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时间:2022-10-26 23:14:0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通用9篇)

  《跟踪孔令学》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小编收集了跟踪孔令学观后感,欢迎阅读。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通用9篇)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1

  以前看过几部范伟的电影,耳朵大有福、芳香之旅、求求你表扬我、看车人的七月,当然还有即日启程。除了后者比较搞,其余的都很好,属于小文艺的佳作。

  这部《跟踪孔令学》,坦白的说我觉得是范伟最好的一部作品,除了完全为其量身订做人物形象,一贯延续小人物文艺情结以外,我们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范式黑色幽默。

  这里的幽默完全不同于即日启程的`乱做,而是折射出很多问题的讽刺。我觉得这很好,这才是我们盼了许久范伟应该带给我们的电影。还有这部电影是东北城市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看着银幕里的画面、事物和意识形态,没人怀疑这就是我们。

  《跟踪孔令学》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2

  闲来无事,看看电影,错把名字看成《跟孔令辉学》,又有范伟那憨劲,倒想看看老范又出啥样想。

  春天来了,......一板一眼的朱自清《春》,熟悉的课堂把我又领回到学校,好像身临其境,看完之后,觉得对老师很有教育意义。

  一个女孩,父母离异的女孩,上课听音乐,被老师发现,老师管了,丢掉了手机,让学生张萌站起来,学生叫板让老师先把手机捡起来,捡完之后学生没有站起来,老师说了句“少家教”,激怒了学生张萌,顺手给了老师一个脖溜子,老师还是度量大,把这件事告诉了教导处,张梦校外的好友二混子祥子想讨好老师,要回手机,开始跟踪老师,演出了一出出既真实又可笑的故事。

  看完后,我认为没白看,特别是老师们,我原来在课堂上很尊严,常因小事修理学生,尊严有了,学生上课很恐惧,后来和毕业的学生谈心了解到这一情况,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学生和自己很随便,学校小领导又说:别和学生能嘻嘻哈哈的.,要有老师的尊严,我还是走自己的路,想通了。人家学生不会不学,你非逼人家学干嘛?他不学不给你捣乱就行了,睡觉就睡吧,玩游戏就玩游戏吧,听耳机就听耳机吧,总比给你捣乱行吧?我刚从教的时候,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看不惯那些学生不学、看小说。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人的眼睛,书是没收了,课堂大乱了,问问同仁,人家笑话你,不该管的你管得了吗?不学就不学吧。

  今年我刚刚教过初中毕业班,有的学生上课做其他的学科,我忍,开始他们还是偷偷摸摸,看到我之后赶紧藏起来,我笑着走过,学生睡着了,我开始还是轻轻的敲一敲、抚摸一下,要是原来我会用手中的粉笔顺手一抛,粉笔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很准的击中目标,现在变了,睡就睡吧,他们也不易,一点不会,还要在课堂里忍受八个四十五分钟,佩服他们的耐力。

  世道变了,不再是棍棒出孝子、师徒如父子的年代,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给自己自造麻烦、制造烦恼。

  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张萌的同桌在春天里睡着了,张梦有意推醒同桌,老师示意不要动,走近学生,用自己的外衣给学生披上,张萌露出了笑脸.......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3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很微妙。如若碰上了性格反差很大的两个人,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更有戏剧性了。《跟踪孔令学》讲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讲得比较绕,反而笑料百出,把主演范伟的幽默细胞用到了极致。由范伟来演孔令学这个角色再合适不过:孔令学是一个民办学校的代课老师,他胆小怕事,但对妻子和女儿尽到了做丈夫和做父亲的责任,很多事情由他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职业,努力去实现自我价值。恰恰是这样喜欢风平浪静的人却搅乱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生活在周围的一群人:学生刘萌是个个性十足的女生,她对老师的态度是不尊重、不理睬,希望能与老师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做到彼此尊重,这与孔令学的认真和教育观点完全不同;阿祥从起初的“动机不纯”变成“只想好好处处”的时孔令学的态度还是没有改变,他对阿祥只表示怀疑;面对妻子丽丽,出于责任,他无法告诉自己最近的遭遇,任妻子怀疑他与旧情人的情感“死灰复燃”。基于以上几个戏剧性,本应是两个男人相互追逐的无聊电影变得有聊起来,其中也不乏有强烈东北特色的地域幽默。

