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解答
1.人在突然遇到重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反应包括:
心理反应
(1)恐惧和担心
·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2)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
(3)悲伤
·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抒解。
·少数人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
(4)内疚感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有罪恶。
·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以避免亲人的死亡。
(5)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6)强迫性的重复回忆
·一直想念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创伤事件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惧最悲伤的画面。
(7)失望和思念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一种爱的失落感。
·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如针扎心般的感受。
(8)过度反应
·对于地震相关的声音、图像和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
·感到没有安全感,易焦虑。
·失眠,做噩梦,易从噩梦中惊醒。
身体不适症状
·易疲倦。
·发抖或抽筋。
·呼吸困难。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子宫痉挛。
·记忆力减退。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晕眩、头昏眼花。
·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这些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会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而且持续时间长,如果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
2.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在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过于担心——“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隐藏感觉——“我没事,我挺好的。”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试图遗忘——“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和康复的保证。
(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4)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和朋友一同分担悲痛。
(5)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6)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7)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5.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作为陪伴者,我们可以学习哪些与灾难幸存者交谈的技巧?
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可以说: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
·看到(或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是发疯了。
·事情可能不会总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或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或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他(她)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后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将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6.我没有救下我的亲人,如何减少负罪感?
在严重的灾难之后,人们比较容易出现内疚或负罪感。人们会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那个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亲人死亡对幸存者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丧失,因此有上述提到的负罪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通常这些反应都会在一个月之内缓解,若一个月后,这种负罪感仍强烈存在,则需要寻找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7.如何承受突如其来的丧亲之痛?
丧失亲人之后,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四个心理反应过程:
(1)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
(2)埋怨: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
(3)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家长,特别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事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噩梦、失眠等。
(4)恢复期:不再做噩梦, 开始适应新生活。
对于丧亲者而言,出现以上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若如上反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或者过于强烈,则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在居丧期间,应当尝试表达哀伤、自责、愤怒等情绪。哭泣、向他人倾诉、写日记等方式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还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大家一同分担悲痛。
8.我一直无法安睡,处于惊恐中,我该怎么办?
地震之后,出现恐惧、担心、失眠等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个别人由于在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有的人会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己做事,比如把衣服脱掉,把东西给人,等等;有的人凭空怀疑周围的人是坏人,要抢劫或谋害自己,因此感到十分害怕、恐惧;还有的人感觉周围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如在梦中,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其他可能的反应还有出现幻觉,“看到”去世的亲人、“听到”不在身边的亲人的呼唤。
他们经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噩梦频频,灾难场景不断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听到与灾难相关的消息即悲痛不已或恐惧不安。这些急性应激反应一般在灾难发生后48~72小时后逐渐减轻,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
出现这些情况,首先应当尽可能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其次应当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和康复的保证;另外,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但是少部分人在遭遇灾难后的心理反应则会延续数月、数年。灾后尽管时过境迁,他们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灾难片段在脑海中、梦中反复闪现,甚至不愿在原来的环境中生活,不愿和人交往,表现得过于警觉等。若有上述情况发生,则需要寻求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9.如何判断自己和家人必须去找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
如前所述,人们在严重灾难之后,通常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诸如恐惧、悲伤、愤怒等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但若体验到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或者同时具有如下表现,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则可能需要寻求心理卫生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1)彻底麻木,没有情感反应,经常发呆;对现实有强烈的不真实感,对灾难事件部分或全部失去记忆。
(2)脑海中或者梦中持续出现灾难现场的画面,并且感到非常痛苦。
(3)回避跟灾难有关的话题、场所、活动,对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4)经常出现难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警觉过高以及过分的惊吓反应。
此外,若上述反应并不强烈,但持续时间长,也应当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有些人可能还会表现出其他心理问题,包括酗酒、性格改变等,这些情况均应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
摘自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和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由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联合组成)提供的资料
灾难后,如何帮助孩子们?
本次地震中不少儿童遭受了严重的创伤。除了需要应对外伤、饥饿、寒冷等他们不熟悉的情况外,儿童同样会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由于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因此此时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保护儿童。
首先,需要留意孩子的如下反应:
(1)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的会哭泣,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有的逃生出来的孩子会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2)行为反应:发脾气、攻击行为;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或亲人,怕独处;有些长大的孩子好像又变小了,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幼稚行为;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其次,需要更为关注以下儿童,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心理伤害:在地震中身体受伤的儿童;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女童;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包括智力障碍儿童;或者以前曾经有过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第三,在保证儿童身体和环境安全、预防潜在的危险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立即给予医疗救护。
(2)优先给儿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安全食品以及夜间保暖。
(3)尽量把儿童安置在远离灾难现场和嘈杂混乱的场所,避免孩子走失或因环境拥挤不能入睡。
(4)要指导孩子观看新闻报道,因为低年龄儿童可能会对电视画面中重现的镜头感到害怕和恐惧。
(5)鼓励孩子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灾民的关爱,不鼓励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第四,在心理保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尽量不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不要强求儿童表现勇敢或镇静。
(2)多做解释:不要批评儿童出现的那些幼稚行为,这些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儿童对突发灾难对常见的心理反应。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地震会过去,政府会安排大人来帮助我们,帮我们重建家园。
(3)本次灾情重大,直接受影响的孩子多,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请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治疗,避免问题延续。
(4)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
(5)如果儿童因为受灾引起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
最重要的是陪伴
目前,一些受地震影响不大的学校已经复课,首批灾区帐篷课堂已在四川的绵阳、德阳等地成立,就近接收受灾的中小学生。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和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贾晓明认为,复课第一天,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给孩子安全感。她为教师提供了以下建议。
灾区学校复课时,第一堂课上,老师首先可以对孩子们说:
1.我们经历了特别大的灾难。
2.现在我们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3.老师和你们在一起,你和你周围的同学坐在一起。
4.如果你现在还有很多复杂的情绪和感受,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还处在一个特殊状态。
5.这些天不要单独行动,上学放学时要和家人或同学一起走;放学及时回家,不要到别处去。
6.如果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帮助,请告诉老师。
这一段时间教师需要特别注意:
1.接纳孩子的情绪,多倾听,多陪伴。
2.不要说“做个勇敢的孩子”,“你会站起来的”或“坚持到底”这类话语。
3.如果有孩子遇难,不要对幸存的孩子说:“你们要替遇难的同学好好学习。”
4.如果有些孩子心神不定或迷迷瞪瞪,无法安心学习,不能完成作业,这是灾难后的正常反应,你一定要更宽容,不指责。
如果有灾区儿童或孤儿被安置在其他学校,帮助这些孩子适应新环境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时学校需要注意:
1.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2.老师不要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要温暖地陪伴他们,告诉他们:“有需要来找老师,老师会帮助你。”
3.可以安排一两名学生陪伴他们,带他们去教室、食堂和买东西等。
4.告诉教师和其他学生,不要主动问他们的情况,比如“地震时你在做什么”,“你家什么人去世了”。
5.如果他们自己愿意诉说,可以倾听,不要继续追问细节。
6.不要让媒体打扰他们,尽量让他们过正常的生活。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解答】相关文章:
关于考前常见心理问题解答01-23
80后常见的心理问题08-01
灾后心理干预与应对措施11-10
“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0-21
80后的四大常见心理问题10-17
面试常见问题解答10-05
SEO常见的问题解答05-28
常见的cad问题解答11-12
cad常见问题解答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