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5篇(经典)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过,学习也是讲究方法的,为了帮助大家正确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
一、初中生怎样学好语文
1、熟悉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1)学习语文和所有系统性学科一样,重点都在于要先掌握基础知识。想要学好语文,首先将字、词、短语、句子等基础都掌握。
(2)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和死做题,这样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语文知识既独立存在又充满联系,所以在学习时要把握住其知识的脉络。
2、增强语感
(1)“语感”作为语文课的重要部分,当判断一种说法或句子的表达时,并不是靠语法的分析,主要还是靠语感。
(2)有很多同学觉得语文考试中的概括中心思想这类试题较难,其实只要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用心感受,也可以帮助对中心思想做出正确的总结。
3、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1)听: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度,在听记叙文时注重听人和事,在听说明文时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听议论文时注重听出作者的观点及理由。
(2)说:学会将自身观念,通过简洁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还要连贯得体地表达出来。
(3)读:首先掌握默读、朗读、精读及泛读的不同技巧,然后在读的同时可以将分析与欣赏相结合。
(4)写:在写作时要用通顺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主次结构分明;在写人与事时要突出其真情的实感;在写事物时要学会抓住其特征做到条理清楚;在写观点时要有理有据,
4、把“读”与“写”有机结合
如果在语文学习中,将阅读、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学习效果。以下具体有三种方法:
(1)在阅读的同时,可以结合读,可以用笔记录书本的内容,还可以记录下自己在阅读时的所思所想。
(2)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自己在阅读时的体会或者生活中的感悟记录下来。
(3)可以通过写作文的方式,将自己阅读或生活的体验通过具体形式来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文章风格。坚持下来就可以提高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了。
二、初中生学语文的重要性
1、语言的基础
(1)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也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成绩的好坏也会影响孩子能否可以进人更高的学府学习。
(2)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学好了,不仅有利于人际间的交流,还有利于提高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2、有利于表达情感
语文是人们表达正确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就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思想感情的。对于孩子来说,学好语文是很重要的,家长不要抱着“学好数理化就够了”的心态,不可以忽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更不可以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冷冷相待。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2
1、制定计划
制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契合的计划有利于增强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成绩提高便指日可待。
2、主动
—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要特别引起注意,等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3、做好上课准备
(1)调适良好的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 初中地理;三要有积极的定向。
(2)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
4、专心上课
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
5、及时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5)内化吸收。
6、课外学习
(1)选择优秀的机构,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2)要争取得到名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的效果。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3
一、语文学习准备
1、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学生古汉语词典》
2、课本
3、笔(三色:红、蓝、黑)
4、默写本
5、笔记本
6、练习本
7、纠错本
8、日记本
9、摘录本
10、随记
二、语文学习原则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三、语文学习几大诀窍
能够具备并熟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
A,一个小女孩。
B、一碗汤。
C、一个破旧的玩具。
D、一轮朝阳。
请你根据这些元素描述一段故事
1、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2、学会快速阅读
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
3、作好笔记
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
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四、五遍读书法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五、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2)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3)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4)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六、制作卡片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记忆卡,主要是记录需要背诵的诗词、名句、短文等。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七、读名著
阅读名著的要求:
1、给名著提问题。
2、给名著作点评。
3、精彩片段诗歌朗诵会。
4、名著读书笔记展览。
5、读书报告会。
6、讲故事比赛。
7、名著知识抢答比赛。
8、搜集整理有关名著的评论文章。
9、与写作结合。
10、编剧、表演。
八、语文常规学习必知
1、语言积累及运用:包括的内容有: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
2、文言文学习: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
3、现代文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段落阅读的能力.3)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归纳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的能力5)分析写作方法作用要扣住中心
九、写作
1、学会确立中心。
2、学会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
3、要有语言的储备库。
4、要有语言的实践训练,大作文、小作文、读书笔记、一定量的日记,一个也不能少。
5、要精写和多写相结合。(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6、卷面整洁。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4
语文学习及备考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及运用
这一部分正如标题所言,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包括的内容有: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
①大致过一遍所考课本中的现代文字词,注意易错字读音、四字词语或成语的写法。
②简单浏览课本的关于作者作品的课下注释及有关的文学常识。
第二部分:文言文及古诗学习
中考文言文以课外为主,但同学们仍要注重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课文都是经典名篇,很具有代表性。可以进行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积累。根据课下注释,重点记忆自己不熟悉的实词用法,对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要格外注重,反复记忆,多翻译几遍课文,熟悉实词翻译特点;对考纲要求的18个虚词的用法都要熟悉,自己翻阅文言文字典,按虚词的词性进行分类整理,做一些习题巩固虚词的用法;首先学会文言句式的分析,对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要理解句式特点,记住固定的文言搭配,记住典型的一两个例句,学会类比运用。课内文言文是我们答好中考题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认真积累。
①读准诗文的节奏。
要求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同学们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也有助于我们在做断句题是快速判断。
②准确翻译文言文,“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留、增、补、删、调、换
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是在翻译时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等。
