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方式的策略与方法

时间:2020-12-26 11:22:33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方式的策略与方法

  " 20xx年九月,我开始使用北师大版语文试验教材进行教学工作。在近两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努力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在北师大出版社的专家和海淀区语文教研室各位教研员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学习,我认识到,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词语——“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学习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它既是学习活动中一种人际关系的反应,又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形式。

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方式的策略与方法

  在实施这项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方式有两个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其一,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

  其二,互动必须是积极的、自主的。互动不存在任何“被动”的因素,它必须是双方自觉自愿、积极参与的一个过程。

  “生生互动”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间摆脱“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

  一、转变教师角色:

  1.初步尝试转变教师角色。

  我工作十年来,一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说“转变教师角色”、“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如此这些理念,我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从来都认为,课堂中进行“生生互动”式的教学那是高年级的事。刚刚入学的一年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怎能积极参与学习?在课上,我讲,他们能跟着听就不错了。

  我的这种思想直到通过新教材培训后,才有所转变。

  我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项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控制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陈铮老师和教研员邢志娟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进行转变教师角色、努力在教学中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的试验。随着试验的逐步深入,我看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这充满活力的课堂对于我来讲是一个未知的新世界。我到此时才感悟到,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把与我朝夕相处的学生真正摆到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来。备课中,我认为学生什么不会,就按部就班的教什么;我认为学生应该对什么感兴趣,就设计什么样的环节。从没有设身处地的从学生“学”的角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过教学。

  2.实施“软备课”

  我开始尝试者进行新型的备课方式——“软备课”。在设计教学时,我一般会预设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多种反映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出多种应对方案。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一节课要认识的字有很多,以往,我会教学生逐个认识生字,分别组词,再一个字、一个字的指导书写。实行“软备课”后,我在教学之初,出示所有的生字卡片,请学生们自主挑出大家认为难度较大的生字。然后我和孩子们一同集中力量学习这些生字。这样一来,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的。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孩子们对于解决“我们自己的难点”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当然,我在备课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作出不同的“预设”教学方案。

  再如,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一般是将我自己的感受想尽办法的“转架到”学生心中。现在,我会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先来和孩子们交流一下他们的阅读感受,或是听一听他们的质疑情况。然后从学生的感受或是疑问入手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我先请小朋友们交流一下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这其中,我班的黄藤小朋友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站在街上,别的小朋友手中的花盆里都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他心里该有多难受啊!读到这儿,我都想哭了!”这个小朋友说得多好啊!我马上接上去问她:“为什么你读到这里就想哭呢?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就从这里入手开始了对课文的进一步阅读。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并没有设计这样的环节。但是,我根据孩子们当时的真实感受导入课文,找到了孩子们投入真情实感的最佳切入点,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3.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转变教师角色,首先我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学会倾听。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学生能够认真地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能力。但是我们有没有自省:咱们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了吗?有时在课堂上,我们为了赶课时,不等孩子把话说完就打断他们,有时,我们只听了孩子说的前半段话,就认为没有价值,也就不允许他们说下去了。如果被打断的是我们,我们会发自内心的根绝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吗?自己不是主人,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那还能自主性的进行“互动”吗?

  认识到这一点,我在课堂中尽量不打断学生的话,从他们的发言中找到闪光点和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切入点。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越来越敢说了。课堂也随之活跃起来了。例如在教学第三册中《丁丁冬冬学识字(三)》中,学生间就产生了这样一段争论:

  生1:“新鲜”和鱼有什么关系呢?“鲜”为什么有个鱼字旁呢?

  生2:因为古人认为鱼肉和羊肉放在一起做菜吃,就是“鲜”。

  生3:我不同意,鱼肉和羊肉放到一块儿能好吃吗?这样的菜怎么“鲜”了?

  生4:我来帮生2补充一下“鲜”的意思是说市场上买的鱼肉和羊肉都很新鲜。

  我在课后小记中,将这一段争论写在了显著的位置上,而且我在“思索”一栏中这样写道:“若是在以往,我定会接过话头,阐明字理。但这一次我没有打断学生的争论,不怕课堂出现所谓的乱。我——老师,倾听孩子们的辩驳,把“思”与“辩”的时间与空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学生在短暂的争论中思维的碰撞,产生出了可贵的火花。“鲜”的会意本质在学生的争论中层层深入,逐渐突现出来。同时学生为了说服他人,自然的将“鲜”的字理意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也就是道理越辩越明了。”学生之所以能在学习中进行这样的争论,之所以能如此的敢说,我想这正是因为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他们敢于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

  因此我感到,倾听是教学中与学生取得默契的先决条件。我们要爱听孩子们的话,才能听得懂他们的心声。孩子们愿意与我们交流,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我想:如果我们听不懂孩子们的话,使他们认为何老师讲话是在对牛弹琴,那应该是我们的悲哀。

