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经典观后感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观后感(一):《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乏味的咆哮
导演: 菲尔·奥尔登·罗宾森
主演: 米拉·库尼斯 / 彼特·丁拉基 / 罗宾·威廉姆斯 / 梅丽莎·里奥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还没有糟糕到一败涂地的程度,只不过缺乏新意的剧情看着令观众有些大不起什么精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桥段实在算不上什么出奇制胜,相比之下本片也缺乏些起码的诚意,不如《遗愿清单》来得令人感动。本片综合素质的确难登大雅之,或许仅有的几个亮点就如同小品般的点缀在影片当,如今看来或许只有对罗宾·威廉斯的缅怀成为了本片不幸的一语成谶。
罗宾·威廉斯确实老了,影片中那沉重的脚步似乎已经跟不上他的思维了,跑起步来有些亦步亦趋的样子似乎真的在和时间赛跑似得,的确如果我们被告知生命还剩最后的90分钟,我们将如何争取这90分钟。当然这个看似悲伤的故事其实是一出闹剧,就像“90分钟”般的荒诞。谁也不可能能就生命的时间计算的如此精确。与死神最终的亲密接触往往都是不期而遇的到来,但忧心忡忡的直到最后总是发现人生会有许多的遗憾,弥补往往是人要做的最后的事情,只可惜咆哮和愤怒往往无法解决什么问题,就像罗宾·威廉斯在本片中所饰演的角色一样事与愿违,反而是心平气和之后人才得到了最后的慰藉。
其实本片中的明星不少,米拉·库尼斯的出演也让本片多了一丝星味儿,尽管角色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至少给看这部电影多了一点儿理由,角色的单调是影片最大的毛病,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多说之处,每个角色仅仅想是一个个工具一般的存在与电影之中,生硬的前因后果令人完全无需在意,甚至那怕没有交到观众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就像电影中不时出现的那些配角,仅仅是作为包袱的故意为之所达到的效果也足够了,而且我认为反倒是那些小配角给影片增添了最起码的笑料,结巴的摄影器材销售员与唯一参加聚会的老战友两个片段或许是唯一能搏得观众一笑的两个片段。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观后感(二):生活充满不幸,我们是愤怒还是微笑?
导演在影片开头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这是一部喜剧,却充满了负面情绪尤其是愤怒,演员们的名字的一些字母被标注出来,这些字母构成了一个个英文单词,诸如“anger”“angry”“mess”或“sob”之类,都是带有负面情绪的单词。不仅我们的主人公是货真价实的“最愤怒的人”,其他的人也都各有着不幸,从名字中就注定了。
我们的生活的确是充满不幸,然而我们通常更多地是愤怒或抱怨,的确,谁能向耶稣那样承受一切呢?但假如你的生命即将到了终点,你会怎么办呢?你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首先,伤心,这是不可避免的阶段,然而眼泪于事无补,接下来就该是圆自己的心愿。有很多喜剧电影都拿这个说事。有主人公被误诊的《最后的假期》,有主人公真是到了癌症晚期的《遗愿清单》,还有我们这部主人公虽然没有被误诊但被错误告知只有90分钟可活的《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面对即将终结的生命,《最后的假期》中,主人公把所有积蓄都取出来,滑雪、吃大餐、住星级宾馆,好好享受余下生活;《遗愿清单》中两位主人公逐一完成自己列举的靠谱的、不靠谱的遗愿,还环游下世界;留给《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的主人公的时间不多,所以他选择回归家庭,做一个幸福的人。
因为是在罗宾去世后看的本片,所以观看影片时,难免不从电影中跳脱出来。“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活过了90分钟,8天后于幸福中病逝,但罗宾威廉姆斯没能扛过十几年的抑郁症的困扰,最终选择自杀。罗宾后续还将有三部作品面世(包括一部配音),还有第四部没等开拍就结束的《窈窕奶爸2》,可以看出罗宾威廉姆斯在极力抗拒抑郁症,一直在用演戏来充实,而且都是拍一些让人心情好的喜剧。回顾罗宾威廉姆斯的影视作品,多数是一些心灵鸡汤式的,而他的角色多带有人生导师意味的,然而这位被全世界喜爱的喜剧演员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他曾经靠酗酒来麻痹自己,虽然曾戒酒成功,但很快又重返酒精怀抱。还记得阿尔帕西诺获终身成就奖时,罗宾威廉姆斯还为此发表演讲,风趣、幽默,那是他第一次戒酒成功的时候。