  《跟踪孔令学》这部故事情节简单的现实题材影片因为演员的真诚生动了起来,电影中表现出的幽默更多是生活幽默的复制,而非创作团队根据理念来的胡编乱造,加油添醋。诚意的情节和诚意的演员促成了一部中国都市小人物的真实写照:城市中人们带着冷漠的面颜擦肩而过,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复杂领域和不好示人的隐私。个体的懦弱与无助和大环境的骚动与浮躁有直接的关系,这也是人性变复杂的主要外在原因。促成孔令学“重度焦虑”的内在原因是他强烈的责任心和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同时电影也附带展示了单身女教师、单亲家庭学生、辍学的社会小混混、社会老大等人的生存方式。

  《跟踪孔令学》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小成本电影。却给大片云集的档期加入了一股清新空气。现在的大片诚意之作越来越少,更多时候是在炫特技和演员的知名度。《跟踪孔令学》用小投资请二线演员们组成团队,反应小人物,把老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拍到电影里,突出家庭的温暖,突出亲人之间的爱与责任,有很大的励志嫌疑。电影整体的温情路线上加入对现实的讽刺作为电影的.小亮点,使这部电影成了接地气的,充满诚意的现实题材小成本电影。在2011年能够上院线的国产小成本电影中《跟踪孔令学》塑造的氛围比较独特,揭露人性和当今社会人们生存状态的切入点和反映的程度恰到火候。“全国皆大片”的模式冲淡了很多反应小人物生活的诚意电影,导演张骁的努力让人想到《没事儿偷着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小成本电影。现实题材电影的回归有其实实在在的落脚点:看腻了大片虚幻缥缈与任意改编,再看看《跟踪孔令学》这样的“小片”闻闻泥土的芳香,在没有艺术院线的国内是一件好事儿!毕竟现在谁也说不准大片模式与小片的诚意在艺术之路上哪个走得更远。

  美中不足的是《跟踪孔令学》的结尾并没有把事情说透,也与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不是很吻合。不知是因为受“小成本”的财力影响还是导演打了个盹,故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就急着杀青了?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4

  一个艺术学校的男教师孔令学(范伟饰演,在课堂上批评正在听手机音乐的刘萌(白卉子饰演,暗恋该女生的社会青年阿祥(支一饰演欲通过报复老师来取悦刘萌。孔老师找到刘萌班主任(马伊琍饰演解决此事未果。之后,孔老师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人跟踪自己,但是对方却并不着急下手。他担心自己的家人被连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找***的人来摆平,结果是本想以恶制恶,反而让自己越陷越深……

  仔细看欧美历年来的票房作品,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现实主义,以反映小人物市井生活为主的电影。只要剧本扎实,就足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跟踪孔令学》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影片从社会新闻角度入题,讲述一个卑微、认真,甚至有点偏执倔强的中学老师,如何正确处理与学生,与社会小青年关系的故事。以冷静的旁观视角,揭示出在当下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因为种种原因,沟通不畅,产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隔阂,甚至因此最终酿成惨剧。

  很喜欢张骁导演冷静写实,却又不乏幽默感的镜头语言。尽管并没有非常炫技的花哨视听语言,但是利落干脆又别有深意的镜头剪切,把雪后的东北小城描绘得特别有人情味。而这种观众习以为常的人情味,又因为故事的一波三折,而产生出莫名其妙的荒谬感,把整个故事黑色幽默的风格烘托到极致。

  作为中央电视台出身的编导,张骁导演运用了很多纪实片客观冷静的拍摄手法来呈现故事。始终与戏中保持相当距离的机位,成功地创造出观众旁观者的视角来,游离在剧情之外,却又时刻揣摩着剧中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猜测故事的下一步走向。整部《跟踪孔令学》在剧情片和纪录片之间完美混搭,成功地用最琐碎平常的日常生活小事,吸引住每一位观众的眼球,导演技巧之成熟,非常值得肯定。本片不光是在主要人物上,一些只有一两场戏的小配角,也不乏亮点。如那个“武术界老大”,只有几场戏,却把一个黑道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而那个在街边摆摊的女小贩,一个佛像,开始要1000多,最后不断打折,只几百元就卖给了孔老师,把个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小贩演绎得入木三分。