  二、“生生互动”——一条崭新的路。

  初步对“生生互动”式教学的尝试,使我看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会产生出新多难以预料的`崭新的“环节”,我与孩子们之间倾心的交流,又会碰撞出美丽的火花。我看到了学生在互动中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力。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条崭新的道路上做一个探路的人。

  但这个探索的过程可以说是痛苦的。每天晚上我都要对当天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及时向有关的老师请教。在这个过程中,陈铮老师、教研员邢志鹃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关心与指导。

  在进行试验的初始阶段,课堂上出现了孩子们都抢着讲话,连我都插不上嘴了。有时课堂上乱极了,我连喊带叫的组织纪律。面对这种情况,我坚持每天记录课堂上出现的情况,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整理与分析,我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

  1.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2.与小朋友的意见出现分歧时。

  3.急于要与老师交流时。

  经过思考,我通过以下方法,孩子到孩子们在“互动”的“活”的课堂中,与小朋友、与老师达到交流上" 的默契。

  1.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

  2.指导学生注意倾听,从小朋友的话中找到自己的发言点。

  三、“生生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

  随着我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与探索。我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1.小老师教学生字。

  每教学一课之前,我总鼓励学生前进行自主性的“备课”。这种“备课”与传统意义上预习是有所不同的。首先,我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你和王老师一同来讲生字。讲课之前,我们一同来备课,课堂上,咱们交流备课的成果。孩子们在备课中是没有限制的,他们可以在读书中认字,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来讲,也可以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识记的生字课上向小老师提问。

  在课上,当学生通过测读生字,确定了学习生字的中难点后。我就将这些难点生字出示在黑板上,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讲一讲这些字。在讲字的过程中,小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备课的情况,自主性的向同学们提问。小朋友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备课情况,向小老师发问。

  例如,在教学《大熊猫》一课时,小老师在讲生字的过程中,就有这样一个片段:

  生1:我不知道什么是“竹笋”?你能为我讲讲吗?

  小老师:竹笋可好吃了,我吃过。你让妈妈给你每一种豆制品,那里面就有。

  生2:你尝尝,你要是爱吃,那大熊猫就跟该吃了!

  小朋友们听了都笑了。

  从以上小老师的教学片断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正在进行着的一种互动式的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种互动中,融入了一种倾听与发现的机智。

  2.学生间进行自主性评价。

  首先,我在学生们上一年级时,就着手引导孩子们进行“生生互动”式的评价。那时孩子们会一些简单的评价话语,例如:你的声音真洪亮!你说得真好,我很佩服你!等等。

  随着对这项试验进行逐步深入地研究。我开始培养学生在互动式评价中,摆脱套话,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进行自主性评价。

  孩子们都喜欢自由,都喜欢说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这种自主评价的方式,孩子们都很喜欢。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在评价中自然而然的开始进行口语交际了。

  竺秋逸小朋友在朗读完课文后,有的小朋友评价她:“你读微风吹过时,‘呼——’这一声读得声音不够洪亮。”竺秋逸听了反驳道:“我不同意你的意见,因为我读得是微风,所以‘呼——’得声音不能太大了。”小朋友听了说:“谢谢你,我明白了!”

  再如:在学习《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时,赵蔚小朋友读课文的终因处理的与众不同:“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小朋友在评价他的朗读中说:“你读得挺好,就是这样读太别扭了:‘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赵蔚解释说:“我是想告诉大家,这幅风景画他别美,它是漂在水上的。”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正是这种“生生互动”是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与个性化朗读。

  四、“生生互动”——形成生成性学习。

  由于在教学中,学生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它们之间常常自主性的进行质疑、解疑、评价甚是引发争论。因此,这是的课堂具有了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许多问题的随机生成,成为新的培养目标。

  例如,课堂上学生一旦“互动”起来就容易产生“一发而不可收”的场面,我一直为此而烦恼。直到一次课上孩子们进行组词链接,他们组起词来没完没了,就在我刚想打断他们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认为组词链接该收尾了。”我对这位小朋友大家赞赏,表扬他懂得如何控制时间。

  通过这个例子,使我感受到,我一直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是不可能感知某一个教学环节的用时长短的,更不可能自主的控制学习时间。然而,这一次我才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完全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孩子们自主调控时间的能力。

  五、在“生生互动”——现实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因为学生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说自己的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所以,孩子们在这种“活”的环境中进行真实的口语交际。而这种口语交际本身是最具人文关怀的。同时孩子们所进行的口语交际也是最有效的。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着进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生生互动”是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我感到,当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我认为,教学改革不只是看上去很美,它并不是表面的涟漪,它是一场深层的革命。这场革命将我们引上了一条探索之路,我希望自己成为这个探路的人。

【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方式的策略与方法】相关文章:

学习韩语的方法与策略09-20

市场营销的策略与方法10-16

初中数学易错题形成原因与破解策略论文05-14

税务稽查企业账务的方式与方法08-18

德语句子转换策略与方法08-13

税务稽查应对策略与方法08-18

声乐学习的入门与方法09-14

学习声乐的条件与方法09-05

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的学习体会心得12-10

物品码实施策略与方法论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