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

时间:2024-09-25 12:28:28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加高效的学习。那么,都有哪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1

  学习计划

  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要开设几门课程,每周、每日学习的内容都不同,各主要学科都要有课外练习,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要明白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划的内容,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作出详细具体的安排。

  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执行中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使学习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预习方法

  预习也叫超前学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小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在课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要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主动练。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果。

  (5)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都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

  (6)善归纳。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堂理解。

  复习方法

  复习是指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周、月、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体系。系统复习本质上是对前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对集中的再加工的过程。

  课后复习的方法包括:

  (1)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目的在于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

  (3)整理笔记,对课堂记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

  (4)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2

  一、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动机,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与生俱来的,称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例如饥饿、渴、睡眠;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交往有关,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例如友谊、爱情、赞许等。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事实上,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也称为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以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

  (一)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

  1.动机与行为论

  按照行为学习理论,动机也可以说是对过去行为的不同强化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例如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就会被激励继续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强化(例如取得了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他们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因为学习而受到惩罚(例如因成绩不好而被家长责罚或受到老师的训斥),他们将可能会逃避学习。

  2.动机与需要论

  根据需要理论,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每种需要对人们的重要程度不同,比如有些人需要被肯定,被爱;有些人则更关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满足。显然,一个正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在学校,学生的基本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被爱,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他们似乎就很难产生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以及是否有能力,就可能会去寻求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比如,他努力学习只是为考试,并非因为兴趣;他会比较合群,以找到安全感。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被接受和被尊重。

  3.动机与不和谐论

  根据认知不和谐论,保持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例如: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将会努力学习以便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努力,以证实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形象相矛盾。认知不和谐论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与自己的行为或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会感到很不舒服。为解决这种不和谐,人们或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其价值与信仰,或者会寻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4.动机与人格论

  动机有时被理解为趋向目标的一般倾向。在这个意义上,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动机所激励,所以,人们的表现与成就各不相同。动机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动机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并因此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个人品质;反之,就会形成一种不喜欢甚至厌恶学习的品质。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使之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5.动机与归因论

  归因理论对成功与失败有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与努力是内在归因,而任务难度与运气是外在归因。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可变因素;同样,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运气可变。学生有可能把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如果学生成功了,可能会很愿意把这个成功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其他;如果学生失败了,则可能把这个失败归因于不走运或课程太难,这样下次还会努力争取成功。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究竟是在成就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好成绩刺激他们产生了较高的成就动机?这两者应当是互相促进的,首先,好成绩使他们追求更好的'成绩,而这种追求真的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将失去追求学习成就的动机,而同时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例如不遵守学校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1.动机和目标的关系

  有些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另一些学生的目标却主要在自我表现。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目的是证实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比如参加各项活动等,他们在这些方面也很有动力。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需要自我表现的学生则害怕接受挑战性的任务。虽然这两类学生在智力方面没什么差异,但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品质,而那些以表现为目标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往往退缩不前。不仅如此,前一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甚至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考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并不是表现得怎样;后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觉得无助,因为他们觉得无法表现自己了,他们并不太关心在学校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主要关心表现得怎样。综上所述,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帮助学生了解到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知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同时降低分数的重要性来达到此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讲述圆周率,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不是说:“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东西对明天的考试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当避免对小学生使用分数刺激系统。当学生意识到他所在的集体中衡量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分数标准,而他个人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时,他可能会放弃努力。

  2.成就动机的提高

  成就动机是可以提高的。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做到这一点。例如,有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他在这个环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有所起色。学生可能会冲破他们长久以来的较低的成就动机,因为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成就动机的提高有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能力,让他们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低主要不是由于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努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中应当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努力。

  (三)动机论的实践应用

  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

  学习无助是指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负面反馈而接受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这些负面反馈通常包括:来自教师的负面反馈,来自负面的学校经验,来自同伴,还有来自学生自己。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他们最终会放弃这些目标而习得无助。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以下列举的几种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尤其对那些承认或接受自己失败的学生更加适用。

  (1)强调优点: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利用这些长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首先应当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例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很差,但他们很善于讲话。有些教师会采取挖苦的方式:“你就会耍嘴皮子。”如果这时教师能够首先肯定他们能讲是一个优点,使学生坚信自己的确具有这个优点,再慢慢往写作方面引导,就是比较好的做法。

  (2)淡化缺点:淡化缺点不是真的看不到学生的缺点,而是采取一种比较策略的方式去纠正它们。有时,你不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在他有缺点的方面指出你的期望所在,或许效果更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能力,你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或许若干年之后,你的学生真的变成了你当初期望的样子。

  (3)结合经验:有的学生往往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或其他问题感到困难,但是,学生对于那些与自身经历有关的课程就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学好。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把他们在校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有的美术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房间,学生上图画课的动机就大大提高。