  当然,假如能够根据影片前半段一步一步逐渐叠加起来的情绪张力,在最后结局处做一个歇斯底里的大爆发,或许会更有效果。现在的结局稍微和谐和喜剧了一点,并没能给这个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增加力度。此外,由张骁导演亲自操刀的电影配乐,精简而饶有趣味,单调简练的音符在孔令学被跟踪过程中,创造出无穷的戏剧张力和喜剧感,非常到位。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5

  一:90后演员不错

  影片令人难忘。师父范的演技不用说。支一塑造的痞子角色给人印象深刻,最不像痞子的大概是那灿烂的笑脸太过无邪,呵呵。白卉一戏分不多,却也不俗。看来是90后的演员们上舞台的时候了

  二:范伟还是靠谱的

  最近看了不少国产电影,那些所谓的大片。结果发现还是范伟比较靠谱,这种小电影,小人物真的挺适合范师傅的。

  我总得这部电影有挺多内涵的,就像里面的那本论语,应该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

  三:我们没那么小

  看了之后不得不仔细想想,其实这样的焦虑、这样的患得患失甚至有点小恐惧又何尝不存在我们身边呢。是的,小人物的存在感、安全感很飘渺,有时我们只是想就这样平淡的生活,可仍没那么容易。不怕凶恶,就怕阴损,有谁不怕小人充斥的环境呢

  四:阿祥就是想用孔令学追到孙萌吧

  阿祥前面听孙萌说,处对象会被开除。于是开始讨好孔老师。他一开始确实是愤怒的,想找他麻烦,但是后来发现这人傻的可爱,就像跟他处个朋友。

  给我最大震撼的`,是阿祥追孔令学的三轮车,追不上了,喊了一声“孔老师,平安夜快乐!”

  五:小人物的无奈

  看过这部片子,才明白小人物的无奈,范伟在剧中饰演一个职校的老师,本来性格就懦弱,被一个小混混逼的精神崩溃,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从二十分钟开始笑到结尾。

  最近很少有这么好的小成本喜剧片了,我很喜欢,静下心来,笑一笑,不错。

  六:温情,没笑

  中国的小成本电影生存不易,是特别需要支持的,但我一开始频频听到前半部砰砰作响的枪声背景,紧张,我是真不想看到悲剧,我是怎么了,是因为现实社会上的悲剧看太多,不想在还隐隐作痛的胸口添一刀,最后的温情,即使无法烘暖天空,也可以让我偶尔停泊了.

  七:被误读的范伟……

  懦弱、善良、耍小聪明……,这些基本都已经成为了范伟的标签。其实,以范伟的能力,绝不仅仅局限在只会演这种小人物,但在观众和导演心目中已经把他如此定位。照此以往下去,将会大大限制他的发展,将他从一个演技精湛的影帝沦为一个类型演员。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八:中国式焦虑

  没有性感,没有火爆,破烂的城市,阴霾的天空,空气里都弥散着压抑的味道。焦虑其实一直都在纠缠着每个人,影响我们的工作,影响我们的生活,但中国式焦虑更为凸显在这过程中对人性的触动。是的,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无时无刻不在充斥黑色的幽默。

  很精彩的一部片,推荐

  九:细看细听细品

  为了看这部片子,特意去了营口。感觉很不错!有文艺片的味道。对范伟的表演是无可挑剔的,就是这么一个谨慎懦弱、正直又有些偏执神经质的小人物,也许就是身边的你我他,包括音乐 影片节奏,让人很快融入进去恰到好处!没有恢弘的大场面,也没有刻骨铭心生离死别的震撼,但却

