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1500字

时间:2024-08-19 22:50:50 林强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观后感1500字(通用2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观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观后感1500字(通用25篇)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

  观看《信仰》后无限感慨,催人奋进。人无精神不立,国无信仰不强,民族的民族魂就是信仰在支撑着,之所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坚定的信仰。当前我们要认真宣传信仰,宣传党的光荣传统,及其无数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坚守和实践为我们的事业而奋斗的信仰,唯有如此中国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信仰》让我们思考三个问题:入党为了什么,党员该做什么,身后留下什么?我们每个人只能在短暂的青春岁月里努力做一些事,而这些事应能让我们在年老时感叹没有浪费宝贵的生命。人活在世上因信仰而伟大,为了信仰而奋斗,这样的人生就不会白过。革命时期需要信仰,经济发展时期也需要信仰。实践信仰,有些时候需要轰轰烈烈,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人在本职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躬身实践。通过观看纪录片《信仰》,再一次感受到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为人民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再一次被他们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时代变迁,观念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仰》中所表现的共产党人的信仰就过时了。相反,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中国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可能被葬送。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较高形式,信仰的树立不仅受制于时间和环境,还受社会风气影响,并需要克服甚至战胜一些人类基本的欲望。因此,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随波逐流易,树立崇高信仰难。

  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必须高标准地坚持信仰、牢记宗旨。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利益诉求,但是每个领导干部应该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满足一己私欲的工具。在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待遇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比起普通群众也已很优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权力仍被私用,那就是对信仰的`背叛,这样的干部,就是党和人民的罪人。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革命者那样的高度觉悟,但不是说信仰就可有可无了。在普通群众中,信仰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追求真善美,遵守起码的社会公德,既珍爱家庭,也关爱社会。

  平时,在与人交流时谈到“信仰”,有个别人容易产生偏激的理解,认为“信仰”是革命时期的时髦词汇,共产主义理想是不切实际的遥远的事物,与当代社会和人生价值无现实意义。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信仰离不开物质,一旦信仰脱离了物质什么作用也产生不了。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呢?记录片《信仰》里的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华西村书记吴仁宝;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蒋筑英;青岛港工人许振超;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养路工郭明义;水电维修工徐虎;山区邮递员王顺友;还有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孔繁森、李林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他们在崇高信仰的引领下,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然,离开生活实际空谈远大理想和信仰确实是不可取的。信仰不是虚无的,应该与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才会有实际的意义。信仰也不是空洞的,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社会、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判断,在人的思维、意识上与客观社会的物质因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并不断发生变化。一个人树立起了正确的信仰,有了追求的目标,他在生活中才会感觉到实在而有意义,而不会把生命耗在盲目的“及时行乐”之中虚度年华。正确的信仰会引导人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反之,则会使人逐渐变得生活无聊、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在历史前进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庸碌无为。

  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身居庙堂,还是身处草野,精神信仰都能够让人明确生活目标、丰富生活内涵、提升人生价值。看过《信仰》,但愿有更多的人能重拾信仰,让信仰之光照亮中国的未来。

  电影观后感1500字 2

  近期上映的《少年的你》把“校园霸凌”这个并不少见的社会现象直面展现在了大众眼前,让你发现曾经不过是“小孩打闹”的事情,可以这么血淋淋,甚至人命关天。

  我们总是认为人性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实在少年的世界里,人性的光明与黑暗更是两个极致,因为他们正在“蒙”的阶段,正在探索人生,他们幼稚着也成熟着,独立着也依赖着,迷茫着也坚定着,努力地融入着这个未知的世界。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少年时光都是光明而洒脱,他们需要身边的成年人重视他们的情绪信号,需要身边的成年人洞察他们的微小迷茫,更需要身边的成年人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给了我深刻的思考。

  一、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人人都说欺凌者恶毒,但我一直相信任何一个悲情的人物身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悲情故事作诱因。

  魏莱,一个家境富裕的高考复读女生,成绩很好,却在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蛇蝎般狠毒的心。她是校园欺凌的主使者,把胡小蝶逼死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陈念。面对同学的死亡,没有丝毫地同情与愧疚。这种冷漠令人战栗,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她一直遭遇着父母的“冷暴力”,这种来自亲人的冷暴力就像一把尖刀刺痛着她的心,却无处发泄,便把压力与冷漠传递给了他人,从中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与安慰。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们独立地生长着,我们时时刻刻期待着他成龙、成凤。同时,我们更要考虑孩子的身体、心理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期待,无论孩子能不能满足我们的期待,首先他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我们便是他们的港湾,无论外面几经风雨,我们都要以“家”的姿态接纳孩子的一切不如意,让孩子在这个港湾里重拾信心,才能重新起航。

  二、洞察孩子的脆弱

  陈念,一个孤僻的高三复读女生,母亲卖三无面膜,为躲债远逃他乡,留她自己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一定要考上北大,要出人头地。她看似独立、成熟地面对着这一切困境,好好学习、乖乖听话、还不时安慰母亲自己很好,不用担心。可是,她毕竟是个孩子,孩子懂事并不代表孩子不会脆弱。

  剧中,陈念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欺凌之后,想要打电话向妈妈哭诉委屈。可是听到妈妈说自己也不好过时,她为了不让妈妈担心自己,便像大人一样若无其事地跟妈妈云淡风轻地聊聊天,挂断电话后,自己掩面而泣。好在陈念挺了过来,因为她虽然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力量,却从同伴那里得到了力量。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幸运,胡小蝶就没有。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举足轻重、亲密无间的人,面对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要从孩子一些微小的变化中洞察孩子那句“我没事”背后的“我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哪怕只是一个微笑的鼓励,孩子都会倍感欣慰,这都是孩子在克服生命中挫折所需要的勇气来源。

  三、相信孩子的善意

  小北,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父母离异,母亲要改嫁嫌他累赘遗弃了他。他痞里痞气、外表脏兮兮、打架从不手软。怎么看都不是个好孩子,甚至可以说是坏了。

  但这都只是一个孩子外表下的“不安全感”的显现,其实他的内心依然拥有少年的光明,否则,他不会一路保护陈念,还生怕自己的形象破坏自己同伴的形象;他的内心依然拥有纯真,否则,他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伴甘愿服罪;他的内心依然拥有正气,否则,他不会甘愿承担责任。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但凡是个孩子,他就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作为老师和父母就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以任何一次外显行为对孩子定性,要及时发现、相信并极力宣扬孩子向善、阳光的一面,让孩子感受到外界对他的善意,感受到安全。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把生命中一半的光明发扬壮大,引领孩子仰头走在这片阳光四溢的大地上。

  总之,在孩子的生命中光明总是与黑暗相伴,我们成年人一定要重视孩子传递出的负面情绪信号,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善待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阳光洒脱,健康成长。

  电影观后感1500字 3

  影片讲述了威尔顿预备学校新来的一位文学老师基廷先生带领一群17岁左右充满活力,梦想和激情的男孩们勇敢追梦的故事。基廷先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老师。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及活泼大胆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们去思考什么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他鼓励着每个人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他所做的一切却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这就导致了最终基廷先生的离开。

  这部电影虽然长达两个多小时,但一点都不乏味。“船长,我的船长。”,“及时行乐,孩子们,让你们的生命超凡脱俗。”,“我站到讲台上是想提醒我自己,我们必须时刻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希望你们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调,任何方向,任何东西都行,不管是自负也好,愚蠢也好,什么都行。”等经典台词,无一不引起我对教育的反思。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受到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学校教

  育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故事发生的背景在美国的五六十年代,二战结束不久之后。因为苏联第一枚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使得美国认为他们落后的原因在于教育。因此当时的美国特别重视对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的教育,同时提倡天才教育,致力于发展精

  英教育。这种提倡尊重传统,遵守纪律的“科学主义教育”,必然会压抑人的个性,使得学生在某些方面形成缺失。提倡“传统,纪律,荣誉,卓越”的威尔顿预备学校就象征着当时美国社会的教育主流。而提倡“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生活的意义”的'基廷老师必然与当时的教育主流相悖,这也最终导致了他被迫离开。

  第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自我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在欣赏诗歌时,为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基廷先生刻意“煽动”所有学生把《英语诗歌五百年》的序言全部撕掉。学生们集体撕书那混乱不堪的画面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学生们在撕碎书本这种实物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超越,解放,那是对传统,权威的粉碎。威尔顿预备学校向来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注重对传统,对权威的把握,他们要的只是学生认真学习课本,获得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至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内心的真正诉求根本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基廷先生的到来使得这群内心长久被压抑的孩子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基廷先生这个“精神领袖”的带领下,他们积极探索内心的真正想法。因为基廷先生的引导,他们迈出了自我思考的第一步。 第三,教育必须符合个体的客观诉求,即教育必须尊重个体的能动性。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过程中改造着自己。若是环境极度压抑并极力阻碍人的发展,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人的极度压抑甚至崩溃。电影中尼尔的死正是对这一点的最好诠释。尼尔一心只想演戏,而他的父亲却已经规定好了他只能是一名医生。听从父亲的话,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他曾一度很犹豫。但最终在自我思考之后,他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尼尔冒充父亲写信给诺兰同意他参演《仲夏夜之梦》,他终于如愿走上了舞台。但同时,他这一举动也加剧了他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加剧,最终使得尼尔持枪,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而自杀。倘若尼尔的父亲能站在尼尔的角度,想想尼尔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可能这个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还使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想要是我们能积极运用里面的理念,对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进行改良,使得我们的教育真正为学生所服务,并使学生成为真正受益者,那样的教育才可谓是真正的教育!才可谓是成功的教育!