中考必考34篇古诗,同学们要能背过,会默写,还要完成理解性默写,对于每首诗的笔记要理解性记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上课复习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认真记每一种题的做题方法,并认真完成同类训练。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做阅读题要先辨识文体,然后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做一个把握,都说读文章在于“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核对标准答案,思索一下自己为什么就和答案不一样,答案时如何形成的,我又是怎样考虑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及时整理出这篇阅读最大的解题收获。
第四部分:写作
1、作文评分标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给分,第一是书写,要求书写时字迹工整、美观,标点正确,书写格式规范,符合以上要求,直接赋分为5分(如果加上卷面印象,此项一般能占到十分左右)。第二是内容。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这部分约占作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强一点,即20分。第三,是表达,要求作文的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顺畅,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这部分约占作文总分的二分之一,即30分。从评分标准可以看出,中考作文对书写、中心、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要求比较高。
4、注意的几个问题:
1、工夫在平时
①要有语言的储备库
作文平时要多读书,好的文章要背下来,精彩的词句段应抄下来。
平时应加强写作的.片段练习,比如仿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
②要有语言的实践训练,大作文、小作文、读书笔记、一定量的日记,一个也不能少。
③要精写和多写相结合。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要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勤动笔,以我手写我心。
2、怎样写应试作文
①、按题目要求作文
严格的按题目的要求作文。不按题目要求作文,即使文字水平再高,也不能得到较高的分数,有时应试作文的题目和平时作文的题目极其相似,也不能照搬平时的作文,也要一丝不苟不折不扣的照题目要求进行构思,严格按题目要求来写。
②把开头结尾写好
我们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应试作文当然都可以使用。但是评卷老师最青睐的是起笔入题的开头,因为评分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切题。评卷老师最青睐的结尾就是收束全文点明主旨,因为结构完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条评分标准。
③注意分段
一篇文章应该由五六个自然段落构成,切忌三大段,⑸把每段的第一句写好
⑹卷面整洁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5
从自己学语文和教语文的体会和经验谈四种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
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
“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三、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结合,才有高效率。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这样长期下来,近处,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远处说,才能成就事业,才能自成一家,成大家。
四、强化记忆法
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即使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语文学习习惯,要从下面基点出发考虑:
(1)习惯具有多维层次。大层次的提法如培养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增强目标意识;小层次的提法如讨论发言的习惯,有助于实际应用时明确具体,各有功用。但就目前语文教改现状看,系统地提小层次可能更有效。
(2)要跟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方向衔接,口径一致。
(3)对学生形成和应用各种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且省时节力,效果好。
(4)语文学习具有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听提的习惯得受这些特点的制约。
(5)良好的习惯也是发展着的概念。在现阶段,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能力素质亟待提高的实际,应提炼出语言学习习惯中的基本要素、关键部分,同时注意系统,两者兼顾。
(6)不能脱离我国的`文化传统背景和物质基础,要有民族性,符合国情。例如听话要边听边审视的习惯,就不能过分;边读边记的习惯在国外由于音像和复印较普及,可能不如我国显得那么重要和突出,等等。
学好语文的习惯可分为两大类28小类。
第一类是从培养语文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看,有4个方面:
1)听的方面:
①专注听话的习惯,
②边听边想的习惯(抓要点、听出弦外之音和不同意见分歧所在),
③边听边记的习惯(记忆主要内容、做听讲笔记),
④边听边审视的习惯(察看说话者的表情、动作、以便准确判断说话人的深意)。
2)说的方面:
⑤说普通话的习惯,
⑥说话口齿清楚、语意连贯的习惯,
⑦朗读课文、背诵名篇名段的习惯,
⑧大胆答、质疑的习惯,
⑨讨论发言的习惯,
⑩说话讲究礼貌的习惯。
3)读的方面:
①有目的有计划在阅读的习惯,
②边读边思的习惯,
③边读边记的习惯(包括圈、点、划、批注和记笔记),
④边读边查的习惯(查工具书或参考书),
⑤制作阅读卡片的习惯,
⑥读写结合的习惯(应用于写作),
⑦注意阅读卫生的习惯(视距、洗手、坐姿、采光等),
⑧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习惯,
⑨上课前认真做好预习的习惯,
⑩复习和整理的习惯。
4)写的方面:
① “三勤”习惯(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
②作文先写提纲的习惯,
③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习惯,
④书写清楚、规范、讲究姿态的习惯。
第二类是从学习语文所需心态来看,有:
①虚心求教的习惯,
②认真仔细的习惯,
③善挤时间学习的习惯,
④独立自学的习惯。
上述分类法,内容上可能有交叉,特别是心态方面的习惯是各科学习都需要的;但从利于理解、记忆、掌握考虑,上述分法和提法是恰当可行的。
当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追求高一点的目标。
例如扎根牢固,有抗干扰和较强的自制力;操作速度快;程度运动熟练、准确、有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等等。不过,一般说来,只要上述学习习惯形成了巩固了,那么对按质按量完成中学语文学习任务就是有力的促进和确切的保证。
五种语文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在课内必须养成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这些良好的习惯表现在许多方面,最基本、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课文时,遇到生字难词、成语典故,都不要轻易放过。可以向老师请教,但是又不能依赖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如“削”这个字,有两个读音,《新华字典》注明,在“削铅笔”、 “把梨皮削掉”等处读“xi ā,o”于一些复合词的时候读用“xuē”,如“削除”、“削减”、“剥削”等。一般来说,对这个字的读音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是,阅读文言文时,又会出现新的情况。例如《简笔与繁笔》一课中引用刘勰的话:“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在这里,“削”并不是复合词,那么该念“xi ā还o”是“xuē”呢?通过查阅《辞海》,我们就会弄清楚,正确的读法是“xuē”,而不是“xi ā。o又”如“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形容思想保守,按老规矩办事,不求改进。
如果追问一下,什么是“墨守”呢?我们查阅《汉语成语词典》我们就会明白,原来这个词义和战国时的墨翟有关系,因为他以善于守城著名,所以后来称善守者为“墨守”。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我们在阅读时遇到词语方面的疑难问题,随时求教,将会受益不浅。
二是养成逐字逐句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可能有人会说:“阅读的方法很多,为什么单单强调逐字逐句地读呢?一目十行不是更好吗?”一目十行当然好,但是没有逐字逐句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要真正做到一目十行,恐怕也不大容易。语文课上,当老师要求同学自己阅读课文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粗粗地读完一遍之后,就觉得无事可做,这很影响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所以,要学会读书,必须先耐下性来,逐字逐句地读。既要认真地读课文,也要认真地读与课文有关的提示、注解、思考练习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阅读中的重点或疑难之处,也可用笔随处批批划划。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会精读、速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三是养成随堂巩固、随课复习、随单元小结的良好习惯。在巩固、复习、小结时,属于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必须切实掌握。属于课文分析方面的内容,注意归纳和理解,不必死记硬背。平时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不仅知识学得扎实,也避免了考试之前临时突击的弊病。
四是养成定时、定题完成课内作文的良好习惯。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两条腿走路,即把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结合起来。这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课内作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审题能力,并能迅速按照题目要求构思成篇,敷衍成文。当然,各种常用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以及总结、书信、读书笔记等应用文,都要有所涉及。它的特点是,一般都由老师命题,而且必须定量完成。这对于训练我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好处。所以,必须养成定时、定题完成的良好习惯。