  牢牢抓住你的心。很喜欢。

  十:看东西,不能只看一面

  看完电影,再看影评,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孔老师的善良、软弱。其实他很伟大,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尽责的去保护,最后的焦虑,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我们作为外人去看自然觉得遇到这种事,孔老师该有100种方法去处理,而他选择了最糟糕的,当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可能遭受威胁的时候,做出任何种解决方式都是可以理解的。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6

  师生关系问题。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生,当然,国家和人民对学生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个方向或方针没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但现在,人们根本就没有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把放在第一位的学生的道德课拉下了,或者说是给丢弃了。

  该剧,一开始,孔老师在课堂上生动的给学生们讲语文课,可讲台下面,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把老师当回事,有的在睡觉,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听音乐。该剧就是由一个女同学的用手机听音乐,而引向深入的。当孔老师看到一个女同学,这个女同学叫刘萌,孔老师走到她身边了,她还是若无其事的,旁若无人一样,依旧听着她的音乐。孔老师实在看不下去,就去摘她的耳机,没想到被刘萌用手一档,把手机弄到地下了,耳机被拔了出来,音乐随着手机落地,随即扬了出来,所有同学的目光也跟了过来,孔老师,看得出来,有点生气了。但还是克制了。他叫刘萌站起来,刘萌不但不站起,反而说,叫老师先把手机捡起来。孔老师见她如此无礼,目中无人,或许也是想为了维护老师的在学生心中的威严,或者是为了维护课堂的纪律,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去使刘萌改变态度,就用手去拉刘萌,想把她拉起来。刘萌不肯站起来,手轻轻一扬,正扫在孔老师的眼角。这课还能上吗?

  孔老师把这事反应给了教务处,想给教务处来处理。教务处的老师一听说刘萌,就告诉他,这个刘萌的家庭背景,性格上显得很孤僻。

  在这里有一点,刘萌的性格,也许跟她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他爸后来娶了现在的后妈,又生了一个弟弟,爸爸和后妈重男轻女,一心只有后来生的弟弟,根本就不管刘萌。而刘萌的心里,也就多了一些孤独和无助,性格孤僻也是由此而引发了。因此,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了。

  家庭与孩子的关系问题。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两极化,要么是过度关注,要么就放任自流。走第一极的人,大多是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比较优越的.,主要是集中城里人,有权有势有钱的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之切之急,想尽办法逼使自己的孩子学各种各样的东西,除了在学校正常上课的以外,下了课,回到家,要学钢琴,踏,等。当然,在过度要求孩子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习惯于NI爱孩子,凡是都百依百顺,任其使性子。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无形之中,发生扭曲,没有人能管得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小年纪,什么事都去做,不管对与错,不知是非,错了也有成百上千的所谓的理由,而这些理由,有些还真让社会和人们思考,因为他们所说的理由,其实就是大人给娇生惯养给宠出来的,他们不知情,反而得理不饶人,有时甚至还反打一拔。

  第二极的人,大多是一些能力和条件相对弱一些的人,比如农村的外出务工者,他们大多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他们为了生计,夫妻两都外出打工。小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而现在小孩的信息受众面比较广,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小孩子不听话,这是正常的,但老人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用在现在的小孩子身上根本就不管用,反而更加剧他们的离经PAN道,当然,更多是老人家们根本就管不了他们。这是一种很现实也很沉重,很尖锐的问题。

  社会对学生的教育重视问题。

  现在人们一味注重经济,所有的事情都以为经济或个人利益为重,形成了各种不良习气,比如,家长一心为了挣钱,不管是经商,教书,或者打工,都不择手,使出浑身招数,赚取各种各样的门路的钱,卖淫的,赌博的,打麻将的,请吃请喝的,上级要求下级睡的,朋友或同事之间互相搞婚外恋的,酒吧,网吧,各种场所,宣传各式各样的暴力,色情,以及其它的脏的事情。可以说,没有一点净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的土壤种出什么的果子。这样一种不良的土壤,根本就无法让小幼苗们正常生长,更别谈什么拙壮成长了。

