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方

时间:2024-07-06 16:34:11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秀】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在努力的学习,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过,学习不是死读书,而要讲究方法的。那么,怎样学习才能更高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做任何事,方法好,可以事半功倍,方法不好,就会事倍功半。学好语文,也要讲求最好的方法。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 下面一些语文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以上三本工具书以商务印书馆的为最好);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城市图书馆、家庭藏书以及网络资源、考试资源(考试是一段学习内容的检测和小结,考试过后同学们要及时发现知识漏洞,并把漏洞补上)等。

  二、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1、 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⑴ 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仔细地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 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 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2、 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

  3、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教材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来自于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们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你们的多种能

  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4、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5、 掌握两种学习技能

  第一,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第二,作好笔记。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6、五遍读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介一个“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7、 陶行知“读书十诀”

  ⑴ 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⑵ 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

  ⑶ 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⑷ 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

  ⑸ 问,不耻下问;(疑在悟前)

  ⑹ 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

  ⑺ 习,温故知新;(联系自然)

  ⑻ 专,专心致志,专一博广;

  ⑼ 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

  ⑽ 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

  8、 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⑵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⑶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⑷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录名人名言、好词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同学们也可以把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结合起来——不管怎么样,要用心去做,贵在坚持,其中自有乐趣,亦能在辛苦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语文学习及备考。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及运用

  这一部分正如标题所言,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积累的内容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日积月累,定会得到高分。下面以字词为例作简要说明。

  1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3、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4、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5、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第二部分:文言文学习

  课前做好预习,即在教师讲解之前,同学们应该借助工具书和文章注释,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 诵读

  ⑴ 读准字音:

  借助文章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 与破读。

  ⑵读准诗文的节奏。

  要求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的断句,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同学们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⑶读出语气和语势。

  这样有利于同学们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读出语气和语势应以朗读为主,朗读应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的朗读,这就涉及到文言文的断句,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句子理解的对错。古汉语大多采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同学们要反复训练、反复琢磨、反复玩味。

  读是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奏。要朗诵好文言文,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同学们在学习中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然后查阅资料,有的还需要与同学一起探讨和向老师请教。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要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浓郁情怀,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诵读古诗文,应该是十分愉悦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志士仁人、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是人人所渴求的,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渴求变为诵读的实践。

  2、翻译

  严格意义上的文言文翻译,必须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准确无误,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达”,就是通顺明白。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句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如: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中学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直译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须认真领会词、句,紧扣原文,弄懂原意,不能把翻译弄成叙述大意或改写故事。认真地、严格地直译,是落实文言文词句的重要环节,是避免错误的较好办法。 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2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推荐一定要订阅《语文报》,这份报纸让人受益匪浅。拿到报纸,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细的去阅读,准备一个本子,看到好的东西就记下来。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头”不无道理。

  但是想要学好语文则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学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曰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课文预读“两步法”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的好处很多。你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有人作过为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在这里,“金钥匙”就是指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

  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

  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āng)容易读错,当“水流大而急”讲。“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当“昏暗”讲,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

  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当然,预习时,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

  ■课文背诵“六法”

  背诵,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为说话和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但在平时的背诵活动中,很多同学拿起课文就忙于去朗读,急于成诵,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其实,背诵也要注意讲究方法。只有根据课文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背诵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⑴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⑵词语串连法:如背《回忆我的母亲》后面两段,我们可以找出关联词语:母亲现在…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

  ⑴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

  ⑵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

  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⑶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

  《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5.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6.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上述是我们为大家精心总结的关于语文学习方法的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语文作为对母语的学习,更多地要从学习兴趣的培养着手,提升对语文长期学习的兴趣,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3

  一、初中学习的四大误区

  有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还按照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学习,这样就失去了初中学习的特点:积极、主动、合理分配时间,常见的学习误区有以下几点:

  1、学习无计划

  “想到什么学什么,学到哪算哪”是初中生常见的学习误区。学习无计划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总是被动的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计划就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迈进的第一步。因此,十分的重要。

