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过只有真正找对了学习方法,才能能事半功倍,还能培养学习的兴趣。如果你正在为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苦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学习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
高中学习的语文,最好能够学会自学,知道自己什么时间段适合学习语文,利用好每个阶段学习的时间,自己多找一些诗歌或者是阅读理解去做,然后看答案,把答案中的分析部分全部看好,直到自己全部理解。
学习语文的时候,要学会揣摩文章的整体的意思,这样你在做题的时候,才能答出准确的答案,各个类型的题都做一遍,这样你的成绩会更好,特别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题型都做一遍,复习的时候,也要参考考纲,不要盲目的去复习,如果已经临近考试一定要抓重点,知道在哪个部分要浪费的时间多一些,这样你的成绩才能提高,而且会提高的更快一点,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特别的注意这些问题。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2
跳跃式答卷方略。近几年试卷风格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不再像以前把压轴大题、灵活性能力题、高难度综合题集中于最后几道大题、而是把难题灵活题的考点均匀分散,穿插在卷面的各个部分,试卷的前半部分也穿插编排一些小分值但难度较大的烫手小题。答卷一开始被这些烫手小题缠住,一是耗费过多的时间,造成前后答卷时间分配不均衡,大大减少后面大分值试题的思考分析时间,二是大脑思维在小题解答上卡壳后,过早消耗脑力,产生负担过重的心理焦虑,也不利于在后面答卷中激发出自己的应考水平。
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答卷做题一开始,就要采取跳跃式应考策略:对自己熟悉的、解题思路能一气呵成顺利铺开的小题能正确解答,就一一解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小分值灵活试题经过一番认真思索后仍找不出解题思路的,就可以跳过去不做,继续解答下面题目。
跳跃式答题方略的指导思想是:量体裁衣,看分值投入时间,分值小就少花时间,分值大就多投入时间。假如一道只有2分的选择题耗时与一道10分的大题耗时一样多,那肯定不是的答题时间分配。
因此,考试动笔一开始就遇到“烫手”的小分值难题,不要硬碰,要机灵地把其晒在一边,让它靠一边“凉一凉”,等解答完大题后,再去心情轻松地强攻。
这种答卷策略的好处是:一开始就用较少的时间较低的脑力消耗解答大量顺手试题,积累较多的卷面得分,潜意识引导应考心态进入轻松自信的良性循环之中,一点一点“预热”平时复习中烙印在大脑中的考试题感,大脑思维状态逐渐活跃起来,心情趋于放松,解题思路如行云流水般打开。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3
新的学期又将来临,高一学生迎来了高二,高二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是同学明年将要面对高三的生活。那么如何来对待即将到来的高二语文学习呢?
有的同学认为“高二语文学习就是以复习、练习、考试为主”。其实不然,高二语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按照规律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提供四条建议:
一、注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高考语文学习虽然加大了复习与练习的比例,但大家不可忘记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积累”两字。如果只沉浸在做题之中,不重视积累,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所以,建议大家在紧张学习中仍然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些文史哲类的书籍。这样既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把握语文复习的基本范围对于高考语文学习,有两种不同的错误认识。一种认为高考的语文复习没有范围,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考出优秀成绩。另一种认为高考的语文只要做习题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做。这两种做法都是对高考复习基本范围的错误认识。我认为高考的范围之一就是同学们手中的教材,研究好教材中的每一篇现代文、每一篇古文都是对高考的有效复习。高考复习的基本范围就是你所做过的每一份试卷中,你曾经做错的习题,这是你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只有正确掌握好手中的每一点滴知识,确保正确率,才能从容面对将来的高考。
三、建立语文考试的积极心态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这是何等气魄的自信,正是这种令人惊叹的自信,燃气了他无比的智慧,使他做出了光照史册的巨大贡献。同样在高二的语文学习中,考试不可避免,问题是如何对待每一次的考试,我们应把它作为衡量这一阶段的学习水平的工具,而不应作为考核自己的唯一评价标准。我们要在不断的语文检测中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任何一方面的进步都应作为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给自己良好的信心,给自己积极的心态,不因一次的失利而失去了最后的动力。事实证明不自信会影响到你的正常发挥,尤其是你的写作发挥。所以,不管你现在的成绩如何,要知道最后在语文考场中胜利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自信——现在更加自信的考生!