  我想这部剧反应的现实问题,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悲哀。

  导演也想通过这部剧有引起人们的反思,引导其实也很明显,还是希望社会能重视教育,尤其是德育。孔子的尊重教,仁智信礼义。这些传统的文化,传经的思想不但不能丢,还更要大力提倡和发扬。

  但说到孔学,也有一个社会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孔子提倡的重男轻女,这种封建思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思想,也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7

  随着高考的结束,和中小学暑假的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让我推荐一部适合这个档口观看的电影。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三年前便悄然上映且一直未引起应有重视的这部电影《跟踪孔令学》具备欣赏价值。

  该部电影,根据河北作家胡学文的中篇小说《大风起兮》改编而成。在原著小说中,胡学文从一个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冲突起笔,进而记叙学生的社会朋友如何跟踪这位老师进行骚扰,老师如何找社会势力对付跟踪者,最终社会势力反将了这位老师一军。《大风起兮》的好处在于,从学校的小环境与小矛盾中,找到覆盖整个社会生态的基准点,并且很好地抓住了这个点,看似写学校,实则写一种社会形态。

  电影《跟踪孔令学》则是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做了少量减法,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更显示出电影温柔的一面,而非原著小说上的直面。该部电影在主演的选取上,则更为温柔叙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男一号范伟,本身便是喜剧演员出身,他参演的所有电影,总给人忍俊不禁的感觉。毫不客气地说,是范伟给《跟踪孔令学》注入了喜剧元素,让一部较为真实且并不温情的电影,一下子批判性少了,而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体谅的味道多了。

  范伟在参演的电影中饰演的角色,往往诠释中国普通百姓最真实的生存方式与生活心态。比如,在《耳朵大有福》中,明明饰演一位老东北的下岗工人,生存境遇困苦,却能在这种困苦中找到某些喜剧的乐趣,这未尝不是演员的个人魅力所在。当然,这也正是真实的国民心态,苦虽为漫长人生之必然,但乐却是面对苦一时候的基本态度。这种风格,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不温不火、温温吞吞。电影《跟踪孔令学》则延续了这一风格,

  我们在“孔令学”这一老师形象中,能看到国民的软弱、良善与逆来顺受,却又无法生出对人物的厌恶与批评来。这就是范伟电影的特点,我们明明知道人物性格上有国民劣根性,却又因为它太过于真实、甚至真实到我们自己骨子里边去,而觉得,这就是在说我自己,所以,不忍乃至于不敢批评。更有甚者,我们竟然能够在这个“范伟”身上看出某些可爱来。比如,该戏中的“孔令学”已经被跟踪者闹的夫妻矛盾不断,我们本应该批评他的软弱无能,却又不得不肯定他在此事上的'良善本心。此正是“不温不火、温温吞吞”的人物性格带给我们的审美魅力。

  个人认为,范伟的主演,让电影《跟踪孔令学》与胡学文先生的小说《大风起兮》味道完全不同了。范伟对小说进行了二度创作。但二者却有一点是相通的,这一点,构成了《大风起兮》和《跟踪孔令学》的独特价值——拿师生矛盾的小故事来反观社会矛盾的大背景。以小见大,是多种艺术形式共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为我们传递了某种意义上的良善。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课堂内发生,则课堂内解决掉,不应该牵扯到课堂之外去。范伟诠释的《跟踪孔令学》虽然以老师视角来叙述故事,但却并未对老师一味歌颂而对发生矛盾冲突的学生一味贬斥。我们在电影最后,能够看到学生的善良本心,看到师生矛盾的解决。这个矛盾,产生于学校,到社会上绕了一个大圈子,最终又回到学校,算是把故事讲圆润了。

  最后,该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孔令学”老师课堂上的朱自清《春》的朗诵,贯穿电影始终。这是原作小说中所没有的。电影《跟踪孔令学》以《春》起头,又最终拿《春》收尾,乃至于孔令学老师在洗浴被打手威胁的时候,也是以一段《春》朗诵逢凶化吉。这未尝不是编剧导演的良善本心所在。他们认为,艺术是化解矛盾冲突的最好方式之一,大家因为艺术的独特魅力,而相互吸引与欣赏,最终不再产生矛盾。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我们的教育,难道不是一直在传递这种美好吗?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8

