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积累学习法

时间:2020-10-14 15:52:45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的积累学习法

积累法即是用各种方式收集和储存广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古代学者认为,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越广博深厚,越能成就大学问、大事业。而广博深厚的基础知识,是靠坚持不懈的积累功夫得来的。这种积累的功夫,荀子叫做“积”或“积靡”,刘昼叫做“积学”或“积渐”,二程叫做“积学”或“积习”。关于积累学习方法的作用,荀子说:“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荣辱》)故为学只是要“积”,“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累谓之岁……涂之人百性,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儒效》)。这说明任何人都有学成圣人的可能,关键在于“积”,圣人就是普通人通过知识、才能和道德的.不断积累达到的,绝非什么天生的。荀子还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分工,就是因为人们在学习实际过程中,分别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缘故:“积耨耕而为农人,积斫削而为工匠,积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儒效》)任何一位有心计的学习者,若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勤奋耕耘,善于积累,并且是坚持不懈,就必定会有高深的造诣,甚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所谓“真积力久则入”。
庄子也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逍遥游》)这表明,一个人要想学有大成,不可不重视积累学习方法的运用。要积累广博的知识基础,就要博采诸家,“取益于众”,重视点滴知识的收集。所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又如墨子所说:“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孤之白也。”(《亲士》)。刘昼在《新论·崇学》中也发表了同样见解:“慕学者,情缠典素,不可以一读能也,故为山者基于一箦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细微不拒,俱收并蓄,才能丰富知识,增长才智,登上科学的最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学者看来,积累不仅是知识、才能和道德的量的增加过程,而且是一个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的质变的过程,如荀子说“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学习象蝉蜕一样,要不断扬弃陈旧落后的东西,才能敏锐地接受新事物,积累新知识。二程指出:“人要明理,若指一物上明之,亦未济事,须是积众理,然后脱然自有悟处。”“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遗书》十八)可见,学习过程中只有勤积学,广积学,才会由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达到“幡然迁之”、“脱然贯通”的学习境界。

【中国古代的积累学习法】相关文章:

学习法语的方法08-21

幸福学习法10-08

有效的学习法语的方法11-06

学习法语的十二个理由09-30

英语口语学习法08-17

学习法语基础入门法10-15

孔子的名言积累11-09

破旧立新 创建自己的学习法10-08

考研政治复习备考的精准学习法01-22

谈学习法学的重要性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