四、培养语文写作的良好习惯在高考语文的整体复习中,写作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很多同学对此不知所措,也觉得很难提高。我觉得新学期开始就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但可以通过课堂的习作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平时小段练习来提高。这样的勤写,并坚持一段时间,你的写作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在整体训练自己的写作时,也可以通过找到小块时间来训练自己的开头能力,结尾能力,过渡能力等。让我们把写作作为一种生活,作为一种审美,作为一种释然,这样的良好习惯必定能使你在高三的学习中突飞猛进。以上建议是我们在这么多年高考辅导过程中总结而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带着热情,带着信心,轻松走过高二的紧张复习阶段。
其实高二是高中这三年中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所以希望高二的学生们能够把握住这一年的学习机会。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4
想学好高二语文,归纳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积累。
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部分。这些能力目标是在高中三年的学习里完成的,而高二年正是在高一年学习基础上的继续和延伸,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阅读,扩大阅读面,在阅读中领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部分课文要精研细读,具体到第三册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文言文阅读”部分,选编的两个单元八篇课文是要精研细读的,这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文章涉及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和积累。文言语感同样是要反复诵读才能形成的,因而要熟读课文乃至背诵,这样才有望形成一种能力,并迁移到课外阅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读本》选编的文章正是教材的辅助,是检验自身阅读能力的很好的范本。要认真地阅读,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古人的人文情怀。
就诗歌鉴赏而言,要把握中国诗歌特征。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创设,讲究通过意象组合展示生活图景,从而传达诗人的审美体验.因而读诗,把握意象是很关键的,把握了意象,就能把握意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读诗的基本要领,熟悉诗歌的表现技巧,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而这一切同样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反复诵读,细致掌握才能获得的。殊不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道出反复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必定有所领悟。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5
俗话说“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将会助您轻松提高成绩!下文是高考网特为高二以及其他中学的所有同学们整合的高二生轻松提高语文成绩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指的是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所以说,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使自己一辈子受益无穷。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爱阅读的习惯,精读的习惯,默读的习惯,朗读的习惯,速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用工具书的习惯,好问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写随笔的习惯,先构思再写作的习惯,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书写工整、美观的习惯,注意行款、格式的习惯;专心听话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与人文明交际、恰当表达和交流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集中精力上课的习惯,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探究的习惯,与人合作学习的习惯,随时留心学习语言的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逐渐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它虽然不像别的学科那样能很快见效,但是只要你持之以恒,就能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收到显著的成效。比如阅读,我们阅读的多了,慢慢地就爱阅读了,会阅读了,阅读的感悟能力也就提高了;我们写作,经常写,就越写越爱写了,一天不写就会觉得不舒服,慢慢地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还可能发表作品,品尝写作带来的乐趣 高中历史;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经常练习,慢慢就会善于倾听,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得体的表达,懂得怎样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强了;我们上课,我们学习,慢慢懂得了上课应该怎样集中精力,应该怎样抓住重点,了解了学习的有效方法。这些反复实践、反复积累、反复运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我们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所以说,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实践、长期历练、不断积累,才能逐渐养成。正像叶圣陶所说:“锻炼语文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像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
一旦这些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你的语文能力就已经提高了,也就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养。而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会伴你奔向未来,迈向成功,成为你终身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6
一、以特征来代本体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用“朱门”代替显贵之家。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当官的而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广大地域中,有几个人呢?)
用“缙绅”代一般做官的人。因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带里,所以称作官的人为“缙绅”。缙,插;绅,腰带。
二、以部分代整体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代整个船。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摧眉”代低头
三、以具体代抽象
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以“管”“弦”代表管乐器、弦乐器,这里代表音乐。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遥想当年,刘裕率兵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吞山河,如同猛虎。)
以“金戈铁马”来代精锐的部队。
③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蔺列传》)(蔺相如只是凭着他能说善辩建立了功劳,但是地位竟在我之上。)以“口舌”代表辩说。