  在如今烂片扎堆的电影市场中,却让我发现为数不多而又如此精致的小成本影片,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感动于小人物的真实生存状态,感动于范伟精细的演技,毫无破绽,将孔令学这个角色把握的细致入微。可以说没有范伟,这部片子会失色很多。

  没听过导演,没听过里面的各色小人物,也不知道编剧是谁,完全以范伟和马伊琍这两个明星作为我看这部影片的第一吸引点,还有韩三平作制片。就是这么一部没有商业化,没有娱乐噱头,也没有炒作的一部影片在10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我竟然毫无知觉的就顺着故事情节给看完了,真是难得的一部好片子。

  首先好在故事的剧本,台词很符合每个人物角色,也很有功力。一个叫阿祥的小混混因范伟饰演的孔令学得罪了他的女友刘萌,而开始没日没夜的跟踪孔老师,而孔老师就是典型的小男人,一辈子窝在穷不拉几的小镇上当一名语文老师,每天准时的上下班,接女儿上下学,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唯唯诺诺,对谁都是点头哈腰,不敢得罪人,放不开,可以说他这种性格的人活在世上是很憋屈的,也很悲哀。其实像孔令学这样的人在中国遍地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为了生计,被迫放弃很多梦想,个性也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被磨平了,在崇尚权力和财力的现代社会中,这种底层人士包括工薪一族只能无奈的过着每一天,在工作中只要稍有露出不好的个性时,随时会面临领导的炒鱿鱼,这是个生存压抑的社会状态,唯官员与大商人为老大,所谓搞和谐就是谈屁个人性,人性压抑太久就变成类似孔令学那种性格了。所以在人物设置上范伟演的孔老师是很典型也很成功的。

  其次,在故事情节上,完全以东北一个小镇为背景衍生出的故事,小混混的出现完全打破了孔老师循规蹈矩的生活状态,一开始我们也为孔老师捏了把汗,俗话说得罪人不得,得罪小人更不得,小人是惹不起的,孔老师就如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作为老师还一本正经的跟他讲道理,小混混才不吃这套,这种文绉绉的话语听得他们会起鸡皮疙瘩,于是就开始了跟踪孔老师的念头,试着站在孔老师这种人性格角度来看,他从不得罪人,也不敢得罪人,而一个小混混的穷追不舍让他变得神经兮兮,心里被卷起了千层浪,打破了他接女儿的时间,也打破了回家吃饭的时间,相当于他的生活状态就这么被一个小混混给打断了,其实这个小混混也没做什么,只是跟着他而已。这让我想起了卡夫卡的一部小说,书名忘了,大概是讲一个上班族在看戏剧时不小心碰到了他的上司,结果他回到家后一直在想他上司会不会开除他,会不会整蛊他,最后他被自己无谓的想法给逼疯了。回想起来很可笑,有太多人都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失去了本身所特有的棱角,而变得战战兢兢。孔老师最后还是请了唐老师,最后把事情给摆平了,故事还是有点刻意编剧的意味,比如醉男半夜开他家门,结果锁断了;小女孩因要上厕所,结果她爸刚好把一根拐杖放在他家门口,音乐也跟着即刻变得紧张,就彷如他的焦虑情绪,一下子被这些事给搅和了,老婆不理解他,同事误会他,最后他自己也得了中度焦虑症。