不仅是罗宾威廉姆斯,金凯瑞、罗温艾金森包括最近被爆料的周星驰多多少少都有被抑郁症困扰。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讽刺又苦涩的笑话:一个病人找心理医生去咨询抑郁症,他去看城里最有名、逗乐的小丑的表演,然而那位病人就是那个小丑。在罗宾威廉姆斯去世后,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喜剧演员是演员的最高形式”,我同意这句话并且是一直这么认为的,也许在以前我还会去区分“喜剧演员”和“闹剧演员”的差异,但我现在觉得能给我们带来欢乐的演员都是最伟大的,他用他们的能力和技巧给我们充满不幸的生活带来欢乐,而欢乐亦能延长我们的寿命。然而这些演员也是普通人,他们的困苦无法通过表演来排解,毕竟表演也很累人,这让我们唏嘘。
罗宾威廉姆斯自杀的消息一出让所有喜爱他的人痛苦、遗憾,他没能走出困扰(这又谈何容易?)我们的生活都是充满不幸的,但是面对不幸我还是认为应该是微笑面对,也许听起来很可笑,但毕竟喜剧电影中,那些乐观的甚至是傻傻乐观的面对不幸的人物曾给我们带来感动甚至一丝希望,至少微笑比其他负面情绪对我们的身体更有益。
罗宾威廉姆斯虽是自杀,但这是抑郁症所致,我认为还是应归于疾病致死,毕竟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还是有限。相信上帝准许他升入天堂,并告诉他:“前排还有座,台上是猫王的表演。”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观后感(三):纽约的秋天
罗宾威廉姆斯的遗作,让这部电影有了更多意义。有人说在片中的他就是在演最真实的自己,是啊,平时一脸慈祥的好好先生一路上粗口不断,暴跳如雷,好像死亡是一件令人生气的事情。
如何去迎接已经精确到分钟的死亡呢?太过着急的寻求sex和告别party都难以让人满意,去买个摄像机还被口吃的黑人大叔怼(这里也是我个人觉得最好玩的桥段了),但最让我动容的还是父子间的和解。
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真实吧,我能理解亨利为何愤怒,希望子承父业的他把印好的几万张名片扬向空中;我也能理解离家出走的儿子,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间舞蹈教室。叛逆的儿子和固执的老父亲,直到他们不必再在一起争斗时,仇怨才会消失。
所以我喜欢罗宾轻轻哼唱的《Autumn in New York》,这首歌和最后父子二人并排而坐的镜头共同让一位老父亲的形象活了下去,在电影里是八天,在记忆里会是很远。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观后感(四):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
罗宾威廉姆斯逝世前最后一部作品,注定这部电影蕴含着某种伤感而略带讽刺的气息。
骨子里绝望的人可能反倒会下意识流露出欢快愉悦的状态作为盔甲和外壳,所以倘若真能如片中罗宾所表现的那般肆无忌惮的咆哮与发泄,心理学看来应该只是掩饰内心的恐惧和痛苦吧。
极端的愤怒也许并不会彻底毁灭一个人,能带走生命并激发觉悟的恐怕只有突如其来的死亡阴影。
直视生命最脆弱的结局,才有可能被惊醒的认识到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人生所有不堪的境遇和无解的迷局。
全片充斥着浓浓的负能量,从头至尾的愤怒感让人深感压抑。暴走,斥责,争执,纠缠,谩骂,诅咒,嘲讽,所有这些暗黑情绪都让我这种生性隐忍抗拒矛盾的人极为崩溃而不适。
剧情直到最后十分钟才开始缓和,并朝着理想主义的平和方向发展。只是,人之将死,和又何用。
影片花了几乎所有篇幅来讲述生活的艰难和无奈,似乎是想以爱与包容为解药诠释正面主题,可惜着力不够,力道尚浅,涂墨太少,并没有成功的把人生观扭转向积极热情温暖的主旋律。
通篇最终只剩愤怒而无解的框架,在故事内涵方面实在欠缺,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这部电影作为罗宾的遗世之作,当他在演绎这个满腔怒火与绝望的暴躁老头时,究竟有多少角色代入,抑或是否能如片尾那般通透顿悟,不得而知。
一个伟大而多产的老电影人就此陨灭,可谁又知道也许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与最好的归宿。
祈愿,天堂之路,祥和喜乐。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观后感(五):《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
如果你只有90分钟可以存活,会怎么度过?
