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过度学习的方法
分析过度学习的方法
所谓过度学习,就是在刚刚记住的基础上,再反复识记几遍,以便进一步巩固。
过度也要适度。少了巩固不住,多了浪费时间。究竟多少才为合适呢?
根据心理学家的试验,如果以刚能记住为100%,那么合适的过度就是150%,也就是说要多一半。如果你刚刚记住一段短文用了20 分钟,这20 分钟就相当100%,你还需要再用10 分钟来巩固。这20 分钟加上10 分钟即30分钟就是150%,如果你只学20 分钟就停止学习,则容易遗忘。而超过了30分钟又有些多余。适当的过度对记忆十分必要
按照心理学的干扰理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恢复。干扰理论有两个最显著的证据,即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比如学习一篇课文,总是开头和结尾部分易于记住,而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这是因为开头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则受两种抑制的影响。
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性质和难度、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巩固程度等条件的制约。一般地说,相似程度大的干扰大,难度大的干扰大,回忆之前学新材料干扰大,巩固程度低的干扰大。这些物点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识记过程和回忆过程中尽量克服这些因素的干扰。
还有一种现象,在生活学习中常能遇到。比如,见到一个熟人忽然想不起名字,写作时一个常用字忽然忘了写法。这也是一种干扰。如果回忆时遇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是转移注意,暂时停止回忆。过了一段时间抑制解除了,又往往自然而然地回想起来了。这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四大要素的学习方法
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数学知识结构具有四大要素,即事实、事理、事用、事体。具体来讲这四大要素具有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⑴感知(事实):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开始、是基础,一切数学学习活动只有知道了“是什么”,才能进一步地探索“为什么”从而才能理解和应用知识。⑵理解(事理):为了对一个数学结论能够理解,必须明确它的原理,它的来龙去脉。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结论的解释等,都要弄懂搞明白,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事实的原理。⑶应用(事用):数学教材当中,对例题的总结,练习题的解答,及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都是“事用”掌握的过程。⑷系统化(事体): “事体”指的就是“知识体系”。数学学习材料之间具有种种联系,如果学生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就能达到由此及彼的作用。掌握“事体”有以下几个作用:知识结构严密化,记忆牢固,思维灵活多样,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因此通过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在不记忆的情况下学习
在学习上,死记硬背是一种低效的方法。它仅仅用一种方式不断地在你的头颅里面“砰砰”地重击,将同一种知识重复上几十次。如果让你的硬盘拥有这样的精度,我看你应该会将这个硬盘扔掉。
不幸的是,你不得不拥有这样的脑袋。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你不是必须要通过记忆来学习。在你的头脑里面使用一个不同的系统来储存绝大多数知识会比较好——将所有的知识连结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
几年之前,我注意到,聪明的人在学习上看起来与绝大多数人不一样。当多数人将同一种知识反复回顾了几十次的时候,聪明的人仅仅需要回顾一次或两次就足矣。当大多数人以他们被教导的方式来应用他们学到的知识的时候,聪明的人已经在很多不同的场景下使用这些知识了。
虽然毫无疑问在遗传学上的一些优势,一些人确实是可以轻松如意的学习,但我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学习策略。当大多数人努力的去记忆的时候,聪明的人创新 的在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这些联系让知识变得容易记忆,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记忆活动。另外,新的联系另知识更容易理解,所以学起来也更快。
你的头脑,是一个文件柜,还是一个知识脉络?