  其实很多事并不是表面那样,你把一个人定型看了,自然对方是融入不到你的生活圈中了,就如这个小混混,一个混混不就是爱装,开了个发廊,有啥能耐,竟怕成这样,而且这个孔老师解决事情能力也是极差,在跟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比如他本想喷胡椒给小混混的,结果喷到自己身上,满脸都是,还故意让阿祥帮他买单,他带着女儿仓皇逃走,阿祥看到那幕笑了,就如当时看片的我觉得孔老师很可爱,我想此时阿祥对孔老师应该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敬意,而不是故意捣乱他家,另外一幕,孔老师拿了一千元让老大请阿祥吃饭,结果阿祥在电话里也说孔老师误解了,我是真心觉得孔老师人挺好的。误解层层,还包括他与他老婆之间的.关系,本来夫妻间有事一起承担一起解决,他好自己闷在心里自己解决,导致夫妻间关系紧张。故事开头导演还特地拍了很多东北小镇街头摆地摊,卖猪肉菜等,在小地摊上导演给了好几个镜头,拍他买小玩意,但是很讽刺的是,他也正是花了三百元买了个盒子,最后不分青红皂白就砸向穿红色羽绒服的人,当时我都猜到肯定是他老婆,只是他为了找证据心切误把老婆砸伤,夫妻关系正式恶化。不过影片有两个地方很让我感动,一是他女儿跟他说妈妈生日的事,当时觉得作为一个没有多大本事,且又老实本分的孔老师有这么个女儿真是他的福气,同时孔老师作为父亲也是很伟大的,一直悉心教育女儿向上。另一个是在KTV里唱生日快乐歌给老婆听,当时就是简单的切换镜头,简单的生日歌词,却让我有一种真实的感动,是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感动。有这么漂亮的老婆还有个聪明的女儿,他是很有福气的。

  最后结尾挺唐突的,当时我都没反应过来,导演为什么要这么拍,就表示他生活进入正常轨道了,刘萌上课很认真还对他笑,明显表示接纳这个老师了,这个反差也太大了吧,都没交代,但我朋友看了说结尾拍的很多,言简意赅,我说怎么好了,她说孔老师面对上课睡觉的学生不再干涉,表示他已经妥协于学生不听课的状态,表现得更为仁慈,与这个社会更相称。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 篇9

  看过这部很早以前的电影,我上知乎上看一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结果让我很失望。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小城市人,我对这部电影感触很深,却在各种影评中很难找到能打动我的评价。

  在天涯论坛上,一位仁兄认为从电影角度这是一部烂片,从文学角度上不合情理不知所云。

  这点我只能说,你不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不得不提到在东北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年轻、游手好闲、争强好狠、看上去一无是处的小混混群体。在东北,他们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我发现他们与其他地区的小混混不同之处也很明显,那就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游手好闲,欺软怕硬是什么丢人的事,相反会有一种类似于高人一等的自我认知。

  就算在今天,在东北,也有很大一部分的这样的年轻人,读到初中,或者初中没有念完就出现在街头,叫上三五伙伴,遇到美女就吹口哨,看见别人对他们避之不及时心里暗爽不已。他们时而做一些小营生,或者学会了什么零碎技术,平时没钱就偷偷摸摸,有了钱就大肆挥霍,他们的字典中从来没有未来,没有规划,对他们来说,最大的规划就是如何让自己开心地度过这一天。

  他们会去找一些外表甜美或者漂亮的女孩子做女朋友,他们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同时就算自己不做违法的事情也会莫名其妙地害怕警察。

  并不是我在黑我自己的家乡,而是在我曾经刚刚步入青春这片沼泽地时,我也曾经羡慕他们,曾经想过,这样度过一生也没什么不好的。

  可我注定没有迷茫到底,原因就是有人拉了我一把,她给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告诉我,人不一定要活成那样才能开心,度过这片沼泽,前面有更广阔的人生。

  话说远了,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那些小混混,如电影中的阿祥,他没有孔老师想象的那么坏,真正应该感到可怕的是那个邱老大,他才是真正的小混混,却并不穷凶极恶,讲道理,言出必行。在街上,很多人不会避讳小混混,却避讳小混混,原因也在此,小混混代表的不是黑道,而是如伏骨之蛆一般的麻烦。

  孔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天涯的那位仁兄也没有意识到。他看到的和孔老师看到的其实是一样的,包括在知乎,一位题主提问,遇到电影中这种无赖流氓该怎么办?

  每个小混混(并非小混混)都是孩子,他们是一群走入死胡同不愿回头的孩子,但他们是可能被救回到正常社会组成中的,首先,要有一个他们愿意与之交流的人。

  在我的角度来看,孔老师就是这个人,阿祥其实是愿意与孔老师沟通的,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他愿意与一位老师交流,我本以为剧情会发展到孔老师指点阿祥回归正常社会,可是我没等到,所以这真的是一出悲剧。孔老师的问题以后再说。

  为什么会有人在讲,孔老师不是个男人,如果是他,就会。还有人问这电影在讽刺政府部门不能保证公民安全吗?

