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味道观后感「儿童戏剧」

时间:2021-01-16 14:32:5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儿童戏剧」

  导读:由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倾力打造的国学教育三部曲之一——原创儿童剧《传统的味道》,将于30日晚以崭新的面貌在金城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儿童戏剧」

  据了解,为了在演出中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最佳的艺术享受,全体演职人员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紧张、严格、细致的打磨修排,不仅对剧中的音乐、服装、布景进行了精细化调整,还对整个戏剧发展脉络进行了更加人性化的梳理,使舞台上的人物性格更为鲜明、形象更接地气,戏剧冲突也愈加合理、感人。

  执导该剧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钟浩告诉西部商报记者:“作品从孕育到诞生,离不开兰州本土文化的滋养,我们更加希望与兰州的老少观众一同分享这份成功和喜悦,因为再耀眼的光环都不如本土观众的掌声、喝彩来得更为珍贵、亲切。”

  据悉,此次首演结束后,该剧目将于5月7日赴陕西西安参加首届西安儿童艺术节,随后便将正式开启覆盖我市近郊四区的大型巡演,用60场精彩演出为少年儿童带去润泽心灵的国学文化享受。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

  张晓媛:近一段时间,霍晓蕙新作《传统的味道——文化遗产寻访记》成了省内文化界的一个亮点。之所以受到关注,我想,因为这是一本“文化遗产寻访记”,它传达出的“传统的味道”,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霍晓蕙:这本书收录了我几年来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而写成的24万多文字——找到“非遗”项目的发源地,找到一个个传承人,听他们述说一个个老技艺的前世今生,捕捉“草根”的智慧和活力。他们的故事,让我产生记录和描写的欲望,唯有不断敲击键盘,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录,一段记忆的光影。

  没有想到的是,我自己定位为“回顾与纪念”味道的比较小众的书,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你说的对,是“传统的味道”唤醒了人们对那些曾温暖我们生活的老技艺、老风俗的记忆,那些记忆亲切而温暖。

  李新华:七八年前,“非遗”还是一个陌生的新概念,通过国家层面的重视、专家的呼吁,现在大家都认识到“非遗”的价值并加以传承保护。这几年里,霍晓蕙作为一个媒体人,以她特有的敏感和独特的视角去探访“非遗”、宣传“非遗”,为“非遗”保护鼓与呼,我感觉,她的文字不仅生动记录了很多“非遗”项目的前世今生,带给人很多回忆,也带给人很多启发,是“非遗”保护中很有实用价值的书。张晓媛:“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起来挺拗口的,但其实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温暖着我们的生活。我在书中看到“咕嘎咕嘎两毛五”的泥老虎,看到“精工有儒意”的楷雕,“角角坎坎都不放过”的日照农民画,还仿佛听到了“一嘟噜一穗,喜的人掉泪”的五音戏,听到了“织布纺棉做到老”的鲁西南织女织布时“唧唧复唧唧”的响声……你在寻访中,感动的故事更多了吧?

  霍晓蕙:其实在每次寻访前,我都做了不少功课,联系有关专家、搜集信息,对要采访的项目进行研究,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深入到“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实地探访,面对面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带给我太多感受。听一个个“草根”传承人讲述一段段故事之后,你才能真正了解那些齐鲁大地社会底层的“非遗”是如此鲜活而有趣。如:“鲁锦”的传承与当地陪嫁风俗是息息相关的;“梆鼓秧歌”是起源于做豆腐、卖豆腐的动作而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民间舞蹈; 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是一位出色的杂技艺术家,对聊城杂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五音戏的泰斗邓洪山为什么叫“鲜樱桃”……很多“非遗”传承人本身就是一段故事,甚至是一个传奇,如卖掉自家宅基地,痴心抢救、发掘伏里土陶的`甘志友;演皮影戏60年还没尽兴的李兴堂;身患癌症仍在为建一座“天下食印”博物馆而奔走的逄焕健……

  李新华:书中对寻访到的每一种“非遗”项目,介绍得都十分详细具体,包括历史流变、工艺过程、传承人的情况、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等,并且非常具体可感,让人身临其境。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对“非遗”的一种传承、保护。张晓媛:作为一个从事文化报道、常年和“阳春白雪”打交道的媒体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来自乡村巷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

  霍晓蕙:回答这个问题,往往会扯得很远,可以一直扯到童年。记得有位著名人士说过,每个人的口味,其实是由你的奶奶搞掂的。意思是你童年家里负责做菜和喂养你的那个人,决定了你终生喜欢的味道。同样,每个人的情趣与爱好,也大都发端于儿时的生活环境。我小时候生活在鲁西南的鄄城县,县城很小,但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而热烈,现在被称作“非遗”的那些传统文化元素,怕是早在我身上扎了根。比如现在的我,对家乡的老粗布依然情有独钟,经常搜罗来一些,视作宝贝;还有一些别人眼里土里土气的东西,我却有种莫名的珍爱。我想,正是因为有着“接地气儿”的童年,我才会对那些带着泥土味道的民间老手艺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走近它们,去记录和探究。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山东有27项入选。获悉这一消息后,我很激动——写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给读者,不是很好吗?从那开始,就一发不可收了。

  李新华:晓蕙这几年对“非遗”的寻访以及不断出炉的大量的文章,引起省内民俗学界的关注,她也被推选为民俗学会的副秘书长。

  张晓媛:如何留住“非遗”,留住“传统的味道”呢?

