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九年义务制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这说明,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而要使学生“会学”,就得进行学法指导。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具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学习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阅读文章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等,属事实认识的范畴;二是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属使用价值认识的范畴。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运用达到了后一种境界,学法指导才有真正的意义,才可以看作成功。
◇语文学习方法的分类
学习方法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组成了学习方法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它从最高层面上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行根本性的指导。
各科通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具有一般规律性的,适合于各门学科学习的方法,对于语文学习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新旧之间的联系、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提纲挈领、学思结合、手脑并用等等。对这些学法的指导构成第二层面的学法指导。
从这一层面来看,可以把学习方法分为五大类:
(一)模仿的学习方法
模仿是学习过程的普遍现象,人类在学习语言、学习各种技能、进行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以模仿作为学习的阶梯。
(二)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基本经验是思考,而思考的一种方法就是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加工。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从低级的感性阶段上升到高级的理性阶段。
(三)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习者去发现,去解决。因此,学习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怎样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是辩证、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者在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后所采取的基本的学习方法。
(四)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对已知进行引申、发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就是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它与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学 习方法。
(五)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
学习不可能一次完成,因而一个阶段后,需要根据各种反馈信 息,予以总结、提高。以后又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总结、再提高。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活动不断地从较低层面的圆环过渡到较高层面的圆环。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反映了一般的学习规律,是基本学法之一。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是指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殊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工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或通过科学分析归纳出来的语文学习方法难以完全统计,且分类尚未统一。例如杭州大学朱作仁教授把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分为:查字典,解词,解句,解句群,分段,分层次,归纳段意,概括大意,概括中心,朗读,默读,背诵,质疑问难,做读书笔记,复习,独立解题,阅读与作文中的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列写作提纲,自我修改等19类。这些单项的学习方法还可以细分出子项目,例如概括中心,就可分抓中心句概括,抓重点段落概括,从题目人手概括,分层概括等法。又如阅读的方法,还可分朗读法、默读法、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跳读法、圈点法等,可以借鉴。
◇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特征
(一)科学性
科学性指符合思维规律。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根据思维规律,能简化人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把学习方法指向一定的目标,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手段。因此,要根据目标选择具体的学习方法,什么样的问题就得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来解决。
(三)程序性
学习方法总是体现为科学而有效的步骤。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环环相扣,程序清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四)功效性
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志就是运用后的实际效果。正确的学习方法必然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反之就是不正确的或不十分正确的。
(五)迁移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效地重复使用,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如预习的方法、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方法等等。一旦被学生掌握,就会在整个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跨学科运用。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形成的特点
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语文学科本身特点的制约,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
(一)模仿性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不仅如此,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又成了儿童学习时的心理需要。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语言学习更是如此。况且,模仿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性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也只有他们自己在经历了语文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后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内因,而其他因素,如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同学问对优良学法的交流、有关学习方法专题性的讲座等等,都是外因。
(三)渐进性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形成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肤浅到深刻,从生疏到熟练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协调性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涉及到小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需要身心各方面的协调。另外,语文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学习某一个语文学习方法,常得由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方法协调进行。
(五)创造性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形成,虽始于模仿,但也会有他们自己的创新。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拘泥于老师指导的或既定的程序。小学生这种从自己知识经验基础上所获得的创新学法,对成人来说,虽不是新颖的、首创的,但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表现,因而也就构成了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的一大特点。
◇学法指导的策略
(一)讲授式策略
讲授式策略指教师把前人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学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反复运用,直至熟练操作,形成技能。
(二)总结式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把学法告诉学生,但明确地告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某种新的学法,要求学生注意学习的过程,并在学完后总结出来。一般的程式是:明确目标定向——展开发现活动——深人学习实践——交流发现结果——取得发现认同。用这样的程式进行学法指导,既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很快形成技能,增加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示范式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典型例子进行学法指导的示范,学生模仿老师范例中设计的步聚试学,最后达到掌握学法的目的。示范式策略实施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实例要典型,要能较明确地显示操作过程;二是示范后让学生进行的应该是类似的训练,使学生能“按图索骥”,成功操作;三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了解动态,及时反馈以保证正确运用学习方法。
(四)迁移式策略
迁移式策略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已学会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或根据所学的内容适当变更学法,以适应新的情况。为了顺利地实现迁移,教师要处理好常式与变式的关系,选择好训练内容,如可先选择共同点比较多的几个内容进行训练,然后选择概括性比较强的、或有些变化的内容进行学法迁移的练习。
(五)比较式策略
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某一种学法的.使用必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要选用合适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法进行比较和筛选,最后选出恰当的学法。
(六)尝试式策略
采用这种策略可分步进行。第一步尝试,即根据教学内容尝试自学,教师适当点拨;第二步讨论,针对尝试自学的情况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不断交流,反馈信息,以便达成共识;第三步总结,即师生合作,理清条理,找出规律;第四步语法,通过练习,领悟总结出新的学法。
(七)还原式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内容的训练往往具有“双向性”
如扩句和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等等。在进行类似的内容训练时,教师先指导掌握一种学法,然后把用此法做出的题目进行还原,从而得出另一种学法。通过双向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总结出新的学法。
◇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
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预习往往面临两种情况。一是课文编者已经设计好了预习提示(有时教师还要补充一些),这些揭示针对课文的重点疑点,引导学生预习,有较强的点拨作用。学生只要按照这些提示与要求,一一思考完成即可。这是一种针对性的预习。二是常规性的预习,即不管课文有没有预习提示,都应先按常规预习一次,它的目的在于初知内容,疏通文意。常规性预习虽然没有课文中的预习提示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却是落实课文预习提示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常规性的预习,文中的那些针对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常规性预习的内容和步骤呢?
(一)默看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二)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三)朗读
就是朗读课文。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四)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五)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综上所述,读(看)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是预习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便是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步骤。
【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相关文章:
正确的卸妆方法指导10-10
跳绳的正确方法指导09-15
小学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10-18
正确学习围棋的方法09-04
高中语文的高效学习方法指导10-26
浅析学习韩语的正确方法09-11
象棋的正确学习步骤方法09-04
掌握正确学习方法01-16
乒乓球的正确握拍方法指导09-26
总结EXCEL的正确学习方法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