电脑以连续的成千上万个用电子表示的1或0的方式来储存知识。你的头脑并不这样。你的头脑由数十亿个神经元连结而成。很多人试图学习——好像把大脑当作电脑那样: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来记忆知识。
可是,你的头脑并不有一序列的比特与字节组成,所以这种将大脑当作电脑的学习方式是行不通的。使用构建你大脑的那种方式——将所有知识连结成一个网络,会比用死记硬背将知识储存起来的方式,更行得通。
创新型学习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大概是比学校里面的教导风格更具有创新性、自发性的方式。取代基本上毫无益处的反反复复的浏览同一种知识的方 式,将你的时间投资到学习创建你正在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一种更自然的方式,还因为它不像大多数的记忆任务那样痛苦无聊。
你能以多种方式来创新的学习:
1. 通过发现事物相关联之处
通过你已经明白的知识与要学习的知识关联起来,以使知识连结在一起。复杂的物理方程,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与之相关联。想象一下,一个导数作为车上的车速计。将二次方程视作Plink-0这个游戏。
你可以以更少的技术科目来做同样的事情。当我阅读《王子》这本书的时候,我将 Nicclo Machiaveli 的想法与我的生活关联在一起。如果你将一个抽象的例子关联到一些更为普遍的事物上,它将变得更为简单易懂。你有效的创建了一个你所直观了解与你不断斗争的 事物之间的桥梁。
2. 通过图解
画出一张表示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图解。这是让你能创建知识之间的关联的方式,纯以手工的。重点在於,你尽可能的摸索关联你的知识的方式,而不仅是重复一样的图解。如果你用各式各样的知识连结然后如果你忘记其中之一,你将通过其他的知识连结来回忆起这个被你忘掉的知识。
将知识转化为图例,是基于时间和地点、作者或其他不同知识间相类似的地方。如果你在学习综合科目,像化学或物理,何不将所有知识之间的关联画出来。许多方程式是相互印证或相互推到的,所以你能通过简单的方式将它们关联起来,以更轻松的学习复杂的方程式。
3. 通过“好像,不过……”
另外一条关联知识的方法是,将一个知识与另外一个知识相关联起来,记录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它是这样,但它有另外的替代。”使用这种模式去理解,能叫知识相关联起来,即使你没有一个完美的相关联之处或关系图。
例子:
*孔子与苏格拉底同时诞生,但生活在古代的中国
*分期付款就像是支付贷款的资产的一个版本,除了它不需要支付利息
*加速度与重力相似,但它没有方向
知识之间的关系不需要那么明确。你不用试图为周遭的事物去构建一个完美而精确的地图,只要像一个草图就好。创新性的连结,即使它们仅仅具备 80-90%的精度,也比枯燥无味的连结要好记的多。如果你已经明白你所学习的科目,那么知识与知识间连结的精度就不比知识连结本身重要。
4. 通过形象思维
有其它简单的方法可以令知识变得更具体,那就是将它们想象出来成为一种可以看见的形式。当我学习电脑编程的时候,我就经常试图将抽象、概念性的变 量、函数、多形性与更生动的视觉上的描述关联起来。如果一个变量变成一种罐头,或一个函数变成一个疯狂的卷笔刀的话,你会更有可能记忆知识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不是视觉类型的学习者,你可以将这种策略应用到你其它的五感上去。如果你心理上更接近于使用听觉或触觉来记忆知识,这种策略对你而言可能会更有意义。
5. 你能将之解释给5岁的小孩听吗?
其它连结知识的方法是将非常难以理解的知识与那些你明白易懂的知识关联起来。现在,如果你不得不将你正在学习的科目教给一个五岁小孩,你会怎么办?
这个练习迫使你去简化。你只好以处理具象的事物,取代处理抽象的事物。我不是说,你有能力去教会一个一年级的小孩毕业班的化学课程。无论如何,如果你养成了简化事物的习惯,你会更容易的了解这些事物。教往往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我曾经听说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出名大学里,正在写论文的教授。他决定尽可能使论文里的结论与学术用语简单明了,而不是用以正常的学院的语调。他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努力,文章更易于接受,对于那些未进行过学院系统训练的新闻记者而言。
令他惊讶的是,他的论文开始成为在他的学术领域里面被引用的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看起来简单易懂的概念不仅仅是对新闻记者有助益,于其他学术领域的学者来说也一样。总结:你经常低估了别人对简单性的需求。
当你仅仅在抽象的层面上耍弄知识,你只能构建很少的知识连结。这就像是在用来两个十英尺的编织棒去编织悬吊在屋子上的篮子一样。构建联系,就像将篮子降到地面的高,那样你能用手抓住它,这样你就够构建更多有形的知识连结。
6. 童心创造力与大学课程相会
我建议你带上想象中你五岁时使用的蜡笔盒。然后想象回到童年,那时候没人会告诉你,你那些古怪、荒诞的想法组合在一起是不对的,你非常自然的就这样子去做了。不管怎样,某些时候你所身处的体制鼓励你去确认,所以你开始去询问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而不再去问哪些答案最有趣。
不要放弃你的批判性思维,要不断的提高它——在你对某一事物下结论之前,允许自己更彻底的探究这一事物。如果你在你的物理方程式的中间插入一个减号,那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不得不去解释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现象所显现的物理规则,你会怎么办?