  2、低效率学习

  有一种努力叫“假装很努力”,有一种勤奋叫“看起来勤奋”,很多学生都是忙忙碌碌,有的甚至要熬夜学习,然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也有的同学“一曝十寒”想起来学,用功一阵,想不起来学就放一边,这些都是低效学习的表现。要做到高效学习,就要把时间安排得从从容容。既不松松垮垮,也不紧张兮兮,这样学习才更加的高效。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

  到了中学知识脉络不再单一,如果还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不仅使记忆效率降低,还容易记混记错,而且等到真正用到某些知识的时候,容易形成“记忆堵塞”。

  4、形不成体系

  所谓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如果知识形不成体系,就像一盘散沙,无法找到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就无法串联所学的知识。不仅学习来困难,记起来困难,而且应用起来更困难。因此,良好的归纳总结,可以让我们轻松统揽学科全局,提纲挈领。

  二、“六大”高效学习法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总结分为四步:分析现状、确立目标、采取措施、落实行动,一定要做到,分析现状要客观、目标要实际,措施要得当,行动要及时。这样学习计划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2、一定要科学预习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看书、思考、请教、记录、做题”,通过预习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对于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录,带着问题听课,如果依然有不懂的问题,待课下请教老师。

  3、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对于初中生至关重要,课堂上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专心听、积极想、记笔记、虚心问,主动答”,即在课堂上,专心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做好课堂笔记,不懂的一定要问老师或者同学,当老师提问时,要积极主动的回答,这样就能大大提升课堂效率了。

  4、及时复习

  “今日事今日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同学们付诸于行动。复习有两个关键词“及时、重复”,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通常我们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第一时间复习至关重要,其次,就是复习不是“一遍过”而是要多次重复,这样才能牢牢记住。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4

  目前,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认为要完成这个转化,在语文教学上,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强调语文就是要靠读背,只要你对每篇课文读透背熟,就自然会考得好。当然,这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种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钱梦龙先生总结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种"三合一"的构思,也就是要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把学生从"暗胡同"里摸索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首先,要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应在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面和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总结当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学者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加以归纳整理,以之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如:按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练习,课后作业、自读、阅读、写作等顺序,可归纳为:"课文预习法"、"课堂问题回答法"、"课堂笔记法"、"课文分析法"、"课文练习法"、"阅读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材料积累法"、"作文题材提炼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应试法"等等。当然还有师生须共同掌握的"语文兴趣培养法",课外的"读报法"、"演讲法"、"信息借鉴法"等等。

  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叶圣陶语)学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其次,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得到真正的统一。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语文知识上,这样,学生被动地听,不能参加各种智力活动,实践机会少,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落空,这就是语文课上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当然这里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受途径,等等。此外,还要从"学"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现象蒙住眼睛,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为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心理学上分析,学生智力发展高峰在初、高中阶段。而智力正是构成学习基础的能力,中学阶段确实是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期。另外初中阶段又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钟摆一样强烈的动摇特征。因此,在这时期里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机不可失"。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应试教育走到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5

  1、制定计划

  制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契合的计划有利于增强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成绩提高便指日可待。

  2、主动

  —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要特别引起注意,等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3、做好上课准备

  (1)调适良好的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 初中地理;三要有积极的定向。

  (2)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

  4、专心上课

  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

  5、及时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5)内化吸收。

  6、课外学习

  (1)选择优秀的机构,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2)要争取得到名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的效果。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6

  初中阶段,我们不仅需要掌握重点的字音、字形及词义这些基础知识,还要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文学习说到底,还是要归结到良好习惯的培养上。那么该怎样才能学好初中语文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说到底,还是要归结到良好习惯的培养上。这里给你几点建议:

  第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想必你在小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初中语文又要预习哪些内容呢?