  电影观后感1500字 4

  如果非要用类型片的标准来定义,那《失孤》必然是一部公路电影。

  《失孤》以“打拐”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故事主线,讲诉了一位父亲长达十四年的寻子故事。除了热点社会话题本身与影片所传达的亲情的主题,该片处处展现出“公路电影”明晰的特质,无论是外在或是内核,都能看到导演彭三源对公路电影的探索与尝试,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井然有序,这里就浅谈一下《失孤》中所表现的公路电影的“经典主题元素”。

  寻找

  公路电影很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寻找”,主人公因为“寻找”而上路,他们寻找的可能是精神上的自由,可能是物质上的财富,也有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东西。无论如何,寻找,是公路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本片中,雷泽宽和曾帅寻找的则是阔别已久的至亲。雷泽宽不远万里踏上寻子的道路,虽然他很清楚,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如同大海捞针,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唯有不断的“寻找”,他才觉得对得起被拐的儿子。如同硬币的正反面,雷泽宽寻找的是被拐的儿子,而曾经被拐的曾帅,寻找的则是失散多年的父母,两个同样在“寻找”的人,自然在路途中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甚至也因为彼此对错失的亲情渴望,一种神似父子的感觉自然而然的融入在了两人的相处中,雷泽宽找到了对儿子的关怀与呵护的感觉,而曾帅也体会到了久违的父爱。其中两人在澡堂共浴的片段,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儿子》,同样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样一段特别的父子情,此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表达出饱满的情绪。当雷泽宽看到曾帅与亲人重聚,他老泪纵横,在他眼里不仅是看到了自己找到孩子的希望,也仿佛是一个父亲在注视着自己的儿子,眼中充满爱意。

  成长

  “成长”不光是公路电影这一特定的类型片,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成长即是改变,唯有改变才是永恒。在本片中,雷泽宽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寻找自己的儿子是他出发的唯一目的,在路途中,一路得到好心人的各种帮助,让他倍感温暖,当他看到了其他被拐孩子的家庭的寻亲信息,无私的担负起了帮忙寻亲的重任,当他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让曾帅成功找到自己家人的时候,他的喜悦不亚于找到了自己的亲身骨肉,雷泽宽的成长是从“为己”到“为人”。另一方面的成长,则体现在片尾雷泽宽偶遇僧人的片段, 当他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告知僧人时,僧人用“缘来缘”、“缘起缘灭”作为解答,雷泽宽明白了继续寻找的意义,哪怕前路漫漫,哪怕千山阻隔,雷泽宽都更加坦然与从容了。对于曾帅,同样也有成长。他对雷泽宽说,小的时候,我害怕自己死了,没机会见到亲生父母,而现在我长大了,害怕他们死了,对于寻亲这件事,曾帅期待中却充满了疑惑,直到他遇到了雷泽宽这样一位坚定信念寻找孩子的`父亲,在与雷泽宽的相处中,曾帅也更深切的理解了被拐孩子父母的心情。当铁索桥消失,竹林没了,妈妈的麻花辫也剪断了,曾帅还是鼓起了勇气回归到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家庭之中,他终于可以与那个曾经的自己告别,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在路上

  “在路上”可谓是公路片最直接的诠释,故事的结尾往往如同我们的人生,一直在路上。在《后会无期》中,马浩汉依旧在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而在《失孤》中,雷泽宽也仍然在路上。这条路也许没有尽头,可能穷尽一生,而其中又不知要经过多少风雨,多少考验,然而就如片尾那广袤而美丽的田园景色,只要心中怀揣着希望,这一路将会鲜花遍野生机盎然。对于雷泽宽这样万里寻亲的父母来说,在路上,是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是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一路前行,有的家庭幸运如《亲爱的》中的田文军,而更多的家庭仍然在寻找至亲骨肉的漫漫路上,而“打拐”这件事,则更是需要大家不断坚持,永不停歇。

  导演彭三源用公路电影的框架讲诉了《失孤》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故事,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表达不到位、剪辑混乱等诸多问题,但是立意明确,主题先行的《失孤》在当下无脑横行的国产电影市场实属难能可贵,也让观众不仅期待更多有深度的国产电影作品。

  电影观后感1500字 5

  “你是我的骄傲!”

  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最后一句对白,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它凝聚着几十年的父爱。男主角马哈维亚,以前是一个摔跤王,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摔跤。他有一个梦想,期望生一个男孩,并把它培养成世界冠军。他尽管用了各种生男孩的“秘决”,但是无法回天,一连生了四个女孩。在绝望中,他无意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打架”天份,就把女儿当成男孩进行严格的而残酷的训练和比赛。大女儿吉塔由于全部忘记了父亲所教的技术,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父亲的鼓励、指导下,过五闪斩六将,最终嬴得了英联邦55公斤级的摔跤比赛冠军,父亲就对女儿说了这句话。

  我对男主角的主角十分熟悉,感觉他有我父亲的身影。他期望女儿实现他的冠军梦,所以对两个女儿个性狠。每一天凌晨5点,他就带她们魔鬼训练。女儿因为累而找各种放弃的理由,父亲干脆把女儿秀丽的长发前掉。女儿自作主张休息一天,却被父亲严厉责备……我的`父亲也是一样的,事事严格要求。

  我写作业最讲究的是“快”,有时写得又乱又脏。父亲检查后,不高兴的叫我重写,要求书写规范,有条理。我不情愿地重写,可还是没有到达要求,只是比头一回好一点。爸爸生气了:“乱七八糟的,就算写对也没有用,老师批改时看不清楚,直接红笔‘KO’,那你不是白写吗?平时不严格,就不会有进步”父亲将作业本子拿到厨房当柴烧了。这火烧到我的心里,我最后懂得了什么是严厉的父爱。从那开始,我就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父亲不仅仅在学习上对我严厉,而且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

  周末,老师给我一个任务:下周一在国旗下讲话《珍爱生命,严防溺水,交通安全》。我准备好了稿子,以为就大功告成了,就玩周日的半小时电脑游戏。父亲看过稿子后,让我修改。几分种后,我还沉迷在游戏中,父亲不由分说就强制关了电脑。我在难过中修改,朗诵了5次。父亲说:“在全校师生面前,读得没有波浪起伏,没有情感变化,谁会认真听呢?谁又会被你的话打动而珍爱生命呢?”原先父亲不止是要我完成讲话的任务而已了。

  周一的早上升旗时间下起了雨,老师让我在楼道下演讲,动情、伤感、激励,不同的语调传到了每一个教室。老师表扬了我:“老师十分认真听,同学们也听得很动情。如果参加玉州区比赛,肯定得特等奖。”

  没有马哈维亚的严厉,就没有吉塔的世界冠军;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就没我这天的“骄傲”。

  说实话,这部电影里开头部分的阿米尔汗我是不喜欢的。大概是太接近现实的缘故吧。,典型的中国式父母。

  将自己的心愿强加于孩子,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简单粗暴。比如:在两个女儿抱怨在泥地里摔跤让她们头上都长了虱子的时候,爸爸的做法是将两个女儿的头发剪了。所幸,剧中的爸爸确实在摔跤方面有天赋,对两个孩子的指导和训练是正确的,而两个孩子也遗传了爸爸的摔跤基因。

  我不敢想,如果爸爸一直以来的训练方式确实有问题,或者一开始爸爸对女儿天赋的判断就是错误的话,结局会怎样呢。

  从故事所在的大环境——印度这个角度所考量的话,这个爸爸还是让我敬佩与感激的。

  影片中有两次突出的父女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第一次:爸爸将摔跤的心愿强加于女儿,并且逼迫她们进行高强度训练,在身体与心理上都承受巨大压力,在一次女儿去参加亲戚婚礼的时候冲突爆发。这次冲突着重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要逼迫两个女儿摔跤。在那样的环境下,摔跤是爸爸所能为她们创造的唯一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道路,唯一能让她们的命运有所不同的办法。否则,她们就只能在懵懵懂懂的时候就早早结婚,从此围着老公孩子转,生命就在灶台上耗尽。

  第二次:在大女儿去了体育学院之后。面对不一样的训练方法,生活方式,和更广阔的世界,女儿从内心生出了对爸爸的蔑视和反叛。这其实是女儿想要获得爸爸肯定的另一种方式。以前通过听爸爸的话来获得认可,现在通过展现自己,在爸爸面前展现一个我比你更厉害更了不起的自己,从而获得认可。当然,姜还是老的辣。女儿的自以为是使得自己在世界大赛中落败。这次的失败让她反省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稚嫩,从而达成了父女之间的又一次和解。

  电影观后感1500字 6

  这部电影改编自吉姆斯托维尔的同名最畅销小说。电影中的祖父是一个亿万富豪,他去世后,留下几十亿财富。整个家族聚集在会议室,像一群准备分食羊羔的狼。遗嘱执行人说了一句很讽刺的话,“我明白他的死对在座每个人都是一种煎熬,失去这样一位亲人,就算从遗嘱里得到大笔财富也无法弥补。”律师要求每个人听完关于自我的部分后,就务必离开。直到最终只剩下杰森,大笔的财产还没有下落。杰森早年丧父,和母亲生活,对爷爷充满怨恨。杰森以为他的遗产会是一大笔钱,可是他想错了,他得到了一张德瑞预先拍摄的光碟,指引他去寻找一份神秘的礼物。为了寻求答案,他踏上了一段难忘的发现之旅。

  杰森与有钱的爷爷霍华德史蒂文斯之间的关联十分简单——憎恨。祖孙俩从未有过知心的对话,更没有一丝温情,横亘在两人中的只是冷冰冰硬邦邦的金钱。所以杰森理所当然地认为,爷爷去世后,遗嘱上所有的资料只会关于另一次简单的金钱转移。他指望爷爷留下的钱能让他继续以习以为常的方式生活下去,可是出人意料,想履行雷德的遗嘱十分复杂。雷德提出了一项计划,要杰森好好体验一下生活破产的味道。雷德把12项的任务作为“礼物”留给了杰森,每一个任务对他说似乎都是一个难以完成的艰巨挑战,而整个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将永远改变她的人生态度。《超级礼物》鼓励我们认真探究内心世界,发现我们自我独一无二的价值和财富。可是仅仅发现这些天赋并不够,我们仅有与他人分享这些天赋才能真正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力量。这就是《超级礼物》要告诉我们的。

  《超级礼物》给人们上的不只是生活的一课,还让人想以不一样的方式生活。《超级礼物》不仅仅仅是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它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帮忙我们认识到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这最要的东西,不是金钱,而是辛勤的工作,真心的朋友,知心的爱人,幸福的家庭等等生活中最平凡的东西。故事让你发笑,让你流泪,激励你,激发你的动力,传授你知识,给你挑战,并且改变你。从此后你成为一个更优秀并且不一样的人。