  霍晓蕙:作为文字工作者,用文字记录“非遗”无疑是传承和保护它的最好方式,我想,我还会继续在这方面努力。细细梳理城市和乡村的文脉,将渐行渐远的历史拽回大地,拽回人们的记忆,慢慢品咂,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我爱生活,还有那岁月年轮里积淀的朴素情趣,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人和我一样。我想,我们应该循着这条朴实无华的道路,回归我们的心灵家园,找到我们幸福的根本。

  李新华:“非遗”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政府支持外,还要培养、聚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政府大力支持;全民参与。其中全民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非遗”的根在民间,如果不是全民参与,即使救活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们也终究会消失在时间里。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

  相信喜欢文艺演出的小伙伴一定还记得我省首部经典民族音乐儿童剧《天鹅琴》带给自己的欢乐吧!5月28日,又有好戏看了: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历时4年打造的大型国学文化儿童剧《传统的味道》,将于28日晚在人民剧院精彩首演。

  该剧通过精彩纷呈的剧情,生动解读了中华民族经典的传统文化内涵,是舞台艺术创作对少儿国学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

  寓教于乐弘扬传统文化

  儿童剧正应了“童话好编,现实难写”的老话。尽管大家都在改编、上演经典名著童话剧目,但现实题材类作品却为数不多,精品更少。

  《传统的味道》与许多“填鸭式”灌输类的儿童剧不同,该剧以电视台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为故事主线,通过诙谐幽默、虚实结合、双时空场景转换的手法,别出心裁地用“戏中戏”的形式,串联《怀橘遗亲》《季扎还愿》《程门立雪》《以德为荣》四个传统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意义生动演绎在舞台上,为孩子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观看感受。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产生的四强选手——四个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这四个孩子与现实中大多数孩子一样,他们对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认知上。

  “一部优秀的儿童剧对于孩子身心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而现实题材剧最能在潜移默化中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兰州儿童艺术剧团团长杜林宏告诉记者:“正因如此,《传统的味道》既取材于现实,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国内儿童剧大腕加盟助阵

  “剧本是一部好剧的根基。”身为编剧,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副团长周芳对此深有体会,“但儿童剧不是‘儿戏’,写深了看不懂,写浅了没人看。一部好的儿童剧,其实要比成人话剧难写得多。”在剧本创作中,周芳始终秉持一个理念——既用历史故事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又深刻反映家长与孩子未能意识到的现实问题,剧本前后修改了数十次,甚至在排练中仍在不断进行打磨。

  此外,为实现高水准制作,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还特邀国家一级导演、曾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大奖的钟浩,先后担任过《葫芦娃》《金丝猴与良知鸟》等优秀儿童剧导演的吴旭,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文戈,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戴劲松等国内顶尖儿童剧导演、专家倾情加盟,与优秀的本土创作和演职人员组成一支一流团队。

  在“兰州牛肉面”中感悟人生

  一看剧名《传统的味道》,就知道这部儿童剧与“食品”关系密切。而兰州最具代表性的食品,自然要数牛肉面了。

  没错,牛肉面这个兰州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本剧主人公是一个叫作“面条”的小男孩,他的爷爷“面条爷爷”是一位在黄河边小街上开了一辈子拉面馆的拉面师傅。“面条爷爷”没上过什么学,却遵循着传统的手艺,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对他来说,拉面是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他不希望“面条”能成为什么大人物,只希望“面条”能平安、健康、快乐,做个不坑不骗的普通人。“做人如做面”,这个道理看似浅显,却是“面条爷爷”做了几十年牛肉面的心得体会。《传统的味道》正是巧妙地用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结合兰州本土牛肉面的地域特色文化,诠释出传统文化中最朴实的道理。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儿童戏剧」】相关文章:

简析中国传统戏剧的跨文化传播10-17

儿童传统励志故事08-14

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和功能09-10

朗读者观后感味道05-26

浅谈儿童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天性的解放论文07-06

关于戏剧的名言10-31

契诃夫戏剧思想对国内戏剧文化进展的影响论文08-11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味道05-26

朗读者味道观后感60011-24

戏剧词汇汇总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