学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拓宽眼界,增长见闻,加强科研探索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应努力汲取专业知识,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与朋友探讨研究,积累社会经验。

  这样可以令大学生在毕业后拥有较为全面的职业能力,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大学生也要把握机会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要敢于竞争,不怕失败,遇到挫折不幸要学会自己调解心态,不要自卑自怨,懂得从失败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进而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学校方面

  首先,高校需适当调整学科设置。学校中与市场产业不相适宜的学科专业,学校要进行改变,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安排与之相适宜的专业学科。市场需要人才,而且需要的是与岗位相对应的人才。因此,高校应当改变不合理的专业课程,增加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做到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统一全新的课程体系。坚持横向结合,实现功能互补,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避免就业与专业不对口。

  其次,高校应适量增加课程中的实践内容,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习充分意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相应地体会了社会就业与社会职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知识。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有必要建立一些心理咨询机构。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思想动态,在教学和管理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因人因事地分析,做好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工作。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最终教育目标,帮助高校大学生切实解决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不断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让大学生在受挫时能够起到修复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长,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

  (三)家庭方面

  作为大学生的家长,应了解并学会尊重子女的想法。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思维,会对他所面临的事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评判法则。家长可以委婉地向子女提出建议、指出问题,但切不可生硬地干预其中。父母应尽量为子女营造一个宽容、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大学生可以以一种昂扬向上、不畏艰难的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门槛。

  (四)社会方面

  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要加强扶持和关注,企业也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面对愈发加剧的竞争压力,政府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大学生就业困境进行深入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出台有效的就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政府引导以及企业的帮助下,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面对形势严峻的就业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心理障碍,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整个社会而言,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问题类型

  1 学习引发的心理问题

  能够考进大学的同学在中学时期往往是名列前茅、出类拔萃者,然而进了大学校园,才发现人才济济,成绩优异、口才甚好、多才多艺,置身其中,发觉自己丝毫也不出色,这时有的同学就会妄自菲薄,灰心丧气,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而且大学的学习和高中的学习完全不一样,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时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状况,不会安排好自由的大学时间,对学习的适应产生障碍,一旦考试不理想,就会表现出后悔、忧郁、焦虑等情况,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2 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汇集成一个社会的群体,由于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加上高校社团活动很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较纯学习的高中要高,这样往往使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造成人际关系失调,会让他们产生困扰,从而引起孤独、烦恼、害怕、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在行为上表现出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等,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据笔者调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很多学生都买了电脑,又由于网络的方便,足不出寝室就能上网,加上网上娱乐休闲项目众多,很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耗在网上,寝室里经常听到敲击键盘的声音,而互相面对面交流的场面不多见了。还有手机及网络的更新换代,“低头族”越来越多,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指尖。“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宁愿在网上与陌生人说心里话,也不愿意与周围同学交流和沟通。所以说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情感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谈恋爱已不是高校里的新鲜话题了,从入校开始,大学生成双成对的不在少数,暂且不谈论他们谈恋爱的初衷。而由于年轻,大部分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和心理发育未完全成熟,不能很好地对待感情,往往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没有准备,难以承受。而由于失恋引发的心理问题就更多了,失恋后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个人萎靡不振,容易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4 就业引发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由于连年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也随之增多,加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结构调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困难。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一些就业受挫的毕业生灰心丧气,结果引发焦虑、怨恨、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调。这种情绪也会让大一新生受到影响,提前让他们产生就业恐惧感,出现学无前途的想法。加上在校期间,一些学生的专业、兴趣、就业目的、性格特点间的冲突,容易让他们产生矛盾的心理。

  5、神经症问题

  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6、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1、坦然面对

  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

  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

  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

  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家庭教育的影响

  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人的心理素质是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们过去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加强高等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只有心理素质提高了,大学生才能正视社会不良现象,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更好地争取和把握社会机遇。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时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相关文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2-13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1-22

心理问题造成不育的因素有哪些11-23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1-01

造成考试怯场心理的原因是什么11-21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03-19

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八大原因12-15

儿童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12-12

大学生心理问题12-21

造成企业危机的原因解析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