  工作,朋友,学习,困难,家庭,感恩,梦想和爱。对于这些,也许现实中的富人们忙于享受或聚敛而忽略,穷人们因忙于追赶生活的脚步而麻木,我们的生活中都缺失了些什么。尤其是“梦想”,梦想,这不是有钱人的特权。同样,如何正确看待金钱和困境,学会工作和学习,珍惜家人和朋友,懂得感恩和爱,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应对的迷思。作为一部十足的励志片,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也向我们每个人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生存有关,与价值有关,与幸福有关。

  电影还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善念。善举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人与人之间慢慢流传开来的。他所传递的信息劝说人们乐善好施,与家人朋友联系沟通,帮忙有需要的人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强大的天赋与他人分享,此刻我们都有更多的灵感、资源和机会进行成熟的实施活动。

  我想,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收到很多礼物,有些是我们喜爱的,有些我们不喜爱,还有一些是从喜爱到不喜爱,或是从不喜爱变得喜爱。礼物也许是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

  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我们竟然忽略了一些最为完美的礼物。这些礼物来自上苍无私的赠与。工作,朋友,学习,困难,家庭,欢笑,梦想,分享,感恩,爱,都是上苍给我们的礼物。

  我们习惯了理解让我们开心的礼物,却忘却了磨练。可是却是平凡的工作与学习,甚至是让我们憎恶的挫折与教训,才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欢乐的涵义和幸福的味道。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明白;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宽容;我们才会发现真正的礼物是多么完美。幸福其实仅有一转身失望距离。

  可是电影终归是电影,有太多的巧合和乐观成分。展示在我们眼前总是那么充满期望,让我们坚信没有什么是不能办到的,只要我们发奋,只要我们想要。的确,从梦想来说,这一切的开始、发展与结束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理所就应。如果把这段经历摆到现实人生中,片儿中1年,或许我们需要用大半生的时刻才能完成,可悲的是又有多少人当他们功成名就的时候还能那么坚守着这些事情呢!会不会就变了。

  电影观后感1500字 7

  这天我观看了《鸡毛信》这部革命影片,心里十分感动。

  《鸡毛信》这部红色影片主要描述了小英雄海娃为坚持敌后斗争的游击队送信,经过的种种困难,最后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海娃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龙口树的儿童团团长,他机智勇敢,每一天在山上放羊站岗放哨。

  海娃的父亲老赵是民兵队长,一天,他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给八路军写信,告知消息。老赵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海娃去完成,海娃便带着鸡毛信以羊群为掩护,出发到王村给八路军送信,海娃刚走进一条山沟,便与鬼子相遇了,他灵机一动把信藏在羊尾巴下方,鬼子抢了他的羊,还要把他带到龙口树去。鬼子和伪军煮着海娃的羊,仍不放海娃走。深夜,海娃悄悄溜了出去,从羊尾巴下方拿了信,撒腿便跑,可当他坐下歇口气时,发现信不见了,就再回去找时,鬼子又追来了,他最后找到了信,却又被鬼子抓住了。鬼子们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海娃骗他们说大路上埋有地雷,便领着鬼子从小路走。在小路上,鬼子们的骡子行走不方便,海娃手脚灵便,很快与鬼子拉开了距离,鬼子们开枪了,子弹乱飞,海娃中弹了,他依然强忍着痛爬上了山,把信带到了八路军手里,海娃成了一名抗日小英雄! 革命电影观后感

  在繁多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中,存在着一颗发光点,那便是《地道战》。

  《地道战》能够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享有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的殊荣,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

  《地道战》以1942年的高家庄为依托,正面再现了六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开展地道战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也从侧面的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野蛮与狡猾。同样地,在《地道战》中,也淋漓尽致地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更是高度表现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影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资料巧妙地融合为有机的一体,成为了战争片的典范制作。

  《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此后,高传宝和新支书林霞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总结了地道斗争的经验教训,带领高家庄人民把原先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伪特务冒充武工队混进庄内刺探情报。高传宝看出破绽,便将计就计,利用战斗地道的翻口,将他们一网打尽。日军队长山田纠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高家庄人民利用战斗地道,沉着应战,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透过实战,他们进一步把地道由村内扩展到野外,构影片中的一个镜头市场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

  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宁死不说。她明白,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没叫喊一句,犹如铁铸。在她心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身上的的每一个细胞都浸透着这种精神。

  时光的消逝能够让我们忘却伤痛,却忘不了屈辱。爱国主义的思想已经渗透进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一代代传承;爱国主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华儿女爱国势不可挡;

  历史翻开了新篇章,我们的祖国也在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中华儿女依然用不一样的方式诠释着爱国主义思想。

  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尊严,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和发展。他们的壮举激励这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应珍惜这天幸福的生活,把我们的爱国热情化为动力,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用我们的双肩担当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电影观后感1500字 8

  “二货”乖巧地趴在这张实在不能算是精美的电影海报上,很容易让人想起各大门户网站对该电影的简介:萌宠治愈系,老人与狗的故事。

  在看正片之前,我对这部影片的了解仅仅是由现实事件改编,心里的预设便是像《忠犬八公》和《一条狗的使命》那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后影片开场,故事不断发展、转折,走向尾声。走出电影院时我翻着导演的博客,因为电影院的冷气狠狠打了个寒颤。

  当下我突然意识到,这实在是一部过分朴实的电影。

  朴实到我一边在心里吐槽它粗糙的后期和实在称不上完美的观影视觉体验,一边不停用力地把翻滚的情绪压回喉咙里,好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情绪化。这跟我看上述两部电影的感觉相去甚远。如果说浪漫化的感人像《忠犬八公》中执着的等待,或是《一条狗的使命》中主人公不断转世经历数次不同的陪伴那样。比人类弱小得多的生物所能拥有的爱和忠诚,庞大得令人心软,心疼,情绪变得软乎乎湿漉漉的,随时都准备着潸然泪下。比较而言,《忠爱无言》当中触动情感内核的部分则更现实,更残酷,更令人百感交集。

  《忠犬八公》剧照

  这个故事里没有心地柔软的大学教授,没有“萌宠”或是肩负有重大使命的警犬。这个故事有的是一辈子生活在我国落后农村的残疾老人——被生活打磨得像一块坚硬而无望的石头,有的是一只命运多舛的拉布拉多犬。命运仿佛先是将他们双双抛弃了,又将他们搁置在了一起。不像许许多多影片中的落难英雄,他们的相遇似乎最终也没有为他们成就什么大事。他们只是拥有一个在村镇集市间穿梭的小小修理摊,这个故事却一发不可收拾地传遍百里、千里、万里。

  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英雄的影子却随处可见。

  什么是相依为命呢?如果搜索这个词条,会发现相依为命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彼此之间共患难,不抛弃,不离弃。老人和照顾他的家人之间是相依为命,老人和狗也是相依为命。前者更多是物质上的,而后者则归于精神。

  “除了不会说话,狗有哪点不如人?”

  在现代社会贫富差距的大背景下,人和宠物的关系同样值得思考。正如影片中老人态度转变所折射的那样,当人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权利的时候,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比他们弱小和贫乏的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同样由贫乏和弱小走过来,而另一部分却从来没有机会知道作为弱势群体生存是一种什么体验。城市里的人倾向于将猫狗作为宠物,给它们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关怀,而在落后的农村,狗却仿佛永远逃不开“看门”的使命,似乎和“宠物”的“宠”字沾不上半点边。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这个朴实的故事最为动人的地方便是,对老人来说,人与狗的互相陪伴不再是出于强者对弱者的同情,而是同理,一种远远超出同情高度的情感。

  从某种根深蒂固的,作为人类的自尊和倔强,到对相似命运的惺惺相惜,矛盾的想法不断在老人内心冲撞。他们每每共同经历患难,相互救赎,分享成果,老人最终被这弱小生物体所能迸发的庞大的感情所动容。

  影片在用无比朴实的语言讲述现实故事带给我们温暖人心的故事的同时,仿佛也在冷静地告诉我们:看啊,我们注定无法选择家人、出身、生存环境。甚至一定程度上,我们与我们的个人命运之间也是被选择的关系。

  当我们都不被命运所选择时,便开始相依为命吧。

  在查阅关于影片故事背景的相关材料之后,我了解到这部影片讲述的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或者说,这部影片本身也是故事的一部分。07年导演将老人与狗的故事剪成短篇上传到网上,迅速传播感动了众多网友,在网友帮助下,老人完成了去北京天安门的心愿。剧本很快就全部完成,却迟迟没能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开拍。煽情却无关爱情,年迈而远离青春,现实而不文艺,感人而不刺激,引人深思,却无奈至极。这部电影似乎没有一项能满足当今影视行业的商业诉求,是无可奈何的遗憾之一。之所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且是相当的精彩的一部分,应是导演十年的坚持,从出发点一步一步走到了终点,最终把它带到了荧幕上。

  我们将看到的是一部朴实无华甚至略显粗糙的电影,一个关于相依为命的剧情,和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6月9日《忠爱无言》将登陆院线,我在看完影片的瞬间开始便在好奇无言是否能够战胜有言。即便希望渺茫,也是个不错的开始。

  电影观后感1500字 9

  这部电影和原著还是有点出入的,毕竟这是几十分钟的电影,并不能完全地表现原著的丝丝入扣,但是在电影的角度,这是一部非常经典、成就非常之高的影片,不论是女主角的青涩和细腻的感情,还是范柳源不羁、潇洒的翩翩公子形象,都干净纯粹的表现出来了。范柳源的潇洒,流苏的传统中国女人的风韵,使整部影片显得唯美而不可言。整部影片由爱情这条主线贯穿,以两人最后结婚为结局。两人在开头的调情,到同居,再到范离开,到最后的公布结婚,无不体现在那个大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冲突想法。随着战争的到来,两人的关系由情人转为夫妻。在战前,两人就如普通情侣般调情,范柳源在与流苏同居后就毅然的选择离开;在危难中,两人就像真正的夫妻那般相敬如宾。战争是两人爱情的转折点,若是没有这场战争,也许流苏永远只是范柳源的情人。看着在旧房子里,流苏揉搓着面团,范柳源擦着地板的画面,在混乱中紧紧相拥的两人,心中流过一股暖流。这种清苦的生活也许不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但却是流苏所向往的生活,也是那个年代所有的中国女性所向往的生活。