下笔前,按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打好腹稿,或者列出简要的提纲,慢慢习惯于一次写成,不再抄写誊清,这样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要避免前松后紧的毛病,两节课的作文,若第一节课不抓紧,要按时完成,当然就很困难。如果实在不能按时完成,那么事后要及时总结,找出问题,以求下次改正。
五是养成及时检查作业、及进改正作业错误的良好习惯。教师批阅后的作业,属于明显能改正的错误,及时在作业本上更正,如错字、别字、选择、判断题等;属于文学表述比较多的练习,如问答题,文言文翻译等,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照原文,认真想一想。对教师批阅后的作文,一般除改正错别字、病句之外,结合评语,认真读一两遍,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毛病。一学期中,能有一二次修改作文的练习,对提高作文水平,更有好处。
怎样听好语文课
这是指语文课上的学习。这也是学生学习阅读、写作知识以及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学好语文,学生必须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上好语文课。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熟悉老师的讲课特点和方法,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
语文课的教法,本来就灵活、多样。语文老师的特点和爱好,更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老师喜欢讲得多一点,发挥得多一点;有的老师讲得不多,却很注重学生的练习;有的老师喜欢用串讲法;有的老师喜欢用评点法或者谈话法;有的老师很擅长指导学生写作;有的老师喜爱文学,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有的老师知识渊博,讲起课来广征博引,海阔天空;有的老师则喜欢紧扣课文,一板一眼。总之,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地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对症下药,改进教法。作为学生,也
要努力地熟悉自己的语文老师,取其所长,对于不足之处,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并在自己的学习中注意弥补。
师生之间相互适应,力求做到配合默契。
2.要充分利用课内的时间,提高效率,增加课内的容量和密度
每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要争取大部分在课内解决。老师应该这样做,学生也应该这样做。多数学生会有这种感觉:听数、理、化的课,精力比较集中,因为不听讲就不懂,落下的课补起来也很费劲;反之,听语文课,有时精力容易松散,因为不听讲似乎也能明白,落下几节课关系也不大。出现这种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一定关系。从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来看,它的确不如理科严密。所以,我们更应该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会听讲,学会把握老师讲课的要点,学会利用课堂的空隙时间。譬如,学习《崇高的理想》这篇课文,通过老师的讲解,已经理清了全文的思路,把握住分论点和总论点之间的关系,如果课上还有时间,还有精力,就可以精读一些重点段落。如本文在论述思想的社会性、阶级性时,即列举了历史上的许多正面人物,也列举了一些反面人物,两相对照。归类列举法和正反对比法运用得都比较好,我们就应该主动深入下去,加深理解。另外,这篇文章语言上也有特点,用了许多成语典故,我们也可以利用空隙,及时复习巩固。又譬如,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只要课上有可利用的时间,也应该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总之,凡是课内有时间、有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要留到课外去解决。围绕着老师讲解的课文去思索,去联系,去加深,去巩固,努力提高课内时间的利用率。
3.要在课内主动赢得学习语文知识和锻炼语文运用能力的各种机会
提问、朗读、背诵、辩论、讲演、黑板前演示,作文评讲中的例子(无论是好的还是差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要积极参加。这对于提高语文水平、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我们每班人数,一般不会少于四五十人。所以,这种机会,轮到我们每个人的名下,覆盖率不是很高的。自己主动一些,这种锻炼机会就可能多一点。
4.在课内学习中,必须发挥独立思考的精神
选入课本的文章,当然是范文,但范文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有的同学指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三段里,“从而”一词翻译得不够准确。同样,语文老师的分析讲解,对我们来说,当然起了示范的作用;但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在听讲中,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有不同看法,可以大胆、主动地提出。做语文练习时,要独立完成,要认真思考,力戒“抄风”的泛滥。不要抄袭同学的作业,也不要照搬“教参”上的答案。
附:六种语文听课能力及其培养
1·听知注意力
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是听知能力的第一要素。要听得清楚,听得准确,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对听知有意注意的训练。有两点必须着重指出:①注意的稳定性;②注意的分配。
第一点是要求学生做到持久、专注地听人说话,不“分心”、不“打野”。第二点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分配到几个不同的方面,如听报告、听录音、听广播、听讲课,需要把大部分注意放在听上,小部分注意放在记上(由于写落后于听,因此还得把另一小部分注意放在记忆刚听过的材料上)或在复杂情况之下,能将注意专注于对象的讲话上等等。训练的方式可以有:教师用记录速度朗读课文,让学生耳听手写,并逐渐加快朗读速度;或朗读课文后,让学生一一指出误读的地方(读音、断句、逻辑重音等方面),以检查学生听时是否专注。
2.听知记忆力
记忆是“人类心灵之仓”。它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训练听知记忆力,要根据不同材料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记忆任务。如:①要求逐字逐句的记忆,可由教师朗读一首绝句(由五言到七言),或一首律诗(由五言到七言),看谁能马上背诵出来。②只记住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可让学生复述刚听过的故事,看谁叙述得最清楚。③严格记住材料的顺序,可听新闻节目的录音,然后按顺序写出新闻节目的纲目,或者按顺序记住朗读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等,看谁记得最快、最多、最准。
3.听知理解力
理解,是对知识的掌握,或将知识系统化、内在化的过程。这里主要是指对说话的语词、内容或情节的理解。它主要表现在听知时的①撮要;②概括;③悟意等方面。即听人讲话,要能把握其要点,概括其内容,领悟其本意。训练时,可以听寓言、童话、幽默故事等等,注意其诙谐的语言,分析寓意深刻的语词,领会话中有话的言外之意,探明蕴蓄的主旨等。
4.听知组合力
它要将别人讲话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归类和逻辑地理序。这种训练可以先是低级水平然后再向高级水平发展。如向学生提这样一类问题:“‘汉语的词分为实词、虚词、单纯词、合成词、同义词、反义词、方言词、外来词、文言词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这种分类对不对?为什么?把不对的地方改过来。”这是对概念的归类。然后就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时,指定学生将小组发言(或全班发言)进行有条理地综合、归类,从而训练学生善于从众多人的言谈中,采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方法,归纳其内容。
5.听知品评力
对别人的说话,要及时地准确地进行判断。尤其要注意讨论时不同意见和分歧点之所在,并迅速地作出辨析、品评。听说明性的讲话,注意其使用的说明方法;听事情的叙述,注意开端和结局;听议论,要抓住其论点、论据,并进一步达到明是非、辨美丑、分高下、评优劣等等。这是比听知理解力更高层次的能力,它是以理解为起点和基础的,同时还具有听知审美力的效应。
6.听知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听知想象力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发展联想能力,培养创造意识。
听知想象力的培养,最好的方式是“听音响作文 ”,这是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还可引导学生听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天籁之音,让学生驰骋想象,出口成章,援笔成文。另外,听知想象力还包括对说话人可能要讲出的话的预测。
这是交际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听知本领。要能从说话人的语态、语调、语气、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中,推测其可能要说出的话来。
听知能力作为认知能力的重要方面,必须积极训练,认真培养。一个“听之不聪”的人,很难有较高的创造力,也适应不了“三个面向”的需要。而听知能力的这几个方面,又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训练时,可各有侧重。并同时与说、读、写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语文科学学习十二法
科学思维就是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才能达到科学思维的理想境界呢?近年来,心理学、思维学、创造学等学科的学者曾就此提出过许多有益的模式,归纳起来有几十种。在这里,就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的模式,针对中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一些理论与实例结合的方法演示。
1.逻辑分析法
这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体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进而获得概念,形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过程。在人类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概括地讲,它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确定思维方向,理解问题实质。如在以《我的父亲》为题作文时,就要搞清楚这类型文章的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地位;搞清楚未知因素是什么?现有资料情况如何(有多少可以利用?!能否满足要求?)等。对诸如此类问题的深入思考,都有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
