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味道观后感2016
传统的味道
通过在电视节目《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产生出来四强选手,因为家庭环境不同,家庭教育理念不同,致使他们对于中国几千年的经典传统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和知识的认知上,对于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没有真正产生影响。故事围绕着憨厚老实的“面条”只想得第三不想得第一,目的就是要获得奖励的一台DVD机展开,通过“面条爷爷”做了几十年的牛肉面的心得体会,诠释出了传统文化中最朴实浅显的道理……
作者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愉悦的状态下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经典的传统文化,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地去阅读、了解、品味,并且从中获益。让更多的孩子在剧中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引起内心的共鸣,从中获取正能量。弥补校内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部分。能够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他们的一生。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2016
相信喜欢文艺演出的.小伙伴一定还记得我省首部经典民族音乐儿童剧《天鹅琴》带给自己的欢乐吧!5月28日,又有好戏看了: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历时4年打造的大型国学文化儿童剧《传统的味道》,将于28日晚在人民剧院精彩首演。
该剧通过精彩纷呈的剧情,生动解读了中华民族经典的传统文化内涵,是舞台艺术创作对少儿国学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
寓教于乐弘扬传统文化
儿童剧正应了“童话好编,现实难写”的老话。尽管大家都在改编、上演经典名著童话剧目,但现实题材类作品却为数不多,精品更少。
《传统的味道》与许多“填鸭式”灌输类的儿童剧不同,该剧以电视台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为故事主线,通过诙谐幽默、虚实结合、双时空场景转换的手法,别出心裁地用“戏中戏”的形式,串联《怀橘遗亲》《季扎还愿》《程门立雪》《以德为荣》四个传统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意义生动演绎在舞台上,为孩子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观看感受。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产生的四强选手——四个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这四个孩子与现实中大多数孩子一样,他们对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认知上。
“一部优秀的儿童剧对于孩子身心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而现实题材剧最能在潜移默化中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兰州儿童艺术剧团团长杜林宏告诉记者:“正因如此,《传统的味道》既取材于现实,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国内儿童剧大腕加盟助阵
“剧本是一部好剧的根基。”身为编剧,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副团长周芳对此深有体会,“但儿童剧不是‘儿戏’,写深了看不懂,写浅了没人看。一部好的儿童剧,其实要比成人话剧难写得多。”在剧本创作中,周芳始终秉持一个理念——既用历史故事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又深刻反映家长与孩子未能意识到的现实问题,剧本前后修改了数十次,甚至在排练中仍在不断进行打磨。
此外,为实现高水准制作,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还特邀国家一级导演、曾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大奖的钟浩,先后担任过《葫芦娃》《金丝猴与良知鸟》等优秀儿童剧导演的吴旭,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文戈,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戴劲松等国内顶尖儿童剧导演、专家倾情加盟,与优秀的本土创作和演职人员组成一支一流团队。
在“兰州牛肉面”中感悟人生
一看剧名《传统的味道》,就知道这部儿童剧与“食品”关系密切。而兰州最具代表性的食品,自然要数牛肉面了。
没错,牛肉面这个兰州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本剧主人公是一个叫作“面条”的小男孩,他的爷爷“面条爷爷”是一位在黄河边小街上开了一辈子拉面馆的拉面师傅。“面条爷爷”没上过什么学,却遵循着传统的手艺,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对他来说,拉面是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他不希望“面条”能成为什么大人物,只希望“面条”能平安、健康、快乐,做个不坑不骗的普通人。“做人如做面”,这个道理看似浅显,却是“面条爷爷”做了几十年牛肉面的心得体会。《传统的味道》正是巧妙地用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结合兰州本土牛肉面的地域特色文化,诠释出传统文化中最朴实的道理。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2016
《传统的味道》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访的扎实深入。从一篇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晓蕙采访前就做了大量工作,联系有关专家、搜集信息,对要采访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再深入到乡村巷陌,在“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实地探访,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听他们讲述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之后,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用通俗而生动的文字,去记录和展示那些蕴藏在齐鲁大地社会底层的 “非遗”,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它们。深入生活,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皆知、深入人心的口号,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而深入生活贵在自觉、持久,务必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晓蕙的采访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是真正的“接地气”的深入生活。
我了解记者的工作,很辛苦,压力大,做一个优秀的女记者更不容易,要付出很多。晓蕙是文化记者,日常的报道任务很重,如文化演出、艺术展览,以及省里的各种文化方面的会议、评选、座谈、研讨等,“非遗”报道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既不能耽误日常的报道,还想写好“非遗”的文章,只能牺牲休息时间。听晓蕙讲,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每周五忙完日常采访任务后,就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出差采访“非遗”项目,采访一结束,就抓紧返回济南赶稿子,周末时间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子。因此,这本书也是她不怕苦和累,以默默的努力耕耘积淀而成的。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2016】相关文章:
朗读者观后感味道05-26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味道05-26
朗读者味道观后感60011-24
朗读者观后感1000字味道精选11-25
2016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怎么做09-18
2017纯文化节目《朗读者》味道观后感11-25
影响咖啡味道的因素09-27
关于味道的佳句集锦12-25
朗读者第十期味道观后感30011-24
2016年中式传统婚礼策划方案全流程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