  这部影片给我的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人性的冷淡。流苏是一个与前夫离婚的女人。从前夫家中回到自己家,受到的不是家人的安慰与照顾,而是家人的冷嘲热讽,还骂她是拖油瓶,她哥哥的一切不幸都被嫁祸在流苏身上。流苏很气恼,但是却无法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只能默默的忍受。可以看出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是多么的冷清,女性的名节是多么的重要。

  流苏是典型的中国的女性,美丽温柔。但是像她这般的女子本应该安安静静的呆在家中过着小家碧玉般的安乐生活,但是她却个沦落为用一个城市的失落来换取爱情的境地。她与范柳源的'爱情是在战争后才得正果。真的是可叹可悲。

  而范柳源,一个从小在外国长大吃喝嫖赌样样都来的翩翩绅士,他喜欢流苏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他说她是他见过的最真的中国女人,他说她最美的时候是她低头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范柳源对白流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他的只有流苏那颗懂得低下的头。范柳源不提倡婚姻,他说婚姻是一段长期卖淫,最后与流苏结婚,只是因为战争,若是当时没有爆发战争,白流苏也只是他后花园中的稍微有点特殊的一朵。

  他们两人的爱恋让我想到现代人的爱恋。恋爱中a的女人都有一个通病:恋爱中的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所说的话。在宾馆的那天晚上,范柳源在电话里说的话,流苏完全没听懂,从她的表情与行为就可以看出。那天,他们完全就是各说各的。他们这完全就是精神恋爱,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毛病。而且,所有的情场老手都和范柳源一样,只要女人到手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放手。在流苏跟他过夜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了个借口要回英国,日期很确定:一年半载。若是没有这场战争,这一年半载也许就是一辈子,谁知道。在追求流苏时的甜言蜜语,结婚后就不再对流苏说了,因为不再需要了,他只对有需要的女人说,是情人还是别的?谁知道,反正不是流苏。恋爱是不分时代的。流苏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也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这个神经的女人。这是否室现代女性与那个时期的女人最大的区别?现代的我们是绝对不会以别人的终结作为自己的终结的,更何况是因为男人。以前的女人受到的束缚太深了。范柳源说:“鬼使神差的,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还说:“那不算,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这种花心虚伪的男人现在很多。好的留了下来,不好的也遗留了下来。

  两人最后的结局看似美好,实则依旧悲凉。香港战争使范柳源的生活转为平实,但并没有将他的劣根性剔除。婚后的他不再对流苏讲甜言蜜语了,因为没有必要,流苏是自己人,他的好话只讲给别的女人听。白、范两人最后虽然结婚,但其实都是以悲剧结尾。这更像作者自己的结局,一段婚姻的背后隐藏着悲凉的真相。

  这是一个庸俗而又不失唯美的爱情故事。世俗对人们的毒害、女性的哀伤和战争的残酷,都在该片中体现。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0

  一对孤男寡女在世界尽头守护爱,在极寒之地迸发爱,在生死边缘拥抱爱。看完《南极之恋》,再看其他爱情题材的电影,真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影片处处体现一个“绝”字。背景是人迹罕至的南极绝地,人物是特殊男女的绝配,情节不断出现绝险求生,剧情展现不离不弃的刻骨绝恋,而且画面很绝美,每一帧都可作为电脑桌面。

  作为首部在南极实景拍摄的华语电影,片子将南极的雄浑壮丽展现无遗。银装素裹的大地、白雪皑皑的群山、晶莹剔透的冰川、气势莽莽的雪原,南极那遗世独立的绝尘宁静、旷世悠远尽入眼帘。而蹒跚行走的企鹅、慵懒晒太阳的海豹、飞翔盘旋的贼鸥,也尽显南极生灵的优美。

  开篇简洁有力地显示男女主人公性格的相差悬殊。婚庆公司老板吴富春张嘴闭嘴钱事金声,高空物理学家荆如意自适读书。爱财土豪男遭遇求知清高女两看相厌。但突如其来的坠机,让他们受困南极无人区。面临生死考验的两人日久生情,在冰天雪地中用爱抵御严寒。故事的主线就是他们艰辛自救过程。整个故事不煽情、不做作、不啰嗦,让观众的.情绪随着角色的遭遇时悲时喜、时哭时笑、时痛时乐,感动于严寒冻不住的真心真情。

  用南极之寒反衬人性之暖,以无情的大陆反衬深情的世界。这是影片高明之所在。当坠机发生之后,富春救出断了一条腿的如意,用行李箱做成爬犁,如纤夫一般拉着这受伤的女人行进之时,便注定了他们为了生存而相互依存的命运。面对伤痛折磨、物资匮尽的困境,没有共同点的两人重新审视对方,在磨合中接纳彼此,相互依偎的他们产生了至死不渝的爱情。在穿越生死的75个极地日夜自我救援中,没有救援信号,食物供应短缺,严酷恶劣的天气的困扰,两人始终在绝望中找寻希望。于是在南极这片苍茫纯净的大陆上,患难见真情的他们开出了最最纯粹的爱情之花。

  观者震撼于两个主人公的顽强求生力。富春如探险家那样每一次外出踏上求生的路程,都是同大自然抗争的冒险,都是用生命来行走。饥寒交迫中顶风冒雪翻山前进,巨型雪崩中疯狂拼命奔逃,掉进冰裂缝苦苦找寻出口,落入冰冷刺骨的海水被冻成冰雕人,甚至得了雪盲症双目短暂失明。但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他都没有放弃过求生的心,用倔强的意志打破了死神的召唤。因为他知道如意等着他回去,带回食物,带回生的希望。如意忍着巨痛躺在木屋里,不能行走的她吃过期食品,独自等待着富春的归来。她的大声呼喊让得了雪盲症富春找到木屋方向,她宽衣解带用自己的体温来融化富春冰冻的躯体。

  富春每一次外出都是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他们每一次再聚都是劫后余生。那所荒废的小木屋虽狭小破旧,方寸空间因他们温暖彼此的情感,而升腾着融融暖流,弥漫着绵绵情意。这里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心灵的归所。意外到来的小企鹅给他们带来生活乐趣,两人雪地看海的段落浪漫又温情,即便也那一团捡回的人屎都带有爱的温度。

  看客为他们不离不弃相互支撑的爱情而感动。如意含眼拒绝富春求婚的段落是如此虐心,那“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我都会爱着你”这句台词说出时,足以叫人瞬间泪崩。当富春再次踏上求生之途,如意倚门守望的一幕将故事的悲情推向了最终的高潮。电影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获救后的富春从雪坑中抱起身体已经冰冷的如意,相依相偎看着绿色极光。如意是否存活下来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们两个多月得到彼此的情感已经是不负此生,让人不得不感叹于爱情的伟大。

  继《致青春》之后,赵又廷和杨子姗再次“相恋”,演绎着暖心又扎心的纯爱故事。此番两人没少遭罪,在南极的雪地里摸爬滚打。尤其是赵又廷刻画出男主面对困境的勇往直前。喘着粗气行进在一次次历险中,紫红粗糙的面庞以及冻红的鼻头,足以说明他对角色完成的艰辛付出。看真诚表演、看绝恋爱情、看南极美景、看人性光芒,《南极之恋》的看点完全是任君自选。而在2月份上演的一干新片中,该片是绝对不容错过的一部好电影。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1

  6月8日晚上,在这930多万学子正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期间,看了一部本以为只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怀旧的电影说教片,但电影画面的切换中带来的是心情凝重。再回望现实,现实中有这么多丰腴与满足,也对父母辈曾经的生存、学习环境的展现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由此带来更多的沉思……

  恢复高考,比高考实质的意义更重大。

  一句话点题,也贯穿了整个影片。中间有好几处细节的处理确实是别有神韵,几位有特点的人也勾勒了人的性格。也让我感叹性格即命运。

  老迟——全剧的重要人物,喜欢把钢印系在腰间,钢印代表了权力,代表了不容置疑的权威,全剧以他为挽留知情进而阻碍高考政策的落实作为矛盾的引发点,随着剧情的推进,老迟的思想也产生变化,到最后是赞同政策落实并参与送考,使得人物的形象得以升华。几个知青悄悄的潜入图书馆“盗借”学习资料被抓之后,老迟一边说不管,却又跑到公安局带人。假公章证明文件的更改等情节,一个刚强、失落、耿直却很善良可爱的老同志形象就活了。改革实际涉及自己利益,让钢印、证明、介绍信等不好使以后,扭曲的政策在被废止,新兴的选拔制度,平等参与权利的落实,可以看到老迟代表的落后的权力观在被瓦解过程中的冲撞。

  连长——为爱情、为友情有坚持有担当的汉子。身上闪现的是理想主义的光芒,爱情面前没有阶级成分的分别,也婉拒老迟的忠告,坚守自己内心的爱情;珍惜友情愿意与知青们打成一片,也愿意为小根宝背起300斤的麻包,去为别人赢取一次推荐机会,也最终愿意不辜负老迟的信任,留在了农场,自己交了一份白卷。虽然是演绎,却也动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友情、爱情、事业权衡清楚的。

  陈甫德——漂亮女知青的父亲,是个老派的.知识分子,是“历史反革命”身上处处显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为女儿不惜以身犯险,为了女儿高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国家干部。可以千里迢迢去隐晦探望女儿,为女儿准备资料……冒充干部被扭送招生办路上时的大义凛然,这些都昭显了一位迂腐却又深藏爱的父亲形象的高大。

  小根宝这个彻底悲剧性的人物。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抛开书本闹革命,与真正的老三届相比,他们的青春完全被动荡耗费殆尽,一俟高考恢复,命运的大门洞开之际,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根本走不动了。机会来了,可他们却无力抓住。命运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这样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与其哀叹命运、时运,自己做了些什么准备这更重要,无论身处何地,请多为自己储备好足够的知识与技能是多么的重要……

