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我需要方法介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开展了整整三个年头了,在这三年里,我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科学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那怎样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我需要呢?
一 设疑生趣,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科学现象的欲望,教师应在学生每次探究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趣”,给学生提出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渴望求知的欲望,引起他们好奇、生疑、新鲜、亲近的情绪,引发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如:在学习《用摆计时的钟》一课时,我先准备两根长短一样的线,一根线的一端系上一个螺帽,另一根线的一端系上两颗螺帽,然后分别挂在铁架台的横支杆上,我问学生:“谁知道这两个铁架台上的螺帽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多少?”学生根据直观判断,马上说:“两个螺帽的重量重,肯定摆的次数少,一个螺帽的重量轻,摆的次数就多。”这个学生的回答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于是有人提出试一试的想法,这个建议,与大家产生了共鸣。学生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迫切想知道结果,都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去寻求科学的真实性。
二 共同准备,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的各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典型、较为完整的有结构的材料,设计一个能满足学生探究需要的环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如:教学《给小车安个螺旋桨》和《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给小车安装螺旋桨和用气球推动小车,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以下材料:
1.气球、气嘴、线、皮筋、细铁丝、小棒、制作好的螺旋桨。
2.小车。
3.活动场地。
让学生在经历用螺旋桨和气球推动小车运动的活动中了解螺旋桨能带动小车运动其实是皮筋被拉长时产生弹力的作用,气球能推动小车是反冲力的作用,学生利用课前师生共同准备的材料,亲身经历探究小车运动的奥秘,参与程度高,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有效地挖掘和体现,提高了探究的实效性。
三 留有参与空间,培养探究的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将信息感受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如:在进行《测量摆的快慢》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经历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摆长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测量,每个实验必须做四次,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测量完毕,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最合理的结论,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研讨,共用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动性。
四 课后延伸,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它研究的自然事物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40分钟的课堂内完成,必须在课后来完成。如《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它们是什么关系》,学生不可能在40分钟内观察到蚜虫吃什么,瓢虫吃什么,这就需要把课内观察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进行。又如:《观察生态瓶》中的生物,也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发现生物的变化,必须靠大量的课外观察、记录。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外观察到一些课内观察不到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了一个环境里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学习食物链、食物网打下了基础。课内课外的相互结合,课后不断延伸,不仅使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探究习惯,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我需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保持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全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我需要方法介绍】相关文章: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08-23
学习方法探究教案08-26
也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01-17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法探究05-28
创设学习情景 促进科学探究05-13
谈数学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途径05-11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05-19
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06-15
成为职场高手的方法06-19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