  1、预习生字词。认知生字词是预习课文的第一步。预习生字词就是要读准字音,弄懂生僻的词,做到通篇没有不认识的字,特别是文章后面“读读写写”中的重点字词,要利用字典、词典寻求解答,掌握其字音和词义。

  2、预习全文。这里的预习全文,不仅仅指预习课文本身,还包括预习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课文下面的注释、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积累拓展”。通过预习,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如预习记人叙事的课文,要提炼出课文写了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等;预习写景状物的课文,要抓住写了什么景(或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等。

  3、预习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预习时,根据自己手中的助学资料(中学教材全解)或上网查询,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二,要养成背诵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识记,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诵。下面推荐几种很有效的背诵方法供你学习: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先把文章仔细认真地多读几遍,弄明白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将文章的大致内容概括出来,然后再背诵就容易多了。

  2、通过寻找规律来背诵。如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文章,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找时间词,了解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都涉及哪些人物,背诵时将时间和相关人物串联起来相比死记硬背要容易得多。

  3、在背诵过程中适当穿插抄写。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背诵的过程中,通过动笔写一写,会加深我们的记忆,对背诵很有帮助。

  4、利用睡前醒后反复背诵。如睡前默默地回想一下课文,默背;醒来之后,再默背几次。通过反复背诵,加深记忆。

  5、重点背诵易出错部分。即着重反复背诵易出错部分,避免习惯性出错。

  第三,要养成积累的习惯。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基础知识需要积累,能力、方法也需要积累。

  那么重点应该积累些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点应当加强:

  1、积累词汇。词汇,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积累词汇,既是表达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准备。积累的仓库中少了丰富的词汇,我们的表达就可能言之无物,言之无文。

  2、积累语感。《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语感,是指言语交流中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语感,是一种通过阅读积累而形成的能力,它对阅读学习很重要。

  3、积累情感。广泛的阅读积累不仅能沉淀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而且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生命,可以体会到从文学作品中所带来的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可以升华你的思想,进而提升人格境界。有了情感的积累,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趣味无穷。

  4、积累习惯。习惯的养成非朝夕之功,它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过程。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预习的习惯,记笔记并经常整理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等。

  第四,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内阅读,以“教读”课文为主,“自读”课文为辅。课内阅读的学习,可帮助我们获得阅读经验,强化阅读方法,逐步沉淀为自主阅读。

  课外阅读,主要包括“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本指定阅读的名著以及“名著导读”推荐的古今中外大家的作品。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要求课内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因为只有多读书,才能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

  课程标准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默读,是一种要求不出声、不指读的快速阅读方法。

  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精读,要求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等,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速读,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可以采用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要达到阅读总量的目标,必须学会合理使用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的方法。

  第五,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伟大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都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典范。伟大科学家爱因斯爱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学问学问必须一边学一边问,不断地学不断地问。不断问就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所学知识。看书要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听老师讲课也要不断提出问题。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好知识所必须的积极思维的过程。

  读书和听讲后提出的大量问题并不是要去问老师,而是要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答案。只有深层次的问题才有必要问老师或和同学讨论。没有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就抓不住所学知识的重点。不积极思考问题也就理解不了所学知识的难点。

  课外阅读也需要思考。阅读文章要知道文章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文章有哪些精彩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有什么感悟。

  当你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仅能提高你的文学鉴赏功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自己的情商,对你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影响深远。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就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要注意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我们生活中每天发生很多事,电视、电影、新闻、广告中每天更新着不同的故事、材料,做个有心人,碰到好的素材积极记录,坚持写日记,记录一下生活,积累生活语言,能极大促进我们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生活是文学创造的源泉,懂得生活之美,你的文学底蕴也会越来越深厚。

  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你了解上面的学习方法后,对初中语文的学习一定能有个好的规划。加油,祝你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获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7

  一.课前预习法:

  预习很重要,你只有课前预习了,才能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怎样预习才算到位?