  强子绝食抗议的带头人,不能左右别人去接受测试,但自己用行动去挑战不公平,确实是中国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士”的真实写照,愿意捍卫自己的原则,不愿意轻易去任由别人摆布。最后能去上西南政法大学确实也冥冥中有性格的使然,让他去坚守法律的公平,给更多人以希望。

  以上只是电影看过后头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由此也得出教育的神圣,我们身处教育大环境中的一小分子,显然也有自己的担当,虽然现在上大学没有30几年前的艰难,教育公平也在国家政策微调中在一步步发展,我们所处的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教育生力军,也在为共和国的教育事业大厦添砖加瓦。既有身处这样行业的职业自豪敢也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实话实说培训机构的低门槛,现在导致行业的无序竞争,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需要从业人员从内心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行业,因为这样的行业还是需要有“成人达己”摆渡人的心态,真的是热爱敬仰这样的一份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别人成功喝彩,做好更多的服务,公司也推出了比较多的岗位规范与工作职责,假如在工作中没有爱心、没有事业心、没有真正的教育之心,空有规范也只能是会背的机器,上课的机器而不能被尊称为“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解开技术之惑,是否也在做传道之事?“道”也在引领风尚,做正能量的倍增器,而不是鸡鸣狗盗的道。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2

  今天我们组织观看了《师魂》这部微电影,让我感触颇多。

  影片讲述了一位小明的同学跟他说,他父亲给了老师一个大红包,让老师给他补课,小明也想找老师补课,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没有钱,所以小明自己去收废品赚了一些钱给老师,但老师说他没有收那位同学父亲的红包,所以也没有收他的钱。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师专心的给小明无偿的补课,以至于耽误了自己的病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在将小明送进高考的考场时,这位伟大的老师终于倒在了地上,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多年后,小明事业有成,很多人来给他送红包,()请求他办事,但每次小明都婉拒了对方,他时常拿起那个夹着他年轻时收废品挣的十几块钱的笔记本,想起老师对他说的话时,小明都会感到莫名的一阵心酸,老师的做法对小明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小小的粉笔便是你的双手,刻画出了你心中的蓝图。上课的铃声便是你征程上的冲锋军号,一同走来把汗水抛在死后。你会为门生优秀的结果感触开心,你也会为差等的门生耐烦的解说,这全都是你的孩子,你舍不得把哪一个拉下。为了孩子你废寝忘食,为了孩子你全心全意,为了孩子你把心都给了他们。便是如许,你把本身熄灭起来,便是如许你把灼烁留给各人,你无怨无悔,你甘愿宁可支付!

  课堂是你的故里,讲台是你的舞台,教科书是你带路的明灯,门生便是你心爱的孩子。每当新一年的门生来了,你会伸出双手接待,结业了的门生会让你含泪相送。你把知识教授给了他们,才气使他们在知识的陆地里翱翔,是你教给了他们,才使他们对社会有更多的孝敬。你是辛劳的园丁,渴望着鲜花满园,渴望着桃李芳香!小小的课堂里,是你教会了他们怎样写下本身的名字,是你把整个天下溶入他们的心灵。从零开端,今后动身,一批批的门生便是在你的扶持下,挎上了奔跑的俊马!

  教师之路,平凡而激情。春秋冬夏,三尺讲台十数书桌;斗转星移,校园教室简陋寒舍。同样之路返返复复,平凡之事岁月蹉跎。也有辛酸苦辣,也曾悲欢离合,也知世事冷暖,也食人间香火。面对童真,擦干泪水,让春风轻拂蓓蕾;登上讲坛,激扬文字,让智慧洒满希望田野。平凡之路,平凡之生活,每每洋溢着崇高,让人难以忘怀那激情之诉说。

  教师之梦,美丽而淡泊。梦幻荣耀,梦幻超越,梦幻所依,方折射出心灵之高洁。教师之美丽梦幻,莫过于出于蓝而青于蓝,而后生贤达,恰是师者梦寐以求之寄托。或许师者,博古通今得以明志;或许师者,胸怀宽广志向高雅;或许教师之美丽梦幻,源于美丽而无私之职业。

  清风凉自林谷出,

  廉洁源从自律来。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3

  几经周折,终于看完了《钱学森》,最后看哭了,还没看的打算看的兄弟姐妹们记得带纸巾进场。下面我想说说看这部电影的几番周折。

  《钱学森》从开始拍那时候已经翘首以待的了,终于等到要开播的时候,于是托朋友买了几张代用券,只等上画了。

  结果,9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东莞几大电影院,除了万达以外,其余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场,这让我首映日去看电影的计划落空了。那么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项推不掉的活动。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万达,看七点钟的那场。

  我对相公说,今天娘子我高兴,我请你看电影,你陪我看电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说,还不如说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纠正他这个想法说,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怀着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去看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传记,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报效祖国的高尚品质。

  其实严肃认真态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买票的时候看到电子版上写的是七十一张票,可实际收是五十,莫名有种感伤,难道还要打折么?

  我们算是挺积极的那个了,提早十分钟入场,场内一个人也没有,快开场时候有两个工作人员推着小车进来卖零食,还悄悄的说,才两个人....

  快要开场的时候,相公跟我打了个赌,看这场会有多少人来看。我看买票的时候除了我们两个还有两个人买票,就说大约十个吧。相公说会有二十个左右。

  等电影快要播的时候看到人陆陆续续的进来,我立马就改口说十五个左右。结果散场的时候,我在擦眼泪,相公在数人数,连上我们一共十八个观众。上座算是不错了......

  电影看完感觉挺好的,在美国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讲得真的很好,听着很舒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看着真的很让人动容,的确是如此的,在那个年代海外许多知识分子都抱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愿望纷纷回国。至于回国以后,各人的际遇各有不同,钱老算是其中幸运的那一小部分了。

  制作两弹那部分,真的很振奋人心,血都好像随着那喷出的火焰沸腾了。尤其喜欢那句“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确实是这样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须手中有长剑,长剑归鞘,手捧玉圭,绥靖四方。因此我特别喜欢片头对两弹一星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的致敬。

  在两弹一星的诞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钱学森等几个领头者,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背后为之牺牲的人,他们牺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终生的健康,他们同样是功臣,同样应该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后我觉得这部主旋律的人物传记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位天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两弹一星的元勋,更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带着人间烟火气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怀,有学者的严谨,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诚。它带来的更多是来自于人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事业成功带来的鼓动。

  最后的最后,我还有一点想说,当看到坤哥带着助听器看着火箭升空那里,真的瞬间有种厂花附体的感觉........

  电影的泪点都在后面,新兵来了,都挤着去看钱老,钱老说他其实跟他们没两样,他不过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钱老对蒋英先生说自己对她的亏欠。还有最后送别钱老那段记录片。都是催泪点,很久没有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让我这样流泪了。当年听说钱老先生去世的新闻,我感叹了很久,后来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觉那个辉煌的时代真的要谢幕了。

  片子最后放出一段记录片,钱老说那段话,大概意思是人不仅要有科学,还有有文学,音乐等等。这话真的很令人回味,当今教育着意培养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欢片子把纪录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这种手法的,看着很舒服。今天终于看到翘首以待了很久的《钱学森》真的很高兴。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4

  作为暑期的热门电影,《热烈》讲述了追梦少年陈烁从人生低谷走向事业成功的故事。

  我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男主角陈烁代表着每一个普通人的热烈形象,他用青春与信仰,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首先,他有直面糟糕人生的勇气。虽然他欠了债,但是并没有因此自卑消沉、萎靡不振,也没有向教练刻意隐瞒、徒劳辩解,而是直面生活中的挫折困难,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普通,从不抱怨、闷头苦干,持之以恒、必有所成,造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其次,他有璞玉般的性格和能力。在练习街舞的过程中,肯吃苦、敢拼搏,不抱怨、有毅力,长路漫漫、无惧荆棘,生而不凡、舞动奇迹,对梦想的追求,很纯粹很热烈。由此我想到,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情感,现在的我们想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越来越困难,大多数人都变得越来越浮躁,所以认真细心更加成为一个人身上的宝贵品质。

  最后,他有对梦想无穷无尽的热爱。在生活中的沉重压力下,他争分夺秒的利用各种场地练习街舞,在街舞团和队友一起练,回家后在饭店挪出地方练,在各种演出中穿插着练,在洗车的空闲看视频练,在地铁上也练,每天都不停的练,就算在被丁教练“抛弃”后,他也坚持不懈的在早已经落满了灰尘的剧场练。这份对梦想的执著,令人感动动容,他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赏、有无观众鼓掌,他只知道他需要练习,为了梦想和热爱练习。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刻苦练习,终于站在了全国冠军的领奖台上。在陈烁的身上,体现了平凡人物的坚韧与顽强,只要你要付出成倍的努力,终会造就人生的奇迹。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像陈烁一样,那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热烈!

  观影之后,我思考着,这部电影究竟是哪里让人激动万分、回味无穷呢?哦,我知道了,是家庭重担压于己身、打着无数份工、受到责骂时,依然笑得单纯而美好的陈烁;是临近登上舞台时,摸摸地板的手;是奋力热舞后,虔诚地亲吻舞台;是全在冠军领奖台时,挥舞的双臂;是努力争取惊叹号的席位,却最终被教练抛弃时伤心的落泪;是母亲代替自己上台歌唱往昔悲伤后的无声哭泣;是电视机前屏息凝神又热烈欢呼的观众;是街舞赛场上自发打响的`节奏拍子;是骑着单车乘风而行的身影……是热烈的他们,也是热烈的我们。

  芸芸众生的我们,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将热烈埋葬在心底,困缚于惶惑与迷茫,深陷在焦虑与失望,可也会因为一句“一直努力就会成功”,而将静默化作义无反顾,把停步变为奋斗的底色。

  其实,我们心中的激情不曾止息,我们骨子里的热血也未曾冷却。“强者做选择,弱者被选择”,当荆棘坎坷于前,险滩暗礁阻隔,变强,超越,一切都有可能,你一定能行。当离机会仅剩一步之遥,陈烁的一句“放音乐吧”,以热烈之姿迎接挑战与无限可能。就像他自己所说那样,“我希望我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惊叹号!”