第二,拟订解决问题计划。即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有用资料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制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果不能直接找到有用资料与未知因素之间的联系,可采取迂回性战术,先探讨有助于解决主问题的一些辅助性问题。如思考:在以往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同类型或相类似的文章吗?这类型文章的具体写作步骤是什么?它能够有几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它们是如何运用典型材料来衬托鲜明个性的?对这些问题的逐个思考,将有助于制订和选择写作的最佳方案。
第三,具体执行计划。即要尝试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既是具体地检查和验证每一个步骤,保证它们正确无误,又要回到原来的问题,检查解题的结果,弄清结论是否真正同问题切合,是否还可能派生出其它结果。至此,一个思维过程才算结束。
2.顺向求同法
顺向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循着课文内容的指向去思考。在语文学习中,循着课文内容的指向思考,并从正面考虑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同性。例如,学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分析课文第二大段内容时,根据课文描述的四次幻景的内容,从正面去思考,得出答案:一方面,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得到欢乐,得到亲人的爱抚;另一方面,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和亲人的爱抚,因此,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能是幻想而已,从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让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学习,为开展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3.同中求异法
这是一种与求同式相对应的思维方法。即指对同一问题可不依常规,而从多方寻求答案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它鼓励人们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力求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它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使思维起点和过程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从而摆脱传统的窠臼,提出新的见解。如以“时间就是财富”为题作文,除审视时间与财富之外,还思考时间与纪律、胜利的关系,审查时间与知识、智慧的关系,考查时间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关系,审视时间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等等。这样就可能拓宽思路,写出文章也自然不会流于模式化。
对中学生而言,衡量这种方法是否掌握的标准,一是有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技巧;二是有运用不同方法和不同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联想展开法
这是根据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由此而推测出它们在其它方面相似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在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知识网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联想方式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关系联想等。由于学科性质与解决任务的不同,其联想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如在作文训练中,除上述的几种方式之外,最常用的有以时间为序的纵式联想、有以空间为序的横式联想、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联想等方式;而在数学学习中,关系联想就采用较多一些。
要使自己拥有卓越的想象能力,首先要不断丰富知识、扩大知识面,一旦遇到有通感的事物,联想就会很快展开。其次要有联想意识。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从它的正、反面,以及与它相近、相似的关联事物和经验中,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再次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联想训练,使自己联想技巧得以提高。如对课文采用摘句联想、情节补白、添枝加叶、编续结尾、改编续写,进行快速构思式的即兴作文,即兴发言等训练,对提高联想技巧都有帮助。
5.全方位思考法
运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使主体思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点或某一个面,而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点面体并存;既思前因,又想后果;既可从空间方位、时间顺序上来考虑,又可从逻辑上来分析;既要考虑整个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各种关系,考虑本系统与它系统的关系,又要考虑大系统对子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多路互补的结构,克服思维片面性,真实地把握事物的实质。
这种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运用,首先,对问题的思考,除了采用从时间、空间、逻辑等上考虑具体方式外,还可采用要素分析的方式,即把事物或问题的构成要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综合。如作一篇文章,不仅要考虑审题、选材、开头、结尾、乃至字词句、语言、逻辑等各种要素,而且还要进行组合。组合得好,作文就成功;反之,缺少一个要素,都会功亏一篑。其次,通过纵横定点,点面织网、顺逆互变、同异对比、链条沟通、面体延伸等方法来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把问题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才会更好地理解。再次,要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地从多方面来扩大思路,避免思维的片面性,进而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6.逆向对转法
这是对一般必须做如此思考的事物,完全从通常的、固定的对事物认识途径的相反方向去思考的思维方法。运用它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知识深化、活化,使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化,能培养辩证思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作文练习,本质上就是对常规思路的逆反,从程式化中开辟新思路。但目前中学生作文程式现象相当普遍,即构思模式化、材料通用化、语言成品化。若有意识地采用逆向对转思维方法,经过长期练习,就可达到构思巧、材料新、语言精的境界。
如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先顺向思维,作家用讽刺和幽默的笔触,通过描写一个表面令人可笑的故事,淋漓地揭露了沙俄警官奥楚蔑洛夫之流趋炎附势、逢迎拍马而又专横跋扈的“变色龙”本质。然后逆向思维,即这么设想“金饰匠赫留金的手指头被咬以后”,遇到的警官与“奥氏”相反:刚正不阿、公正无私。那结局也许会是这样:“赫留金用燃着的烟头烧狗的鼻子,是他手痒得不耐烦了,告诫他今后别再招惹不懂人性的小畜生了;而这狗呢,不管是野狗、将军的狗、还是将军的哥哥的狗,都在严肃处理之列”尽管这样的警官在当时、当地绝无仅有,但这样做,一个正面的警官形象就站立起来了,相比之下,奥楚蔑洛夫等无耻小人的变色龙嘴脸就更加鲜明了。
7.发散思维
是指思维的多向性,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方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现思维的灵活性。达·芬奇曾说过:
即使是一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它,形状就立即不同了。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应尽量发散出多种设想,以便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例如:学《小英雄雨来》,根据每一段内容,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做小标题。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列小标题。结果,列出了三种不同的小标题。这样训练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8.辐射思维
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可见,学习中的“举一反三”是至关重要的,而拓展性思维——辐射思维,即有“举一隅”“以三隅反”的功效。
譬如授冰心的《小桔灯》一文,在第十四自然段涉及到“朦胧”一词,倘若只解释为“光线微弱”或“模模糊糊”一带而过,就只能了解这一个“朦胧”,而对别的同音“méngl óng就”极易产生混淆,用起来,就有可能张冠李戴,假如进行异向思维,幅射面大一些思维,便可引出若干同变形似的词来:“朦胧”,原指月光不明,《小桔灯》中借指“灯光”不明;而“曚昽”,则指日光不明了;“蒙眬”与“矇眬”,尽管二体结构有差异,但含义却相同,即:“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这样,对四组读音相同的“méngl ón g”就有了清晰地了解。
9.否定思维
斯宾塞讲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而否定思维,即是引导学生探讨的方法之一。
用“否定思维法”根据标题《分马》认真地通读课文,找出课文内容与标题不相符的地方:可发现“分马”的标题不够完善,只盖住了课文的前半部分,而对后半部分“换马”的情节却起不到“纲”的作用,《分马》的标题,具体内容上也未盖周全。因为分的不光是马,还有骡子、毛驴,题换为《分牲口》好。从全文的分量看,换马的情节更能体现郭全海的大公无私,而文章的重头戏也在换马上,所以,本文以《换马》为题好。
通过一番激烈的否定思维,极易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很自然地就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对以后学生作文前的审题,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捎带效应”。