这些练习不会浪费时间,而是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钥匙。我曾遇见过的那些最聪明的人,只要他们需要学习,他们经常都是可以在任何时间里面中最容易产生创造性描述的。如果你在学习之前,不必每天都回顾上5-10遍,那么创造性的方法可以省下你的时间,而不是浪费掉。
7. 在小组中学习
大多数的记忆活动是单独一个人在追求。不过关联知识这种就不必如此。如果你和一些人一起工作学习,你们可以尝试在相互之间解释一下某一个科目,那么你将在数个大脑里面形成的关于同一主题的知识连结中获益。这是运用头脑风暴的智慧,帮学得更快。
和头脑风暴一样,精度没有数量重要。你不必设法记忆每个你所构建的知识连结,所以即使这些知识连结并不完美,也不打紧。不管怎样,你都是想方设法地去了解与记忆这些知识,因此分享想法的小组,会更好的服务于你这个目的。
自我教育的 70% 原则
无论何时,当我尝试自己去学习某些东西的时候,我都一直努力的坚持70%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继续深入学习某个知识之前,我会设法达到70%的明白程度与记忆程度。就算我漏掉了30%的信息,但我能更迅速的回想起来。此外,我还总是重新熟悉那些我从一开始就漏掉的部分。
采用这样的方式,理由是学习剩余的20%的知识和开始学习80%的知识,所用的努力是一样的。通过深入探究,你能保证你一直都将你的努力集中在真正有关系的地方,而不是科目的那些琐碎的细节上。
学校里面不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在大多数的科目里面,70%仅仅是一个C=或B。在某些科目里面,70%甚至被认为是一个F。所以按这个规则来做的话,未必能在学年成绩单上取得值得期待的回报。
然而,当你在创建知识之间的连结的时候,你可以修改这个规则。精熟某些知识达到70%的水平,然后潜得更深,并了解这个知识的外围。这里有一些例子:
*熟悉一个方程到70%的程度,然后去运用。
*学习一个哲学命题到70%的程度,然后尝试去解释其中的辩论。
*明白一个管理理论到70%的程度,然后阅览它的应用情况。
*记下一个新语言中的70%的单词,然后在对话中练习它。
如果你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你可以更早的构建知识的连结点。而不是等到你有点印象之后才开始将知识关联起来,你可以在探索中立马开始。这样可以减少你的记忆量,帮助你更快的学习。
什么时候记忆是必需的?
就如所有规则一样,关联知识,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精通。当你必须去记忆大量的知识,但它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在这种时候,死记硬背是最好的方式。人 类的大脑是一个「意义产生机」,通过学习构建知识连结的方式,来关闭这个功能。所以当你要学习大量、丰富而缺乏逻辑关系的知识的时候,你可能难以将知识关 联起来。
我犹豫着要不要说这个,但是,因为95%的知识并不是无意义的,否则你根本就不用去学习。有一种模式,如果你将你的时间投入其中,那将增大在脑袋里保留的机会。
学习的第一步:朗读和背诵
从小到大,除了汉语之外,我只学了两门语言——德语和英语,父母就是某外语大学的德语老师,从小学开始起我就学习德语,而英语我是从初一才开始学的,人家说德语非常的难,是个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的语言,而对我来说,英语才是个味同嚼蜡的“低产”学科,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比例。中学,大学,我都尽力逃避它,可是就在几年前我工作了,这个难题就无法避免了。老板是个德国人,英语说非常溜,我经常要处理一些英文的信件,应付一些不得不应付的人。应该说我是个努力的“笨蛋”,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虽然很努力,也未能使我张口就来。然而我也是个任性的“阿甘”,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张嘴就结结巴巴的青年到和可以和外国朋友地道的开玩笑的人了。 下面我说的方法,肯定是令任何英语的专业人士所不齿的,也是冒着被眼下各种五花八门的但是价格昂贵的口语辅导班告上公堂的危险写的。我写这篇文章的一大目的就是想让那些花了八千到一万人民币去学习雅思英语,外教口语的“有钱人”回到家里来自己多想想办法,写这篇文章更主要目的是希望学习英语的人应该永远记住:“朗读和背诵是出口成章的第一步”。 我上面说的话只是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人士的兴趣和信心,要知道信心不足的话,多好的方法使用出来,都会事倍功半的。好了,“先务虚,后务实”,对了,忘记说一下我的书包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谈我自己的书包吧,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不是书柜?请问:如果你有了一书柜的书之后,你还想把它们都背下来么?所以我只谈必备之物:一本新东方的分类词汇书,一个MP3,注册一个免费的“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户,只用铅笔进行更新的steno note(速记本)。好了,从我的书包开始,和大家说说自己一个人学习口语的方法吧。 能说好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听”,一个听不懂别人说话的人,自然也张不开口回答别人的问题或者做交流,学习听力的方法很简单的,一个带双定语的词组就可以概括 ――大量而且有效的练习,中国学生从来不惧怕“大量”这两个字,可是“有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如果有机会,再和大家探讨吧,在主要是谈我从“听”中学习口语的方法。 首先,一定要学习CRI,多听多背。 不管是special 还是sta ndard,主要是它发音标准,内容紧扣时代,长短适中,题材广泛,能帮助你在学英语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更令人感动的是,每次CRI开始的时候,悦人的旋律中间,演播者都会轻声慢语的告诉你,这段新闻是属于哪种类别的(经济,政治,传记,农业等等),由于这句话的提醒,你能迅速的给自己的思路做个定位,给下面的听力做个预先的打算。 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用你注册的免费身份多多的下载一些CRI听力资料。这里就用上MP3了,把下载的CRI都保存上去。有一个好的MP3很有意思,注意是好的MP3,质量包修,一年包换的那种,而不是刻意去买贵的,如果很贵的'MP3,我想没人舍得连睡觉都要带着耳机听了。MP3的效果很好,基本没有杂音,能帮助我们听清楚每个音节。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我,每个音节?有必要么,知道大概的意思不就行了么?完全有必要,平时的练习就是要每个音节都搞定的。不是要一次就听懂,至少要四五次,第一次要大概的听,专心的理解都说了什么意思,可能听完之后,很多地方不明白,也没记住。第二遍和第三遍要慢慢的听,听懂,还要写下来大概,这时候稍微松了口气;第四遍是一句一句的听,把刚才的空白填上,填不上的就按照音节猜一个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稿子拿起来看看,都哪些地方不会写,哪些地方怎么听都不明白,哪些是地点和名字之类的名词,哪些是自己的语法错误。然后查出来生词,背下来句型,分析里面的结构。 下一步也有必要,自己把英语原文翻译成中文,再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反反复复一句一句的,大声的朗诵出来。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但是哪怕你只坚持了一篇文章下来,就马上会感到有收获了,坚持几天,你会习惯,而且乐于做这种练习了,万事开头难,试试就知道乐趣了。