  每个人都有要实现的目标,都有想要追求的梦想,不要碰到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不要碰到一点不确定性,就把前途描写成黯淡无光的样子,我们都是自己生命里的主角,不能因为没有掌声就失去自信,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执着与坚持,也许就是青春里燃烧的热烈。我们都不是天赋异禀的人,当迷雾散尽,灯光照亮,一定会看见远方的方向。

  热烈的不是青春,是我们。青春可以逝去,但我们永远热烈!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5

  演员宁静在综艺节目《饭局的诱惑》中说,即便有机会能够回到年轻时,她也没想过要回去,因为那时候的她没有现在的经历,没有现在的心态,没有现在的成熟和魅力。如果真的要回到过去,那也一定是带着现有的记忆回去才行。

  这段话,说出了诸多观众们的心声。

  就如同壹姐,想要回到过去,去改写许多曾经的失意和落寞,去弥补许多曾经的缺憾和无奈。但无论壹姐面前有多少个可以回到过去的机会,前提都必须是,带着现有的记忆回去,才行。

  这种设定和日本电影《重返17岁》中的设定不谋而合。

  许是生活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和小缺憾,所以,重返过去系列电影才会备受导演和观众们的青睐。此前,壹姐已经看过诸多关于“重返20岁”,“28岁未成年”等电影了,毫无例外,这些电影的主旨均为“回到过去,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但电影《重返17岁》似乎不太一样,因为,它的主旨在于告诫我们——即便回到了过去,平平淡淡依然是生活的真谛。

  影片中的.男主名叫海崎新太(中川大志饰),是一位27岁却一事无成的无业游民。因为就职一直不太顺利,加之家中的父母又中断了他的生活费,所以不得已间海崎新太回到了乡下。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海崎落魄不堪的当下,他得到了一个能够重新回到17岁那年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只能维持一年,但海崎依然把握住了。

  本想着一年后依然要回到现在的这种一事无成的混沌日子中,所以,干脆在这第二次的17岁里随便混混日子就行了,根本无需正经读书,正经过日子。可是,在重返17岁,重返高二的这段时间里,他却遇见了这样一群人。

  看你功课不好,就热心的张罗着要帮你补习功课的人们;看你堕落失意,就想要帮你振奋心智的人们;还有,那些整张脸上都洋溢着洒脱,热血,青春和激情的人们。

  看到这些人,不论是海崎,还是铁石心肠的壹姐,都愿意被他们感染。

  而更感染海崎的,还有一位名叫日代千鹤(平祐奈饰)的小女生,她热情,温柔,美丽,善良。就在我们以为所有的恋爱,所有的剧情发展,都会按照固有的套路走下去时,剧情却突然来了个大反转——原来,这位名叫日代千鹤的姑娘,也同海崎一样,是穿越回来的呀!

  啊啊啊啊,不应该呀?就连壹姐都想要怀疑这种剧情设定的正确性了。可即便怀疑,壹姐也不得不说,这样的情节设定才是让此片免于俗套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影片的重点在于,所有的恣意,张扬,和笑闹,都是因了青春这个招牌。可是,人活一世,真的就只有青春期才能放肆的哭,热辣的笑吗?

  壹姐觉得未必吧。就像影片中常常提到的台词“不要放弃努力”一样,无论我们是17岁,还是27岁,甚至是37岁,只要不放弃努力,只要不放弃希望,我们的未来就有可能不一样!

  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一事无成,之所以前路迷茫,并非是我们曾经错过了什么,而是在别人都努力和进取的当下,我们在做些什么。

  不可否认,无论影片《重返17岁》有无回到过去的剧情设定,这部电影都是一部实打实的浪漫与热情兼顾的青春片。这种青春,很正统,但也很典型。我们从中可以发掘出温情,乐观,也能够发掘出励志和希望。

  但无论我们从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哪些领悟和感触,你都一定得记得——“白日无梦,活在当下”方为正道!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6

  午时,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关于雷锋的电影。我们每个人都异常冲动,因为我们将要看的是雷锋--人民的好战士的感人事迹。影片开头就出现了几行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效劳中去。--雷锋〞

  电影一开始讲述了雷锋立志参军,但因体检不合格而未被录取,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努力为自我争取时机。最终被破格录取,在训练中,雷锋由于从小受地主的压迫,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并不好,最终各项体能训练都不合格。他并没有气馁,别人用2个小时来训练他就用4个小时,他永远是别人的2倍。最终经过雷锋的努力,他的各项训练都达标了。这样执着的人,怎能不值得我们敬佩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

  接下来电影讲述了雷锋最为突出的五件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事情。片中雷锋一开始并不明白身为人民解放军要无条件为人民效劳,而是只想着上战场。之后是听了指导员的教诲,才懂得了为人民效劳。他最终逐渐明白了: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雷锋一生做过的好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方:牺牲自我的节假日到工地搬砖,捐钱给灾区,帮小学生一齐植树,把自我的火车票给丢了车票的大妈,让大妈快回家……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但时间的史书却无声的记录了他光芒的事迹。试问这样一个倾其一生为人们效劳,无私奉献的人乃至于最终奉献出自我生命的人,怎能不值得我们用一生来铭记试问这样一个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一生忠于党的好战士,怎能不值得我们去学习

  雷锋有一段话让我记忆尤深:“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自我的岗位〞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时。不是看他获取的成就与地位,而是看他为别人付出、奉献了多少。期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了电影后,雷锋那助人为乐,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和勤俭节俭的优良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此立志也要成为一个像雷锋那样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人。

  哎!或许真应了老天的那句话:“好人不长命啊!〞雷锋叔叔在他最灿烂辉煌的年华里离我们去了。他死得荣耀,因为他把他的每一滴热血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雷锋叔叔和许多无名英雄一样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的死不是终点,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为了人民和国家而牺牲,他们生得伟大,死得荣耀!这也告诉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我们应当从此刻做起,做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为报效祖国而时刻准备着!

  雷锋,一个伟大的战士!他用自我的行动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用自我的一言一行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活的充实,而不是长久。毛主席以往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的好事。〞而雷锋做到了,这种无私奉献,持之以恒的优秀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雷锋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青春啊!永远是最完美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能写出这番话的人,怎能不值得我们敬佩。

  千言万语诉不尽雷锋的功绩,时代变迁也改不了雷锋的精神。我坚信每个了解雷锋的人,都将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揣摩人生的的价值。雷锋精神永远流传于世间,不管时代再怎样变迁。雷锋精神,永垂不朽!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7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跟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跟。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跟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跟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跟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跟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跟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跟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跟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跟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跟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跟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8

  刚看完《流浪地球2》回到家,继续蹭一下《流浪地球2》的热度。看完以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关于特效。《流浪地球2》的特效制作水平,在我个人看来,至少达全世界科幻电影第一梯队的水平。而国产科幻电影无出其右。

  关于剧情。剧情确实有一些烧脑,有些人反应没看懂,我也有所理解了,因为说实话,我也没有完全看得懂,特别是数字生命这条线。但没有完全看懂不等于否定这是一部好的科幻电影。在我看来,所有观众都能完全看懂的科幻,就不能称之为科幻了。

  关于科学逻辑。说实话来讲,流浪地球的很多科学逻辑,如果真要按某些所谓专业人士的分析,确实缺乏理论依据,不够严谨,这一点必须承认。但有一点必须要说清楚,这样的人如果始终是以同样严苛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科幻电影,那我尊重他个人的了解。毕竟每个人对于电影作品的评判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但如果只是在评价《流浪地球2》的时候拿着放大镜,那就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故意抹黑了。

  关于剧中的感情线。我记着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有看到过一条差评,说到过球2中放进了过多的感情戏,而且很多情节过于煽情。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只回应:纯属瞎扯淡。

  关于输出中国价值观。《流浪地球2》所演绎的中国独有的价值观,似乎戳到某些人的肺管子,让这些人感觉如临大敌,寝食难安。多少年来,美西方利用其舆论霸权以及文化产业霸权,对我们疯狂输出西方价值观,也从未见这些人出来振臂高呼,而当我们开始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时候,就好像踩到了某些人的.尾巴,汪汪直叫。

  最后,我想说。电影好不好,要自己去看过才知道,饭只有吃在嘴里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口味。

  首先肯定《流浪地球2》的道具与场景特效制作都很棒,堪称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从我们观众的视角看,已经不输世界顶级科幻制作了,起码是站在一个量级上了。当然背后类似电影的工业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应该不是一两部《流浪地球》就能够赶上的。

  但是,转折来了,我个人认为电影剧情里,在联合国那个国际舞台上,充斥了太多生硬的中国盛气凌人式的台词,比如李雪健在会场对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那句“我们不是在和你商量,而是通知你!”,还有很多类似的“硬”价值观输出。这种桥段可能让部分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一时爽,我却觉得有点尬。如果当下的中国硬实力确实是世界顶尖了,你用这个台词也没硬伤,好莱坞科幻电影就经常是他们一个英雄拯救了全人类,但那是以美国这几十年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军事实力为话语权背景的,简单说人家也是有一点资本的。以中国当下的实力说这些台词更给人口嗨的感觉,虽然电影故事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时间不是还没到嘛。有句话大家都熟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传了两千多年,这是汉朝两名武将陈汤与甘延寿出征遥远的康居(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把匈奴王郅之单于斩首示众之后才说的话。

  我们被好莱坞电影洗脑了这么多年,他们的套路也看腻了,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灌输价值观的方式更加隐秘,更加随风潜入夜,这是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很多他想灌输给你的“道理”,他不会在台词里明说,而是通过给你展示一个包装好故事,把你朝那个认知上引导,让你通过情节自我感悟出那个“道理”,事后你还觉得这是你独立思考的结果,润物细无声啊。

  以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的吸引力,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参与进来,会形成一个资本与电影制作的良性迭代循环,讲更多的好看的故事给全世界听,这也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极佳途径。

  电影观后感1500字 19

  90分钟的海洋天堂,像一部温情细腻缓慢而又充满感情的小说。我以冷眼淡漠的看着前80分钟的一个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毫无动摇,甚至怀疑电影的索然无味,更无一点点感动涌上心头。然而这种感觉,在最后的10分钟内,让近乎无法抑制的泪水给了自己强烈的反击,虽然预料到的结局,却不曾预料到的情感爆发。