纵横连动法
连动思维,是根据事物的纵向横向联系,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设想,得出新的答案。语文学习中的扩写、缩写、补写、改写等训练形式,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连动性的好方法。
例如:学了《东郭先生和狼》以后,续写一则故事:《东郭先生第二遇上狼的故事》,思考“东郭先生第二次遇上狼后会怎么办?”的问题,这样训练,不再孤立地分析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质疑探究法
这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质疑而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法。能否提出问题与是否积极思考和思维方式有关,而所提出问题的水平又与思维的水平相关。因而,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有质疑的意识。不回避疑难,主动寻找疑问,不为经典结论所框死,摆脱成见和规范化束缚,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其次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技巧。对产生传统结论的背景条件进行多种设疑排疑筛选,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适时改变思维的方向和角度,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再次要在解放自己头脑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自己的双手、嘴巴,为创造性火花的迸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最后要掌握质疑的类型,为创造性质疑提供一个参考框架。这对加深原文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写作技巧及写作心态的了解都有帮助。
设问求解法
这是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提出一系列相关或相对的辅助性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辅助性问题的逐一解决,进而达到主问题最终解决的思维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对主问题的设问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什么是要探究的对象;第二,为什么要探究这个问题;从什么地方着手探究;第三,这个问题原有的结论是什么?产生这个结论的条件及其背景是什么?现代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些什么不同的看法?第四,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关资料是什么?现在还缺什么资料,如何获取和运用这些资料;第五,具体论证的方法及其步骤是什么?第六,这种探究过程将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它能达到什么水平?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通过对以上六个方面问题的思考,就完全可以使思维由枯竭、堵塞状态变为活跃、流畅的状态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6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学好语文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锻炼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初中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打得好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自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当前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反映自己不知道如何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性比较琐碎和庞大,并且没有固定的答案,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语文。本文就初中语文学习浅谈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培养好自身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自己在兴趣的带领下走进语文的世界。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除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学生自身也要不断努力发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这一点,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课,并且及时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听课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带来了阻碍作用,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并且不断积极思考才能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到积极、主动,并且要敢于发表自身的观点。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的自由言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二、态度决定一切,及时端正语文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也占据很大的比重,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对语文学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认为语文就只需要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上课时没有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语文学习,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过比较被动,这样的学习态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和用处,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保证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保证正确的态度。此外,学生自身也要明确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影响,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语文素质、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三、抓住学习的机会,增加阅读量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丰富的阅读文本和文本类型,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学好教师上课所讲的基本的知识点外,还要抓住阅读的机会,通过阅读来丰富自身的见闻,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任何学习的机会,尤其是阅读的机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语文课堂意外的丰富世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建立语文学习思维
无论做什么事情,掌握正确的`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要做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没有什么方法,只要多背一下就可以,在这种学习观点和学习方法的影响下学生不可能学好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针对不同的上课内容和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能够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做到这一点,学生在课下针对教师的教学也要自己积极主动地总结,尤其是阅读,要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做出不同的分析,针对语文基础知识,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尽量掌握,课下及时复习和预习,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效率。在课下,除了要多阅读文章,还要多做关于阅读的练习,通过做题和练习训练自己的阅读思维,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深意,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五、多与他人交流,吸收学习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做到多与他人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找到学习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通过学生的语文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与教师接近,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学生就能够主动地亲近教师,让学生认识到与教师相互交流的好处,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也要做到多与自己的伙伴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其他学生身上的优点,从而与自身的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提高。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端正学习态度,给语文这门课程一个合理的定位,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用处,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掌握,多与老师和学生交流,积极探索学习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7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做任何事,方法好,可以事半功倍,方法不好,就会事倍功半。学好语文,也要讲求最好的方法。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 下面一些语文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以上三本工具书以商务印书馆的为最好);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城市图书馆、家庭藏书以及网络资源、考试资源(考试是一段学习内容的检测和小结,考试过后同学们要及时发现知识漏洞,并把漏洞补上)等。