  恕我直言,这些人害怕了,因为如果他们遇到这种事,他们也会害怕,他们认为孔老师应该打一顿阿祥,或者语言或者暴力对阿祥进行恐吓,认为这样才是“男人”。

  是的,我得承认这样的做法很有效,对于欺软怕硬的小混混这种手段十分有效,但是认为不这样做就不是“男人”,那他们心中的男人胆子可真够小的。因为孔令恐惧,却掩埋恐惧,本质上和孔老师又有什么不同呢?在这个问题上,电影的结局早就说明了,有些人看不懂结局,就从这方面入手好好想想吧。

  阿祥是电影中脸谱人物,他代表着社会的一种特定群体,生活方式和心理并不健康,同时本质也不坏,却是一些深入简出,与社会沟通并不顺畅的人眼中的恶魔。眼中有这样恶魔的人不了解这个社会的本质,没有关心带入他人心理的能力,却在社会上担任超出能力工作的一群人,也就是孔老师。

  接下来说孔老师,这个人物在范伟老师的人物刻画中入木三分,大家很容易就把自己的角色带入孔令学,可是大家看到孔令学人格中的不足了吗?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自己有缺憾的'一面,孔令学却能让观众下意识地忽略他是个人格不完整的人,原因就是,大多数观众同他一样,看不到自己人格中不完美的地方。

  当一个群体中大量出现同一种缺憾时,这种缺憾会通过社会普遍矛盾表现出来。

  孔令学人格中缺少的就是沟通,甚至可以说,他根本没有沟通的能力。穿插电影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误会,沟通和误会之间的关系大家自行理解。

  孔老师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朗读课文时会由衷沉浸在散文的世界里,能欣赏到文学世界中的美。

  可这不代表他有资格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韩愈中提到了为人师的条件,却没有说为什么为人师表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那样受人尊敬。

  原因不外乎教育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改造一个人。

  孔老师没有这个能力。他的能力是朗读课文时能让学生感同身受,理解到文学之美,却做不到让一个不爱文学的人爱上文学。

  很可悲的是,整部电影,孔老师有妻子女儿,有朋友同事,却从来没有和他们认真沟通过,让他与阿祥的误会演变成了夫妻之间的误会,再到彻底毁了他的生活。所以电影无处不在的紧张氛围就是这样来的。

  为人师表不易,如果你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请慎重,因为老师不是有文化就能当,那已经是几十年前教育资源贫瘠时的行情了。

  在电影之外,我也在想,为什么孔老师能成为一名老师,他身为成年人,却没有沟通能力,令人匪夷所思。

  可能是因为曾经教师群体门槛太低,竞争太少,众所周知,人民教师的工资是我们的党发的,所以在我的家乡老师们常说一句话,做老师这么难,又不赚学生的钱,谁还当好老师?

  其实哪行哪业没有自己的难处呢?更何况,不论责任与使命,职业道德总要有吧,不赚学生的钱,不代表你没有教育学生的义务啊。

  我觉得,电影如果非要讽刺点什么的话,那只能是讽刺当年(乃至今日)的某些教师群体了吧。

  我的家乡是全国教育水平最落后的几个省份之一,这和当地社会风气还有道德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也正是因此,出现了小混混这样的群体。不过我虽然走出了家门,却真心希望我的家乡能够有一天不再出现街边自我满足,大呼小叫的小混混,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走出青春的泥沼,他们不坏,只是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希望他们好。

【跟踪孔令学观后感】相关文章:

工作跟踪落实制度10-18

跟踪管理制度02-28

陈情令经典句子10-20

山河令语录11-18

深孔岩心钻探中孔壁稳定性与设备问题论文04-28

《陈情令》观后感11-29

教务跟踪个人简历模板05-04

跟踪审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05-27

山东孔林导游词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