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案例分析

时间:2022-03-18 14:23:36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案例分析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有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案例分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案例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他是个很腼腆的男孩,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失。学习成绩较差,一提考试就没精神,遇到考试时晚上睡不着,头痛,还伴随着发烧。他这样不仅影响着考试成绩,身体上还经受折磨。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一、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定的目标是90分,变成能拿到80分、70分了,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吴*在家里是老二,他的姐姐学习特别优秀,家长也期待吴*跟他姐姐一样优秀,总拿优秀的姐姐跟他说教,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肩负重担。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就给他请家教,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

  二、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去除吴*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吴*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吴*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吴*同学……”渐渐的,吴*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渐渐地开始和我交谈。我给他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我能行。”等给自己加油。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有一次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我为了让吴*参加表演,对全班同学说:“给吴*一个机会好吗?”大家同意了。开始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行。”最后加上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他走上讲台。表现得还不错,同学给他鼓掌,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以后,有机会就让他在同学面前表现,他变了好多,不再独处,课堂活动时主动参与,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吴*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吴*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长可以让他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他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吴*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三、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吴*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各种活动愿意参加,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四、结论。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吴*的进步,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吴*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拓展知识: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陈仲庚认为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无论在关系的性质上,在改变和学习过程上,在指导的理论上都是相似的。如果有区别的话,也是人为的、非本质的[1]。

  第一、工作的任务不同。心理咨询的任务主要在于促进成长,强调发展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能,为正常发展消除路障,重点在于预防。而心理治疗多在弥补病人过去已经形成的损害,解决和改变发展结构障碍。

  第二、对象和情景不同。心理咨询遵循教育的模式,来访者多为正常对象,主要涉及日常生活问题,一般在学校、单位、心理咨询机构等情景中开展工作。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异常的病人,是在临床和医疗情景中开展工作。

  第三、工作的方式不同。心理咨询应用更多的方式介入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之中,如参与他的直接环境,与来访者的家庭、亲友取得联系,应用更多的日常生活设施(如电话咨询等),设计和组织学习班和各种团体活动。而心理治疗的形式则更多为成对会谈。

  第四,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心理咨询具有现实指向的性质,涉及的是意识问题,如有关职业选择、培养教育、生活和工作指导、学习辅导等,因此多采用认知和论理的途径。心理治疗涉及内在的人格问题,更多的是与无意识打交道。

【有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08-24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08-31

销售心理案例分析10-28

小学生孤僻心理行为问题案例叙述08-31

小学生孤僻心理行为问题:案例反思08-30

宝宝心理问题分析08-17

销售的心理障碍案例分析10-28

帮助高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09-05

关于肥胖心理问题的分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