二、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1、 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⑴ 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仔细地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 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 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2、 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
3、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教材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来自于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们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你们的多种能
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4、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5、 掌握两种学习技能
第一,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第二,作好笔记。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6、五遍读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介一个“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7、 陶行知“读书十诀”
⑴ 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⑵ 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
⑶ 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⑷ 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
⑸ 问,不耻下问;(疑在悟前)
⑹ 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
⑺ 习,温故知新;(联系自然)
⑻ 专,专心致志,专一博广;
⑼ 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
⑽ 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
8、 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⑵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⑶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⑷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录名人名言、好词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同学们也可以把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结合起来——不管怎么样,要用心去做,贵在坚持,其中自有乐趣,亦能在辛苦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语文学习及备考。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及运用
这一部分正如标题所言,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积累的内容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日积月累,定会得到高分。下面以字词为例作简要说明。
1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3、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4、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5、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第二部分:文言文学习
课前做好预习,即在教师讲解之前,同学们应该借助工具书和文章注释,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 诵读
⑴ 读准字音:
借助文章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 与破读。
⑵读准诗文的节奏。
要求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的断句,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同学们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⑶读出语气和语势。
这样有利于同学们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读出语气和语势应以朗读为主,朗读应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的朗读,这就涉及到文言文的断句,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句子理解的对错。古汉语大多采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同学们要反复训练、反复琢磨、反复玩味。
读是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奏。要朗诵好文言文,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同学们在学习中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然后查阅资料,有的还需要与同学一起探讨和向老师请教。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要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浓郁情怀,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诵读古诗文,应该是十分愉悦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志士仁人、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是人人所渴求的,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渴求变为诵读的实践。
2、翻译
严格意义上的文言文翻译,必须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准确无误,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达”,就是通顺明白。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句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如: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中学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直译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须认真领会词、句,紧扣原文,弄懂原意,不能把翻译弄成叙述大意或改写故事。认真地、严格地直译,是落实文言文词句的重要环节,是避免错误的较好办法。 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8
(一)学语文该学些什么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因此,一要多读一些史、传、文摘之类的书,多看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类的著作。但是仅仅多读多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当读了一定数量的书后,我们的眼界便开阔了,思考问题也全面了,于是文化底蕴便开始丰富了。二要重视读史、(包括社会发展史、文学史、科学史等)读传、读文摘,这样收获会很大。读史,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学、识;读传,可以让我们时时感到一位历史伟人的精神力量,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读文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取舍。我们注意到有许多学生买了许多介绍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书,读书时抄抄写写、录文断句。不可否认这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
(二)学习语文的六步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语文知识点,才能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发挥。下面请参考为您整理的“如何轻松背诵古诗文”语文辅导,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抓关键词语背诵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一、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二、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三、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四、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五、限时背诵法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三)固定读书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轻松的学习活动。学习语文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习,它靠的是日积月累和逐渐的积淀。每天固定地拿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十分重要。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习惯后,任何一位同学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发展成“爱好”的。久之您的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