四、以专名代通名
迁客_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_”本指《离_》,此处作了“诗”的通称。
五、以官职代人
①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以“司马”代白居易,因白居易曾任九江郡司马。
②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因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鲍照曾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六、以作者、产地代本体
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代表酒
②有一人控大宛,汗流而至。(《李娃传》)
(有一个人骑着大宛马,跑得汗流浃背地到来。)
以良马的产地“大宛”代表马。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7
《教学大纲》将高中语代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部分。
这些能力目标是在高中三年的学习里完成的,而高二年正是在高一年学习基础上的继续和延伸,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阅读,扩大阅读面,在阅读中领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这些课代要精研细读
具体到第三册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我个人的看法是,“代言代阅读”部分,选编的两个单元八篇课代是要精研细读的,这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代章涉及的代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和积累。代言语感同样是要反复诵读才能形成的,因而要熟读课代乃至背诵,这样才有望形成一种能力,并迁移到课外阅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读本》选编的代章正是教材的辅助,是检验自身阅读能力的很好的范本。要认真地阅读,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古人的人代情怀。
就诗歌鉴赏而言,要把握中国诗歌特征。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创设,讲究通过意象组合展示生活图景,从而传达诗人的审美体验。因而读诗,把握意象是很关键的,把握了意象,就能把握意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读诗的基本要领,熟悉诗歌的表现技巧,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而这一切同样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反复诵读、细致掌握才能获得的。殊不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道出反复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必定有所领悟。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8
一、积累的习惯。
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对学好高中语文确实重要。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因此,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二、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力将是未来高考语文重点考察的核心能力,这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因此高中生应建立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的习惯
同学们要想写好语文作文,可以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从积累、读书、作文入手,反复的练习,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下这些内容是高考作文命题重点关注的,考生如果了解了这些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自己的作文就有可能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切合考纲中“丰富”和“有创新”的要求,得高分自然不在话下。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9
一、注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高考语文学习虽然加大了复习与练习的比例,但大家不可忘记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积累”两字。如果只沉浸在做题之中,不重视积累,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所以,建议大家在紧张学习中仍然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些文史哲类的书籍。这样既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把握语文复习的基本范围
对于高考语文学习,有两种不同的错误认识。一种认为高考的语文复习没有范围,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考出优秀成绩。另一种认为高考的语文只要做习题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做。这两种做法都是对高考复习基本范围的错误认识。我认为高考的范围之一就是同学们手中的教材,研究好教材中的每一篇现代文、每一篇古文都是对高考的有效复习。高考复习的基本范围就是你所做过的每一份试卷中,你曾经做错的习题,这是你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只有正确掌握好手中的每一点滴知识,确保正确率,才能从容面对将来的高考。
三、建立语文考试的积极心态
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这是何等气魄的自信,正是这种令人惊叹的自信,燃气了他无比的智慧,使他做出了光照史册的巨大贡献。同样在高二的语文学习中,考试不可避免,问题是如何对待每一次的考试,我们应把它作为衡量这一阶段的学习水平的工具,而不应作为考核自己的唯一评价标准。我们要在不断的语文检测中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任何一方面的进步都应作为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给自己良好的信心,给自己积极的心态,不因一次的失利而失去了最后的动力。事实证明不自信会影响到你的正常发挥,尤其是你的写作发挥。所以,不管你现在的成绩如何,要知道最后在语文考场中胜利的往往是那些曾经自信——现在更加自信的考生!
四、培养语文写作的良好习惯
在高考语文的整体复习中,写作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很多同学对此不知所措,也觉得很难提高。我觉得新学期开始就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但可以通过课堂的习作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平时小段练习来提高。这样的勤写,并坚持一段时间,你的写作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在整体训练自己的写作时,也可以通过找到小块时间来训练自己的开头能力,结尾能力,过渡能力等。让我们把写作作为一种生活,作为一种审美,作为一种释然,这样的良好习惯必定能使你在高三的学习中突飞猛进。以上建议是我们在这么多年高考辅导过程中总结而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带着热情,带着信心,轻松走过高二的紧张复习阶段。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0
怎样学习古文?我们翻开《唐才子传》,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他六岁已经会写诗文了。当时的诗,就是古诗、律诗、绝诗,当时的文,即古文、骈文。六岁怎么就会写这样的诗文呢?再看《骆宾王》传,称“七岁能赋诗”;《李百药》传,称“七岁能文”;《刘慎虚》传, “八岁属文上书”,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换言之,在唐朝,七八岁的孩子不仅会读懂古文、骈文、旧体诗,还会写古文、骈文和旧体诗。是不是当时的人特别聪明呢?不是的。我们再看近代人,如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可见古今人的聪明是相似的。那么,不论是唐代人或近代人,他们从小就能读懂古文,不仅会读,还会写古文和旧体诗。为什么现在人读懂古文会成问题呢?这当跟读法有关。