可惜,我们的主角,罗宾·威廉姆斯已经走过了一生,连90分钟都没有了!
罗宾·麦罗林·威廉姆斯(Robin McLaurim Williams,1951年7月21日-2014年8月11日),美国著名喜剧电影演员,曾赢得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格莱美奖等荣誉。
《早安,越南!》我看过,也是此片让罗宾·威廉斯的演技日臻成熟,之后多部影响颇大的力作呈现。
大作众多,包括: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勇敢者的游戏Jumanji (1995)、还有与达斯汀·霍夫曼 and 朱莉娅·罗伯茨合作的 虎克船长Hook(1991年)......
90分钟,无料罗宾·威廉姆斯真的步入影片人物设定情境中。
2014年8月13日凌晨,美国当地警方在发布会上宣布“初步确认罗宾·威廉姆斯是自缢而亡”。据警官凯斯·博伊德透露,当时是威廉姆斯的助理发现他以皮带自缢并身体已经僵硬,左腕还有很多割伤印记。不少人对罗宾自杀都充满了疑问,其遗孀施奈德前天发新声明透露罗宾生前的健康状况。对于早前有人猜测罗宾是饱受酗酒和药物问题困扰,施奈德公布,除了焦虑和抑郁症外,罗宾离世前还患上早期帕金森症,但由于没作好准备,所以并没有对外公开帕金森症的消息。她希望罗宾的离开,能让其他人得到力量对抗疾病,减少对疾病的恐惧。
美国国家帕金森症基金会(National Parkinson Foundation)在有关声明发表后指出:“检查出任何重大疾病都可能让人难以承受,而帕金森症和抑郁症两者密切相关。”基金会说:“帕金森症会造成行动困难,而抑郁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严重。
致敬----罗宾·威廉姆斯!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观后感(六):写给自己——《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影评
写给自己,作为一篇影评似乎略显轻浮,姑且当作一篇严肃的观后感吧。《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是一场搬上了荧幕的闹剧,84分钟的片长讲述了90分钟里发生的故事,编剧出身的菲尔罗宾森将影片节奏拿捏得近乎完美,旁白不带感情的叙述以及罗宾威廉姆斯咆哮式的表演带动起来的是观众的焦躁与紧张,屏幕之外的我有时也想同亨利奥特曼一同竖起中指大叫“FUCK!”,随着亨利飞身从布鲁克林大桥跃下(据说对于寻死的人来说,从楼顶降至地面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虽然从桥上跳下来的不是我,但这份漫长似乎体会得到),观众紧张的情绪如同主角落入水中的瞬间激起的水花,达到高潮后便迅速消失在浮藻间了。
故事的本身并不复杂——“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90分钟,你将做些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确是沉重而深刻的,我们是否同亨利一样,对于已经失去的久久无法释怀,一边紧闭双眼告诫自己现实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美好(即使现实已经改头换面,可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相信现实就是过去的样子,什么都没有改变),一边将最恶毒的诅咒施加于自己的生活,直至有人提醒才意识到在我们的抱怨中,时光不再,试图悔改却无能为力;或者我们是否也曾像Sharon,无意间用最坏的情绪中伤了那些无辜的人(甚至有时是我们最亲近的人),酿成大错才了解事情的严重;或者我们是否像电影中的其他人,执着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忽略了生命中那些“匆匆过客”,暮然回首,才发现只剩下自己在夕阳下对影而立。
电影的结局是喜闻乐见的Good End,亨利在最后的日子发现了现实也是如此的美丽,愤怒,曾被他戏谑为上帝唯一的赐予,也悄然离开了他;其他人在亨利死后也明白了“青春不常在,抓紧...”的道理,更多的享受生活,善待生活。但人生不是电影,被亨利唤醒的不该只有影片中的寥寥数人,被唤醒的应该包括我们自己。
【《布鲁克林最愤怒的人》经典观后感】相关文章:
最经典的人生感悟11-02
愤怒是愤怒者的保护力量07-04
最透彻的人生感悟11-22
我最敬佩的人征文12-07
名人故事:最善良的人07-19
我最敬佩的人征文08-24
最幽默的人生格言11-08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的句子03-07
最透彻的人生感悟11-24
最信任的人背叛的句子12-20