(四)打牢语文基础。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学习语文入门,开始“学习”的。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哲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学们必须要打牢语文基础,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语文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文学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篇章、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诗词鉴赏、语法应用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分别掌握,方法是多读、多写、多摘录、多归纳。
(五)要讲究学习效果。
主要是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制定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中是极为重要的,平时多请教老师,多与同学讨论,多进行探究,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还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多研究别人的学习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法。特别要重视语感培养、知识的归纳和累积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六)要重视总结相关的学习要点,浓缩知识的精华。
例如:
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
2.说明文的要素: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方法、语言和观点的连接。
3.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4.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修辞的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等。
6.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7.词的分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8.短语分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等。
9.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顺序:主、谓、宾、定、状、补。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9
语文学习的要求
1、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在看课文《春》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描写春的古诗词,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而同学们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3、养成自控式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语文学习的两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
2、作好笔记。
作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初中语文学习技巧
一、背诵
背诵记忆是考试的重要部分,算是送分题,只要肯下功夫,一般不会出错。但对有些不愿意记忆的学生而言却是一道硬伤。
其实,如果是把背东西看成负担,自然背诵起来千难万难。
不妨放松心情,理解着来背诵,效率又高,效果又好。
二、基础部分
中考除了考查诗文,还有其他形式的基础知识。字的形音义、病句、语句衔接、排序、修辞方法、标点符号、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
这些基础主要靠平日的积累,生活中药处处留心,将语文和生活自然结合起来,需要记忆的部分可以化整为零,利用好记忆卡,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收效。
三、阅读
阅读的好处我多次谈过,阅读最主要的效果就是,阅读积累丰富的孩子能够更快更准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另外,必要的答题规范也要掌握。掌握好老师讲授的答题思路、答题模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四、作文
说到作文,得先说一说书写,目前,很多学校逐步实现电脑阅卷,电脑阅卷首先要对孩子的试卷进行扫描。一般情况下,扫描出来的字迹都比本人的书写差一点点,那么,如果,书写很差,必然会失分不少。
考试作文审题很重要,作文提示语一定要反复研读,了解出题的意图,然后再确定写作方向。
一般情况下,你第一个想到的写作题材最好不要用,因为你能想到,别人可能也会想到,为了避免题材的陈旧,至少要在最初选材时谨慎规避一下高频事件。
另外,点题非常重要。既要注重开头、结尾部分的语言,又要在文中恰当点题。
字数不要太少,但也不要写到格子以外。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0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语数外一直都是伴随着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必学科目,很多孩子在语文方面下的功夫都比其他两科要少,那怎样学好语文呢,今天老师总结了一些小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了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
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推荐一定要订阅《语文报》,这份报纸让人受益匪浅。拿到报纸,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细的去阅读,准备一个本子,看到好的.东西就记下来。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头”不无道理。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1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推荐:养成一个好习惯
首先,要养成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读益书,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促进自己精神面貌的成长。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腹有诗书气自华,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其次,要养成勤做读书笔记习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再次,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习惯。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第四,要养成朗读背诵课文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
第五,要养成勤独立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第六,要养成勤于求教探讨习惯。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第七,要养成勤于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第八,要多读纸质书,远离电子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电子产品作载体来进行阅读,但这并不适用于学生,尤其是小、初中生。一个是电子阅览对于阅读者来说,没有纸质书籍那种可以随时笔记的功能,阅读的深度来讲,实体阅读的效果优于电子阅读。第二个原因,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电子阅读对视力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发展的优先条件。
这些习惯都是有益于学生的习惯,灵活地运用它们,将会使学生对于学习,对于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也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想起我当老师时候,教授《口技》时即兴为学生表演了一段鸟叫,这使得同学们的兴趣被勾起来了,有的同学模仿火车声、马蹄声。这时笔者说,洛桑不过能一起模仿三五种声响罢了,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更妙,艺人能一起发出几十种、几百种声响,话还没讲完,学生就不由自主地去翻书了。这边是引导的一种方法。
学习完诗歌单元后,笔者会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举行赛诗会,由学生为自己队命名。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双方队员个个磨拳擦掌。当出现好诗、好句时,老师会翘起大拇指以示夸奖。两队的比分形成拉锯,离下课还剩5分钟时,有的同学唯恐老师看不到他举手,干脆起立朗诵自己的创作,后来竟出现几个同学一起站起来争的情境。
同时,设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他们不是不会发言,而是未被老师拨动心弦。只要将“疑”设到学生的“兴奋点”上,他们便不能不发,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如教《变色龙》时,笔者尝试着要求学生在通读完课文后为小说另取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另起什么名字好呢?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呢?学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思绪联翩,激情如潮,课堂气氛便活了。
不过,课堂活动活动的形式很多,说、辩、诵、唱、演均可。
说:指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编成快板或顺口溜,课堂上说几段,既调动兴趣,又加强理解记忆。