  1. 预习之前准备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词过关。这样方便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 标自然段。

  3. 熟读课文三遍(以上)。

  4. 概述课文大致内容,了解中心思想。

  5. 课后题试着做一做,最好不用参考书,这样能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课后在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二.上课听讲法:

  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培养听力首先从听课开始:

  1.老师讲课时,不要东张西望,要集中精神这是培养听力的`第一步。

  2.耳朵边听要边记重点,这样方便回家、考试前的复习(笔记最好记书上)。

  3.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要插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学回答得不够完美,也等同学说完再补充。

  三.课后复习法:

  我个人认为复习没预习重要,你预习做好了 初中学习方法,复习起来就自然跟着容易:

  1.复习也要拿笔,第二次看要又有收获,把第二次的收获和看法另外写下来。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时记重点、生字等知识内容。

  四.课外阅读法:

  阅读是学习的重点,多阅读能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1.选书。选一本好书也是一个人的能力。

  2.阅读时拿一支笔,在读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句画出来,不一定要背下来,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当的运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画记的那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摘抄和阅读又不一样,它要更深一层。摘抄的内容,语言优美是不够的,有时一些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也能写下来、记下来。

  4.课外积累的多,课内阅读你自然得心应手。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8

  第一,多分析事物,注意积累表达事物动态的词语。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停地移动和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写出他们的动态?

  第一,观察周围事物时,要特别注意事物动态时的特征;二是掌握一定数量的能够准确描述事物动态的动词。在学生们所学的“小英雄雨”一课中,有一句话叫雨来游泳:“雨来了,把你头上的'水像小鸭一样抖,用手擦眼睛和鼻子,嘴里吹气,看着你妈妈笑。”这句话抓住了雨来游时动作的特点,用“抖”、“擦”、“吹”、“望”、“笑”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雨出水时五个连续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雨天真活泼调皮的性格。显然,要使事物动态生动,不仅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动态特征,还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描述动态的词语。

  第二、听声音,注意单词的积累模仿声音。

  如何把一篇文章写得生动形象?除了把握事物的形象特征并具体描述之外,还要注意倾听它们发出的各种声音,并用文字描述声音,让人有“闻其声”的感觉。因此,我们不仅要“环顾四周”,更要注意“倾听四面八方”,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听听他们音色和音量的区别,听听他们抑扬顿挫的变化规律,听听这些声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然后,写下你听到的声音,用像声音这样的词来描述它们。这样,文章才会真正生动起来。

  第三,多读多记,注意积累意义深刻的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海洋中的一颗明珠。它寓意深刻,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简练。如果我们能掌握大量的成语,这对我们的说和写都有好处。

  成语太多了,只有一本《中国成语词典》有一万七千个。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也用了很多成语。比如老舍写的《风》十二卷,就用了以下八个成语:七零八散,四面八方,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惊涛骇浪,鬼哭神嚎,横冲直撞,鸡毛蒜皮。

  成语这么多,如何记忆和积累?

  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大部分在语法结构和选词组合上有一定的规律,排列有意思。现在,我们根据成语结构和词语组合的特点进行分类收集。这很容易找到和记住。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9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0

  我们常常听到说,语文在于多读书、多积累。其实多读书不如会读书。

  阅读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注重故事情节,看个热闹。

  第二层是看文章结构,逻辑关系。

  第三层是把薄书读厚,也就是加入自己的经验、体会。

  第四层是把厚书读薄,把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

  书不在读多少,而在于你得到了多少。读50本书的收获肯定没有把一本书读50遍的收获大。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出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鉴赏古代诗词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楚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七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各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1

  读一读: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

  画一画:即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求教于老师、同学。

  查一查: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

  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要养成勤问的`习惯。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何故?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默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应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揣摩出题者的考查意图,达到的目的,弄清考查哪些方面的知识,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去做。

  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弄懂。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颈之时,通过联想,你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2

  一、语文学习准备

  1、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学生古汉语词典》

  2、课本

  3、笔(三色:红、蓝、黑)

  4、默写本

  5、笔记本

  6、练习本

  7、纠错本

  8、日记本

  9、摘录本

  10、随记

  二、语文学习原则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三、语文学习几大诀窍

  能够具备并熟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

  A,一个小女孩。

  B、一碗汤。

  C、一个破旧的玩具。

  D、一轮朝阳。

  请你根据这些元素描述一段故事

  1、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2、学会快速阅读

  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

  3、作好笔记

  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

  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四、五遍读书法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五、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2)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3)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4)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六、制作卡片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记忆卡,主要是记录需要背诵的诗词、名句、短文等。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七、读名著