初中高效学习法:运用“五到听课法”
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都曾谈到过“五到”听课法。
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提问,听大家的讨论,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听老师的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看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的重点,背诵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声朗诵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手到,即手写。写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圈重点,批注一下感想,画一画难点。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
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参与,自然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上课的主动性,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强了 学习规律。
初中各科学习方法:外语语言学习不可急
初中学习一门外语语言不可急,英语学习有五大忌讳:
一是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 “外语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专靠技巧能够获 得的。 ”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占用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 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方法和技巧只能适当利用,并且要从自己的学 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真正管用。
二是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自己学过的内容。外语运用要靠“熟能 生巧” ,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思维惯性,从而掌握外 时间管理 语。
第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外语的学习要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 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第四,不重视听力训练。外语是有声的,同学们对外语的感受首先是语言的声音作用于 我们的大脑。如果不练习听力,只是默默地阅读和背单词,其结果不仅听不懂别人讲外语, 而且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
第五,只学而不用。外语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学而不用,就永远也学不好。同学们学 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学会在用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外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及时温习已经 掌握的知识,加强记忆。同时,不要长时间放下对外语的学习,要经常进行一些发声阅读训 练,加强语感。
初中生怎样合理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三)
当堂掌握
如果老师一进课堂就宣布:“为了检查这节课的听课效果,这节课的后10分钟要进行测验,测验结果将计入平时学习成绩。”那么 学习计划,这节课的效果一定不错。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会暗下决心:今天一定要好好听,争取当堂掌握。上课时,就会特别专心,积极思考和认真记忆。可见,课前有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呢?
前面讲过,知识的掌握要经历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
什么叫领会呢?
领会是掌握知识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信息输入和加工的阶段。
在上课时,通过看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和演示实验,通过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通过听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头脑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感性认识,在老师进一步的启发和引导下,再积极动脑思考,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对一类事物形成了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
本质是指同一类事物共同的、不可缺少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一般用概念来表示,用词来标志的。例如,看一看“单质”、“化合物”、“蒸发”、“扩散”等词所标志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就可以知道,它们表示了一类事物共同的、不可缺少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分析过度学习的方法】相关文章:
速录学习方法分析08-15
过度优化的网站特征及避免方法08-08
网站内链优化过度解决方法08-14
学习的方法01-03
网络推广的方法分析08-14
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11-13
高一数学学习技巧和方法分析08-03
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01-04
如何看待男友的过度亲昵09-05
常犯的SEO优化过度错误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