辩:找出课本上有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诵:教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时,不防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型的朗诵会,学生的感情若融进字里行间,怎会不受感染而产生兴趣? 唱:许多课文都可以和歌唱结合,如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唱《好汉歌》,学《白毛女》唱《北风吹》、《扎红头绳》,学《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唱《送别》等。音乐与文学相通,书声与歌声都应是语文课上的一道风景,音乐不但能活跃气氛,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演:有一些课文篇幅较大,故事情节较强,可以将课文分成几块,请学生分组、分工演出。如教《陈涉世家》时,笔者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导演,再由“导演”给每个人分配角色,大家共同编好剧情,配上台词。“导演”威风凛凛,“演员”兴奋不已,每个人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
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概略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2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
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
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 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3
一。课前预习法:
预习很重要,你只有课前预习了,才能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1、 预习之前准备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词过关。这样方便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 标自然段。
3、 熟读课文三遍(以上)。
4、 概述课文大致内容,了解中心思想。
5、 课后题试着做一做,最好不用参考书,这样能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课后在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二。上课听讲法:
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培养听力首先从听课开始:
1、老师讲课时,不要东张西望,要集中精神这是培养听力的第一步。
2、耳朵边听要边记重点,这样方便回家、考试前的复习(笔记最好记书上)。
3、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要插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学回答得不够完美,也等同学说完再补充。
三。课后复习法:
我个人认为复习没预习重要,你预习做好了,复习起来就自然跟着容易:
1、复习也要拿笔,第二次看要又有收获,把第二次的收获和看法另外写下来。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时记重点、生字等知识内容。
四。课外阅读法:(文言文,现代文)
阅读是学习的重点,多阅读能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1、选书。选一本好书也是一个人的能力。
2、阅读时拿一支笔,在读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句画出来,不一定要背下来,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当的运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画记的.那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用于作文,专门找一个本子。摘抄和阅读又不一样,它要更深一层。摘抄的内容,语言优美是不够的,有时一些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也能写下来、记下来。
4、课外积累的多,课内阅读你自然得心应手。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4
众所周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灵活有效地学习好新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教给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对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4个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初步自学,即在教师讲授之前,按照一定要求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做好上新课的准备。在预习过程中,我们采取由整体到局部的学习方法。每学期之初,我们都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编写说明,让他们明白编书的的指导思想、编排思路和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目录自己编写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图”,以达到了解语文学科总体结构的目的。在每上一个单元前,要求学生根据单元提示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从而明确单元内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我们都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写法,指导学生有重点、有步骤地预习课文,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正确方法。预习一篇课文的步骤主要包括:精读题目、通读课文、阅读注释、完成预习题、尝试作好学习笔记等。预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记下来,以备课堂上重点解决。
2、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教学生根据文体、课型的不同明确阅读的目的和阅读任务(主要环节包括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题、分析写作特点等)。然后教给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的大致步骤和具体方法(如速读并了解大意、跳读并理清结构层次、细读并理解重点句段含义和归纳中心意思、精读并分析写
作特点等)。为了避免阅读的盲目性,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布置好阅读作业。要教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边写,以提高阅读效果。
3、记好课堂笔记的方法。记好课堂学习笔记,一方面有助于把握每堂课的.学习重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记好笔记。从升入初中的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注意告诉学生:记好笔记的重要意义、记笔记的方法等,并选一至几课为例,让学生明白记什么、怎样记。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记好笔记的正确方法。只要教师督促学生坚持不懈地记下去,就一定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读写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能促进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
4、进行总结与复习的方法。学会总结和进行复习也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复习时,我们主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根据该单元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共性,探索每篇课文的个性,使学生从各个方面、从对事物的对比辨析中认识事物的特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对比求异,学生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知识后,再辅以练习进行“反三”地实践,这样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相应随之提高。在总结和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在教给正确方法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检测的方法,以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预习、阅读、记笔记、总结和复习等方法的指导,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语文各环节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各自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15
1、注意日常积累,有人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平时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阅读时要学会理解文章,跟着老师的步伐,理解文章思路。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来源于生活,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
4、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
5、了解写作的套路,可以借鉴一些方法,比如开门见山法,欲扬先抑,排比,反复法等等。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05-20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11-17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07-02
[通用]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05-23
(优)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05-22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08-23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实用)06-01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06-08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精选18篇)07-26
[精]初中语文学习方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