  阅读名著的要求:

  1、给名著提问题。

  2、给名著作点评。

  3、精彩片段诗歌朗诵会。

  4、名著读书笔记展览。

  5、读书报告会。

  6、讲故事比赛。

  7、名著知识抢答比赛。

  8、搜集整理有关名著的评论文章。

  9、与写作结合。

  10、编剧、表演。

  八、语文常规学习必知

  1、语言积累及运用:包括的内容有: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

  2、文言文学习: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

  3、现代文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段落阅读的能力.3)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归纳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的能力5)分析写作方法作用要扣住中心

  九、写作

  1、学会确立中心。

  2、学会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

  3、要有语言的储备库。

  4、要有语言的实践训练,大作文、小作文、读书笔记、一定量的日记,一个也不能少。

  5、要精写和多写相结合。(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6、卷面整洁。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3

  1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课标和教材对文字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

  1、能写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根据生活需要,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2、准确、全面的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和写作要求写作。能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4、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和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5、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4

  教育部中考文件对现代文阅读要求是以课外材料为主,很明显,现代文阅读应该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在复习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选择好阅读材料。即既有三大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还要有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诗歌和戏剧在试题中出现不多),内容自然要选好的,语言文字好,思想内容好,文化内涵深,说明文要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篇幅也要一般在1000字到1500字之间、内容和语言俱佳的名篇,字数也可以突破,不能任意进行删改。

  二要注重整体理解感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思想要能够准确的把握,要理解其形象的意义,这是阅读文章的要点。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正确掌握解答其他题目的钥匙。

  三是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藻篇布局的匠心。这是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求的`重要方面,也是掌握文章中心和重点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有时候,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实,但只要认真思考,却发现其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要探讨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常常在我们理解了一个词语或一个重要句子之后。因此,复习中,要努力锻炼我们发现和理解这类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五是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我们既可以采用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也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也是不固定的,但必须有道理,有一定说服力。这也是近年来用得最多的题型。

  看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技巧”的人还看了:

  1、学好语文的六种技巧

  2、怎样学好初中语文的方法

  3、初中语文好的学习方法

  4、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

  5、初中语文的最佳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5

  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所谓,好象很难用语言说清楚;但仔细一想,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自成体系,要系统规范的掌握,必然要用一定的。有人说,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要多读多写就可以了;一位总结经验说,不在技巧,在读书。我很赞同这一观点,但前提是,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如果同学们既能埋头读书,又能抬头看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同学们还要记住,是最好的,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先对语文感,而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如果在语文学习方面你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换言之,如果你能主动自觉的去分析一个字形、掌握一个词语,理解一个熟语、记住一句名言警句、赏析一首诗,阅读一篇文章,欣赏一部名著,你的语文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随之你的语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下面,我把人们已经总结出来的一些语文和自己对语文学习的一些看法连缀成文呈现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家庭藏书以及资源等。

  二、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1、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是学不好的。

  2、运用联想和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有意识的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3、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的指导下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对课本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融入了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们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还可以锻炼你们的多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4、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5、掌握两种学习技能

  第一,学会。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语文课本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第二,作好笔记。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6、五遍读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介一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7、陶行知“读书十诀”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家,他的“读书十诀”定会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⑴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⑵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

  ⑶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⑷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

  ⑸问,不耻下问;(疑在悟前)

  ⑹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

  ⑺习,温故知新;(联系自然)

  ⑻专,专心致志,专一博广;

  ⑼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

  ⑽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

  8、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⑵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⑶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⑷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卡片是积累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录名人名言、好词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同学们也可以把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结合起来——不管怎么样,要用心去做,贵在坚持,其中自有乐趣,亦能在辛苦中体验的感觉。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古诗“亲情”的名句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初三,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初中语文学习方】相关文章:

怎样学习初中语文03-18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05-20

学习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02-01

初中语文学习计划11-06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11-17

初中语文听课学习反思07-20

初中语文听课学习反思精选07-21

(优)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05-22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实用)06-01

初中语文国培学习总结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