  一个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孤独症孩子,他开心时的笑脸,真诚的双眼,让人温暖。他幸福时修长的手指晃动在空气中欢快的摇曳,他寒冷时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实的触摸感,他害怕无奈时大声的喊叫,他愤怒委屈时不停抽搐的身体以及在父亲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儿,他失落时靠在麦当劳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泪水,他自由时像鱼儿一样在海洋中的无拘无束...这一切都昭示了,他是一个和普通人一样有各种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表达,只是他充满了惧怕,所以他选择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留下孤独的自己。该怎么说明他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纷乱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单的自己,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难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剩下自己又怎样?有那么伟大的父亲的`爱,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龟...最舒适的栖息港湾,只是他充满了惧怕,有手指触摸温暖的大福时:李连杰,他是一个和普通人一样有各种情感的孩子?有那么伟大的父亲的爱,那些深沉,让我深陷,只是他不知如何表达.,又宽广的大海,文字的苍白与单薄被自己深深察觉,让人温暖。甚至怀疑电影的索然无味。该怎么说明他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留下孤独的自己.。

  90分钟的海洋天堂,他开心时的笑脸,像一部温情细腻缓慢而又充满感情的小说?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幸福时修长的手指晃动在空气中欢快的摇曳,所以他选择本能的逃避了世界,我是温暖的,有温暖的阳光。我以冷眼淡漠的看着前80分钟的一个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那是内心最后的归宿?

  影片的最后,剩下自己又怎样,有父亲,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龟,他失落时靠在麦当劳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泪水,乖乖的把电视上的小狗拿掉,一个永远有自由,他寒冷时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实的触摸感,自己煮蛋的时候,逃避了他人,毫无动摇。审视自己,虽然预料到的结局,也无法叙说真正哭泣的原因。在看到大福自己脱衣服,只有在一个人承受的时候,更无一点点感动涌上心头,难道他是幸福的。

  一个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孤独症孩子,发现自己的自私。

  这爱与孤独的矛盾.这一切都昭示了,发现那永远报答不完的深深的亲情?纷乱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单的自己。然而这种感觉,在最后的10分钟内:主演,发现自己的渺小,情感在冗长的沉睡之后,那些无私是多么弥足珍贵,他害怕无奈时大声的喊叫,却不曾预料到的情感爆发.,让近乎无法抑制的泪水给了自己强烈的反击,他愤怒委屈时不停抽搐的身体以及在父亲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儿,看着在父亲坟前蜷缩着身体,有依靠的地方,才会被自己察觉,他自由时像鱼儿一样在海洋中的无拘无束、文章,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步一步认认真真的拖地。那些父母亲在琐碎的生活中给的点滴的爱,难道他是不幸的。

  海洋天堂,自己上下车,盛大的像自己扑来.,才会猛然间醒悟电影(海洋天堂),眼泪无法抑制,真诚的双眼。

  电影观后感1500字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幻类型的影片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该类影片大都是采用科幻元素作为题材,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科幻类型的影片一般都是国外拍的比较多,国产电影很少涉足这个题材,所以“软科幻”动作电影《逆时营救》刚刚上映就备受关注。

  不少观众对于硬科幻和软科幻的界定并不是十分清楚,科幻电影的所谓“软和硬”,主要是从技术、科幻构思上来说的。硬科幻指以对科技进步的幻想本身作为故事的主线内容,一般包含许多物理等专业知识;软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写社会、人文、伦理等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像《逆时营救》这种软科幻电影主要是借用科学幻想的形式来表现,重在影片的情节发展 。

  影片《逆时营救》由成龙监制,杨幂、霍建华、金士杰、刘畅、张艺瀚等主演,主要讲述了单亲妈妈夏天为救被崔琥绑架的儿子,不断返回1小时50分钟前的故事。夏天是个单亲妈妈,同时也是物理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她多年致力于研究能回到过去的粒子技术,有一天夏天发现儿子豆豆被神秘绑匪崔琥绑架,崔琥以豆豆性命威胁夏天交出粒子技术,为了挽救豆豆的'生命,夏天冒险用未完成的粒子技术返回1小时50分钟前,却令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崔琥的背后故事也渐渐浮出水面。

  起初关注这部影片的时候很多人或许被明星阵容所吸引,毕竟杨幂加霍建华的组合相当惹眼,况且还有成龙大哥做监制。但看过影片之后完全就被电影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特别是杨幂饰演的物理研究员,为救被霍建华绑架的儿子,利用粒子技术逆转时空,一次次回到过去,最终在同一时空下出现三个杨幂,每个杨幂的性格处事方式看似不同却又紧密相连层层推进。一个性格柔弱,一个做事情有条有理,一个勇于拼搏不顾一切,一开始有人或许不理解为什么三个人会有那么大的反差,但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这同样也是人性的能量与力量的体现。影片里面所有的争斗跨越其实都是围绕“母子情”展开,对于情感的表达特别细腻,我觉得这也是这部影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毕竟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人性的力量永远是最重的。

  其实一部好的软科幻片除了动人的故事情节外当然还要和好的视觉效果相互融合,纵观《逆时营救》整部影片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影片中的动作戏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高空铁架搏斗、高速公路追逐、实验室惊险爆炸等惊险刺激的戏份都让观众看的惊心动魄。影片中的打戏也是有成龙电影拳拳到肉的风格,杨幂和霍建华在高空铁架上演肉搏戏,也看得让心惊胆战。这部影片也让我们看到杨幂在角色上的多面性,而很少饰演反派的霍建华也较好的展示出崔琥这个角色复杂的内心活动和行为方式。

  都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重来一次很多人都会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影片《逆时营救》中杨幂所饰演的夏天两次营救儿子豆豆都因为自身性格的弱点和经验不足导致豆豆被杀,直到第三次的彻底爆发最终救出豆豆,她身上所展现的三个不同的自己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自我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这应该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用科幻的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粒子技术回到过去或许每个人都想拥有这样的特技,都想随心所欲的控制时间。“如果再回到从前,你是否会明白生活重点,”我认为这是这部影片给现实中的人们最大的启示,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和未来。

  电影观后感1500字 21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午时1点07分,人们刚刚放下碗筷的时间,一条信息传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这位让中国人吃上饱饭的伟大国士,一生奉献给人民群众的英雄,等待他的人民吃饱了午餐,便欣然落幕,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记忆中的袁隆平爷爷是位身体健康、功成名就之后依然走在科技道路上,努力前行的追梦人。我们生来便出生在和平祥和的时代,而不知道温饱曾是中国的一大难题。追溯袁老的一生,从小时对自然农业产生的兴趣开始,便下定决心学习农业技术,在中国三年的饥荒里,中国人民经济遭受了严重困难,“吃不饱饭”,成为中国百姓遭受的问题之一。在饥荒最严重的三年里,人民被饥饿所折磨的痛苦和流离失所的景象深深触动了袁隆平爷爷。

  随后他立即投入了水稻研究,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意义之后,他不惧嘲笑和艰难,终于带领团队继1970年的“野败”之后,于1974年成功培育出新型水稻,将水稻产量提升了三倍。

  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袁老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对于中国做出极大贡献,解决了无数人吃饭的英雄,却因买辆车被舆论推上了热潮。如今,媒体为争抢热点而不惜谎报死讯的卑劣行为,令人愤怒,更令人心酸。农民因有袁爷爷的.而富足,一代国士值得全世界致以崇敬的目光。

  袁老,是走进超市查看米价后,欣慰离去的人;是婉拒采访后愿意与孩子合影的人;是九十岁生日,依然愿意将第一块蛋糕递给爱人的人;是面对在中国是否还会出现饥荒情况,坚定的说“那不可能”的人;是90岁高龄依旧不停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探索的人;是灵车穿过路口车辆齐鸣笛默哀的人。

  他是平凡的人,更是英雄、是国士、是伟人。

  九十年来,您老来时与去时千差万别,我们不忘手中饭碗,不忘吃下的每口粮食,不忘当今祖国的锦绣河山出自您手。

  “人间明星陨落,却永远永远闪耀在人们心间。”

  向您致敬。我们都好像和袁老有一面之缘,在课本里,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今天,我们用观看电影的方式缅怀袁隆平爷爷。

  银幕中的爷爷:与妻子分别二十年,再见面已年过半百;在海南研究十余年,研究成果却一直止步不前;长时间没有研究成果,经费被停,被泼各种冷水。

  但银幕外的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放弃,而是他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孕育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卓越的功勋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他作为90后的朴实可爱:他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他多才多艺,拉小提琴,英文流利,游泳健将;他幽默风趣,会说自己是“自由散漫”,被问到“帅不帅”时会得意地回答一个“handsome”。当这些特质合起来时,我们看到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田间地头家长里短的可爱爷爷。

  袁隆平爷爷的离开,相信很多人心中不止是悲痛,还有着无所适从的恐慌与不安。但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被从未打过照面的人们依赖。历史在传承,但我们相信他能青山永驻,他能万古流芳,他能拥有那千千万万人永恒的爱和这世世代代不朽的名。今天举行了他的遗体送别仪式,但是我想说,真正的死亡不是他的身体消涅,而是我们对他功勋以及精神的遗忘与不传承。所以,要记得,共和国记得,我们更应该记得,我们不仅记得,还要传承下去,融入我们精神血脉,塑进我们铁血脊梁。

  电影观后感1500字 22

  今日是新学期工作的第一天,在全体教师的会议上,我们观看了一部美国的电影《热血教师》,观看后让我感触良多,不仅仅被主人公的事迹所感动,也让自我陷入了一片沉思……

  这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90年代,主人公克拉克为了追求个人的价值实现,离开了出身的小镇,来到了纽约哈林黑人区执教。他以前带的都是十分优秀的班级,并且成绩也十分好。但他来纽约后所带的班级是全校最差的,教师被这些学生气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家长、学生自我都已经放弃了,但这个带着金丝边眼镜,打着领带衬衫,褐色头发的男人依然勇敢地担起了教育他们的职责。但事情没有他想象中好,他也曾被气得冲出教室并想放弃,可最终他还是重新审视了自我,再次研究整个班各个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长处,详细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他真诚地帮忙他们,正如他给孩子们定下的班规“我们是一个家庭,他真诚地把一个个孩子融入到了这个班里。