我曾经听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先生讲他小时的读书。开始读《四书》时,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师是不讲的。每天上一课,只教孩子读,读会了就要读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课,再教会孩子读,读熟背出。到了节日,如阴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年终的大节,都不教书了,要温书,要背书。如在端阳节要把以前读的书全部温习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终,要温习一年读的书,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终,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读的书外,还要背带书,即把第一年读的书也要连带背出。因此,像梁启超的“六岁毕业《五经》”,即六岁时已把《五经》全部背出了;所以他“九岁能日缀千言”。因此,《唐才子传》里讲的“六岁善辞章”,“七岁能赋诗”,按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他们在六岁七岁时,熟读的诗和唐诗一定远远超过三百首,那他们的会吟诗也就不奇怪了。
我向张元善老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他说开始读时,对读的书完全不懂。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点线的懂是不够的。因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关系而有变化,一个字在不同的结构里会具有不同的用法,记住了一个字的一个解释和一种用法,碰到了这个字的解释和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读一课书,记住了这课书中的生字,记住了这课书中的句子,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懂得这课书中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字,在别课书中,它的意义和用法假如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还不够,不够解决一个字的解释和用法的多种变化。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开始读时不懂,读多了渐渐懂了。比方读《论语》,开始碰到“仁”字不懂,“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当读到十几次的“仁”字时,对“仁”字的意义渐渐懂了,当读到几十次、上百次的“仁”字时,对“仁”的意义懂得更多了。因为熟读背诵,对书中有“仁”字的句子全部记住,对有“仁”字的句子的上下文也全部记住,对于“仁”因上下文的关系而解释有变化也罢,对有“仁”字的词组因结构不同而用法有变化也罢,全都懂了,这才叫“立体的懂”。
具体到第三册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我个人的看法是,“文言文阅读”部分,选编的两个单元八篇课文是要精研细读的,这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文章涉及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和积累。文言语感同样是要反复诵读才能形成的,因而要熟读课文乃至背诵,这样才有望形成一种能力,并迁移到课外阅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读本》选编的文章正是教材的辅助,是检验自身阅读能力的很好的范本。要认真地阅读,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古人的人文情怀。
就诗歌鉴赏而言,要把握中国诗歌特征。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创设,讲究通过意象组合展示生活图景,从而传达诗人的审美体验。因而读诗,把握意象是很关键的,把握了意象,就能把握意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读诗的基本要领,熟悉诗歌的表现技巧,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而这一切同样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反复诵读、细致掌握才能获得的。殊不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道出反复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必定有所领悟。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1
语文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见效的容易事,不可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
平时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甚至看似无关的知识,应该有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的语言素材统统存将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膨胀、壮大、丰富、充实,到时候“钱包”鼓了,自然“财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谅不至于现在这样“捉襟见肘”吧?
另外,你真得琢磨语言这玩艺儿——它太神奇美妙了。理论上讲,世上的一切都在语言的囊中;每有一种事物——无论是客观、宏观的大千世界,还是主观、微观的人类情感——都必有一种语言形式与之对应。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就是寻到那种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个“ 形式”一定是既带有你的鲜明的个人风格,又符合客观实际和其他同种语言使用者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你也许又问了:“那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
夫子说:此言差矣。你至少每周有5节左右的语文课吧?你手里至少有语文课本还有语文读本吧?你不至于从来不看《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或其他报刊杂志以及常更常新的畅销书籍吧?每学一课,你至少首先可以新认识几个字词吧?至少可以新熟悉一两个漂亮的句子吧?如果文章字字珠玑、妙语迭出,充满哲理,则不止一两句吧?至少可以从中学到或借来一两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吧?就内容而言,你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科学知识的拓展或思想感情的启发和熏陶吧?当你的思维被激活,你总会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吧?马上动笔记下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情感的碎片或火花——这便是语文学习的较高境界了。难道就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没的可学、无物可抓么?
从理论上说:天地宇宙有多大,你的语文课堂就该有多大;天下众生有多多,你的语文老师就有多多;文字读物有多少,你的语文课本就有多少。用我们语文界的行话说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向你传达有关语文的有用信息,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类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关键是我们往往缺少灵敏的接收器和聪明的翻译家(诗人、小说家都是)。
回到语文学习上来,我们无非是要在老师指导下——或干脆自学,达到这样两个目标:
一.形式上,拥有足够的词汇量(理论上当然越多越好),掌握相应的语言游戏规则——语法、修辞、章法、逻辑等等,积累比较丰富的语言使用经验。
二.内容上,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所以你至少应该顺便的、自然而然的接受、继承并理所当然的热爱、弘扬借助汉语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当然是这种文明中的精华),进而拥有一颗地道的中国心、纯粹的民族魂,从而使你从肤色、头发,到行为习惯,到灵魂情感都是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子孙和公民。你应该借助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包括还通过学习借鉴利用这种语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和智慧,进而成为一个宽容、仁慈、文明、大度、优雅、从容的现代公民。