  2.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就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主要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

  (1)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期望;

  (2)因为期望不同,教师对不同学生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同;

  (3)教师的行为告诉学生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这些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以及成就动机;

  (4)如果教师的行为一直持续,将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其行为方式;

  (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就与行为将越来越接近教师当初对他们的期望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3

  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动机。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与生俱来的,称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例如饥饿、渴、睡眠;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交往有关,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例如友谊、爱情、赞许等。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事实上,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也称为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以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

  (一)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

  1.动机与行为论

  按照行为学习理论,动机也可以说是对过去行为的不同强化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例如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就会被激励继续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强化(例如取得了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他们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因为学习而受到惩罚(例如因成绩不好而被家长责罚或受到老师的训斥),他们将可能会逃避学习。

  2.动机与需要论

  根据需要理论,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每种需要对人们的重要程度不同,比如有些人需要被肯定,被爱;有些人则更关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满足。显然,一个正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在学校,学生的基本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被爱,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他们似乎就很难产生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以及是否有能力,就可能会去寻求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比如,他努力学习只是为考试,并非因为兴趣;他会比较合群,以找到安全感。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被接受和被尊重。

  3.动机与不和谐论

  根据认知不和谐论,保持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例如: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将会努力学习以便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努力,以证实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形象相矛盾。认知不和谐论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与自己的行为或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会感到很不舒服。为解决这种不和谐,人们或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其价值与信仰,或者会寻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学习计划《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4.动机与人格论

  动机有时被理解为趋向目标的一般倾向。在这个意义上,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动机所激励,所以,人们的表现与成就各不相同。动机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动机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并因此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个人品质;反之,就会形成一种不喜欢甚至厌恶学习的品质。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使之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5.动机与归因论

  归因理论对成功与失败有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与努力是内在归因,而任务难度与运气是外在归因。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可变因素;同样,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运气可变。学生有可能把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如果学生成功了,可能会很愿意把这个成功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其他;如果学生失败了,则可能把这个失败归因于不走运或课程太难,这样下次还会努力争取成功。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究竟是在成就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好成绩刺激他们产生了较高的成就动机?这两者应当是互相促进的。首先,好成绩使他们追求更好的成绩,而这种追求真的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将失去追求学习成就的动机,而同时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例如不遵守学校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1.动机和目标的关系

  有些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另一些学生的目标却主要在自我表现。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目的是证实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比如参加各项活动等,他们在这些方面也很有动力。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需要自我表现的学生则害怕接受挑战性的任务。虽然这两类学生在智力方面没什么差异,但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品质,而那些以表现为目标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往往退缩不前。不仅如此,前一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甚至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考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并不是表现得怎样;后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觉得无助,因为他们觉得无法表现自己了,他们并不太关心在学校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主要关心表现得怎样。综上所述,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帮助学生了解到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知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同时降低分数的重要性来达到此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讲述圆周率,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不是说:“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东西对明天的考试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当避免对小学生使用分数刺激系统。当学生意识到他所在的集体中衡量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分数标准,而他个人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时,他可能会放弃努力。

  2.成就动机的提高

  成就动机是可以提高的。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做到这一点。例如,有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他在这个环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有所起色。学生可能会冲破他们长久以来的较低的成就动机,因为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成就动机的提高有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能力,让他们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低主要不是由于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努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中应当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努力。

  (三)动机论的实践应用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

  学习无助是指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负面反馈而接受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这些负面反馈通常包括:来自教师的负面反馈,来自负面的学校经验,来自同伴,还有来自学生自己。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他们最终会放弃这些目标而习得无助。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以下列举的几种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尤其对那些承认或接受自己失败的学生更加适用。

  (1)强调优点: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利用这些长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首先应当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例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很差,但他们很善于讲话。有些教师会采取挖苦的方式:“你就会耍嘴皮子。”如果这时教师能够首先肯定他们能讲是一个优点,使学生坚信自己的确具有这个优点,再慢慢往写作方面引导,就是比较好的做法。

  (2)淡化缺点:淡化缺点不是真的看不到学生的缺点,而是采取一种比较策略的方式去纠正它们。有时,你不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在他有缺点的方面指出你的期望所在,或许效果更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能力,你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或许若干年之后,你的学生真的变成了你当初期望的样子。

  (3)结合经验:有的学生往往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或其他问题感到困难,但是,学生对于那些与自身经历有关的课程就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学好。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把他们在校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有的美术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房间,学生上图画课的动机就大大提高。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09-20

有哪些学习方法12-12

英语学习方法有哪些10-10

英语的学习方法有哪些10-08

学生学习方法有哪些10-13

职业指导的内容有哪些11-12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12-06

俄语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呢03-14

素描入门学习方法有哪些03-12

数学的学习方法及技巧有哪些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