  让我最感动感动还是这两幕: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听他一堂课,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买了一大桌子的软饮料,以学生爱捉弄教师为“出发点”,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以每讲15秒的时间就喝下一罐饮料,让学生猜测教师能否喝完桌面上的饮料。就这样,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当一个学生回答出一个动词是什么时,他都兴奋不已,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鼓励。他为了帮忙全班学生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地跳起了自编自演的舞蹈,当学生和他载歌载舞的时候,这不是说明了他已经得到了这批“问题学生”的认同吗并且也到达了学生应学知识的目的。

  另一个触人心弦的就是,即使他患肺炎生病在家的时候,为了课程的进度不要受到影响,他录下上课的资料,在教室里播放。听课时当一个学生想做小动作的时候,他也已经在录像里指了出来,说明他是多么地了解这些学生,正因为他的了解,他才能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逐渐得到这些问题学生的认同,才能在最终关头在全美统考成绩名列全区第一的好成绩,得到了校长、家长和学生的认同,能够说这是一个奇迹,但也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观看完这电影,作为一名教师,我也重新审视了自我,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一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自我的教育事业,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丢弃,才能更好地从事这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克拉克教师身上给我第一种感受就是,首先教育者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才能激发你内在的动力去研究、探讨;其次,热爱自我的学生,尊重自我的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的思想,自我的行为,他的行为由其思想支配,我们要充分尊重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做到如何正确地去引导他。再次,思想观念上要认识到位,转换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当代的师生关系不能单纯靠“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它应当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互换主角,互帮互助、互促互进的和谐关系。最终,我们应具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言道“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不一样的学生我们切忌一点盖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这过程我们需要充足的耐心和毅力,所以要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丢弃”。

  每当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困惑的时候,警惕自我要时刻牢记这一“警训”,以鞭策自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坚韧前行,无怨亦无悔!

  电影观后感1500字 23

  《八角笼中》讲述了一名失落的格斗大师——向腾辉逐步摆脱内心对格斗的厌恶,决意认真教苏木、马虎等大泷山孤儿练习格斗,并努力将孩子们一步步带出大山,寻找人生出路的故事。

  其中过程并不顺利,有一处剧情让我感触颇深,具体是这样的:向腾辉训练孩子们格斗的视频流出,于是被有心人包装成“向腾辉利用未成年人谋取利益”。一时间曾经巴结向腾辉的人以另一副面孔登上了媒体;不认识向腾辉的人也对其表现出了极大的恶意。幸运的是,部分网友选择为向腾辉发声,为这件事“保温”,争取到了一次采访的机会。通过采访向腾辉向大众讲明了事件的缘由,这次视频风波成功告一段落。

  这件事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因为一个视频就对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人心怀如此巨大的恶意呢?

  ①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视频流出必将导致向腾辉的人设瞬间崩塌,此时向腾辉就是整个混乱的中心,靠近向腾辉就是给自己的'集体找麻烦,就会遭到众多民众的口诛笔伐。例如:格斗比赛主办方——乾坤决看到视频流出,立马取消了腾辉格斗俱乐部的继续比赛资格。如果继续允许腾辉格斗俱乐部继续比赛就意味着与社会舆论作斗争,这不利于比赛的进行。所以必须与向腾辉划清界限。之后,当初找向腾辉合作的私立学校的校长、莼汁饮料的老板都纷纷在媒体面前和向腾辉撇清关系。毕竟私立学校和饮料公司都要盈利,不允许有任何不良风评。也许他们这样的言论有违道德,但也在情理之中,不好过多苛责。

  以上是和向腾辉有着利益关系的团体。他们只是占少数,占多数的是广大网民朋友。那么这些网民又是因为些什么原因才导致了对向腾辉的恶意呢?我将这部分网民分为不具有事件辨析能力的人和“网络看客”。

  ②他们没有对事件真实性的辨识能力。与向腾辉有过接触的人和组织毕竟占少数,多数人就是站在手机背后的广大网民。他们的言论才是真正具有杀伤力的。可惜的是,大多数网民没有自觉的辨析能力。这就导致了大多数网民的言论都是对事件的感性分析,没有对事件本身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导致了言论偏激。

  ③他们是“网络看客”。“网络看客”是什么,就是把网络中的事件当做娱乐资料,挥舞着键盘,肆意发表不负责任言论者。这部分人不同于没有辨析能力的人,这部分人是否发言甚至不取决于视频本身,完全是按喜好来敲键盘。例如:他们甚至可以因为一个人的长相而对那个人敲键盘。不过,我相信这部分人永远是占少数的。

  像电影中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成为伤害其他人的助推手呢?

  第一,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清晰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当我们没有了解真相时,发言需谨慎,最佳选择是拒绝发言。因为任何不恰当的发言都有可能是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已知全貌,谨慎置评。为什么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后依旧要谨慎呢?我认为做错事的人再怎么十恶不赦,我们也不应该使用过于激进的言论,他们自有法律制裁,如果法律并没有给予死刑,那么就意味着这件事是可以被原谅的。既然可以被原谅,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也应该对他们保持宽容呢?既然如此,过于激进的言论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我认为这两点不仅适用于面对网络信息,同时也适用于朋友、同学之间的相处。让世界变得美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谨慎言论,从我做起。

  电影观后感1500字 24

  电影《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禁思考红军凭借了什么力量,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留了中国革命珍贵的火种?影片并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从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滞留在湘江桥,几天几夜也没有能够完全通过湘江。这时,敌人的飞机狂轰烂炸,前面有蒋介石布置拦截的防线,后面有几十万敌人的追兵。面对红军长征的第一道难关,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否则后果则不堪设想。

  我认为,红军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喘息的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更不要说军队的发展壮大,以致最后消灭蒋介石反动政府。建立新中国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如果部队乱成一团,没有凝聚力,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同样也不会取得长征的胜利。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具备了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使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要汲取经验教训,发扬红军的精神,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众志成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将无往而不胜。

  暑假期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长征》,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地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穿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途中历经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让我在深刻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冲击和震撼,更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疯狂地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性转移,从而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艰难路程中,经历了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役,但是让我感触最深地还是在那艰苦环境下,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缺乏。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部队的拦截追击,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更有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可是工农红军们毅然表现出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令人无比敬佩!

  看,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无论是大渡河还是金沙江,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么地精锐和残忍,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复兴之路!

  长征不仅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它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发扬那顽强的拼搏精神,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电影观后感1500字 25

  最近看到推荐篇目里有这个三部曲,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青春电影系列。和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时,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坚强、努力和不屈,这次却有些不一样了。而如果我还称述那些俗套的品质,可能这篇影评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我这次从两个方面来评述这部电影:一方面是针对电影本身,另一方面是针对像我这样观影的人。

  首先,这部电影的导演和演员表现得非常出色,无需再赘述,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明白并感受到了。此刻再看这部电影,会让观众更加贴切和有感受,因为我们的年龄更接近了。我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在第二部中,Sharpay利用她父亲的影响力帮助特洛伊在自家经营的豪华俱乐部中找到一份工作,也借此机会获得大学篮球奖学金的机会。但他却抛弃了自己的女友和野猫团队的朋友们,这需要做出一种选择。虽然最终他肯定选择了朋友,但整个过程却让人陷入深思。我将此解读为在高中之后,我们面临更多的选择。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像电影里的主人公和他的朋友那样去打工,或者这样度过一个暑假,但我们将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在比赛、学校活动、学习等领域,需要做出许多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时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会陷入很多次艰难的抉择。或许在过去,面对类似的选择,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此刻重新看这部电影,我们会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因为电影中突出了进取与牺牲,将另一种选择比喻为阴暗和不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是正确的,也都是有意义的。

  第二处变化发生在电影《玩转高校生活》的第三部分,女主角盖比瑞拉憧憬未来,即大学生活。这一系列电影都突显了我之前所提到的人生抉择,然而我选择写第二部分,而第三部片尾同样是盖比瑞拉的抉择。此外,我在这一部分中产生了共鸣的原因之一便是对未来的预期。我明白同学们和我自己早已构想出自己理想的未来,尽管我们知道事情的复杂性,我们仍然愿意沉溺于未来的憧憬。举个例子,我一直憧憬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个梦想已经伴随我多年,然而在未来来临之前,我其实不确定是否有这个预期,是否具备天赋,努力和天赋同样重要,但未来又能有谁预知呢?有句耳熟能详的话:“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我们真的能获得想要的未来吗?这是一种迷茫。我也构思过如果发生在我身上的话,像盖比瑞拉一样会怎么做。最终我告诉自己,对付这种不确定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选择之后不再思考,相信自己的选择。我将我的未来压在我的决策上。选择了,我就不后悔了。

  接下来是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像我这样看电影的人会发现一些变化。在之前看电影时,我只看到电影表面上的一些共性品质,而现在通过不同的视角、思考和体验,我会有更加独特、深刻和有感悟的体验。我认为这种变化不仅是我自己成长的体现,也因为电影故事情节中的主人公与我们年龄相仿,他们的行为、想法等都映射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这之后可能会有点无关的话,但我还是想说一下。我认为很多电影都是这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有些人看电影会被它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以及影片所包含的某些主题所触动,所以会喜欢某部电影。而有些人则不会有同样的体验,觉得这部电影糟糕透了。当下电影品种繁多,网上评论也数不胜数,一些人骂、一些人赞,但是我认为看电影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和良好的态度去看待它们,而不是一味地去诋毁和抹黑。

【电影观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电影《归家:碧昂斯电影作品》观后感10-26

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通用7篇)03-10

红色电影红河谷观后感 红河谷电影观后感优秀12-09

电影观后感06-26

电影《小猪班纳大电影之梦想大“帽”险》观后感10-25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12-29

刮痧电影观后感02-26

电影阿童木观后感05-12

《热烈》电影观后感06-09

电影《1921》观后感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