仅仅实现第一个目标,我还不能保证你的生命质量和灵魂质量;只有实现了第二个目标,你才可以说是完成国民教育也是自我教育的根本任务,达到了理想的教育境界也是理想的人生境界。至少你要一致保持向这个方向的努力。
这第二个目标,也许对应试没有明显的直接“疗效”,但它至少可以使你的作文在思想情感上出手不凡、高人一筹。这就是语文学习为什么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做人学习的道理。语文学习必然会使我们原本粗糙浅陋的心灵日臻细腻、丰富、深刻、美好。
第一个目标只会给你考场答题和作文的技巧和皮毛(形式),不会给你更持久、更长效的“内力”——充实的内心,高尚的灵魂,伟大的理想,博大的人文情怀等等等等。
总之,语文的学习,关乎生命的质量,关乎灵魂的质量,万万不可忽视的。而要想学好语文,是没有什么捷径和诀窍的。如果说有,那便是时刻保持同语言文字的最亲密接触,时刻保持对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和卓越智慧的零距离接触。只有老老实实的付出,才会有最终的美好收获。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2
1.积累知识点
对于怎么才能学好高中语文的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高中语文到处都是古诗词和语句,很多的同学脑袋都装不下这么多的东西,高三网小编表示高中语文的唯一学习方法就是两个字积累,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
2.重视语文教材
高中的语文相比初中的语文知识面更加的广,相信很多的高中生都有同样的感受,就是在经过中考之后,语文学科分数的区分度不高,差别不大,很多人高中生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高三网小编表示我们即将使用的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这确实需要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它,在实践中琢磨切磋。
3.提升学习态度
对于高中生语文的学习,很多的人抱着半学不学的态度,认为语文是母语,不学也不会差到哪里,从而成绩就一降再降,高三网小编表示,高中语文的学习,更需要把老师所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自己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自己即可以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3
分类归纳,语文学习前的准备要做好高中语文无非就是文言文,古诗词鉴赏,成语的运用,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和作文等这几项,所以想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就要能够把这些知识分块整理,这是学习高中语文的窍门。
只有方便自己的语文学习,才能得高分。所以前期的投资如果做好的话,在语文的学习上就会更加便捷,也会更有效。
而不是自己下定决心想要学好语文,就非常刻苦的翻书又看又背,这样是非常不利于自己的记忆的,没有好的程序规范着自己,怎么才能有效率。
只会一边浪费着时间,一边又在抱怨自己的语文成绩为什么没有提升。而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没有拿出一点时间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所以小编认为,得不偿失。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4
一、做语文现代文阅读考题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心静。
道理很简单:唯有心静才能读得进去,唯有读得进去才能读得懂,唯有读得懂才能理解文章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目的,唯有理解了上述内容,才能精准正确地解答考题。
那么,如何做到心静呢?当考生做到现代文阅读的考题时,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半小时了,紧张、忙碌、甚至因前面某个题而纠结、焦虑的心情,都会导致大脑暂时性缺氧,或者心浮气躁的情绪产生,这些因素都是考场之大忌,它对考生思维的行进以及答题的临场发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致命的。
前面的题目做完后,不要急于去做现代文阅读,正确的选择是:放下笔,闭上眼,深呼吸,清心障。或者用双手轻轻抓扣头部发跟,这种做法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临时性缺氧的问题。这样的过程,总计花费时间应该不足二十秒钟,但这短短的二十秒会给你一个全不同的心绪与心境,会给你一个流畅敏捷的思维功能。用一句俗语打一个比方,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第二个步骤,读现代文阅读时,第一遍不是精读,亦不是粗读,而是只读开头和结尾。
原因很简单,一篇文章,无论是文学类文本,还是论述类文本,都必须有一个主题或者论点,而这主题或者论点,往往不在开头,就在结尾。
在通读全篇之前,在做题之前,就已经知晓了文章的主题,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接下去就会以一种俯视的角度与心态,去面对因这篇文章而出来的考题,那么我们解答考题的难度,就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同时考生的自信心也就出来了。
而且,这样的做法还有另一个影响全局的收益,那就是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因很快地理解了全文而不至于让考生在作者堆砌的文字迷宫里迷路,从而限度地节省了答题时间。
三、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考生要选择的是粗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来应对考卷中出现的文本。
精读部分,是针对与考题相关连的段落,而其余与靠椅无关的文字部分可以选择粗读或者干脆放弃不读。
四、在五分从开头和节温中确定主题的时候,选择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确定选文是哪一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论述类文本、科普类文本等等,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5
一、摘录式。
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
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体会也可以是札记。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三、提纲式。
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一书摘要》等着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提要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四、批注式。
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
五、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精】高二语文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高二实用语文学习方法12-29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5篇)12-25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15篇12-25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集合15篇12-25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集合15篇)12-25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通用15篇12-25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合集15篇12-25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精选15篇)12-25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合集15篇)12-25
高二实用语文学习方法5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